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我为王 >

第43部分

水浒我为王-第43部分

小说: 水浒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发起进攻到结束战斗,不过一个时辰,梁山首次夺城战大获全胜。

    其实武清城的城防并不薄弱,由于武清靠近桑干河,东南不远就是桑干河与北运河交汇处,所以武清城的护城河河水是从桑干河引来的,宽广且深,加上城内有榷盐院,城墙也修建的高大厚实。

    问题在于,武清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也不是繁华所在,承平日久,城中驻守辽军早生懈怠之心,史进和管虎昨日带着入城为内应,在城内打探了一天,将各处都打探清楚了。

    今夜他们趁着夜色摸上城墙,放下吊桥,有打开了城门,李瑾他们才能如此顺利的得手。但凡城内驻守的辽军警醒些,没能让他们放下吊桥或是打开城门,凭着李瑾手上这三千多四千不到的人手,想要拿下这么一座城防完备的城池,只怕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拿下了,只怕也要付出不少的伤亡。

    所以说,战争,看的不只是武器装备,更重要的却是人。局势安定之后,李瑾不断派出人手,将城中的大小官员抓了起来。

    第一天一早,提心吊胆了半夜的城中百姓起床,或许他们在半夜惊醒之后也再没睡着。听到街上没什么动静,有胆大的朝着大街上看了两眼,随即壮着胆子从家门走出来,才见到城中已然换了主人,城墙上和四处紧闭的城门处戍守的,不再是辽军,而是一队队的黑衣军士。城墙上挂着的辽军大旗也被取下了,将之替代的,是一面虎头大旗,上面却任何没有文字。

    又过了一会儿,南面的城门开了,却是许进不许出,约有五六千带着大包小包的百姓入了城。半个时辰之后,城内四处都有黑衣军士张贴起了安民告示,等黑衣军士离开之后,有识字的去看了看,安民告示写得倒是简单,“我们乃是梁山虎贲义军,武清城池已被占了,城中百姓照常生活劳作,义军秋毫无犯,有趁机作乱者,必定严惩不贷!”

第七十九章 新年() 
轻松拿下了武清县,李瑾他们却还不能就此放松下来,安心准备过年。按照既定的战略,他们还要将武清以南和武清以东的大片地方拿下,作为一个战略基地来经营。这一片地方虽然没有成规模的城池,却还是有不少小城镇,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驻军。

    按照辽国军制,五京之地皆有州军,虽然只是乡兵性质的地方武装,战力不强,但是架不住人数多。不将这些乡兵握在手中,李瑾也不能心安。

    因此,打下武清城之后,李瑾他们在武清城里休整了两天。两天后,除了许贯忠和管豹带一千五百步卒在武清留守之外,李瑾他们每人各自带着士卒开始四处征剿。以武清县为最西北角,李瑾他们要将武清以南和以东,白沟河以北的土地全部拿下。这一片地区没有什么坚固城池,驻军也较少,为了速战速决,他们决定,干脆分兵。林冲带八百马军征讨东南,史进带八百马军征讨西南,管龙管虎兄弟带着五百步军,三百马军征讨西北以及武清周边的村镇,李瑾则是带着沈睿和二百中权亲卫,五百马军东进,将东北面拿下。

    李瑾带人,从武清县出发,往东而行,一路征剿,渡过蓟运河之后,有一处小城,此地因蓟运河而建,也因之兴盛,虽然没有正式设县治,却也与武清相去不远,城中也有一千辽军驻扎。因此李瑾倒是废了一番手脚。

    从武清一路行来,李瑾共打下三座小镇,数十村坊,这些地方当然不是打下就算了,村坊好说,小镇却还得派人留守。每座小镇派了一都半人马,这就是四百五十人派出去了。加上路上也不是没有战损,到达蓟运河东岸的小城时,李瑾从武清带出来的人马,除了二百中权亲卫之外,就都是路上从各城镇村坊征的兵了。说是兵,其实倒更像是民壮。

    按辽国兵制,男丁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入军籍,可以说,辽国乃是全民皆兵。但除了皇族亲军、部族军和各地驻军之外,多为本州乡兵,衣甲武器皆是自备,训练更是不足,战斗力如何,自然可见一斑。

    李瑾将这些人编入自己的队伍中,倒不是指望他们能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只是想将这伙青壮劳力带离家乡,这样一来,即便是李瑾他们打下的城镇村坊想要在李瑾离开之后反抗,没有青壮战力,加上每座城镇还有一都半的正规士卒看管,他们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不能上战场,毕竟是八百多人的壮年人,排出阵势,打打顺风仗还是可以的。

    李瑾原本想故技重施,照着打武清的方式将这座小城打下来,不过或许是因为李瑾一路攻占村镇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这座小城的守备比武清还要森严不少,李瑾手下的细作没能找到机会混进城中。

    若是手下人马都在,说不定还能凭着兵力优势攻城,一战而下之,但是现在凭着手下这些人,李瑾当然不可能选择强攻,只能是诱敌出城,打一场埋伏战了。

    亲自带人破了小城周边的两个村坊,城中驻守的辽军不少就是这两座村中的,在李瑾带人破了第三座村坊之后,城中辽军终于是忍不住出城围剿了。这也是因为三次出击李瑾都只带了百十来号人,城中辽军觉得有必胜的把握,才出的城。

    辽军敢出城野战就好办了,事先派出侦骑,打探清楚,设下埋伏,李瑾亲自带着二百中权亲卫为先锋,将辽军阵势冲乱,沈睿指挥着八百人在后面跟着,趁势掩杀上去,出城的辽军五百辽军就败了。

    接着李瑾带人伪装成俘虏,胁迫出城野战的辽军回城,在入城后突然发作,一番拼杀之后这座小城就落入了李瑾的手中。

    李瑾他们从武清出发之时已经是十二月中了,这一路征剿下来,也快是新年了,为了安定局势,李瑾就决定在城中过年,过完年之后,再回武清与许贯忠他们会合,商量回山事宜。

    转眼到了新年,除夕这天,李瑾带着沈睿从城中府衙出发,到城中军营与士卒共度新年。

    虽然这座城被李瑾他们占了,但是城中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对普通百姓来说,不管统治者是谁,他们只是被统治阶层,只要还能活下去,就不会有反叛的心思。因此大街之上,新年的气氛还是很浓的,不少百姓携家带口,在置办过年的东西。说起来,这还要感谢李瑾。

    李瑾带兵入城之后,也没有像草寇流匪一般大肆屠戮,还将府库中的粮食发给城中百姓,城中百姓今年的这个年反倒是比以前过得好了不少。因此此时李瑾和沈睿打马在前,身后是七八名一脸严肃,严正戒备的亲卫,还有不少百姓主动与他们搭话,感谢李瑾放粮之举。

    李瑾也是一一含笑应对,没有丝毫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和不耐烦。

    一路缓行,进了城墙边的军营,李瑾等人下马步行,若无大事,营中不许纵马,这是军规,身为主将,李瑾自然是要以身作则。

    因为多了不少人,军营中显得有些拥挤,但今天是除夕,李瑾此前已经下令,除了必要的戒备人手,大家可以尽情欢聚,因此气氛显得很热烈。

    “寨主!”“大人!”……

    见到李瑾过来,一众军士见礼道。叫寨主的,多半是李瑾手下的中权亲卫,叫大人的,则是新加入的士卒。李瑾一一与他们打过招呼之后,来到点将台上,一众士卒自动围将过来。

    “各位兄弟,今日虽是除夕,众位兄弟是军人,不能与家中父母妻儿团聚,乃是军人的职责所在。不过今日想来不会有什么事,众位兄弟今日可在营中开怀畅饮!”

    “谢寨主!”“谢大人!”……众人可都是看到了今早运进营中的猪羊和酒坛,此时听到李瑾宣布,顿时欢呼起来。

    尤其是中权亲卫,转战好几个月,平日里军规森严,大家好久没有畅快地喝过一顿了。今日能光明正大的好好喝上一顿,自然兴奋莫名。

    李瑾也不阻止他们,只是含笑看着。

    晚饭时分,李瑾吩咐人在营中点起几堆篝火,众士卒不用分上下尊卑,都在篝火旁团团坐下,酒肉上来之后,李瑾站起身,先端起一碗酒,笑着对众人说道:“敬众位兄弟!”

    “敬寨主!”“敬大人!”一众士卒对李瑾举起酒碗。

    喝过这一碗酒,李瑾就坐下了,众人各自畅饮。李瑾也没有忘记今夜还要值守的士兵,酒肉送上来的时候,就已经吩咐人送去了,只是每人只有三碗酒的量,肉倒是管够。

    不少士卒来给李瑾敬酒,李瑾也是来者不拒,都是每人鼓励两句,将酒喝下。

第八十章 善后() 
除夕刚过没几天,宁河迎来了一伙新的客人。小城原本无名,宁河这名字还是李瑾给起得。

    这伙人一行二十来人,都是着劲装,骑快马的大汉。见到这伙人,在城门驻守的黑衣军士丝毫没有阻拦的意思,他们直接入了城。入城之后,一行人放缓马速朝着城中的府衙而去。在他们进城之时,就有驻守的黑衣军士先他们一步到府衙报告了,得到消息的李瑾亲自在府衙门口迎接。

    那一行人在离府衙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下马步行,见到他们牵着马走到了门口,李瑾迎了上去,笑着对领头的汉子说道:“管豹哥哥,远来辛苦,快随我到府中休息。”

    管豹心中感动,将马缰交到旁边亲随的手上,抱拳说道:“寨主折煞管豹了!不过是八九十里路,哪里谈得上辛苦,怎敢劳动寨主在此等待?”

    “新年之期,却还要哥哥远行到此,实在心中难安,在此等上一等也是应该。”

    “寨主自己不也是为山寨奔波,连除夕之夜也不曾与兄弟们团聚,这般说法却是叫管豹心中惭愧。”

    ……

    两人寒暄一会儿,把臂往府衙之中走去。到了大堂,李瑾也没有坐到上首,而是和管豹一起坐到了阶下圈椅上,陪管豹喝过亲卫端上来的热茶之后,李瑾才开口说正事。

    “此次刚过除夕就将哥哥调来,实在是不得已。”

    见李瑾开始说正事,管豹将手中茶杯放下,正襟危坐,仔细倾听。

    笑着示意他不必如此严肃之后,李瑾说道:“将你调来,是希望你能在此常驻,主管此地民政。”

    管豹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件事,主管一地民事,虽说地方不大,也就是比一个县治的稍大一些范围,治下百姓也不多。可他此前只是一介绿林汉子,对他来说,这等位置,说是重任绝不为过。

    因此,他开口说道:“我此前不过是一介草寇,如何能治理一地?寨主还是另选贤能吧。”

    “哥哥不必过谦,这是我思虑再三之后做的决定。”见他还要开口推辞,李瑾抬手示意他听完,接着说道,“听管大哥好二哥说过,哥哥也是熟读诗书的,原也要参加辽国的科举,只是因为家中生了变故才不得不放弃了,是吗?”

    “是。”李瑾说得确实是事实。管家兄弟的武艺乃是家传,管龙、管虎自小受教于父,都是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但是管豹虽然也曾习武,却对读书更喜欢一些,那时管家的家境不错,管父也请了先生为管豹开蒙。后来管家虽然家道中落,最后更是上山为匪,管豹却从未放弃过学文。

    近来他协助许贯忠管理大营除了征战之外的事物,也是做得有模有样。按照许贯忠的说法,管豹历练一番,做一方州牧也是绰绰有余的。

    李瑾将他叫来,委以重任也是经过仔细考量的。山寨现在最缺乏的,正是能治理地方的人才。李瑾心中谋的,是整个天下,宋朝对文人待遇丰厚,想将能治理地方的文人带上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一山寨现在的实力,还做不到。现阶段,只有自己培养了。

    管豹自身的资质不差,现在缺的只是历练而已,于是李瑾将他调来,给他这么一个机会。

    “哥哥的才能,兄弟们有目共睹,不必妄自菲薄,再说了,现在除了贯忠兄长和你,大家都是厮杀汉,治理地方,实在是做不来,我不日就要回山,贯忠兄长在武清,脱不开身,哥哥是治理此地最合适的人选,不要推辞。”李瑾认真说道。

    “这……”管豹迟疑一下,最终起身抱拳,说道:“既然寨主和众位兄弟信任,管豹必定尽心竭力,不叫寨主好众位兄弟失望!”

    “好,我和兄弟们都相信哥哥,等着哥哥做出成绩来。”李瑾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管豹用力点了点头。

    事情商议完毕,李瑾和管豹一起吃过午饭,仔细交代了一番之后,带着沈睿和二百中权亲卫往武清去了。管豹在城门口目视他们骑马离开,袖中的双手紧握成拳,暗自在心中立誓,一定要将宁河治理好,做出一番成绩来。他原本打算参加科举,自然是想一展胸中所学,只是不得已之下上山为匪,如今有了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

    离开宁河之后,李瑾他们马不停蹄地往武清赶去,李瑾心中也是暗自期待,不知道管豹能在宁河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来。

    没有在路上多做停留,李瑾他们一行在第二天下午赶回了武清城。广惠他们在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清剿任务,现在都在武清城中。

    入城之后,李瑾将头领都召集起来,在府衙之中议事。

    李瑾坐于堂上,阶下六位头领分两边坐下。李瑾说道:“从九月下山算起,咱们已经离山四个月了,也不知道山寨情形如何?现在辽国局势初定,也是回山的时候了。”

    他话音一落,史进说道:“不知不觉,咱们就下山四个月了,我还真有点想山上的兄弟。”

    “我们却也盼望早日上山,见识山上的各位好汉。”广惠也是笑着说道,管龙管虎都是点头。

    众人说了一会儿,许贯忠开口说道:“寨主此次回山,兄弟们不可能全部同行,不知道寨主要与那几位头领同行?”听他这么说,众人都看着李瑾。

    “咱们在北地有了这么一片地方,根基尚不稳固,自然不能所有人都回山,还要麻烦兄长暂时留在此地,治理地方。”

    许贯忠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