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140部分

明宦-第140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奢寅顿时脚下一个踉跄,几乎栽倒在地上。

    “若我也是与那几人揣着同样心思,听闻此事之后,恐怕也是要犹豫一番。”,马祥麟强忍住笑意,压低声音在唐旭身边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其实他们若是当真肯安心度日,也未必不是好事。”,听了马祥麟的话,唐旭竟然也忽然短短失神片刻。

    “只不过,有一地兴许却是例外。”

    “近贤说的是?”,马祥麟似乎也已经想到,可是却没有说出来,反倒是向着唐旭问道。

    “水西安家。”,唐旭也略压低了声音,小声回道。

    水西安家,在西南一地苦心经营了上千年的水西安家,早已成为西南巨擎,其势太盛,太强。

    而如今在水西军权在握的安邦彦,虽然其起兵的缘由多少有些是因为奢崇明,可是唐旭却也知道,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实际上无非是野心两个字而已。

    野心,赤裸裸的野心。

    水西安家太盛太强,强盛到朝廷在西南一地的威严,从前也时常需要仰仗水西安家来维持,强盛到骆养性在贵阳城里足足周旋了半月,也未能得到个明确的答复。

    贵州巡抚李标,虽然与姚宗文乃是同年,见了骆养性所执的书信之后,对骆养性等人也是愈加的恭敬,可是若谈到正经的事情未免吞吞吐吐。

    到后来,甚至干脆使出了“绕字诀”,贵阳城里的大小官员轮番上阵,“热情宴请”远道而来的骆养性一行。

    其中的绝大部分,虽然还闹不明白其中的究竟,不过既然巡抚大人私底下有吩咐,又能和锦衣卫里的要人攀附上关系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于是乎一时间一个个也是乐此不疲。骆养性虽然有些不耐,可是如今既然有求于人,也只能硬着头皮逐一应付。

    骆养性当然知道这几位贵阳城里的关键,所揣的是什么心思。

    水西安家,如今虽是有那么几分异动的迹象,可是毕竟不还是没反嘛。既然没反,那么日子就还能过得去。泱泱天朝大国用兵,向来讲究的都是一个师出有名嘛。

    若是一个不小心,闹出了什么动静来,果真逼得这帮土司老爷当真起兵或者提前起兵,没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官逼民反的名头就会落到自己身上。

    至于水西安家到底会不会反,除了李标兴许还想过几分外,其余的大部分估计根本不想去深究。水西安家虽然强盛,可是土司兵毕竟不善于攻城,贵阳城城高壁深,就算打不过,躲藏起来等朝廷的援军还是可以的。

    

第213章 烫手秤砣() 
眼看着日子已经到了正月,骆养性却是觉得,这个年自己过的一点都不安稳。

    除了贵阳城里的官员们,依旧是在与自己周旋之外,当然也只限于周旋,之前留守在大方和谷里等地的暗探,却是不停的发来信报。

    近来各地各寨之间的水西兵,频频有调动的迹象。毕节等地的生铁等物资,更是早已被收罗一空,甚至就连曲靖这些附近不产生铁的府县,也有少数消息灵通的商户听闻到了风声,开始将生铁等物贩卖至水西。

    “不能再等了。”,眼看着再等下去,只怕是等过了元宵节,也未必能有个准信,骆养性终于失去了耐心。拆开衣物里的暗袋,将里头所藏的旗牌等物一概取出。

    “大公子这是要去哪?”,近日的连番折腾下来,就算是刘然,也已经是有些没了力气,眼瞅着骆养性取出了旗牌,竟然是木木然不知就里。

    “贵州总兵衙门。”,骆养性换上了一身整齐些的衣裳,将旗牌紧紧的捏在手上。

    “大公子要去调兵?”,刘然终于想明白了过来,跟着腾的一下站起了身。

    “嗯。”,骆养性点了点头,略有些庆幸的看着手上。

    从前在北京城里的时候,似乎曾经有人与自己提起过,说到唐近贤能掐会算,当时的骆养性也只当作是笑谈。

    即便是这一回来贵阳,依着骆养性本来的心思,且不说自己还有个锦衣卫的身份,即便只是一平民百姓,若能打探到紧要的军情,也不可能被甩在一边。甚至唐旭在给自己调兵旗牌文书的时候,骆养性还觉得是多此一举。

    可是,现实有时候往往却比想象的更为滑稽,自己一直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偏偏就活生生的发生在自己眼前。很明显,几乎贵阳城里所有的大小官员,都不想去主动触碰水西安家这只庞然巨兽。

    在京城里的时候,若有这一类事情兴许还有皇上和其余的内外诸官关注一下,可是在贵州此地,却是天高皇帝远,放到这个地方当官的,大多也并不是什么得势的人物。贵阳城里的文武诸官,几乎都是得过且过罢了。

    于是乎,在骆养性看来,如今事情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却没想到,自己所能倚仗的最大依靠,却仍然是远在成都一地的唐旭,想到这里,骆养性也不禁是觉得有几分哭笑不得。

    “走。”,虽然仍然还有些不情愿欠下唐旭的人情,可是事到如今却也没得选择,骆养性再整一整衣冠,唤一声刘然,两人一同扬步向着官驿的门外走去。

    贵阳,贵州总兵衙门。

    身为贵州总兵,张彦芳这个年其实过的也不安稳。水西一地的异状,作为身为总兵官的张彦芳来说,自然也是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没能听到。

    虽然也知道骆养性到了贵阳,甚至还曾经见过两回,可是张彦芳心里头,却始终是拿不定主意。

    历年以来,朝廷在西南一地平叛,向来都要仰仗水西的安家军。换句话说,在贵州一地,水西安家如今执掌军权的安邦彦,兴许要比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贵州总兵官更势大上几分。

    如今水西安家的家主安位尚且年幼,虽然有其母代为掌权,可是族中的大权,实际上却是归安邦彦所有。若是安邦彦愿意,征发十万大军也未必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自己这个贵州总兵官,手头上能调动的兵力总共也只不过只有万余。

    若是提前防备,甚至主动出击,若是安家不反,该当如何。可若是丝毫不做反应,如果有一日水西兵当真杀至贵阳城下,只怕自己仍然是难辞其咎,更何况还有骆养性这个锦衣卫在一边虎视眈眈。

    在一阵阵忐忑和左右为难中,眼看着日子就到了正月初六。这一个拖字诀和绕字诀,也不知道能用到什么时候。

    心里头仍然还在想着,却听见门房前来通报,说是锦衣卫千户骆养性求见。

    张彦芳虽然不想见骆养性,可是却又不得不见,只能是不情不愿的吩咐请入。

    “骆大人”,只等骆养性进门之后,张彦芳刚待要开口应付,却见骆养性抬起手来摆了几下。

    “张总兵不必多说。”,骆养性抬手摆了几下之后,继续开口说道:“骆某这回前来,并不是想要为难总兵大人。”

    “哦。”,张彦芳诧异的应了一声,如果不是因为水西安家的事情,他骆养性这时候来却是所为何事,总不可能是前来道别的吧。

    “骆某也不想为难总兵大人。”,骆养性也不绕弯子,直接从怀里掏出了旗牌文书,放到了张彦芳的面前:“骆某这一回,只为调兵而来。”

    “调兵?”,张彦芳张了张口,愕然的看了看面前的旗牌文书,东西应该是不会有错。

    “若是骆某所记不错的话。”,骆养性站在张彦芳身前,缓缓开口说道:“骆某凭这几样东西,可调一营兵千人之数为用。”

    “不错。”,不知为何,虽然明知道骆养性是来调兵的,张彦芳却是在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这个烫手的秤砣,是让骆养性自己捧着去了。之后无论自己再做什么,也都是顺理成章,再没有这么多顾忌。

    “那便请总兵大人领在下去营中选兵吧。”,已经在这贵阳城里磨蹭了半个月,如今骆养性再也没有了继续等待的耐心。

    “骆大人请。”,张彦芳点了点头,吩咐衙门里的杂役前去准备车马,自己则是陪着骆养性一起向着门外走去。

    “不知骆大人调了兵马之后,是想要驻扎何处?”,既然最烫手的东西仍然还是由骆养性自己拿着了,张彦芳一时间也少了许多顾忌。

    一千兵马虽然不少,可是却也不多,张彦芳当然不会认为骆养性是想要领着这么点人马主动出击水西城,除非他疯了才会这么干。

    “骆某打算驻军龙场驿。”,果然,骆养性明显还不是疯子。淡淡的笑了一下之后,转头向着张彦芳说道。

    “龙场驿确实也算得上是一处险要。”,张彦芳点了点头,对于骆养性的眼光也颇有些赞许。

    龙场驿位于贵阳正北,正在贵阳和谷里两地的当中,若要到水西,则是要再走上一程。

    而从贵阳到龙场驿,距离虽然不近,但是也不远,一日间的行军便可以赶到。更紧要的是,若想要取大道入贵阳,龙场驿一地更是惟一的出路,别无他选。

    水西军虽然善于走山道,但是辎重骡马却是行走不便。若是能扼守住龙场一地,即便从山间窜出小股的土兵,对于贵阳城的威胁也并不大。而若是想调动大军,不携带辎重岂不是一个笑话。

    更何况龙场驿地势险要,左拥于的则溪,右靠龙岗石山,虽然没有建造关隘,可是如果谋划的好,以一千兵起到万人的奇效仍然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贵州总兵府所辖的兵士,总数在万人以上,可是却是分散驻守在全省各地,并不只在贵阳城中。与成都府里一样,贵阳城里如今的驻军,只不过只有三千之数,骆养性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可挑。

    左右看了一回之后,选了一队看似精壮些的,便干脆直接点了点头。

    “那就拜托骆大人了。”,吩咐营中的军将都听骆养性的号令之后,张彦芳也是朝着骆养性拱了拱手,诚心说道。

    张彦芳虽然自觉不是什么君子,可是却也不至于一无是处。最起码,对于骆养性这样的壮士,多少还是有几分钦佩的。

    更何况,此事毕竟关系大局,更牵连到贵阳城的安危,张彦芳虽然自己并不乐意去做,但是也并不反对别人去做。

    “多谢。”,见张彦芳还算是配合,骆养性也心知究竟,也不多说,回礼之后立刻吩咐整军。随后跃上马身,领着一千军向着龙场驿直奔而去。

    这个年,唐旭过的不算安稳,骆养性过的也不算安稳,而袁应泰也同样过的不安稳。

    倒不是对东州堡用兵一事不顺利,与袁应泰所预料的大大不同,这一回的兵事,似乎有些太过顺利,顺利的让人感觉有几分不正常。

    正如之前所想的一般,东州堡确实有建州驻军,只不过人数不多,只有两百人。

    在袁应泰大军抵达东州堡之前,由刘孔胤等人所率的辽东骑兵,便已经将堡内的守军一扫而空,安安稳稳的在堡城下等着过大年。

    正月初一,有抚顺城里的一千建州军出援东州堡,为袁应泰所击退。

    正月初二,抚顺城里又有万人出阵,此时袁应泰所领的民夫已经修建好了临时的工事,袁大人仍然是一战而胜

    再等到了正月初三,袁大人自早上起来便就精神抖擞的准备鏖战,结果没有结果了,抚顺城里便再没有建州军出来。

    一直到了正月初八,新建的东州堡已经初见了雏形,抚顺城里的建州军仍然没有任何动静,看来兴许是吃了两次亏,不想和袁大人继续玩了。

    

第214章 危局之始() 
(这段话不写在作者话里,而是写在这里,是想让大家都看到。首先,先祝大家新年吉祥,顺心如意。其次,关于下面的段落情节,该如何处理,谅言想过很久。下面这些段落和文字,很可能只是间接与唐旭发生关系,并没第一时间的直接牵扯。但是,我在这里并不仅仅是想在讲述一个故事,记录一段历史,也是想要纪念一群人。一群在四百年前,曾经为理想,为荣誉而洒泼过热血的人。壮士!)

    由尤世功所率,出兵抚顺城北的沈阳军,也还算是顺利。抚顺城北的会安堡,建州军原本就没有在此地驻扎。

    在当日会安堡城的废墟上,由尤总兵亲自主持开了一场“野餐派对”当作年夜饭之后,便停留在原地,与三岔儿堡内的明军相呼应,等待袁大人的军令。

    正月十一,高达丈余的堡墙已经拔地而起。袁应泰心满意足的看了一眼眼前的杰作,在脸上露出一丝隐隐的笑意。看眼下的速度,如果一切顺利,没准还能来得及赶回辽阳过元宵节。

    东州新堡若修成,便等于在建虏的背后扎下了一根淬毒的铁钉,日后即便是想要光复抚顺,也是指日可待。

    他熊廷弼能修成三岔儿堡,我袁应泰也能修成东州堡,袁大人看着堡城四周,密密麻麻正像蚂蚁一般忙碌的人群,心里头出神的想着。

    袁大人正想笑,可是还没等笑出声,便再也笑不出来了。

    因为远处一彪轻骑,正在向自己奔来,看装束,应当是辽东军中的斥候信使。

    “经略大人,沈阳急报。”,信使还没来得及跃下马身,便立刻在马身上向着袁应泰大声喊道。

    “建虏围攻沈阳?”,接过递上来的急件,袁应泰的目光刚落到纸上,顿时间,便是不由得愣住了。

    自己不还是正在抚顺城下么?怎么建虏却跑到沈阳去了?难道这抚顺城,他们不要了?袁经略瞪大了两眼,满面的不可思议。

    “立刻整军。”,在心里头略微犹豫了片刻,袁应泰立刻便就回过神来:“再传令驻军会安堡的尤将军,立刻回师沈阳。”

    辽东,沈阳城。

    诧异的人,似乎不止是袁应泰,甚至就连如今站在黄台吉身后的扈尔汗,也是满面的大惑不解。

    “四贝勒,如今那袁应泰,在抚顺城外可是驻扎了四万大军,大汗却只留五千人留守,可是守得住?”,虽然眼前就是沈阳城,扈尔汗的目光,却是不由自主的向着抚顺的方向望去。

    “守得住如何,守不住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