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89部分

明宦-第89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成和全聚德的利钱,对唐大人来说也不算什么。

    “哦,难得你有这份孝心。”,唐旭的话音刚落,洛德山的眼里果然立刻就放出了光彩。

    “你如今是体面人,当是该替自家里先打算一回。”,既然女婿贤良,那么洛德山自然也不能让自己看起来太过急利。

    “小婿这里自有其他打算。”,相比起直接买一所旧房子,唐旭更倾向于寻块合适的地方自己造。

    在以后的四百年里,建筑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唐旭只能纸上谈兵,但是却有卢老爹这个实践专家在。

    而如今唐旭想要找洛德山商量事情,自然是要先把他给哄高兴了才行。

    “你要和我商议的,怕不是这件事儿吧。”,岂料唐旭自以为聪明,老丈人洛德山却似乎也不傻,翻了几下眼皮,忽然又转过头来看着唐旭。

    “小婿的心事,到底瞒不过泰山大人。”,唐旭嘿嘿笑着,继续开口说道:“其实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只是京城里有几位大人,如今也想开这辣菜馆子。”

    “京城里的大人也想开菜馆子?”,洛德山的反应,明显要比唐旭之前想想的要激烈的多,当下就从凳子上蹦了起来。

    “这几位大人平日里,都对小婿颇多关照。”,其实唐旭所说的那几位大人,根本就还不存在。唐旭眼下这般说,只是为了以后的安排做些伏笔而已。

    以全聚德这样一年挣个千多两银子的盈利能力,如果放在一方巨贾或者掌着肥缺的大人眼里,当然不是什么大数。

    可是如果相对于孙承宗这样,只靠着朝廷里发的俸禄以及衙门里分润出的少许炭敬,加一起一年仍只有几十两银钱度日的官员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果也能开一家生意不错的辣菜馆子,哪怕不如全聚德的收成,一年只能挣个两三百两,日子也能好过得多。

    “他们既是对你关照,你多送些银钱便是。”,可是很明显,洛德山却是极不乐意。

    在他看来,多送些银钱还能挣回来,若是把这做菜的法子也教出去了,无异于挖了钱根子。

    “小婿肯答应,自然是有理由。”,好在洛德山的反应,也早就完全在唐旭的预料之中。

    “小婿打算在京郊外置办几百亩田地,都种上这辣椒。”,唐旭既然来了,自然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你哪里来这许多银钱?”,洛德山顿时就被吓了一跳。

    所谓居长安大不易,如今放到这北京城也是一样,京郊外的的田地,就是寻常的也要十多两一亩,简直比得上湖广一带的膏腴之地了。唐旭要买地,洛德山不觉得奇怪,可是这一出手就是几百亩,那可是起码大几千两银钱的花销,在洛德山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我知道了,是新皇上赏赐你的。”,洛德山还没来得及多问,便立刻帮着唐旭想出了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

    唐旭笑而不语,他这么说,其实也不错,确实是朱常洛变相送给自己的。

    “只是你说的那事儿,我仍是觉得不妥。”,不过有钱归有钱,洛德山仍是觉得钱根子不能挖。

    虽然女婿已经给自己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并且答应,新置办的庄园,不要老丈人出钱,直接白送一成股份给他,只要他平日里帮着打理就成。

    到时候庄园里肯定还会有雇来的家丁,农户,泰山大人正好可以过一把当主子的瘾。

    但是好说歹说,洛德山却始终不松口。因为泰山大人认为,买地置产是好事,但是菜馆子这里正是挣钱的时候,也不能丢。

    如果怕种出来的辣椒太多,那就多开几家分号就是。

    “岳丈大人难道就乐见才敬一辈子只做个厨子?”,无奈之下,唐旭终于拿出了准备好的杀手锏。

    “嗯?”,唐旭这句话刚一说出来,洛德山果然立刻就竖起了耳朵。

    “他既习不得武,也读不进书,如何能像你一般。”,洛德山虽然连连摆手,可是看着唐旭的目光里,仍然多少有几分期盼。

    洛德山纵然算计得再多,可是自家儿女的事情总归还是要上心的。虽说眼下这段日子,全聚德的生意极好,大丧的禁宴令也不过是一时,很快就会过去,看菜馆子里的利润,三分股份一年分个四五百两利钱是没问题的。

    但是银钱虽然好,虽然自家那小子有个更好的奔头,洛德山自然更是乐意。

    况且唐大人的这位老泰山,意识向来都很有问题。如今全聚德挣的银子多,他并不以为是女婿的点子好,或者是儿子的手艺好,倒是以为是沾了女婿这个东城司指挥的光。

    东城司的军将们,在“丙申之日”里大多都是立了功的。虽然如今还没有封赏发来,但是唐旭也知道,秦平西,李慕江甚至周宣臣这些功劳大的人,升迁什么的肯定是免不了的。

    而且这么多人,也不可能全都安排在一个小小的东城司里。到时候,东城司里的位子,肯定会空下不少。

    而唐旭自己不管以后还在不在东城司,对这些立功的军将的升迁,以及空出来的位子的安排,多少都还能说得上话。

    “小婿那东城司里,眼下正有几个空缺。”

    虽然正如洛德山自己所说的意义,除了做厨子以外,唐旭还没有发现洛才敬又什么太多的天赋,但是东城司衙门里一千多人,也有不少只坐在衙门里公干的差使。使手段,走关系,帮洛才敬安排个八九品的录事什么的,还是可以做的。

    “贤婿说的,可是当真?”,洛德山瞪大了眼睛,嘴唇也跟着微微颤抖起来,两只手不停的在胸前搓着。

    “小婿岂会拿这等事情来和岳丈大人说笑。”,唐旭也收起笑脸,一本正经的回道。

    “若有这等差事。”,洛德山站了起来,在草棚子周围来回走着:“这菜馆子不开又有何妨。”

    “岳丈大人可是答应了?”唐旭知道洛德山终于动了心。

    “都听贤婿的安排便是。”,洛德山乐呵呵的看着唐旭,仿佛拣了个天大的便宜。

    “等过些日子,小婿就去安排。”,唐旭也大大的松了口气,总算是排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第136章 克日赴任() 
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十,五城兵马司,东城司。

    可巧离去年翰林院里的“恩考”,正好隔了整整一年。虽然略有些姗姗来迟,发到五城兵马司里的任状,终于还是来了。

    把任状拿到手上,唐旭一时间竟然是小小的愣了一下。

    唐大人原本以为,自己会去的地方,只有三处。兵部衙门,京营,或者五军都督府。其中五军都督府如今虽然势弱,但是因为掌着各卫各营的军法,所以仍然不可小视。

    可是等看清楚那在手上的这薄薄的一张纸,唐大人却发现,自己一个都没有猜对。自己要去的地方,和自己预先所想的完全不同。

    “兹有后军都督府正五品经历官五城兵马司东城司指挥唐旭,忠勇体国,累有功勋。”几乎每张调令上,都是完全相同的一段话,唐大人怀疑,内阁,吏部,司礼监和其他各个衙门里,是不是都有预先写好的调令和任状,如果需要,只要把名字和官职添上去就行了。

    “擢京卫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

    唐旭的目光在这一段上略微扫了一下就跳了过去,因为这段后面还有字,唐旭知道,这最后面的才是最关键的所在。

    “兼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指挥同知。宜勉宜励,克日赴任。”

    相比起唐旭以前拿到过的调令任状,这份上面也复杂得多,不但有常见的兵部大印,还有内阁,司礼监,御马监的印鉴,足足四颗大红的印章印在纸上。

    我了个去的唐大人大感意外的挠了挠后脑勺,居然会是锦衣卫。自己刚做过了“厂统”,又要去当“缇骑”了。

    锦衣卫的指挥同知是从三品的官职,而京卫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佥事,是正三品,虽然只是虚衔,但是却是说明了自己的“行政级别待遇”是正三品,正好和锦衣卫的指挥使一个品阶。

    虽说如今的大明朝,武官的品阶不值钱,有些正三品的卫所指挥使得了机会进入兵部,只做个六品的主事文官仍然是乐不可支,甚至大宴宾客,但是也不能这样官帽子满天飞吧。

    如果说,自己以前那个都督府经历的正五品是代表着进入大明朝的中层官员行列,纳命现在的正三品就是真正的高级别待遇了。

    按照大明朝历来的祖制,如果有需要,正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甚至有可以直接入宫参奏之权。当然,前提条件是皇帝肯见你的话。

    况且在武官里头,锦衣卫也是一个比较超然的存在,属于真正的实权派,比起文官来也并不逊色多少了。

    飞鱼服,皂白靴,绣春刀,唐大人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标准的锦衣卫番子的景象。自己居然成了大名鼎鼎,恶贯满盈的锦衣卫的一员。

    东城司衙门里,任状送来的时候,李慕江和秦平西等人都曾经是见到。

    因为毕竟唐旭才是东城司里的指挥,只有唐旭先封赏过了,下面才会轮到他们这些副指挥和把总之类。

    而且唐旭日后的去向,多多少少也会和他们有些关系。所以见任状来了之后,都是一起凑过来,想要打探消息。

    “自己看吧。”,唐旭也不藏私,直接把那张纸放到案上,向前推了一推。

    几个人把脑袋凑在一起,向着纸上看去,刚及看完,都是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虽然他们之前也猜测过,指挥大人这回升迁是免不了的,却没想到一步就跨进了锦衣卫。

    尤其是李慕江,如果以前看着唐旭的眼神还只算是恭谨,这一刻却已经变成了敬重,甚至隐隐间还带着几分畏惧。

    锦衣卫可是不同于其他的衙门,这可是真正的天子亲卫。不管是哪个衙门的官,或多或少,都逃不开和锦衣卫的关联。

    “恭喜大人高升。”,李慕江小心翼翼的把面前的任状拿起,像是举着一件沉重的器物,恭恭敬敬的递还给唐旭。

    “一个锦衣卫同知罢了。”,唐旭摆了摆手,“连那些东厂番卒都统率了,还在乎一个锦衣卫?”

    唐旭说的话,当然只是开个玩笑。不过上回在乾清门边,这些东城司军将正好让东厂吃了一个大亏,自家指挥大人甚至还统率监督过隔壁的那些番卒,所以李慕江等人眼下也都是有些心理优势,顿时都不禁跟着哈哈笑了起来。

    怪不得上回朱常洛定是要自己做一做那个东厂统率,既然提到了东厂,唐旭的思路自然也是不可能完全绕开。

    东厂和锦衣卫,原本就是息息相关,只不过一个在内廷,一个在外廷。唐旭虽然只做了十来天的东厂“厂统”,但是其中和锦衣卫那边仍是打过了好几回交道。就连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也算得上是熟识了。

    想来经历了“丙申之日”的朱常洛,在鬼门关里转了一个来回之后,多少也明白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没准早就打算了要把自己安排进锦衣卫里去。什么统率东厂之类的,只不过是兜个大圈子而已。

    不过说起来,似乎自己当年和那位皇太子打过的交道也不算太多,最多算是火线投诚。就算在文昌阁那一回弘封教作乱,在唐大人看来,自己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就算是其他人被围,也是要去救的。

    但是这位当年的皇太子殿下,如今的皇帝陛下,却好像已经是打定了主意要把自己当作亲信扶植。

    “大人赴任之时,万万提前告知属下等,属下们也好设宴为大人践行。”,秦平西也是东城司里的副指挥。官场上的门道也都是通的,不过看着唐旭的目光里,却并没有畏惧,反倒好似有几分不舍。

    唐旭仔细想了一下,自己好像也从来没给过他什么太多的好处,几乎每次都是把他当刀使,让他去砍人,砍完了弘封教砍东厂。想到这里,唐大人都不禁觉得有些惭愧了。

    “日后若是有事,自可去寻我。”,唐旭点了点头,并没有拒绝秦平西的好意。

    “大人可要在司里选几个得力的兵卒?”,李慕江彷佛感觉到被秦平西抢了先,连忙扯出件其他事情来。

    按照军中的规矩,武官调任的时候,是可以带几个随从一同赴任的,哪怕锦衣卫里也都是一样。但是也只限于是普通的兵卒,只要有品阶和官职的,就不是能随便调走的了,否则周宣臣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麻烦李大人了。”,唐旭点了点头,说出了常常在金鱼池边巡逻的那两个人的名字。

    其实若细说起来,唐旭并不太想在东城司里选兵。因为东城司里的兵整日泡在这京城里头,几乎个个都已经成了“兵油子”,就算周宣臣也是痞气十足。

    只不过那两人经常被自家老丈人呼来唤的,指派了不少日子。把他们带到锦衣卫里去,算是还一个人情。况且看那两人办事还算是得力,又是秦平西带出来的人,问题不大。自己去了锦衣卫,也需要一两个这样的人帮着跑跑腿。

    至于其他的名额如何用,唐旭也已经是想好了,上回把郑瓢儿那一帮子人给丢在了辽东,如今乘这个机会,正好先讨几个回来。毕竟他们当日被遣去辽东,大多也是因为受自己牵连,自己不好坐视不管。

    想到了辽东,唐旭心里又是突然猛得一动。如果在自己原来那段历史上,再过几个月,可就是天启元年了。

    唐旭清楚的记得,天启元年的辽东,可是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辽沈失陷。

    努…尔…哈…赤夺取辽沈二城之后,便几乎占据整个辽东。从此建州女真正式崛起,虎视辽西二十余年之后终于从山海关入关,定鼎中原。

    这段历史,已经改变了许多,可不可以,再多改变一些,唐大人入神的想着。

    正阳门内,锦衣卫指挥使司。

    任状上让唐旭赴任的时间,是八月间。而唐旭去锦衣卫里上任,是八月十二日赴任的。

    倒也不是唐大人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