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171部分

明宦-第171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金井里,又究竟是什么情形?”,乘着周子愚在面前,唐旭想要再细问一些。

    “卑职们按照图上所标的位置寻到金井,可”周子愚说到这里,有些吞吞吐吐起来,唐旭也看见张鹤鸣又幸灾乐祸般的瞅了自己一眼。

    “可挖掘至尺余,便见到了石头。”,周子愚今日里虽然已经把一件事情说了好几遍,可是眼下再说起来,却仍然是有些大惑不解的模样。

    唐旭对于风水堪舆虽然不算精通,可是却也知道,寻龙勘穴挖金井,最忌讳四个“对头”。

    这四个对头分别叫做活对头,死对头,硬对头,软对头。

    活对头是指挖出蚁巢鼠穴什么的,软对头是指挖出泉水或者金井渗水,这两点都不难理解。对于古代的棺葬来说,无论是虫鼠还是过量的湿气,都会严重破坏棺木和陪葬的器物。

    死对头则是指挖出了从前的旧墓,这约莫就相当于占别人家的地,自然是个忌讳。

    而这最后一个硬对头,便就是指挖出了石头。其实在唐大人看来,挖出石头也没什么不好,建在石头上不是更稳固嘛。不过古人却似乎不这么想,相对于石头,他们更喜欢可以拿来种地的泥土。

    总之,挖金井挖出了石头,总归是个大忌。眼下不但五色土没了,还挖出了石头,事情也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如果这第一条先抓住,那么他们自然还可以再提出一条占用祖宗旧墓的理由来,除了不孝之外,这就又多占了一个“死对头”。

    两个对头凑一块,别说是唐少保,就是朱皇帝恐怕都未必能抗得住。

    “那那就没再向下挖挖?”,唐旭有些不甘心。这土地绝对不会自己长腿跑的了,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

    不过唐大人虽然不甘心,旁边的一干人等,却都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唐旭。金井挖到石头,这处墓穴就等于是废了,还怎么朝下挖。

    “唐爱卿”,朱由校轻轻的拉了拉唐旭。虽然仍还是想维护唐旭,可是毕竟这事有些大,只能暂且避让一回。

    “陛下,可否让微臣亲自去看看。”,唐旭确信,在自己脑海的记忆中,朱常洛就是葬在景泰洼的。

    说没有五色土,也许还有可能。可说金井里有石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况且别说眼下,就连当年的景泰皇帝也是选择了同样的一块地,两个皇帝选的都是相同的一块地,这还会有错?

    朱由校点了点头,看来是准了,不过眉目间似乎也并没有前几日里那么坚决。

    “唐大人还想继续朝下挖?”,人群当中,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引起了一片吃吃的笑声。

    这等情形下,唐旭也不好当面发作。只能冷笑一声,向着门外迈去。吉壤绝不会变,只是哪里出了差错罢了,唐大人紧紧的捏了捏拳头。

    “兴许就是要朝下挖。”,只不过,还没等唐旭迈出门槛,忽得听见一声轻喝,从门外慢悠悠的传了进来。

    殿内的众人,纷纷转过了身,向后望去。

    “老师。”,唐旭刚才正准备出门,所以离门最近,等看清了过来的人影,立刻欠身行礼。

    “微臣叩见圣上。”,进门来的,竟是孙承宗。孙承宗进门之后,先向着朱由校行了一礼,然后才起身转了过来。

    “老夫请问周大人。”,孙承宗先向着唐旭点了点头,接着对着周子愚问道:“周大人在勘察时,可曾仔细查看过挖到的岩石?”

    “这这倒是没有。”,周子愚似乎没想到孙承宗会突然问这个问题,当下也是不由愣了一下:“墓室中昏暗,只靠火炬照明,又见掘至岩石,便不敢再掘。”

    “那周大人又可曾经测量过御座的高度?”孙承宗又问。

    “这也没有。”,周子愚又摇了摇头:“未见宝穴,未曾想起。”

    “那你如何知道挖到的就是当年的吉壤?”孙承宗如今虽然只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掌司经局,只不过五品的官,可是站在一干内阁大学士和各部的堂官面前,竟是丝毫不落气势。

    “若有偏差之处,还请孙翰林指教。”,周子愚虽然是钦天监监正,可是钦天监向来更看重星象,若论寻龙点穴的风水造诣,在朝廷里头也未必是最高的。眼下听孙承宗这么说,也不得不严肃对待起来。

    “老夫之前在翰林院里查阅书籍,找到了一本当年工部在修建景泰旧陵时的存册。”,孙承宗拍了拍手,从袖袋中小心翼翼的取出一本书册来:“这上头所记,甚多为皇陵图迹上所无。”

    “哦。”,周子愚眼前一亮,恭恭敬敬的从孙承宗手上接过书册。

    历朝历代营造皇陵,都是极其重要的大事。大部分重要的数据及用料,都要单独记录成册,以备查用。景泰旧陵虽然在英宗“夺门之变”之后被毁,可是这些记录却仍然保存了下来。

    “若能依此详细查探,所得方可服人。”,孙承宗向着四周拱了拱手。

    “好,好。”,朱由校原本以为事情已经没了指望,可是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孙承宗,心里头当下也是重新生出了希望,“还请老师立刻就与唐少保一同前往天寿山重新勘察。”

    “陛下。”,却没想到,孙承宗听了朱由校的话,却是微微的摇了摇头:“此事恐怕不用微臣。”

    “孙老师”,朱由校还以为孙承宗是不肯,有些纳闷。

    “陛下,微臣这回入宫,领了一人同来,还请陛下恩准宣进宫来。”,孙承宗欠了欠身,开口说道。

    “宣!”,朱由校心里一阵好奇,一个字脱口而出。

    “宣制敕房中书官陈明晰,入宫面圣。”,孙承宗跟着转过身来,向着门外喊道。

    

第260章 何为命运() 
“宣制敕房中书官陈明晰,入宫觐见圣上宣制敕房中书官陈明晰,入宫觐见圣上”

    乾清宫的门外,无论早晚,都有锦衣卫的“大汉将军”值守。圣意既下,一道道口号似的传讯声,立刻从乾清宫前向着乾清门的方向传了过去。

    做这个差使,不但要嗓门高,还得要耳力好。这些“大汉将军”都是锦衣卫中所选,所以唐旭并不陌生。这个条件虽然不高,但是唐大人却自觉是做不来的。

    喊声到处,立刻有一道人影从乾清门外而入,向着宫中走来。

    “微臣制敕房中书官陈明晰,叩见陛下万岁。”,陈明晰走到门前,在门槛外跪下身来。

    “陈大人,进来说话吧,万岁爷正等着你呢。”,眼下在乾清宫值守的,正是曹化淳。刚才虽然一直不敢出声,可是眼下见陈明晰进来,立刻面上一喜,不等朱由校发话,便上前说道。

    陈明晰是谁?唐旭皱了皱眉头,在脑海里仔细查阅起来。

    此人似乎名头也不是很响亮,为何殿内的一干人等,只刚才听孙承宗说出这个名字,顿时都有些鸦雀无声。而制敕房中书官,似乎也正是孙承宗所掌的司经局下属,却不知道这个官职和这回陵寝选址有什么关系。

    “陈明晰。”,一直在一边没能插上话的杨光夔,也突然先开了口:“如今陛下想要用你,你可要小心回话。”

    “杨都尉何必如此急切。”,刘一燝知道杨光夔是皇亲国戚,又与先帝和当今圣上交情匪浅,不会被轻易责怪,干脆在一边冷笑几声。

    “微臣自然会谨遵圣意。”,陈明晰点了点头。

    只不过,人虽然是朱由校宣进来的,可朱由校却说不清楚事情,所以仍只能由孙承宗代劳。

    “诸位想来都应该知道,若论寻龙点穴,风水堪舆,在这北京城里,陈大人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孙承宗也向着陈明晰拱了拱手,向着左右说道。

    原来竟是这样一位大佬,唐旭惊讶的张了张嘴巴。唐大人虽然号称前知四百年,后知四百年,可是自家却是清楚,那是天生自带了作弊器的。

    而风水堪舆,卜卦算命这些,即使在唐大人看来,也是极为高深神秘的东西。却没想到,孙老师的手下居然还有这么一位大佬的存在。而且看孙承宗说出话之后众人的神情,看起来极为服众,定是所言非虚。

    果然是大隐隐于市,偶像啊!唐旭上下不停的打量着眼前这个人。

    “陈大人,这回圣上命你陪同唐少保前往天寿山勘察金井,你可有把握?”,孙承宗直直的看着陈明晰。

    “微臣自当尽全力协助唐少保。”,听到陈明晰的这一句话,不但是朱由校,一边包括唐旭在内,好几个人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陈明晰,你回来之后,定是要据实禀报。”,张鹤鸣上前半步,略提高声音说道。

    “微臣绝不敢隐瞒。”,陈明晰点了点头,又向着朱由校长一作揖。

    “不必耽误了,眼下就去,晚间应当可以赶到,待明日天亮,便可查探。”,朱由校看起来比唐旭还着急。

    “嗯。”,孙承宗也点了点头,不过目光却转向了朱由校:“为示公允,陛下不如再派一位御前的公公随行,不管查勘结果如何,也好更加服众。”

    “就你去吧。”,朱由校随手一指曹化淳。

    “奴婢遵命。”,曹化淳连忙上前应声。

    “上回去过的几位大人也当是同行。”,刘一燝在一边补了一句。

    “准奏。”,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

    “微臣也请一同前往。”,朱由校话音刚落,韩爌又像不服气似的凑了上来。

    “准奏。”,朱由校仍是点了点头,然后拿眼在殿内扫了一眼:“还有哪位爱卿想一同前往,也一并说出来吧。”

    兴许是觉得人手已经够多了,这一回,倒是没有谁再继续出声。

    “诸位大人也不必回去准备了。”,朱由校暗暗的松了口气,目光再在四周环视了一回,然后落到了唐旭的身上:

    “唐爱卿,你也算是掌着锦衣卫,就在宫里安排几辆车马护卫,立刻前往。”

    “微臣遵旨。”,唐旭拜谢一声。

    与朱由校所想的有些偏差,锦衣卫在宫中虽然人手不少,可是若要在紫禁城里找车马,却并不方便。

    好在掌着御马监的是马谦,都是老熟人,借些车马并不成问题。

    又知道唐旭一行今夜兴许要宿营,顺便还预备下了帐篷雨具什么的。临了,还没忘记给唐旭和曹化淳,陈明晰塞了几盒御膳房里刚蒸出来的点心,可韩爌等另外几个就没有份了。

    韩爌也看到了马谦的举动,冷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看。

    天寿山,是在京郊外的昌平县内,原名相当的土,就叫“黄土山”,属燕山山脉。自当年明成祖归葬于此之后,方才改名为天寿山。

    唐旭一行出北安门,一路向西北而行,以大明朝的马车的速度,约莫需要三个时辰。

    唐旭在御马监里借出的马车,还比较宽敞,可惜只有两辆,坐起来也不如秦良玉的那辆土豪车舒适。不过好在唐大人也是车马劳顿习惯了,并不甚在乎。

    韩爌与李腾芳,王永光同坐了一辆,钦天监监正周子愚见已经坐了三人,没好意思挤上去,唐旭见了,便招了过来。

    这样一来,前车上除了唐旭之外,便还坐了曹化淳,陈明晰和周子愚三个,本来略显宽敞的车厢也显得拥挤了许多。

    待马车开动之后,唐旭向周子愚讨了那本孙承宗带来的营造册记,放在腿上小心翼翼的翻看着。

    兴许是因为已经是百多年前的老书了,纸张也显得硬脆,唐旭翻阅起来极为小心,看起来也颇有些慢。

    曹化淳是在早晨接的轮值,到了下午已经有些困了,上了车便靠在车厢边上打起瞌睡来,倒也省得唐旭要应付着陪他聊闲嗑。

    周子愚来回奔波了几天,约莫也是累了,随着马车的颠簸,眼看着越坐越歪,最后干脆和曹化淳两个头顶头靠在了一起。

    唐旭也不管这两人,只是自己继续在那看书,想找到与金井和五色土有关的记载。刚看了没几页,坐在一边的陈明晰突然看着唐旭先开了口:“唐少保也通这风水堪舆之术?”

    “粗浅而已。”,唐旭谦虚的笑了笑。

    咱也没有吹牛,确实是粗通嘛,家居风水一百谈,搞个装修,建个园子还是应付得来的。

    “唐大人谦虚了。”,不过唐旭虽然谦虚,别人却未必当真,起码陈明晰看起来就不大相信,“若只是粗通,如何能点出那处景泰洼来。”

    这不是废话嘛,唐旭在心里头翻了个白眼。不是好地方,景泰皇帝和朱常洛能挨个选上那里去?

    “看唐大人的神情,貌似有十分把握?”,也不知道是想套近乎还是什么,陈明晰虽见唐旭没有开口,却仍是继续问道:“金井见石,向来算得上是大凶之兆。”

    “嘿嘿。”,唐旭没奈何,只能把心里的实话掏出来:“这吉壤,总不会长腿跑了吧。”

    “这”陈明晰没想到唐旭竟然会说出这么浅显一番道理来。

    “可河流改道,山川易形,也并非没有。”,陈明晰略想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

    “这万变,总不离其宗。”,唐旭没办法继续安静看书,只能是合上书页。

    “万变不离其宗?”,陈明晰微微沉吟几下,却是不禁微微点头:“卑职没想到,唐少保居然有如此深的造诣。”

    随便说一句话敷衍,居然也成了高深莫测的代表了。唐旭有些目瞪口呆,京城第一神棍,果然不是盖的。只凭他说的这段话,自己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听起来还挺受用。

    “那传言说,唐大人卜卦之术精绝,也是真的了?”,陈明晰侧了下脑袋,小心翼翼的问道。

    “道旁传言而已,唐某从未卜过一卦。”,唐旭一五一十的说道。

    “但凡高人,不愿与常人相论,也是常理。”,陈明晰盯着唐旭看了半晌,方才开了口:“据说绝顶高人,不必卜卦,只以身边一花一叶,便就可知天地。”

    为什么说实话总是没人信?唐旭有些抓狂。

    “想来陈大人可是精通卜算了?”,唐旭觉得有些被动,决定反客为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