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75部分

明宦-第75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很明显,京城里头最激动的,绝对不是唐大人。

    这段时间里,虽然两边仍然还在有气无力的打着嘴仗,可是通政使司里来往的折子俨然已经少了许多。

    福王回京了?得到这个消息,最激动的莫非算是齐党魁首,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了。

    亓大人刚刚被三方联军干翻在地,如今却猛得发现,希望就在眼前,于是立刻便就振奋起了精神。

    “陛下私颁谕诏,礼部绝不奉命。”,站在高高耸立的午门前,亓诗教慨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一回,就连亓诗教在礼部衙门里的老对头,礼部侍郎孙如游,都不得不出声应和。

    亓大人刚刚落到底的声望值,也是触底反弹,一片红线涨停。

    据说礼部衙门里头,大人们已经聚在一起,商议着要依祖制,给予福王殿下一等国公的福利待遇。是的,没有说错,亲王殿下削爵一等,自然就成了一等公了。

    原来还在时不时打着嘴仗的几边,也是同时风向急变,雪片一般的奏折和呈书,纷纷向着内阁和司礼监涌去。

    皇帝陛下下旨召亲王回京乃是家事,可是却不合制度;礼部衙门商议要把福王殿下削爵一等乃是国事,有理有据。虽然逻辑有点混乱,可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在一片混乱之中,唐大人倒是惊奇的发现,全聚德收入的银子上涨了,而且涨的还不少。

    琢磨了好一阵之后,唐大人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合适的理由。

    京城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当然都要找个地方好好说上一番话,甚至密谋商议一回。可既然聚在了一起,就免不了要吃饭,如今全聚德在京城里的名气已经是够大,自然成了合适的选择之一。甚至要说的话多,多点几份菜,多上几壶酒,也是再正常不过。就算不在店里吃饭的,点上一桌宴席让送去家中吃喝也很正常。

    事实上,馆子里的帐册,也正验证了唐旭的猜测。不但每桌花费的银钱算下来比从前多了一些,就连“外卖”这一块,居然也是涨了好几成。

    福王回一次京,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处?唐旭似乎觉得自己“阶级立场”有点不那么稳的嫌疑了。

第114章 东林魁首() 
好像是专门为了验证唐旭的想法似的,很快就有人上门找唐旭要订下包厢,之所以会找到唐旭,因为此人乃是自己的老熟人,汪文言。

    全聚德如今在京城中的名头,已经是不小,可是既然是汪文言所托,唐旭自然不可能不帮,甚至亲自作陪片刻也是免不了的。

    只不过,让唐旭感到意外的是,汪文言这回宴请的人,唐旭居然一个都不认识。当然,不认识不代表没听说过。

    “这位是户部给事中,杨涟杨大人。”,既然汪文言把宴席设在全聚德,本就没有想要瞒着唐旭的意思。等宴请的客人都到齐后,逐一向着唐旭引见。

    “这一位,是都察院御史左光斗左大人。”

    “这位乃是礼部侍郎孙如游孙大人,这位乃是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赵南星赵大人”

    原来这就是赵南星?当汪文言介绍到赵南星的时候,唐旭心里不禁微微的动了一下。

    当日在乾清宫里,万历帝曾经悄悄的在自己耳边提到过此人。“小心赵南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到现在,唐旭仍然是没有完全想明白。

    不过,眼前的这群人,人数虽然不多,可是唐旭看在眼里,仍然是略有些心惊。倒不是因为这些人的官职有多高,而是唐旭清楚的记得,除了尚且赋闲在乡的丁元荐和邹元标等人,如今京城中的东林一系,便是以此几人为首。

    “这回福王回京,诸位大人如何看?”,首先开口的,是浙江道御史左光斗。

    “有何可说,无非狼子野心不死罢了。”,户部给事中杨涟,刚等左光斗说完,便冷笑一声,接过话来:“当年朝中诸位大人费尽心计,方才使福王就藩,如今若是让他留在京中,岂不是前功尽弃?”

    “况且,杨某近来也曾是听说,圣上的龙体多有不安,福王此时回京,其心何居已是昭然若揭。”

    “赵某倒是觉得,福王这次回京其实多有可疑之处。”,停了片刻,吏部员外郎赵南星也开了口。

    “赵大人不妨明说。”汪文言不解的抬起头来,看了看赵南星。

    福王回京可疑,这个到底席间诸人都懂,可是听赵南星的话,其中的意思似乎绝不止于此。

    赵南星似乎想要开口说话,可看了看坐在一边的唐旭,却又不急着开口。

    “在下还有些事情要办,先行告辞片刻。”,唐旭只看了赵南星的眼神,也明白他是碍着自己在场,不好明说。既然如此,自己也不是不知好歹之人,立刻站起身来,就要出门。

    “哎。”,岂料汪文言却是抬了抬手,止住了唐旭:“上回弹劾亓诗教与张延登,唐大人乃是首功。”

    “想来汪某没和几位提过,唐大人其实乃是孙承宗孙大人的学生,与钱谦益钱大人也是交厚。”,转过了脸,汪文言又向着赵南星笑道。

    汪文言虽然没有明说,可是话里的意思却也很清楚,那就是唐大人是“自己人”,不需要避讳。

    “哦,原来唐大人是孙大人的学生?”,赵南星这才是恍然大悟一般:“若是不说,赵某倒是忘了,与孙大人和钱大人一起编撰句读录的,好似就是唐大人。”

    孙承受和钱谦益两人,如果虽然算不得是东林魁首,可是作为翰林学士,日后是有可能封阁拜相的,凭谁也不敢小视。

    “惭愧,在下不过借着老师的才学,搏一个虚名罢了。”,既然汪文言这般说了,唐旭也只能暂且停住了脚。

    “去年唐大人在北关重创鞑虏,大振我大明军威,杨某也是佩服。”,紧接着,坐在一旁的杨涟也开了口:“却没想到,唐大人竟然如此年轻。”

    “若是孙某记的不错的话,唐大人好似和犬子也有几分交情?”,今年过年的时候,唐旭也去孙如游家拜见过。虽然当时接待唐旭的只是孙应本,但是孙如游多少也算是有些印象。

    “唐大人请坐。”,左光斗点了点头,算是给这件事情一锤定音。

    “那唐某就讨扰了。”,其实唐旭也想听听,这几个人聚在一起,到底会说些什么。

    既然如今这个“自己人”的名头已经定下,唐旭倒也乐得个顺水推舟。

    “适才赵大人说福王这次回京颇有些可疑,不知道说的是哪面?”,看着唐旭重新坐下了身,左光斗方才是又转过了身,向着赵南星问道。

    “诸位可知道李养正?”,既然不需要避讳唐旭,赵南星也就不再顾忌,直接开口说道。

    “赵大人说的可是河南巡抚李养正?”,杨涟略一思量,立刻开口问道。

    “不错,正是此人。”,赵南星点了点头:“诸位当是知道,各省的巡抚,向来有监察藩王的责权。”

    “可是这回福王回京,李养正之前却没有片字回报。直到福王进了宫,方才发了一封文书至都察院说明,诸位难道不觉得可疑?”

    “左某也听说过此事。”,左光斗乃是浙江道的御史,也在都察院里任职,所以知道的清楚些。

    各省的巡抚,虽然是地方大员,其实巡抚这个官职,却是属于都察院里的,例如那河南巡抚李养正,官职的全称就应该叫做“巡抚河南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养正”。

    “那李养正想来不至于敢勾结亲藩吧?”,孙如游托了一个酒盏在手上,似乎有些将信将疑。

    “那李养正兴许不敢,可其他人却未必。”,赵南星摇了摇头,冷笑一声,“那亓诗教近来正是不如意,偏偏福王可巧就回了京,好似平白把一份大礼送到他手上一般。”

    “不错。”,左光斗顿时眼前一亮:“孙某倒是听说过,那李养正虽是魏县里人,可是却与亓诗教向来交厚。”

    “这么说,这一回岂不是那亓诗教与李养正合演出的一出戏?”,汪文言也好似渐渐的明白了过来。

    “兴许便是如此。”,赵南星颇有些认真的点了点头。

    “此人竟然为了一己私利,置社稷安危于不顾,其心可诛。”,孙如游紧紧的捏了捏手中的酒盏,忿忿说道。

    唐旭坐在一边,把话听在耳里,也是目瞪口呆。让唐旭吃惊的,倒不是因为亓大人的“狼子野心”,而是因为眼前这群东林大佬,想象力是不是太丰富了些?

    其实唐大人对亓诗教的印象也不好,上回张延登上疏弹劾自己,这笔帐中恐怕怎么也少不了亓诗教的份。

    但是只凭亓诗教与李养正交情不错,而李养正在通报福王回京的时候又迟了一天,因此就言之凿凿的断定此事是亓诗教耍的阴谋,未必也太武断了些吧。

    虽然东林党人中,向来不少谦谦君子,比如孙承宗等人。但是这般给人戴上罪名,和秦桧说出来的“莫须有”的罪名又有何区别。

    “此人心机如此之深,我等何不再参他一本,也省得他再沽名钓誉。”,唐大人的心里,尚且还没能转过弯来,却听见对面的孙如游已经开始“磨刀”。

    亓诗教如今是礼部的都给事中,而孙如游是礼部侍郎,在礼部的事情上,两人向来多有冲突。

    “不可。”,赵南星却是摇了摇头,止住了孙如游的话,“如今福王尚在京中,我等若此时与他相斗,只会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让福王尽快回藩。”

    “赵大人可有何主意?”,说起这事,众人都是有些忧心忡忡。

    几人的担心,唐旭倒是也能理解。十多年来的苦心经营,眼看就要可以摘果子了,却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若是唐旭自己,恐怕也接受不了。

    而福王这次回京,天知道他会在京城里呆多长时候,也许只有几天,也许几个月,甚至也许就此赖下不走了。

    而朝廷里头,虽说如今群情激奋,可若是福王就此赖着不走,还真拿他没办法,总不能拿根棍子去紫禁城里赶人吧。

    只是,忽然间,唐旭心里也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心里猛的一惊。

    如今已经是万历四十八年六月,如果这段历史没有改变,那么留给万历老人家的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了。

    如今的紫禁城里,除了皇帝陛下自己,能说了算了,约莫就是皇贵妃郑氏了。万一有那么一天,那天福王还仍在京里,甚至就在乾清宫里,那么到底会发生什么?

    虽然从法理上说,朱常洛如今仍然是太子,不出意外的话,即使有那么一天,他仍然还会是。可是人既然在乾清宫里,到时候谁说了什么话,只怕外头的人,谁也搞不清楚。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唐旭也猜不到。如果是朱常洛顺利继位,那么也许还好,福王继续回洛阳去做他的藩王,一切兴许照旧。

    可如果登基的不是朱常洛呢?那么朱常洛这个原本的太子爷,究竟该如何处置?

    天家无情,翻开任何一部史书,唐旭都可以看见满眼的血雨腥风扑面而来。

第115章 风风风() 
唐旭还想不明白的是,既然这些问题就连自己都能想到,难道万历他老人家就想不到,或者说,他真的已经糊涂了?

    “诸位大人。”,沉思许久,唐大人终于开了口:“在下有些念头,不知可愿意听?”

    “唐大人请说。”,杨琏当先点了点头,对着唐旭展出一丝笑来。

    “在下以为,诸位与其在这里揣摩,不如去打探一下如今宫里的情形,兴许另有所获。”,在唐大人看来,无论是要说理,还是要把水搅浑,首先都得把自己把事情搞清楚。否则胡乱上手,只怕往往会适得其反。

    “唐大人说的是理。”,汪文言也一拍脑门,“这几日里,只顾着上疏,竟是忘了这么一茬。”

    其实在座的人群里面,和宫里头关系最紧的,也就是汪文言了,和王安甚至已经住到了对门。只不过前几个月里,汪文言刚刚得了一个监生,上起奏疏来大为便利,从此乐此不疲。这回听说福王回京,第一个反应居然也是上奏疏,而不是找王安。

    “我稍后便去找王公公,略微打探一回。”,即使王安也未必知道事情的全部,但是总归要比在宫外的这一团黑要好。

    唐旭也想到了自己见过的那两名小火者,那两人倒是在乾清宫里当差,若是能寻到,打探起消息来恐怕更是便利。只可惜乾清宫里的内侍,无故不得随意出宫,如今想要找也是难了。

    看来以后还真的得多交几个太监朋友,唐大人禁不住在心里感慨了一番。

    汪文言和王安就住在对门,平日里寻找起来自是极为方便。可是不知怎的,一行人在汪文言家里坐到天黑,又等到将近子时,也没见到王安回来。

    宫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了?一干人等,顿时都是忧心忡忡。

    座中的人里,除了汪文言,其他都是有官职之人,见到了子时还没有消息,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暂且起身告辞,约好了一有消息就互相通报。

    唐旭心里也是不禁苦笑,若论职权,这一干人等其实都不是省油的灯。只是东林党里,向来对宫里的内侍瞧不上眼,乃至于到了如今,甚至只有一个王安可以倚靠。

    杨琏看起来略有些古板;孙如游则是人如其名,太过圆滑;至于赵南星,因为万历曾经说过的话,唐旭对他多少有些戒心。只有左光斗看起来倒是和蔼,唐大人虽然不以貌取人,但是多少会受些影响。一晚上下来,除了汪文言意外,倒是与左光斗说话最多。

    从汪文言家里出来,唐大人与左大人一路聊着闲话,尚未来得及转出街口,忽然眼里觉得一道背影看起来极为熟悉,再借着路边的灯光仔细一看,原来竟是曹化淳。

    “曹公公。”,等了一晚上都没能等到王安,如今见了曹化淳,唐旭自然也不肯放过,连忙出声叫住。

    “唐大人如何会在这里?”,抬眼看见了唐旭,曹化淳似乎比唐旭还要吃惊。

    “请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