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24部分

明宦-第24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朝孙伯翰行了一礼,唐旭就要赶回家里去“毁灭证据”,却又被孙伯翰出声喊住。

    “这几天,你若是得空,便早些来。”看着唐旭,孙伯翰眼里似乎带着些难以捉摸的神情。

    “再过些时日,你怕是再也不必上我这里学做文章了。”看得出,孙伯翰心里竟然有几分不舍。

    “顺天府的府学里,我也呆过些时日,多少懂些其中的规矩,你知道了至少不会有什么坏处。”

    “学生谢过先生。”唐旭心里忽得一热。

    正如孙伯翰自己所说,孙伯翰好歹也是中了秀才的人。如今年纪大了,觉得在学堂里和那些后生们一起读书不体面,方才是改在了家中自修。不过每回的例考什么的,都还是会去的。

    寻常的读书人,想要进府学里,最起码都要经过童生试和县试,府试等一系列程序,然后才能熬出个府学生员的名头来。当然,倒也不是说恩考里出来的生员不需要苦读,实际上恩考里中榜的,也有不少是曾经参加过县试或者府试的,还有些甚至自身已经有了府学生员的身份。唐旭若是也能中,只不过是其中的特例而已,一个常人无法模仿的特例。

    只不过,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唐旭虽然幸运,但是对于府县学里的各式规矩却是丝毫不通,这些东西也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今孙伯翰愿意教自己,对唐旭来说自然是件好事。

    “快回家去吧。”孙伯翰说完了话,也不再继续留唐旭。唐旭又行一礼,告辞而去。

    翰林院里的恩考,是在八月初十,只过几天,便就是传统的中秋节。

    万历四十七年的大明朝,虽然仍值盛世,可是可能拿来娱乐的内容,显然是远不能和四百年后去比较。

    所以寻常的百姓人家里,逢年过节便就是最大的热闹,作为传统五大节日之一的中秋节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因为莫国用的事儿,多多少少让唐家的这个中秋节蒙上了一层阴霾,不过从早上起来开始,洛雪霁就开始在家中里里外外的忙碌起来。

    东城司里,除去当值的人手,其余的也是照例放了假,唐大人于是得以留在家中帮着忙活。

    既然是过中秋,除了鸡鸭鱼肉之类的荤菜,月饼自然是少不得的。只不过,为着月饼到底是买苏式的还是广式的,唐旭和洛雪霁很是争论了一番,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各买几个。

    早上起身的时候,天还有些阴,好在到中午就放了晴。下午胖子又来过一回,闻着满屋的香气,嚷着要在唐旭家里过节,可是等天色稍晚,终究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家去了。

    前堂里的方桌,也被唐旭移到了院中的海棠树下,方便对酒赏月,又点了两支艾香用来驱虫,都安顿好之后方才是和洛雪霁一起坐下。

    洛雪霁平日里极少饮酒,只略饮了两杯黄酒就红了脸,抬起头来去看唐旭,见相公不知道在想什么,已经是看着天上刚升起来的月亮,呆呆的入了神,想要喊一声,却又忍住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便是唐旭,又怎能例外。如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够离奇,也不知道四百年后,是不是还会有一个自己,侍奉在双亲膝前。

    日月长存,亘古不变,唐旭举酒杯,邀月而饮,就让这一轮圆月,寄托自己这一份无尽的相思吧。

    恩考的放榜时间,是在中秋节后的八月十八。

    唐旭是在东城司礼点过卯之后,方才去的。等到了翰林院外的时候,门房外的公榜前,已经是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

    唐旭看了挤进人群看了一下,见考榜还没有贴出,便走了出来,站到路边去等。又等了好半晌,方才是看见两个杂役捧着几张红纸,从门里走出。

    原本还算是安静的人群,一下子就躁动起来,一起朝着公榜前涌去,唐旭也被带着朝前走了几步。

    “恭喜陈兄。”“白兄客气了,你不也是名列榜上。”

    旁边有上了榜的人,开始互相道贺,只不过因为只是个恩考,其中许多人甚至已经有过了生员的身份,所以并不显得十分激动。

    “哈哈,中了,中了我中了。”有人淡定,自然也有人狂喜,旁边又有一人,大喊着狂奔出了人群。

    唐旭也抑制中心中的不淡定,重向前挤了几步,朝着公榜上看去。

    榜上的名单,大约共有两百人出头。虽然严重怀疑自己能不能考过,但是唐大人仍是有些小期待,所以还是从前往后看的。

    第三十七名,兴武卫唐旭。

    红彤彤的公榜上,“兴武卫唐旭”五个字此刻显得那么亮堂,在唐旭眼里,说是光芒四射几乎也不为过。

    居然真的过了,而且名次还不低,第三十七名,唐旭先是稍微一愣,随即也是一阵狂喜涌上心头。

    “我过了,我真的过了”一瞬间,唐旭只觉得眼里一热,像是有什么东西想要涌出来,却又被自己硬生生忍住。

    “这老天真的待自己不薄,狗日的,老子这回真的把自己的户口本拿回到手上了。”唐旭终于理解适才为什么仅仅是一个恩考,刚才却会有人一路狂呼而去。

    低下头去,喉头像是被堵住了一般,想喊也喊不出声来,到底还是不能完全遏制住,眼角也有几分湿润的感觉。

    过了,老子过了恩考了,什么兴武卫,什么军籍,都让他们见鬼去吧。唐旭深吸一口气,紧握住拳头,重新抬起头来,奋力的朝着人群外挤去,想要立刻赶回家里,把这个好消息和娘子分享。

    对了,还有胖子,孙秀才,莫国用,所有正在关心着自己的人,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让他们此刻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

    “请问这位可是兴武卫的唐旭唐镇抚。”唐旭急着想要回家,却有人故意出来拦了道。唐旭抬眼朝说话的人看去,认出是恩考那天,甲字房里的一名杂役。

    既然是见过面的,自然不能不搭理,唐旭也只能停下脚步,拱了下手,“在下正是。”

    “恭喜唐大人中榜。”这杂役看起来也是知道唐旭过了恩考的事情,开口先道一声贺,“里头的赵大人吩咐小的,若是见到唐镇抚来了,定是请进去一见。”

    “赵大人?”唐旭有些发愣,自己在翰林院里认识的,只有一个钱谦益,这位赵大人是谁。

    难道是这回恩考的主官赵秉忠?略想了一下,唐旭还是从其中想出一个名头来。

    “还请唐镇抚随小的来。”那杂役并不征求唐旭的意见,而是直接做了一个有请的手势。

    实际上,如果请自己去的国人是赵秉忠,唐旭也确实不可能拒绝。恩考本来就是由翰林院里主持的。若是院试,乡试和会试什么的,中了榜,自然免不了要去拜谢主考官,此一叫做拜座师。

    当然,恩考又和寻常的院试不同,毕竟是由翰林学士们主持的。相比起各地州府里专门的学官,翰林学士们主持恩考不过是副业,平日里也更为忙碌。再加上恩考的人数要比院试什么的多上许多,所以拜座师这一道程序,在恩考里就是免了。起码等以后再考中了举人和进士,才会有资格去重新攀上交情。

    只不过,拜不拜座师是一回事,主考官邀请了,却是不能不去。

    唐旭也只能道一声有劳,随在杂役身后,向着翰林院里走去。

    万历二十三年殿试状元出身的赵秉忠,如今不但是翰林院侍讲学士,还兼着詹事府左教谕的头衔,所以在翰林院里也已经有单独的公房。

    “学生唐旭,拜见恩师。”这几日里,唐旭早已经跟着孙伯翰学了不少规矩,等进了门,立刻就上前几步,作揖拜道。

    “你就是唐旭?”出乎唐旭的预料,看见自己上前拜见,赵秉忠不但并未摆出座师的姿态,反倒是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我知道你今日定是会来,便专在这里候着。”

第36章 豪华阵容() 
专在这里候着?唐旭又是微微一愣,不明白身为翰林学士和恩考主官的赵秉忠,为何要在这里专门等着自己。

    不过,唐旭心里倒也不十分紧张,外面贴出来的名榜,自己适才已经是看过,自己录的是第三十七名。如果赵秉忠是想要对自己不利的话,大可以不让自己上榜。

    “你略等些时候,还有些人想要见你。”赵秉忠坐回身去,吩咐杂役拿一个方凳来让唐旭坐下。

    还有人?唐旭又是一愣,这唱的是哪出戏,老子中的又不是第一名,要不要这么大的阵势。只是在没有摸清楚事情之前,自己还是安静等候的好。

    好在,赵秉忠并没有让唐旭等上许久。唐旭才刚是收回了心绪,便听见门外一串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便看见五六道身影一起出现在门边,里面甚至还有一位唐旭的老熟人,钱谦益。

    好家伙,这次绝对是有备而来。唐旭暗暗吸了口冷气,站起了身。

    “你就是唐旭?”人群里先站出一位,一双眼里带着几分好奇,直直的盯着唐旭,只是几乎是和赵秉忠完全一样的开场白,让唐旭听起来有些倦怠,不过仍然是恭谨的点头抱拳行礼。

    “这位是吴宗达吴大人。”赵秉忠帮唐旭引见,顺便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先都坐下说话。

    “咳”等众人都是坐下,赵秉忠先是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才从案桌上拿起几张纸,朝着唐旭递了过来,“这两份文章,可是你所做?”

    唐旭起身接过,仔细去看,只看了一眼,顿时心头就是一震,坏事了。

    只见当日自己所做的这份卷纸上,除非去早就想好的文章外,还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标点符号。

    这些标点,是当初唐旭作文章看时,为了自己看的方便,后加上去的,就连给孙伯翰看的时候都还没有,根本就没打算在答题的时候用出来。

    只是没想到,不知道恩考的时候是因为自己太过紧张,还是因为事先知道了考试有些兴奋过了头,居然把包括标点在内的文章,百分百完全抄录了下来。再回头仔细回忆一下,竟是几乎完全没有更多的印象,但是无论如何,自己做的这份考卷,却是实打实的摆在面前。

    “正是学生所做。”唐旭虽然一阵头皮发麻,可是该认的账还是得认。

    “你可是知道,若是科举场上,你记这等古怪的东西,即便是判你一个违例也不为过?”赵秉忠的声音里,带了几分威严。

    “学生知错。”乡试和会试的规矩,唐旭多少知道些,好在赵秉忠适才说的也只是科举场上,如今只是一个恩考,既然不糊名,自然也就没有做记号舞弊的说法。但是即便如此,唐旭也免不了出了一身冷汗。

    “日后小心便是。”赵秉忠挥了挥手,示意唐旭此事就此揭过。

    上来就给了一蒙棍,多少让唐旭有些紧张,不过心里倒也不恐惧,反倒是有些期待。

    赵秉忠这回把自己找来,又有这么多翰林学士同坐,既然自己的考卷不算违例,那么也就绝不仅仅是叫来训斥一通的事情了。按理说,挨了一棍之后,就该给甜枣了。

    “你可否与诸位大人说说看,你这句读究竟是如何用的?”果不出唐旭所料,虽然赵秉忠说的仍然是句读的事情,但是话里的口气,却是完全变了一个样。

    “学生敢不从命。”唐旭点了点头,站起身来。

    翰林院毕竟是诗书文章之地,里面都是读书人,凡是涉及到文章的事情,多少都有些兴趣。见唐旭要说话,旁边几个刚才还在小声议论着的翰林学士们,也纷纷都是停住了口,目不转睛的看着唐旭。

    “正如大人所说,学生所做的这个东西,其实也正是由句读里来。”公房里坐的人不少,直接拿卷纸看,未免不容易看清楚,唐旭干脆找杂役要了一根木炭,直接在地上画给众人看。

    翰林学士都是诗书文章里的行家,虽然以前见的眼生,可是听唐旭这么一讲解,哪里会不明白。初时不过坐在那里听,听了一阵之后,渐渐的都是围到了唐旭身边。有的甚至也找杂役要了一根木炭,跟着唐旭在地上比划着。

    堂堂翰林院的学士公房内的地上,几乎是转眼之间,便被画成了黑乎乎的一片,身为主家的赵秉忠竟然也是丝毫不以为意。

    “老夫孙承宗,恳请唐镇抚将此句读之法编录成册,以遗天下。”刚等唐旭讲完,其中一人立刻便丢下手中的炭条,向着唐旭一作揖,“老夫愿从旁协助。”

    一边站着的钱谦益,心里顿时一阵急切。好家伙,这孙老儿看起来年纪虽大了,抢功抢名声的步子却迈的极快,于是当下哪里肯再落后。

    “在下钱谦益,也愿协助唐镇抚。”

    吴宗达心里也是一阵后悔,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唐旭做的这些句读,竟然真的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大有学问,绝不是自己当初所想的那样,只是一个简单的取巧之术。

    若是真能把唐旭做的这套句读之法编录成册,自然对学习诗书文章大有好处,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风行天下。

    这可是一个博取名望的好机会啊,日后不知道会有多少读书人,记住唐旭这个名字。就连帮着协助编册的人,恐怕也是大有好处。只可惜自己当时曾经不屑过一回,如今在孙承宗面前,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再贴上去,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息一声作罢。

    唐旭自然不会知道吴宗达在想些什么,他如今眼睛看的方向是孙承宗,就连钱谦益也被暂时省略掉了。

    原来这就是孙承宗,唐旭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中年文士。孙承宗这个名字,在唐旭的记忆里,绝对也算得上是印象深刻。虽然如今孙承宗只是一个翰林学士兼左庶子,可是后来的整整一部明史二百二十列传中,收录了无数文臣武将朝廷大臣,莫不都是一时人杰,可是其中能单独做传的,却只惟有一个孙承宗。

    “两位大人的建议,你可否考虑一二?”赵秉忠开口向唐旭问道。

    赵秉忠是这回恩考的主官,这一次问答,也是他安排的,所以就算他不帮着编录,日后等录成了册,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