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我为王 >

第60部分

水浒我为王-第60部分

小说: 水浒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公说的是,张清铭记在心。”张清也是聪明人,自然听出了府尹话语中的意思。他与这位府尹共事也不久,往日的交往还算愉快,这位府尹并没有一般酸腐文人对武夫的轻视,以往的官声也不错。经此一事,反倒是让二人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都监记下了就好。好了,咱们不说这些了,喝茶,喝茶。”府尹敲打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不再多说,主动转过了话头。三人都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府尹接着说道:“本府听说,梁山贼寇破了郓州,都监可有耳闻?”

    “有所耳闻。”大家都有意遮掩张清擅离职守的事情,张清自然不会自己提起,帮顺着府尹的话头回了一句,只说是自己收到的消息,而不说自己亲身见证了。

    “也不知道程万里程府尹如何了?”

    “听手下说,程府尹被梁山贼寇生擒,一家老小,全部陷于贼手,都被带上了梁山,也不知道那贼首李瑾打的是什么主意,倒是令人颇费思量。”程万里的下落,还是张清抵达郓州只是听郓州百姓说的。

    二人正说着呢,忽听外间传来说话声:“武英雄,这边请。”

    随即武松在一名仆人的引导下,来到门外,府尹、张清两人都默契地闭口不再说郓州之事。

    洗漱打理之后的武松,发髻也重新扎了一下,更是显得英武挺拔,府尹见了,心中更是欢喜,连声道:“武壮士来了,快请上座。”

    武松多少有些拘谨,只是抱拳说道:“多谢府尹相公赐座。”

    府尹上前,拉着武松坐下,才说道:“我这是请壮士吃酒,说什么赐不赐的,壮士不要拘谨。”

    回座之后,府尹有问道:“不知壮士是哪里人氏,做何等营生啊?”

    “小人原是清河县人氏,半年前搬到了阳谷县。”说道这,武松迟疑片刻,才接着说道:“说来惭愧得很,武松虽是六尺男儿,却是空有一身蛮力,到如今,也还没有个正经营生,此来博州,也是想找一份事做。”

    “大好男儿,一时困顿又有何妨,凭武壮士空手打虎的这一身本事,定有飞黄腾达之日。”张清见武松神色郁郁,出言安慰道。

    四人说着话,府上下人来报,酒食已经准备好,四人便移步饭厅落座之后,府尹亲自为武松斟满酒,说道:“武壮士古道热肠,身手不凡,为我博州除一大虫,这一杯酒,本官代百姓敬你。”

    武松赶紧拿起酒杯,说道:“不敢当,不敢当。”正待推辞,府尹却是已经先干为敬了,武松无奈,只好陪着喝了一杯。

    放下酒杯,府尹问道:“适才壮士说起,本为清河县人,都说故土难离,不知壮士为何搬到了阳谷县啊?”

    “不敢瞒相公和二位将军,只因小人爱吃酒,那日犯了酒性,与县中一个机密起了争执,打伤了他,在清河县待不下去了,便与兄长搬到了阳谷县居住。”他却是隐去了自己去过孟州的经历。

    “壮士却也是个实诚人。”张清赞道。这却是他欣赏武松,怕他在府尹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四人继续喝酒吃饭,半晌,府尹说道:“武壮士,你说你此来博州,是要找一份营生,不知可有眉目?”

    “小人初来乍到,城中又没有熟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去处。”喝了点酒,武松难掩眉间郁郁之色。

    “如此说来,本府倒是可以为壮士介绍一个差事,就是不知壮士愿不愿意干了。”

    “相公愿意提携,是小人的福分。”武松正是郁郁不得志时,哪能不愿意,赶紧说道。

    “说来也是缘分,正好前两天本州的缉捕使臣告老,本府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壮士的武艺人品都是上上之选,若是不弃,便先在府中做一个公人,过上几日,办上几个案子,立些功劳,本府便提举你做了这缉捕使臣,壮士意下如何?”

    武松大喜,赶紧起身,抱拳作揖道:“多谢恩相抬举,小人自然是愿意的,只是······”

    “壮士有何为难之处,只管直说无妨。”

    “不瞒大人,小人自幼与兄长相依为命,我那兄长又有些残疾,小人放心不下,还要回去与他说上一声才好。”

    “我当是什么大事,原来如此。壮士既然与令兄感情深厚,不妨将他接到城中来,也好有个照应。若是银钱上有些难处,也不妨事,本府先借一些与你便是了。”

    “多谢恩相厚爱,银钱上倒是不妨,只是我这一来一回只怕要花上几天时间,恩相若是现在有要事吩咐小人去办,只怕是力有未逮。”

    “这也不妨碍,这几日城中也太平,无甚大事,你只管先去便是。”府尹红光满面地笑着说道。

    “如此,武松就多谢恩相恩典了,待武松将家兄接来之后,定当尽心竭力,为恩相办事。”武松再一抱拳,郑重说道。

    “好!好!好!”府尹抚须大笑。

    张清也笑道:“恭喜府尹大人喜得良将,也恭喜武兄弟,日后大有可为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缘由() 
这一场酒宴可谓是宾主尽欢,虽然因为文人与武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四人都没有酩酊大醉,却也都有些脚步发飘了。府衙空房也多,府尹安排张清三人就在府衙歇下。

    待仆人将三人扶走之后,府尹也是面色酡红,脚步踉跄,在府中都管的搀扶下往卧房走去。

    都管是府尹的老家人,家中大小事务皆由他安排。将府尹扶坐好,都管端来一杯醒酒茶,伺候府尹饮下之后,问道:“官人何以对武松这一介江湖武夫如此信赖、看重?竟许之以缉捕使臣此等重要差事。”

    “你懂什么?如今这世道,让人愈发看不明白了,休看我是一州府尹,那程万里也是一州府尹,还有童太尉作为靠山呢,不也轻而易举就失了城池,自己也让贼寇捉了去?”喝了一口茶,府尹接着说道:“武二郎其人,虽是江湖莽夫,却是自有忠义在心,加上他那一身好武艺,本府以缉捕使臣之职许他又有何不可?他本是无根浮萍,日后在这博州,也就只有倚靠于本府,那时便是本府的腹心肱股!将来若是再发生类似‘郓州之变’那样的事,本府也不至于落得程万里那样,全家老小尽皆陷于贼手的下场。”

    说完,府尹放下茶盏,站起身来,示意都管为自己宽衣。

    都管手上不停,赞道:“还是官人思虑长远!”

    府尹笑骂道:“你这老货,休拍本府的马屁!吩咐下去,府中之人,对武二郎务必以礼相待,便是你,也不可有怠慢之处。”

    都管应道:“不用官人吩咐,小人自省得。”

    “好了,夜已深重,你也下去吧,顺便再去看看张都监他们房中可还有什么缺失的。”

    “是。”

    ······

    不说武松,只说李瑾等人与张清相遇之后,再无他事,顺利回到梁山。接下来的几天,统兵的头领自然是练兵不缀,倒也无甚大事,而闻焕章等管理民事的头领却是忙碌个不停。

    安排战俘,统计缴获,收购粮草、铁锭,还要安排粮草人口北上,这一大摊子事,却是让人焦头烂额。好在闻焕章民事精熟,蒋敬处理财物也是轻车熟路,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李瑾送扈三娘下山之后,也是数日不得脱身,毕竟闻焕章等人处理具体事务,大方向却还要靠他来定夺。

    这一日上午,李瑾正在聚义厅中处理事务,沈睿练完武之后,来到厅中,一进大厅,他就说道:“兄长,为何将程万里那狗官留在山上,还让他帮着闻先生处理山寨的事务?”

    看他额头见汗,微微有些气喘,李瑾微笑着将手边的茶盏递给他,这才说道:“你只道那程万里是个狗官,却不曾见到他的本事。”

    沈睿将温热的茶水饮下,抹了下嘴边的水渍,撇嘴道:“一个狗官,能有什么本事?”

    “你随着闻先生学文,便也该看过他处理山寨的大小事务,感觉如何?”

    沈睿嘿嘿一笑,说道:“我是极佩服闻先生的,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山寨上下的事务处理得都井井有条,就是一天到晚的,也太忙了一些。”

    “既然如此,我让那程万里给闻先生做个帮手,不好吗?”

    “有人给闻先生帮手,自然是好的,可那程万里······”

    不待沈睿说完,李瑾就打断道:“那程万里怎么了?他给闻先生帮手,闻先生也不曾说他有半点不好。”

    两兄弟正说着呢,闻焕章在此时走了进来,李瑾便道:“正好闻先生来了,便让他给你说说,那程万里做得怎么样。”

    闻焕章坐下,笑着开口说道:“不愧是做过一方牧守的,虽然是走了童贯的门路,但是这程万里却也是有真本事的,做起事来,颇为老道。我可着实轻松了不少。”

    沈睿不服气,争辩道:“可他原来是朝廷的人,还是那童贯提拔的,怕也不是什么好人,就这么让他参与到山寨的事务中来,不怕他觑得山寨虚实,日后惹出事端来吗?”

    李瑾摇头,失笑道:“人心乃是这世上最为复杂难测的,但你看人倒是简单。只因为他走了童贯的门路,便认定他不是什么好人。功名利禄之心,人皆有之,不足为奇。那程万里原是童贯家中的西席先生,既然想外放为官,童贯的门路便是捷径,他走一走也无可厚非。再者说了,他上任郓州府尹的时间虽不算长,却也有有几个月了,官声不错,没听说有什么巧取豪夺之事,你何以如此确定他就不是什么好人呢?”

    “这······”沈睿一时语塞无言。

    李瑾接着说道:“他既然有才能,我为何不用他呢?即便是他日后反复,不说他只是一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即便是他有董平那样的武艺,又能翻起什么大浪来?”见沈睿若有所思,李瑾又道:“沈睿,你不要看咱们山寨声势大,却也不过是刚起步而已,日后要继续发展壮大,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少不得,那时你便知道,这用人,绝非是简单地评断善恶。”

    “照大哥这般说法,只要他有才能,便都可用吗?”

    “这自然是不能的,谁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小有瑕疵我可以不管,但若是在大是大非上有失,我却绝对不能容忍。”

    “噢。”沈睿仍旧有些懵懂,在他这个热血年纪,最是嫉恶如仇,一时未能全部领悟,也是正常。

    见他陷入深思,李瑾也不打扰,只是对闻焕章说道:“先生来此,是有什么事吗?”

    闻焕章拱手道:“第二批要运往北地的粮草,迁往北地的百姓,都已经登记造册完毕,只等阮二哥他们的水军从北地回来,就可以开拔了。”

    “好。”李瑾赞了一句。

    “不过,粮草上没什么问题,有了此次郓州的缴获,加上蒋敬兄弟采买的,也有十万石,其他的铁器之类也不缺少,只是百姓愿意迁往北地的,没多少人,不过五百户而已。”

    “故土难离,熟地难舍,这也是人之常情,实在不行,就只能提高他们能分到的田地数量了,强迫却是万万不可。”李瑾说道。这种事情,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百姓愿意投奔梁山,终归不远,但要是迁往北地,那就是人生地不熟了,真正主动愿意前往的毕竟是少数,不过他们却也不能强迫。

    “我省得。”

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军归程带来的消息() 
阮小二站立在船头的甲板上,看着江面上被船桨激起的浪花,微微出神。如今山寨日渐红火,却是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李瑾前来邀他三兄弟入伙时的情景。

    “二哥,二哥。”

    阮小五连叫了两声,阮小二才回过神来,转头一看,见是阮小五,回道:“是五郎啊,有什么事?”

    “没什么事,只是见二哥有些出神,才来问问,二哥在想什么?”

    “只是想起来,往日咱们在石碣村中的打鱼的日子,和李兄弟他们来找咱们兄弟入伙时的情景。”阮小二笑着说道。

    阮小五颇有感慨地说道:“上了山,才觉得自己过得才是真正的日子,以往的二三十年都白活了。”

    “兄弟倒是与我一般想法,往日在石碣村之中,吃不饱也饿不死,还要受官府小吏盘剥,便是在石碣湖中做些私商生意,也一直是谨小慎微的,生怕哪天就被官府做公的拿了去,到时候老母无人奉养,你嫂嫂和侄儿也是孤苦无依。哪里像现在这般,兄弟们没有后顾之忧,替天行道,赈济百姓,在山上喝酒吃肉来得痛快。”阮小二说道。

    他们兄弟三人一起奉养老母,唯有阮小二娶了妻,生了子,负担却是最重的。虽然是吃喝不愁,活得却也不甚如意。加上两个兄弟平日里没有个持家的人,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兄弟三人这才领着心腹兄弟在石碣湖中做些私商生意,众人分**后,到手的却也没有没有几个大子儿,梁山让王伦一伙占了之后,更是种种不如意。

    阮小五笑着说道:“以往哪比得上现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金银不说,更重要的是,众多志同道合的兄弟聚在一处,做下这偌大的事业来,才真真叫人心情痛快!”

    二人看着波光粼粼的济水,只觉以往胸中的积郁尽去,心情好不畅快,放声大笑。

    “何事让二位哥哥如此兴奋?能否说出来,让兄弟我也一起高兴高兴。”走上甲板的李俊见兄弟二人一起放声大笑,不由笑着问道。

    阮家兄弟回首,见是李俊,阮小二稍稍敛起笑容说道:“没什么,只是想起往日之事,再与如今比较起来,我兄弟二人不由高兴,一时忘形,倒是让兄弟看了笑话。”

    “二哥这话说得,什么叫让我看了笑话?山寨如今是蒸蒸日上、愈发红火,哪位兄弟不是心中高兴?便是兄弟我,也是有些难以自持了。”

    “你李俊兄弟向来稳重,哪像我们兄弟一般藏不住事?方才我见你下了船一趟,怕不是又听到什么好消息了吧。”阮小五插言道。他是见了李俊面上藏不住的笑意,加上李俊平时稳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