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40部分

明宦-第40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风雪吹过,掀起几束用来遮掩的干草,露出几双惊慌的眼睛来,听见有马蹄响动,都是忍不住朝里面缩了一缩。“停一下吧。”唐旭忽然长叹一声,停下马蹄。

    “军士们的身上,可还有剩下的干粮?”唐旭目光环视四野,对着赶到面前来的潘宗舜问道。

    “从金台失出来时,都是备下了四五日的粮草,防着路上的意外。”潘宗舜开口回道。

    “如今已到沈阳,吩咐军士们解下干粮。”唐旭挥了挥手,吩咐了下去。

    “属下遵命。”潘宗舜只是略看了几眼,也明白了唐旭的意思,立刻前后传命去了。

    祖天寿也猜到了唐旭的心思,却也丝毫没有阻止的意思。眼看着唐旭把军中剩下的干粮聚成了一堆,方才是跃下了马,走了过来。

    “唐大人果然是慈悲心肠,可是这少许物什,又够几人去分,分到手上又能够支撑上几日。”

    “能活一人是一人,能活一日是一日。”唐旭脸上虽有些无奈,可是更多的却是坚毅,“我唐旭能有多大的手段,便做多大的事情。”

    “祖某受教了。”祖天寿沉默半晌,终于点了点头,“祖某虽是个粗人,可也听说过‘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唐大人今日所举,约莫也就是这个意思。”

    “他日唐大人若是能有‘扫天下’之时,祖某倒也愿意鞍马相随。”

    潘宗舜正领着郑瓢儿等人把收聚来的干粮堆放在一起,听了这一番话,顿时也不禁咬了咬嘴唇,挺了下胸膛。

    “大人不怕这里头仍有鞑子的细作?”郑瓢儿凑近了些,不解的向着唐旭问道。

    这一回前往金台失,兴武卫里的二十个人,倒颇有些时运,守御的那段城墙并没有受到太多攻击,所以二十个人里只有一个受了些轻伤,并不影响行动,也都跟着回来了。

    “兴许还有,不过更多的却是我大明的子民,我不能因噎废食。”唐旭望着眼前已经收聚好的干粮,轻叹一声,又深吸一口气。

    “乡亲们,这里有军中的兄弟们为大家凑出的口粮,凡是如今没有存粮的,都来领吧。”

    风雪之下,不但没有遮挡住唐旭的声音,反而把声音送的更远。

    一座座矮小的窝棚里,立刻探出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向着唐旭面前望来。可是又看见附近一片整齐的军肃,却不敢走上前。

    “他奶奶的,都是这些狗贼干出的好事。”祖天寿忿忿的嘀咕了一声,虽然听起来没头没尾,可是唐旭多少也能想明白。

    在熊廷弼来辽阳之前,前些时日的辽东,已经是一片混乱。其中自然少不了会有散兵游勇乘机祸害,甚至屠杀平民冒充军功的也有,这些百姓便多少也有了些惧意。

    “乡亲们,这些都是我们大明的兵,都是刚打了鞑子回来的,你们不要怕。”虽然一时间无人上前,可是唐旭仍然倔强的喊着:

    “乡亲们,我们打赢了,我们守住了北关。以后胜战会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乡亲们,都来领点吃的吧。”

    唐旭心里,一阵阵隐隐作痛。这以后的日子,当真会越来越好么?可是如今,自己也只能这么去说。

    这老天,既然已经松过了一次手,也许以后还会松第二次,第三次吧。唐旭抬头望天,鼻间忍不住微微发酸。

    “你们真的打赢了鞑子?”离的最近的几间窝棚里,终于又探出了几颗脑袋。一位中年汉子,突然冲了出来,奔到唐旭面前,直到被潘宗舜和郑瓢儿拦下,才停住了脚步。

    “那是自然。”唐旭点了点头,身后的数百军卒,也都骄傲的挺起了胸膛。一片片雪花飘过,缭绕在皑亮的枪尖周围,无不显露出一股只有得胜之师才有的气势。

    “喜儿你的仇有望了啊”中年汉子嘴唇剧烈的颤抖着,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趴倒地上,嚎啕大哭。

    唐旭心里紧抽几下,就要走上前去,却被祖天寿伸手拉住,自己向前走去。

    “这位兄弟,你若要看着朝廷大军为你报仇,也得要活下去不是。”祖天寿上前略微一使劲,就将趴在地上的中年汉子拉了起来。

    “对,对,我得活下去,活着才能看见报仇。”中年汉子被祖天寿这么一拽,只感觉浑身便都是使不上劲,眼泪顿时也是嘎然而止。

    “拿了回去,好好活着吧。新任的经略大人,已经在向朝廷要粮,再过些时日便要招人屯田。撑过了这一段,便就有了活路。”祖天寿这才放心的松开了口,从地上拣起半袋干粮,朝前丢了过去,接着又直起身来,大声喊道:“下一个。”

第60章 厚颜之人() 
捧着半袋子干粮,中年汉子懵懵懂懂的走回了窝棚,仿佛一时间还没有回过神来。

    不过见到有人真拿到了口粮,周围的目光顿时一下子都变得热烈起来。

    “求军爷开恩。”

    几乎是顷刻之间,四周便钻出无数人来,纷纷朝着唐旭这里涌来。

    “大家不要挤,都有,都有。”唐旭满头大汗,极力维持着秩序。

    好在身后还有数百杀气腾腾的军士,涌上来的流民倒也不敢轻举妄动。再加上有潘宗舜和郑瓢儿等人协助,总算是让流民排好了队伍。

    只是如今剩下的干粮,即使分成只有一天的分量,也只有两三千份。等全都分完了,仍还有一半人空着手,眼巴巴的望着唐旭。

    “乡亲们,朝廷发来辽东的赈救粮,也就快要到了。等粮食到了,衙门一定会为大家在城外开设粥棚。”唐旭转过了身,不敢去看背后的目光,向着沈阳城下走去。

    却丝毫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城楼上,几道目光正透过漫天的飞雪,一直在默默的望着自己。

    “那一支可是从北关回来的军伍?”当首一人,望了许久,终于回过了身。

    “回经略大人的话,正是唐旭和祖天寿所领的一军。”回话的,是沈阳总兵李怀信。

    熊廷弼虽没有继续说话,却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打开城门。”李怀信转过身去,对着一边发出了口令。

    城楼下,城门刚刚打开,祖天寿便迫不及待的一马当先冲入城中。目光在四下一扫,忽得又一勒马缰,两眼直盯着一人,停下身来。

    “他奶奶的,爷爷我在外头打生打死,你却还在这沈阳城里享清闲。”

    祖天寿的口气,与其说是在斥责,不如说是在嬉笑。

    “这等事情,不正合你的胃口。”被祖天寿说到的人,脸上不但没有半分惭愧,倒是现出一丝得色来。

    “我说不过你。”祖天寿呵呵笑了几声,转过头来,对着唐旭说道,“这厮向来不要脸皮,如今也是沈阳城里的游击,姓赵,名率教。唐大人你好歹是读书人,你来说说看,我偏不信连你也说不过他。”

    “哦,赵率教?”唐旭立刻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骑在马上竟是想了片刻,等回过神来,方才想起要见礼:“在下唐旭,见过赵游击。”

    “唐大人听说过我?”唐旭虽然觉得赵率教这个名字听起来耳熟,却没想到他打招呼的方式也是独特。

    “这”唐旭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好,张了张口,挤出句场面话来:“初次见面,还请多多关照。”

    “既不认得我,想来唐大人果然是初次到这沈阳城里来。”赵率教大大咧咧的拱了拱手,算是回礼。

    这厮果然不要脸皮,唐旭的额角上,忍不住渗出几滴冷汗。

    “李总兵在城楼上等候二位。”毕竟唐旭和祖天寿刚及领军归城,赵率教也不好多拉着闲扯。

    “唐大人,若得闲暇,定是要来找我喝酒。”见唐旭和祖天寿就要上楼,赵率教却又回身拉住唐旭,“赵某平生最爱和读书人说话,和这等粗人一起,也显不出赵某的学问。”

    说玩了话,还没忘记朝着祖天寿努了努嘴。

    “奶奶的,上回的赌账,尚且有三两银钱未清。”祖天寿虽然走在了前头,可是仍然听见了赵率教的话,顿时回过身来,一蹦三尺高。

    “你我兄弟,何必分彼此。”赵率教立刻涎着脸皮,嘿嘿笑道。

    “一定一定,唐某有空,一定登门拜访。”唐旭满头大汗,拱手告辞。

    城楼上,沈阳总兵李怀信见到唐旭和祖天寿上来,点了点头,也退到了一边。

    “属下唐旭,祖天寿,见过经略大人,见过总兵大人。”唐旭和祖天寿原本听赵率教说,城楼上只有李怀信来,却没想到熊廷弼也在,顿时不禁有些惊讶。

    好在熊廷弼毕竟是辽东经略,出现在这沈阳城里也不算意外,两人上前依次行礼见过。

    “这一回,你们有功。”待到唐旭和祖天寿起身,熊廷弼方才是点了点头,看着两人的目光,也颇有些赞许,“北关传回的战报,我已是看过了。”

    “两位领军转战上百里,在金台失下痛击建虏,日后论功行赏,两位当为首功。”

    “多谢经略大人。”虽然听熊廷弼说自己有功,可是不知为什么,明明是得胜而归,唐旭的情绪看起来却并不高。

    “你可是在责怪我?”熊廷弼沉寂半晌,忽然也是对着唐旭开口说道。引得一边的李怀信和祖天寿都是不由一愣。

    “属下不敢。”唐旭略低了一下头,像是被猜中了心思。

    “适才我也是都看见了。”熊廷弼轻叹一声,转过了身,看着城外。

    “只是如今辽东一地,仅兵员便不下二十万人。辽阳和沈阳两城中,更有不下四十万人口。”

    “只要这数十万人在,这辽东就仍然是我大明朝的疆土。若是就连这数十万人也不保,辽东当下便成鞑虏之地。”

    “唐旭明白。”唐旭点了点头,应了一声。

    李怀信和祖天寿,这才听明白两人所说的到底是什么。一时间却也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静听。

    “属下只是以为,这城里城外的百姓,皆是我大明的子民,为之惋惜罢了。”唐旭也是沉寂片刻,才接着说出句话来。

    “这世间不平的事,举目皆是。”熊廷弼忽然抬起手来,拍了拍唐旭的肩膀,“你我所能做的,无非是驱除鞑虏,还这辽东一地安宁罢了。”

    “今年的秋粮,户部已拨付了二十万石予我,专做屯田之用,陆路如今已出山海关,海路则已在登州装船。只等陆路过了锦州,或是海路到了盖州,我便在辽阳和沈阳城外开设粥棚,以济流民。”,像是仍不放心,熊廷弼又补上了一句话来。

    “唐旭记下了。”唐旭抿了抿嘴唇,在脸上挤出一丝笑来。

    唐旭知道,虽说眼下自己心里仍还有些不忍,可是如果把自己放到熊廷弼如今这个位子上,却也未必能做的更好。

    以前在京城里的时候,唐旭曾经听莫国用提起过漕运的事情。上百名军士护送,二十多条船在大运河上来回。就算其中没有任何猫腻,能转运到的粮食,也最多不过三千石。更何况在陆地上和海上调运粮草,其中的损耗要比运河漕运更高上几分。

    数十万石粮草,虽说折算成银钱,也不过几十万两银钱的价值,但是转运起来,绝对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

    “你能忧国忧民,倒也不枉京城里这许多大人对你高看一眼。”虽然明知道唐旭心里对自己有意见,可是熊廷弼眼中的赞赏之意却是更浓。

    抬起头来,望一眼漫天的飞雪,熊廷弼忽然又猛的转过头来:

    “你既刚从北关归来,可还能赶得动路?”

    “在金台失里,已经休整了两日,昨日在镇西堡也算是安稳,倒并不算疲劳。”唐旭虽还没猜到熊廷弼想做什么,可是也如实相告

    “好。”熊廷弼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前几日里,我曾派李如桢、李光荣、贺世贤三位总兵官领军进逼抚顺,**哈赤如今已是率军回援,想来你也是知道。”

    “曾在李总兵送去的信报上见过。”唐旭点头回道。

    “你既已见识过鞑虏兵锋,可敢随我去三位总兵官营中一观。”,见唐旭回了话,熊廷弼又继续说道。

    “熊大人要去抚顺?”唐旭尚且未开口,李怀信倒是先失了色。

    “如今辽东一地安危,皆系大人一身之上,还望大人保重。”

    “**哈赤既已回师,想来抚顺一地一时间也难以收复。”好在熊廷弼并没有太过冲动,对如今的情形也有自知之明:“乘着大军尚未退回,正好前去探一回究竟。”

    “大人,此事还请三思而后行。”李怀信在来辽东之前,乃是甘肃总兵,向来颇有些威名,否则朝廷也不会派他来援救辽东。只是如今听说熊廷弼要去抚顺,未免感觉有些不妥。

    “今日天降大雪,鞑虏游骑也是据城不出,正乃天助于我。”熊廷弼摇了摇头,显得格外执拗,“过了这两日,未必还能寻到这样的机会。”

    “那且容属下先派出信使去抚顺,向三位总兵大人通报一回。”李怀信听了熊廷弼的话,知道拦他不住,只好想法子尽量补上点遗漏。

    如果堂堂辽东经略是出了自己的沈阳城就没了踪影,回头追究起来,只怕李怀信也会吃不消。而派了信使去抚顺通报过后,即使回头真不见了人,大部也是如今在抚顺的三位总兵官接应不力,李怀信所要担负的罪责,就要小上许多。

    “就依你的意思办吧。”虽然熊廷弼多少猜到了些李怀信的心思,但是此举也不失为一稳妥的法子。

    “祖游击,你去侦骑营里,选五百精锐,与熊大人同行。”想了一想,李怀信仍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虽然祖天寿也和唐旭一样,才刚回到沈阳,可是这个时候,也只能再麻烦他跟着跑一趟了。

    “我有从辽阳带出来的一百轻骑为伴,又有大雪为掩。”熊廷弼却是摆了摆手,示意不必:“若是军阵过大,反倒是会把沿途的鞑虏引了出来。”

    “大人一路小心。”熊廷弼所说的,确实是事实,李怀信也是无奈,只好任他所为。

    “来人,备马。”熊廷弼说到做到,当下轻喝一声,当先向着城下走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