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51部分

明宦-第51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家去了?”,刘秋仁脸上一阵抽动,好在天色确实已经黑了,旁人也看不到脸上的难堪:“我之前的吩咐,你们为何不办?”

    “大人,冤枉啊。”,眼看着自己就要成了替罪羊,几个兵卒顿时大声鸣起不平来:“小的们已经按照大人的吩咐,去司里寻过马匹。”

    “可是如今司里的马匹,都归李大人管,说是近日马疾流行,今日晚间请了太仆寺的兽医来看,所有马匹暂且不能放出。”

    “李慕江”,刘秋仁咬牙切齿的念出一个名字来,接着又冷哼几声。

    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李慕江这么快就和那唐家小儿也勾搭到了一起。

    那李慕江家里的兄弟,大多走的是进学的路子,平日里也常常以儒将自称,刘秋仁向来与其有些不对付。以前的宋指挥是个老实人,向来不偏不倚,李慕江尚且只能安安分分的做些事情,如今这唐家小儿来了,却仿佛是找到了靠山一般。

    “这等小事,姜某自家安排人手去做就成。”,这边的对话,姜鲲鹏都听在了耳里。心下虽是不悦,但是眼下却还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做。

    于是一边吩咐家里的小厮去安排车马人手,一边拉着刘秋仁出了门,去寻那几个四处查问的番探。

    好在姜鲲鹏和刘秋仁出来的快,四周望了一阵,没走几步路,就截住了几个正要往其他人家去的番探。

    “我们是东城司里刘指挥的手下,前来查探案情,不知这位大人有何贵干?”,见姜鲲鹏上来拦住,几个番探倒好似不明所以然。

    “我几时吩咐你们来了?”,刘秋仁正跟在姜鲲鹏的后头,听了这句话,当下更是遏止不住怒火。

    “原来刘大人也亲自来了。”,猛然间看见刘秋仁出现在面前,几个番探却是并不慌张,反倒是有几分惊喜一般。

    姜鲲鹏也忍不住回身看了刘秋仁一眼,若不是自己和他算得上熟识,适才他又在自家里坐,恐怕真的会信了这几个番探的话,以为刘秋仁要拿自家儿子去凑那十几个盗匪的数了。

    “你们查探案情也就罢了,如何就连贼人的体态也是知晓,难不成你们都亲眼见过?”,刘秋仁虽然有怒火,可是番探出来查案,也算是办公事。如今又有唐旭在司里坐镇着,自己也不好随意阻止。

    “这”,几个番探互相看了一眼,有些说不出话来。

    “既没有亲眼见过贼人,便不要胡乱查问。”,刘秋仁这才是略有些得意,摆出一副上官的姿态来:“若是因此走了真正的贼人,岂不是弄巧成拙。”

    “回刘大人的话,贼人的体态,是属下和他们说的。”,只是刘秋仁的得意劲还没过,忽然间又听见一道声音在耳边响起,转过身去看,看见竟然是周宣臣。脸上好不容易泛出来的笑,立刻就冷了下去。

    “周把总。”,刘秋仁呵呵冷笑两声:“难道周把总是亲自见过贼人的?”

    “大人的话,属下不敢苟同。”,周宣臣却是毫不示弱,反而挺直了腰身:“属下虽没有见过贼人,可自然有巡夜的兄弟见过。刘大人缉捕多年,想来自然知道。凡是办案,人证物证皆可为佐,若是事事都要人人亲眼所见,那岂不是这贼人只能由那几个巡夜的兄弟去拿。”

    “你”,刘秋仁瞪着眼睛,可这一回说不出话来的却是自己。

    “这件案子,我并非吩咐你来查探,以后周把总也不必过问了。”,既然说不过,那么也只有以势相压了。

    “这件事情,怕是刘大人做不了主。”,周宣臣也嘿嘿笑了几声,脚下丝毫未动。

    “那倒是谁能做得了主?”,刘秋仁一阵怒上心头。

    “是我让他来的。”,又是一道声音,在周宣臣身后响起,姜昆鹏和刘秋仁听了,顿时都是皱紧了眉头。好家伙,正主终于肯出场了。

    “唐某见过姜指挥。”,周宣臣身后,唐旭慢腾腾的挪出身形来,先朝着姜鲲鹏打了个招呼,又转头看着刘秋仁:“原来刘大人也在。”

    “属下见过指挥大人。”,虽然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可是刘秋仁也不敢公然坏了规矩,只能是不情不愿的向唐旭行礼作揖。

    “唐某来这这鞋帽胡同,原本是想要买几顶冠帽换着用,可巧是遇上了诸位。”,唐旭摘下头顶的冠帽,弹了几下灰以后又重新戴上:“唐某家中贫寒,如今既然受上官器重,做了一衙主官,也只好勉强支撑,求些体面。”

    大晚上的你来这里买帽子?骗鬼去吧。虽然知道唐旭是在胡扯,可是听起来也是有理有据,姜鲲鹏和刘秋仁更是无可奈何,只能连连点头,甚至还要说一声唐大人节俭。

    “周把总来这里,正是唐某的吩咐。”,唐旭不慌不忙的继续说道:“这一件案情虽然不大,可是却事关朝廷的体面,唐某不得不重。”

    女人的亵衣居然也能扯上朝廷的体面?姜鲲鹏和刘秋仁有些摸不着头脑,不得不佩服唐大人想象力实在太过丰富。

    “两位大人有所不知。”,两人的表现,似乎早就在唐旭的预料当中:“说来也奇怪,这贼人不爱财物,也不行暴举,其中的爱好,实在有些独特。”

    “如今他盗的虽然只是青楼和寻常百姓家里的,可是两位大人也当是知道,京里的达官贵人,也大多以城东为居。”

    唐旭说的是实话,以崇文门为界,崇文门外,住的大多是京中寻常的富户和商贾。而崇文门内,从于公祠到保大坊一带,则住的多是达官贵人。朝廷六部三司的九公,倒有七个是住在这里,甚至阁老方从哲,也是住在保大坊里。其余的各部官员,公侯勋贵,更是数不胜数。所以东城司的辖区里,算得上是京城里的富人区。

    “若是有朝一日,连朝中诸位大人家里,也遭了窃”,唐旭呵呵笑了几声,“唐某这也是防患于未然,否则万一生事,朝廷里那些大人们的雷霆震怒,唐某可生受不起。”

    虽然明知道唐旭大半仍是在胡扯,可是姜鲲鹏和刘秋仁也不敢随意说话。不管这事儿会不会真的发生,但是言多必失,两人都不想有任何把柄再落到唐旭手上。

第77章 督府有客() 
“这缉捕一事。”,唐旭又把目光再转回来,看着刘秋仁,“本该是刘大人的管辖,可是适才从议事厅里出来,便就寻不到刘大人的身影。”

    “唐某又想到,刘大人这几日是告了病假的,不好再继续打扰,只能是暂且越俎代庖了。”

    “属下惭愧,倒是有劳唐大人了。”,刘秋仁咬了咬牙关,只能是硬着头皮回了一句。

    “都是为朝廷效力,为大人们分忧,此乃唐某份内之事,刘大人太过客气了。”,唐旭毫不谦逊,坦然的受了刘秋仁的一声谢。

    最终,唐旭的目光又落到了姜鲲鹏的身上,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像是在等着姜鲲鹏的回答。

    “呵呵,唐大人好一番妙论,姜某佩服。”,事到如今,就算是姜鲲鹏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当日确实是有些看走了眼。

    原本以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世袭所镇抚,随意摆弄几下,就会乖乖就范。若是不服,不死也能让他蜕层皮。

    却没想到,唐大人不但越战越勇,官居然也越做越大,人面也是越来越广。所作所为,甚至可称无忌无耻,如今自己居然也已经是有些无力招架的感觉。

    “姜大人可愿答应了?”,唐大人貌似确实是毫无顾忌,直截了当的开口问道。

    “唐旭”,唐旭不问这件事情还好,如今一经提起,姜鲲鹏便是怒火中烧,难以遏止:“你不要倚仗着如今在朝中有靠山,便可目中无人,横行无忌。”

    我在朝中有靠山,目中无人,横行无忌?唐旭没想到,事已至此,这姜鲲鹏仍是这般顽固。唐旭实在想不明白,他坚持要如此,对他自己究竟有什么好处。就算打倒了我唐旭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封侯拜相不成?

    “呵呵,当日唐旭不过是一小小的所镇抚,偶得上官赏识,谋得一个把总的职责糊口。”,唐旭彻底的怒了。

    既然这姜鲲鹏也已经彻底的撕开了脸皮,那自己就真的再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唐某所想的,无非是在家中与拙妻相守,安安分分过个日子。就算曾有得罪,也是各为其主。你那儿子那里,更是他先出言不逊,羞辱于我。”

    “唐某想要转籍为民,无非也是想绕道而行,不与你相争。若不是姜大人苦苦相逼,今日何至于此,岂能说是唐某仗势欺人?”

    “唐某如今已有兵部和礼部的文书在手,姜大人却仍是扣住我唐家的军籍不放,到底是日后有何所图?”

    姜鲲鹏脸上,一阵青红变幻,想要反驳,却又无话可说,因为唐旭说的每一句都是事实。

    “爹。”,场面上正是一阵沉寂,只见街角边,又转出几道人影来。迎面看见了姜鲲鹏,立刻就停下了脚步。

    抬头又望见唐旭,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惊讶的开口说道:“没想到你竟是还能活着回来?”

    这姜平整日里在崇文门内外厮混,到了如今,竟还是不知道唐旭已经从辽东回来了,更不知道唐旭如今已经是做了东城司的指挥。

    “啪”,一阵清脆的响声,在耳边响起。姜平捧着红肿的脸,惊恐的看着眼前的父亲。

    “我如何生出你这货色来。”,望着眼前的不肖子,姜鲲鹏忿忿斥道:“整日里不思长进,四处厮混。”

    “从今日起,这一月时间里,你休想再出家门一步。”

    姜平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家老爹,一阵不明所以然,可只是转瞬之后,便立刻掉过头来朝后奔去。

    望着姜平抱头鼠窜,逃进家门,唐旭也是撇了撇嘴,不屑一顾的冷笑一声。坑爹坑爹,约莫就是如此。

    “唐大人当是知道。”,姜鲲鹏见儿子进了家门,咬牙切齿的对唐旭转回身来:“士可杀不可辱。”

    “只要我姜某人在这兴武卫一日,唐大人就休想要见到我手上的印信。”,话刚说完,也不告辞,直接转身而入。

    “属下也先行告退。”,如今姜鲲鹏已经进了家门,只留下刘秋仁一个孤零零的站在唐旭面前,隐隐间竟不禁觉得有些心寒。连忙略一作揖,也告辞而去。

    “好,唐旭知道了。”,唐旭微微的点着头,目光冷冷的盯着姜家的大门。

    大明万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京师,左军都督府。

    自从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便分领统兵与调兵之权。

    至嘉靖年后,虽然五军都督府权势渐衰,职权大多归兵部所有,可凡涉及袭爵,录职以及将校赏罚等事,仍是须经都督府参知同议。其中又多有勋贵子弟,在偌大一个京城当中,竟也似一个逍遥胜地一般。

    巳时时分,一面四面蒙了青帐的小车,在十数名骑卫的簇拥下,自紫禁城的东华门而出,又沿着宫墙绕了一圈,才转向西南,顺着长安街,往左军都督府的方向而去。

    等到了左军都督府,也不走正门,而是从侧门而入。都督府里,早有人在此等候,见马车驶入,立刻接过缰绳,朝侧进里转入。

    “侄儿拜见姑母。”,见周围行人稀少,侧屋的佥事房里,才是走出一名男子,长相算得上是俊美。上前几步,向着马车拜道。

    “我吩咐你的事情,可安排妥当了?”,马车里的人,并不急着下车,而是莺莺雀雀的朝外面丢出一句话来。

    “回姑母的话,已是安排好了。”,车外的人,立刻回道。

    “那就去见一回吧。”,马车的车帘,终于一阵闪动,一位少女,年约十八九岁,长得也是清秀可人,从车里迈步走下。

    等走到了地上,也不急着向前,而是回过了身,向着帘里伸出胳膊。紧接着,车帘又是一阵闪动,一位中年美妇,身上裹着一件掉皮裘出的锦袍,从里面探出了身。

    虽然看起来年纪已是渐入中年,可是皮肤却依旧是雪白如霜,只有眼角的几条皱纹才隐约暴露出其真实的年岁。

    “姑母请。”,男子又行了一礼,方才是小心翼翼的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可是刚及说完,却是自己走在了前头,一边走着,一边还四面小心望着。

    “你这都督佥事,做得可还顺心?”,中年美妇一边走着,一边也小声的向前问着。

    “托姑母的福,还算是顺心。”,男子憨憨的笑了几声,紧接着却又像是极不甘心似的皱了皱眉头:“可恨若不是那黄嘉善与崔景荣,侄儿若是能坐上左右都督一职,岂不更是自在。”

    “呵呵,人心总是不足。”,中年美妇也笑了几声,“都督佥事虽及不上乃父当年做过的左都督一职,可也是正二品的官爵。我郑家当年不过是一寻常百姓人家,何尝想过会有今日的荣耀。”

    “姑母教训的是。”,男子口中虽答着话,可是目光仍然在朝左右看着。直到走过了两进,见左右行人更是稀少,才略微松了口气。

    就在不远处,一座完全由青石筑成的屋舍已经横在眼前。虽然说是屋舍,可是远远望去,竟又像是一座小型的堡垒一般。

    “郑佥事。”,屋舍的门边,也早就有人在此等候,见一行人来了,连忙迎出。略转眼,看见了身边的中年美妇,顿时像是受了惊吓一般,惶恐的想要俯身拜倒。

    “不必了,省得让人看见惹出事儿来。”,中年美妇却是不冷不热的说出句话来止住。

    “侯都事,左右可都安排好了?”,郑佥事像是不放心一般,仍然追问了一句。

    “大人的吩咐,小的岂敢怠慢。”,侯都事像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着脑袋,“今日军牢里留下的,都是小人的心腹。”

    “那这便进去吧。”,郑佥事终于在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对着面前说道。

    侯都事应了一声,当先走在前头。其余几人则是紧随其后。

    原来这青石堡垒一般的屋舍,竟然是一座牢狱,准确的说,是一座军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