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173部分

明宦-第173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忌讳?”,王永光好奇的问道。

    “这第一条,稍候出地面时,千万不能回头看。”,唐旭也作势压低了声音。

    “民间也有此传说。”,曹化淳也哈哈笑道:“不过此处乃是一处空穴,想来不会有这等忌讳。”

    “虽是空穴,可却是拜过三神的。”,唐旭摇了摇头,所谓的三神,就是“山神”,“后土之神”,“司工之神”。

    “山神爷若是想要留谁下来哈哈。”,唐旭哈哈笑道:“不信你问问陈大人?”

    陈明晰走在前头,听见唐旭提到自己,也是回头一笑:“空墓慎入,向来也确实有这等说法,不过既有吉兆,又有皇恩庇护,想来无事。”

    “唐少保说笑呢说笑呢”,曹化淳干笑几声,强做镇定。

    “还有这第二条”,唐旭故意拉长了声音,“这地下不比上头,多少会有些凶险,若是折损个把人手,倒也不是大事。”

    “这最怕的,不是少了人,而是多出一个人来。”

    “曹公公,你数数看,有没有多出一个人来?”,唐旭看着曹化淳,神秘的一笑。

    “唐大人少保在说笑呢”,曹化淳的呼吸有些急促,可是目光却是忍不住在四下张望了几眼。

    “数的时候可千万别念出声来,否则保不定真多出一人来了。”,唐旭一本正经的提醒曹化淳。

    “唐少保咱家咱家是钦命来的”,曹化淳面上的肌肉一阵猛跳,向着唐旭走的方向靠近了几步,在火炬的照耀下,额头上闪出几点细密的亮光。

    “满口的胡言,这里乃是真龙宝穴,岂有你说的这些东西。”,曹化淳说不出话来,可是韩爌却是无何奈何的帮着轻呵了一声。

    “阁老误会了,唐某听说秦皇当年下葬曾有上千兵俑护卫,只是为了防备屑小之用。”,兴许是唐旭也怕玩笑开过了火,真的吓着曹化淳,连忙改了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曾经割舍过的东西太多,做太监的,一般对这些鬼神之说比常人信的更多。

    等过了地宫中的前殿,便就是中殿,中殿的地面上,有两片一前一后的隆起土层,第一片土层上散落着零星的碎石片。

    唐旭入地宫前曾经看过图纸,知道这是地宫里的帝后宝座所在之处。前面的是杭皇后宝座,后面的才是准备给景泰皇帝的。而后面的宝座位上并没有散落的石头碎屑,想来是因为景泰皇帝没有归葬过的原因。

    只不过,好像紫禁城里的大殿上,帝后的宝座都是平放着的,为何到了地下就要这样前后放置?唐旭有些想不明白。还有,朱常洛除了早已仙逝的原配郭氏之外,加上朱由校的生母王皇后,李氏这个虽然没有尊号却仍然算是太后的半吊子,这里起码得再修上两个宝座才行。

    “到了。”,再等走过两座土台,周子愚轻呼了一声,先停下了脚步。

    “这里就是后殿了。”,周子愚抬手指了指面前一扇空洞洞的大门。

    想来这里原来也曾经立过石门,可是如今早已被捣毁,只剩下空空的一个门洞,黑幽幽的张着大口。

    “金井在哪边?”,唐旭整了整衣襟,从一名侍卫手上接过火把,第一个钻了进去,回身向着周子愚问道。

    “正面便是。”,周子愚也跟上来,目光看着进门处的对面的土台。

    陈明晰这个神棍,自从进了后殿,就开始四下游走,不时的拍一拍墙壁,掐一掐手指。

    “这些砖墙,恐怕都是要换掉。”,唐旭也抬头看了一眼四周,见墓壁上的青砖和地上铺着的金砖,除了早已陈旧外,还有不少已经裂开来的,依稀可以看出当年被捣毁时的惨状。

    地宫后殿的迎面靠墙的地方,是一条长方形的土台,只是却已经不平整,倒有些高低起伏的。上头靠左边的方向,也散落着一些破裂的碎石屑,约莫就是当年的杭皇后梓宫摆放之处。

    陈明晰在四周转了几圈之后,终于走回到进门迎面的地方,在土台上跪下身来。

    土台上依稀有些散碎的泥土,约莫是昨日勘察时所留下的。陈明晰向左右拿过一支火把,朝着里面照了照,慢慢的把手伸了进去。

    地宫内几乎所有人的呼吸,瞬间都停住了,十数道目光,齐齐地看着陈明晰的一举一动。

    “入穴前,陈某曾周观星象山形,此处仍是龙气充盈,吉穴应当仍是在原处无疑,为何”,陈明晰摸了几下之后收回了手,似乎也有些不解。

    “请周大人取书来一观。”,陈明晰走下了土台,转到周子愚身边。

    周子愚不敢怠慢,立刻从袖袋中取出那本营造志,递给陈明晰。

    “三寸九分”,陈明晰翻了几页之后,把书还给周子愚,又从随身的袋子中取出一条木尺,贴到了土台边上。

    大明朝历代皇帝梓宫的高度,约莫是比地面高出三寸九分,这件事情唐旭也曾经听说过。

    据说关于此事,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登基为帝之后,一日曾与刘基对饮。席间问道:“可能算出我大明朝国祚何长?”

    刘基饮了一大杯酒之后,随口答道:“天长地久。”,朱元璋闻之大喜。

    又因为在八卦中乾卦为天,样子却是像个“三”字,所以从此以后,大明朝历代皇帝陵寝梓宫高度都是三寸九分。其实这就是把天长地久四个字写入了天地阴阳之间。

    后世曾有人说,当年刘基所说的“天长地久”,确实是三九之数,可是朱元璋却只是蒙对了一半,刘基的这句话,其实并非真的是“天长地久”的意思。

    三九等于二十七,所以大明朝可享国祚二百七十年。

    

第263章 失踪的土() 
(因为系统排版错误,260章和261章跳到了244章之前,已经在联系后台解决)

    在自己原先那段历史上,大明朝一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这个唐旭是知道的。只不过,把卦象和数字都混在一起凑出一个三九之数来,似乎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也许,这个棺台的高度,只是一个巧合吧。

    收回了思绪,唐旭又把目光放回到陈明晰身上,只是陈明晰不停的拿标尺在土台左右移动着,又不时地拿手比划上一阵。

    “不对!”

    地宫里头,不见日月,所以唐旭也不知道陈明晰忙碌了多长时间,只见等他站起身来之后,却是摇了摇头,从口中吐出两个字来。

    “陈大人,哪里不对?”,上次来勘察地宫,是周子愚主持的,所以眼下周子愚看起来最为急切。

    “此处远不止三寸九分。”,陈明晰摇了摇头,又拿木尺在土台上比划了一下。

    随后又掏出罗盘,站在地宫后殿的大门正中,仔细看了几眼,忽然又开口说道:“此处金井,并非真穴。”

    “陈大人此话何解?”,作为内阁大学士,韩爌虽然博学,可是对这些事情同样算不上精通。

    “周大人所挖掘的这口金井,乃是伪造。”,陈明晰断然回道。

    “金井还有假的?”,四周众人,纷纷瞠目结舌。

    “可可陈大人”,其中最为吃惊的,自然是周子愚,吞吞吐吐一番之后,方才说出话来:“可我等昨日掘开土层之后,只有此处壁面圆滑再说再说又会有何人前来此处伪造金井?”

    “陈某这就不知道了。”,陈明晰摇了摇头,似乎也是大惑不解,只是重新走到了土台点,指着地上说道:“诸位大人请看,据营工记载,此处应该高三寸九分,可陈某适才丈量之后,却见已近二尺,超出甚多。而此处金井,只尺余便见了石。”

    “真正的金井,当是在此处。”,陈明晰拿出一把木铲,向着土上插了下去。

    “照此处挖掘。”。,陈明晰走下土台之后,向着左右说道。

    “挖,照陈大人吩咐的挖。”,曹化淳只是个宦官,可毕竟是朱由校身边的人,在这里就代表着圣上,听见陈明晰的话,也忙不迭地扯开嗓子喊道。

    随行入地宫的兵卒工匠,有十来人之多,听见曹化淳的一声令下,立刻涌上前去。

    “先将覆土削去。”,陈明晰一边在继续查勘着,一边在指挥着兵卒工匠:“以三尺九寸为准。”

    停了一阵之后,又抓起几把挖掘出来的泥土,凑到火炬下仔细观看一番,然后凑了过来。

    “几位大人请看。”,陈明晰把两只手上抓着的泥土分别拿给唐旭等几人看:“这有些泥土,与原土相似,有些却少许不同。”

    唐旭也看了几眼,不过却没看出究竟,心里头不由得佩服陈神棍眼力惊人。倒是周子愚毕竟内行,不但看了,而且还凑上去闻,闻过之后更是诧异:“这一份,倒像是新土。”

    唐旭很无语,这些搞“高科技”的,果然个个都不一般。自己看不出这土和土之间的差别,可是陈明晰却能看出来。周子愚的地理之术虽然比不上陈明晰,可是却另有绝招他他居然能用鼻子闻出来。

    这里天寿山的泥土,可不像外头那些常常被人为干扰过的一样,能分辨出是酿过酒的还是养过猪的。赖着皇陵在此,此地向来守护严密,所以几乎都是无差别的原生态的天然产品。

    这连是不是新土都能闻出来?起码唐大人自认是没有这个本事。但若是把复东带来,约莫倒是可以得。

    “曾经有人进来过。”,陈明晰丢下手中的泥土之后,诧异的又在四周左右看着。

    “不是说,这里当年曾经被英宗皇帝捣毁过?”,韩爌开始帮着分析。

    既然这里曾经被捣毁过,那么棺台被,金井被填埋,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只怕这时候不长。”,陈明晰摇了摇头,对韩爌的话不置可否。

    正说着话,土台上,正在挖掘的工人铁铲下发出一阵清脆的碰撞的声音,挖掘也立刻停了下来。

    陈明晰又跳上土台,把木尺伸进去丈量了一下,仍继续说道:“挖。”

    挖掘,又继续了下去。清理下来的泥土,在一边堆成了小丘。

    “陈大人。”,有工匠在喊,陈明晰走上前去,从工匠手中接过一块碗大的石块。

    “咦”,仔细端详一阵之后,陈明晰的口中发出一声轻吟,接着突然放下石块走到了门边,低下身去,仔细摸索了一阵之后,像是捡起了什么东西。

    然后并不回头,则是顺着甬道,竟一路向着地宫入口处走去。

    诸人都是一阵诧异,不过只是看着陈明晰越走越远,却并未跟着离开。

    大约一刻钟之后,甬道内又是一阵脚步声,只见刚才转身离开的陈明晰又走了回来。两只手上,左右抓着一把泥土,右手上却捧着一块不知道从哪里寻来的石块。

    陈明晰走回来,把石块交给周子愚,却又指着刚才放在地上的石块问道:“周大人请看这两块石头。”

    “像是出自一处。”,周子愚也蹲下来仔细比较一回,抬头说道:“约莫是当年金刚墙所用。”

    “这泥土大半也是从外面带进来的。”,陈明晰把手上的泥土丢在了小土丘上。

    “这么说,是有人故意掩埋了金井?”,曹化淳第一个惊呼出来:“究竟是何人所为?又意图何为?”

    掩盖了真正的金井,却又在一边伪造出一个来。当年景泰洼的皇陵虽然曾经被英宗皇帝捣毁过,可是既然已经毁弃,杭皇后的灵柩也已经迁葬,又何必如此大费周折。

    “这就不知晓了。”,陈神棍看起来也没有传说中的神人那么玄妙:“等挖出了真正的金井,兴许可以猜到几分。”

    一二尺厚的土层,并不算厚,虽然挖掘起来小心翼翼,可是进度也并不慢。只是眼看着,土台便从近二尺的高度,降到了不足一尺。

    陈明晰先前插了铲子的地方,最有可能是真正的金井所在,所以周围的工匠清理起来更是小心,也不用锹铲,只用两手慢慢扒开。

    突然,正在用手扒土的两名工匠几乎同时停下了手中的举动,互相对视一眼,用手按了按手下。

    “陈大人”,工匠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有些激动:“好像是挖着金井了”

    陈明晰也是浑身一震,在土台上俯下身子,小心翼翼的又把手朝下伸去。

    “泥土用糯汁调过。”,陈明晰点了点头,“把四周挖开来看看。”

    陈明晰所说的用糯米汁调过的泥土,唐旭多少也知道一些。

    金井虽然是在地上直接挖出来的,可是谁都知道土质远比木石松软,井沿更还要承受梓宫所带来的沉重压力,所以很容易发生坍塌。

    所以古代的工匠们,便发明了用糯米汁与金井附近挖出的“原山吉土”相调和,然后涂抹在金井上的办法。如此一来,就等于给金井内加入了一层硬壳,井沿和井壁也就能承受住相当的压力,不至于从内部发生坍塌。

    四周的泥土已经几乎全部被清理走,陈明晰站在一边,两眼直直的盯着正在用手抓出泥土的两名老工匠。

    唐旭知道,这些两名老匠人也是陈明晰特意选出来的,家中儿女双全,有田有宅,至于其中究竟还有什么讲究,唐大人也不清楚。

    其实所谓的金井,其实所谓的金井,只不过是磨盘大小的一个坑洞。因为井壁坚硬,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摸触到。

    中途陈明晰又叫人去看过设在地宫外面的滴漏和日晷,见眼下时辰不过才午时前后,离黄昏的戌时尚早。

    原本这个时候是应该用午膳的,可是眼下却谁也没有心思。

    “大人,到底了。”,约莫又过了小半个时辰的样子,两名老工匠又一起停下了手。

    “拿火炬来看看。”,陈明晰此时也再按捺不住,虽然他如今在京城里已经颇有些名声,可是为皇帝点穴,却还是第一次,这份殊荣,可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的。

    火炬凑到了挖开的洞口边,陈明晰朝里面看了几眼,又伸手进去拨弄了几下再看,紧接着,就连肩膀也开始微微的颤抖起来。

    “五色土”,陈明晰手上的火炬,也随着他的身体一起微微摇晃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