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我为王 >

第23部分

水浒我为王-第23部分

小说: 水浒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员头领,参赞山寨机密军师,神机军师朱武!”

    “第七员头领,马军副将,金枪手徐宁!”

    “第八员头领,马军副将,九纹龙史进!”

    “第九员头领,水军副将,短命二郎阮小五!”

    “第十员头领,水军副将,活阎罗阮小七!”

    “第十一员头领,步军副将,跳涧虎陈达!”

    “第十二员头领,步军副将,白花蛇杨春!”

    “第十三员头领,掌管监造山寨一应军器铁甲头领,金钱豹子汤隆!”

    朱武宣布任命的时候,众人都不说话,待他话音一落,徐宁拱手说道:“微末之身,区区本事,承蒙寨主相救,为一小卒足矣,实不敢居此高位!”

    史进也推辞道:“新附之人,怎敢在阮家二位哥哥之上?”

    “徐教师本事过人,居此位理所应当!史大郎武艺高强,也自然该在我们兄弟之上!”阮小七性子最直,叫道。

    陈达、杨春、汤隆三人也互相推让不休。

    李瑾含笑看着众人争执推辞了一会儿,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说道:“咱们都是义气相投,可生死依托的兄弟,是否符合山寨安排的位置,兄弟们胸中自有计较,现在不必推让,且先照此行事,日后若真有不妥之处,再做计较。”

    李瑾开了口,众人不好再说,只好一拱手,接受了自己的任命,随即分两边各自坐下。

    众人都坐下了,朱武接着说道:“山寨现在共有青壮二千四百六十一人,除去山寨原有马步水三军加上寨主的中权亲卫一千零九人,新上山的包括原少华山人马共有一千四百五十二人,新上山的人由汤隆兄弟选出两百人作为匠作营,专为山寨打造一应军器铠甲,阮家兄弟选出两百七十七人编入水军,马军挑选五百人,步军挑选四百五十人补充,剩下的二十五人编入寨主的中权亲卫。”

    这样一来,山寨共有步军一千人,马军七百人,水军五百人,加上李瑾的中权亲卫六十一人,可用战力共二千二百六十一人。当然,其中有半数以上还要经过训练,才能达到山寨原有人马的战斗力,不过先有了人,也就有了形成战斗力的基础。

    “鲁智深哥哥,这下你们步军可是兵强马壮了!”阮小五笑着说道。

    “你怎么只看到我们步军,却不曾看到林教头的马军?”

    “师兄休取笑,且不说马军新补充的五百人有多少是会骑马,只说山寨有的这点马匹,我们马军兄弟上了战场,怕还是和步军的兄弟们一般,全靠自己的两条腿!”听了鲁智深的话,林冲苦笑着说道。

    虽说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山寨的实力有了大幅的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家嘴上虽然是在抱怨,实际上从脸上洋溢的笑容还是看得出来心里的高兴劲儿。

    职事安排过后,李瑾下令摆宴庆贺,也为新上山的头领补上接风酒。众人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举杯庆贺。

    席间李瑾看到徐宁皱着眉头,还以为他在为自己的遭遇不平,劝解道:“教师何故愁眉不解?若是为高俅陷害之事不忿,且先忍耐些时日,早晚有一天兄弟们要取了他的狗头!”

    “与兄弟们欢聚,不知比在东京看人脸色强胜多少,我怎会与此等人做气?只是背上棒疮未愈,一时疼痛难忍,倒叫兄弟担忧了。”徐宁说道。

    在这个时代外伤可不是小事,李瑾赶紧问道:“可请山寨郎中看过了?”

    “还未曾。”

    李瑾赶紧让人将山寨唯有的一个大夫请上来为徐宁诊治。徐宁本觉得无甚大碍,不愿麻烦,只是一时拗不过李瑾,只好随大夫到后堂去了。

    大家都没心情再喝酒,放下酒碗担心地等待大夫出来。半刻之后,大夫先从后堂出来,徐宁紧随其后。李瑾赶紧上前问道:“教师伤势如何?”

    那郎中皱着眉头说道:“不太乐观,徐头领受伤之后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加上一路鞍马劳顿,现在伤口化脓,变得严重了。”

    “那可能治好?”汤隆将兄弟们想问的话先问出了口。

    “小的无能为力,只能暂时保证伤口不再恶化,若要彻底根治还得另外延请名医。”

    “这……”众人不曾想到问题竟如此严重,都担心地望向徐宁。徐宁到是洒脱,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时死不了便好,兄弟们不要担心。”

    李瑾倒是想起一个人来,开口说道:“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他定能治好教师的伤。”

    “是谁?”史进问道。

    “其人现居江南建康府,人称神医安道全的便是。”一众头领都不知此人是谁,倒是那郎中眼睛一亮,说道:“此人可谓当今杏林圣手,若有他出手,徐头领的伤当不在话下。”

    “我去将他请来!”阮小七说着就要往外走。

    闻焕章赶紧阻拦,说道:“七郎性急得很,将他从建康请来,只怕要两个月的时间,哪里来得及?”

    “那该怎么办才好?”

    李瑾想到山寨也该有一个医术高明的人坐镇,便说道:“这样吧,就由我陪着教师亲自去一趟。”

    “大郎身为山寨之主,怎可轻动?”闻焕章说道。

    李瑾笑着说道:“以后山寨里不免有兄弟有个头疼脑热,金簇伤疾,我和教师此去,一来治伤,二来也看看能不能将这位神医请上山来。”

    “那只派一个兄弟陪教师走一遭便可,哪里要你亲自下山?”史进劝阻。

    “我听闻江南多有好汉,想看看能不能多请两人上山共同聚义。再说众位哥哥现在都要开始编练山寨人马,只我去最为合适。”

    “可是……”阮小二迟疑。

    “那日七哥还说我不在的时候,山寨缴获都要多些,正好山寨添了这许多人马,钱粮有些告急,我下山之后也让山寨再多添些收入。”李瑾笑着说道。

    “既然大郎执意要去,我们也拦不住,只是江南多水之地,不比北方,大郎此去必须有一个水军头领作陪,以策万全,我们在山寨才能放心得下。”见李瑾心意已决,朱武说道。

    “那就由我陪着大郎和教师去。”阮小七自高奋勇。

    李瑾一想,朱武说得确实有道理,点头答应道:“好,那就请七哥随我和教师一道去。教师的伤势拖延不得,今日时辰还早,我们收拾一下,只马上就下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此事敲定了,徐宁都没有开口的机会,只能是心中为这班兄弟的深情厚谊暗自感动。

    李瑾三人收拾了一番,为防路上徐宁的伤势有变化,就将那郎中也给带上了,那郎中也想见识安道全的医术,爽快地答应了。

    李瑾几人带了二十个亲卫做伴当,往山下行来,一众头领和沈睿相送。到了金沙滩,李瑾说道:“山寨之中就全靠几位哥哥操持了。”“寨主放心!”

    李瑾对沈睿说道:“在闻先生身边好好学。”

    “大哥放心,我会认真的!”

    “众位哥哥不必担心,只到这便回去吧。”

    众人拱手作别,齐声说道:“三位兄弟保重!”

    李瑾等人上了船,掌舵的喽啰开船,李瑾三人站在船尾向众人挥手。

第四十二章 六朝古都() 
告别了山上的一众兄弟,为了避免鞍马劳顿是徐宁身上的伤势恶化,李瑾一行人一路乘船,沿水路南下。从梁山水泊入桓沟,再入清水河,顺泗水而下,过沛县、彭城、下邳、宿迁,到达淮阴之后,转入大运河,过高邮、江都、瓜州镇,溯扬子江西行,从扬子江与秦淮河的交界处转入秦淮河,到达建康城外之后,一行人下了船。

    建康作为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是中国在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建康城范围东西南北各40里,有宫墙三重,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出使江东,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孙吴建国,遂以为都。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玄武湖),处天然屏障之内。东晋南朝沿以为都,分置建康、秣陵二县,城区范围扩为东西南北各四十里。中心为宫城(台城)。北面白石垒(白下)、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都屯有重兵。地居形胜,守卫坚固,遂为六朝政治中心。

    秦汉的江南,还没有开发,生活水平落后,但是,在东汉末期发生了变化,孙权在江南建都,名建邺,从此,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极快。一个郡的粮食可以供几个郡的人食用,建康因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故而极为繁荣。

    建康城作为都城的三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商业繁华,人才荟萃,文物鼎盛,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东晋和南朝的都城仍沿用吴旧城,增辟九座城门。齐时在土城外包砖。宫城是东晋咸和年间在吴昭明宫、苑城的旧址新建的,称建康宫,又称台城。

    据记载有宫墙三重,外周八里。南面正面是大司马门,直对都城正门宣阳门,两门之间是二里长的御道。御道两侧开有御沟,沟旁植槐、柳。大司马门前东西向横街,正对都城的东、西正门。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东北郊。宫城北有华林园,原是东吴的旧宫苑,宋时加以扩建。覆舟山有乐游苑,宋时就东晋药圃建成。玄武湖在都城北。东晋时筑长堤以防水患,并引湖水通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内诸沟,再下注南城壕。

    建康无外郭城,但其西南有石头城、西州城,北郊长江边筑白石垒,东北有钟山,东有东府城,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设篱门,成为外围防线。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宣阳门至朱雀门间五里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也主要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就是著名的居住里巷,北岸的乌衣巷则是东晋王、谢名门巨族累世居住之地。王公贵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东青溪附近风景优美的地带。

    城中河道以秦淮河通长江,又从秦淮河引运渎直通宫城太仓,运输贡赋,北引玄武湖水南注青溪和运渎,以保证漕运和城壕用水。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西方的古罗马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建康城规模极其庞大,以建康皇宫(建康台城)为中心,无外郭城,东西各四十里,人口众多。

    六朝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有五百余所。著名的有同泰寺(今鸡鸣寺前身)、瓦官寺、开善寺和城东北摄山的石窟寺等。

    建康在南梁武帝时期建设的最大,吸引了印度等各国商人前来参观。南朝皇帝又兴佛,在建康城中建立了许许多多富丽堂皇的寺庙,一个建康城,就有僧尼十余万,建康有又石头城和长江天堑做保护,因此极为坚固。在梁武帝晚年,侯景叛乱,将梁武帝饿死在台城,又将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还差点毁了建康,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开始有计划的修筑建康城,到了陈后主时期,建康城的繁华比起南梁的有过之而不及,更为气派繁华。到了陈朝后主祯明三年正月,隋军破建康,俘虏陈后主,陈朝灭亡,隋文帝下令,将建康城夷为平地(除石头城外,设为郡)。

    虽然此时的建康已不复往昔盛景,但仍旧是东南重镇,到了几十年后,北方虎狼之师南下,宋廷一退再退,稳住脚跟之后,建康府更是成为东南抗金的前沿哨所,再次发展起来。

    建康城虽已被毁,但还是能从残留的遗迹之中看出昔年作为一朝国都时的些许强盛气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李瑾一时有感,开口吟诵道。

    阮小七虽然没有读过诗书,但生在这个文风甚浓的时代,多少能感受到词中的意味,开口说道:“大郎好生消沉!”

    李瑾笑着说道:“这词却不是我作的,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借人之语感叹罢了。”

    徐宁听出了词中的意思,说道:“七郎说得不错,大郎何有此叹?”

    “只是到了此地,联想起了太宗朝时北伐旧事而已。”

    站在城外凭吊了一会儿古迹之后,一行人随着人流入了城。为了遮盖徐宁脸上的金印,郎中用一块膏药贴在了徐宁的脸上,此时他身上有伤,脸色发黄,看起来倒是不会引人怀疑。

    入城之后,一行人先找了一个客店住下了,吃饭修整之后,由李瑾和阮小七陪着徐宁,带上山寨的郎中和两个亲卫,一行人出了客店,找人打听了一下,朝着安道全的住处而去。

    安道全的医术高明,在城中的知名度不低,所以一行人很容易打听到他的住处。

    在城中走了半天,又接连问了几个人,才找到安道全的住处。此时正是午后,排在安道全门前求医问药的人颇多。李瑾等人不算是急症,便排队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轮到李瑾他们。安道全坐在椅子上,一副书生打扮,头上戴着幞头,面色白皙,颌下三缕长髯,不愧是做医生的,他保养得极好,虽已是三十往上的年纪,却让人觉得只有三十不到。他身前一张桌子,并一条圆凳。

    李瑾和阮小七扶着徐宁坐下,安道全问道:“不知官人是何病症?”

    徐宁说道:“背上受了些外伤,一直不曾痊愈,郎中说已然化脓了。”虽说为了避免鞍马劳顿,众人一路上都是乘船,但是过了这么久,加上路途遥远,徐宁的伤势又有些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