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浴血抗战 >

第219部分

浴血抗战-第219部分

小说: 浴血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炮击刚刚停息下来的时候,中国士兵便纷纷打开盖在散兵坑上面的厚木板,从坑内钻出,走了几步路,翻过山头棱角线,架好机枪,端起步枪,瞄准山坡下冲过来的敌人。战士们把手榴弹摆放在阵头,咬开保险盖,露出拉弦。仅有的两名狙击手,早就瞄准好了两名日军掷弹筒手,只等着开火的命令。

    这些散兵坑,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反斜面工事。虽然没有时间去挖掘复杂的坑道,修筑坚固的地堡,但用来对付日军短暂的炮击,还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日军的炮击,也给中国军队造成一定的伤亡,有炮弹刚好越过棱角线,碰巧落在几处散兵坑上面,把藏在里面的战士炸成肉泥。不过那样的概率很低,刚才日军两分钟的炮击,仅仅造成四人牺牲。还有的炮弹,落在散兵坑附近爆炸,因为距离太近,弹片打在木板上,造成躲藏在里面的战士受伤。受伤的人也不多,只有十一人。

    对于一个五百多人的营来说,伤亡十五人,并不多。

    伤亡如此之小,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人觉得对面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不值得浪费100毫米以上的重炮炮弹,只需要75毫米山炮和70毫米步兵炮即可解决问题。

    漫山遍野爬上来的日本人越来越近。

    空气中,布满了炮轰后的硝烟味。每一名战士,都屏住呼吸,盯住爬上山坡的日本人。

    当日军距离阵地还有一百米左右的时候,营长大吼一声:“打!”

    两名狙击手率先开火,“砰砰”两声枪响,一名日军掷弹筒手头颅炸开,另外一名日军掷弹筒手胸口被呼啸的子弹旋开一个大洞。这两名日军掷弹筒手,连人带着掷弹筒,一起从山坡上滚落下来。

    轻重机枪,几乎是在同时爆发出怒吼声,成片的子弹泼洒出去,打得山坡上碎石泥土草根四处翻滚,暗红色弹痕犹如死神挥舞的镰刀,挥舞到哪里,那里的日本人就一片片抽搐着倒在血泊中。

    所有的步枪手,纷纷拉掉手榴弹拉弦,居高临下,向山坡上的日本人奋力投掷过去。

    “轰轰轰”接连的爆炸声如同夏雷一样,在山坡上响起,一团团火球爆裂,喷溅出的碎片把十多名躲闪不及的日军炸得从山坡上滚下。还有几十名日军,虽然没有被当场炸死,却被横飞的弹片打伤。

    步枪手干脆放弃了步枪射击,利用有利的地形,不断投掷手榴弹。

    从高处投下的手榴弹,飞行八九十米完全没问题,手榴弹落地之后,还能再滚一段距离,这样就有一百米的攻击距离。而且手榴弹的威力比子弹大得多,更何况,在一百米的距离上,步枪射击也未必都能打准。

    爆炸声不断响起,遭到机枪压制的日军,又被炸得死伤惨重。

    “掷弹筒!掷弹筒掩护!”日本人大喊大叫着。

    一名躲过机枪射击的日军掷弹筒手,从一株合抱粗的大树后面冒出,左手抚着掷弹筒,右手大拇指伸出,向前比划几下,目测了距离和风向,然后抓起一枚榴弹,正要塞进掷弹筒中的时候,一颗高速旋转的狙击步枪子弹呼啸而至,击中了这名日军掷弹筒手的锁骨。经过加工的7。92毫米子弹,切断了锁骨,在胸口炸开一个大洞,肺叶碎片、骨头碎片和破损的心肌碎块带着温热的鲜血,从胸腔内喷出。

    另外一名掷弹筒手,刚刚扶起掷弹筒,还没有做好射击准备,就被一发狙击步枪子弹击中了腹部。

    弹头用锉刀切开十字口的子弹,把这个日本人开膛破肚。腹部动脉被炸破,肠子流出的同时,一股血箭犹如涌泉一样从腹腔喷出。尚未断气的日军掷弹筒手倒在血泊中,不甘心的瞪大眼睛,仰视天空。

    不过两个中队的日军,一共有十八杠掷弹筒。

    区区两名狙击手,压制不住如此之多的日军掷弹筒手。

    “嘭嘭嘭”随着火药气体的膨胀声,十多发榴弹呼啸着腾空而起,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腾起浓烟烈火。十多名正在投掷手榴弹的战士当场牺牲,还有二十多人被下雨一样落下的弹片击伤,倒在阵地边缘。

    一挺三十节重机枪转过枪口,吐出了一长串火舌。

    “嗖嗖嗖”呼啸而至的子弹,在一名来不及躲闪的日军掷弹筒手胸口拉出一排弹孔。

    几乎是在同时,两名狙击手拉动枪栓,一枪一个,撂倒另外两名日军掷弹筒手。

    但是这时候,对面山头的日军却已经架好轻重机枪,对着七八百米外的对面山头,射出无数流星火雨一样的弹痕,绵密的子弹泼洒在中国军队阵地上。还有日本人,抬着大正十一年式平射炮,已经爬上山头,架起这种小炮,对准对面阵地。

    这种平射炮,重量轻,只有89公斤重,和重机枪一样,配备有三脚架。平时由四个人抬,也可以驮在马背上。作战时,平射炮就像重机枪那样摆放在地上,炮手趴在地上,瞄准对方的机枪火力点进行点射。

    因此,这种37毫米炮,也被称为“狙击炮”,专门用来配合步兵冲锋使用。

    日军架起两门大正十一年式平射炮,只用了两个点射,就把中国军队的两挺重机枪全部打得熄灭了火焰,三名重机枪射手牺牲,一人重伤,还有两名弹药手受到炮弹爆炸的波及,负了轻伤。两挺三十节水冷重机枪均被摧毁。

    营长见势不妙,大吼了声:“不要纠缠!快撤!”

    这个营的任务本来就是牵制敌人,而不是同敌人纠缠不休。

    得到撤退的命令,战士们纷纷收起自己的武器,离开阻敌阵地。

    就在这个营全部撤下山头的时候,日军的掷弹筒、平射炮、步兵炮和迫击炮,就把守军刚才所在的山头炸成一片火海。而且,迂回包抄的一个日军中队,也已经出现在守军侧翼的一条山路上。如果不及时撤退,这个营将会全军覆灭。

    等到日本人气喘吁吁爬上山头,只发现两挺被炸毁的重机枪和一挺被炸毁的轻机枪,还有几十支被炸得稀巴烂的步枪,以及满地的子弹壳。山头连一条中国士兵的人影都不见,连一具尸体和一名伤兵都没有留下。

    扑了个空的日军中队长气得大骂:“八嘎!该死的支那人!跑得真快!”

    “支那人在那边!”有人向对面山坡一指。

    顺着那名日军士兵手指的方向望去,日军中队长发现,对面山坡上,成群结队穿着灰色军装的29路军士兵正费力的向山头爬去。

    “追!”日军中队长指挥刀向对面一指。

    这些矮脚猪猡一样的日本人,迈开两条短腿,飞快的在山区奔跑,跟在中国军队的后面紧追不舍。

    因为中国人及时撤退,使得原本准备迂回包抄的日军也扑个空。两股日军合二为一,以三个中队的兵力,紧跟在中国军队那个营的后面紧追不舍。在追击过程中,有日本人踩到中国人埋下的地雷,还有日本人被狙击手射来的冷枪打死,还有人一脚踩上野猪夹子,或者掉进陷阱被木刀刺成筛子,或是被树上落下的石头砸得稀巴烂。

    日本人紧追不舍,一路过去损兵折将,却没抓住一名中国士兵。

    正在此时,那些追赶中国人的日军士兵,突然听到背后响起密集的枪声。

    “怎么后面有枪声?”日军大队长大为不解。

    原来,黄维刚手头有6000多人,用来吸引敌人的只不过出动了一个营的兵力。当日军三个中队的兵力去追赶自己一个营的时候,黄维刚手下另外一个营,突然出现在半路上,对日军留在后面的一个中队发起袭击。

    日本人放弃了追击,又转过头去对付后面出现的那个营。

    第29路军将士们并没有同日军纠缠,而是果断撤退,利用山区地形,同日军周旋。

    攻击部队连续扑空,又遭到对手袭击和伏击,第六师团损失了不少人。得到这些令人沮丧的消息,谷寿夫气得破口大骂:“卑鄙的支那人!他们肯定是化整为零,在山里面和我们捉迷藏了!”

    第六师团参谋长下野一霍大佐道:“师团长阁下,支那人化整为零,我们也应该分散开,以中队为单位,展开拉网式搜索,对这里所有山头进行严密的搜索,把隐藏在这里的所有支那人一网打尽!”

    “只能采取这个办法了!否则他们躲在山里面,我们大部队行动不便,我们集中在一起,他们却散开和我们兜圈子,不容易抓住他们。”

    日军第六师团的四个步兵联队,分散成一个个中队,对山区进行拉网式搜索。

    当日军化整为零的时候,却遭到已经集中了兵力的第112旅猛烈攻击,第六师团被第29路军吃掉一个突出的中队。

第二十六章 涿县会战(4)() 
第112旅利用山区地形,同两个师团的日军纠缠了一整天,以最小的损失拖住敌人。

    入夜之后,日军停止了搜索,就地扎营。

    日本人吸取了以前遭到夜袭的教训,他们在兵营外围四处点燃篝火,把营外照得灯火通明,还有探照灯对外围进行照明,并安排了暗哨躲藏在树林中观察。而兵营内的灯火,明显不如外面亮堂。在黑夜中,从暗处看明处容易,从明处看暗处困难。这样的布局,可以避免遭到中国军队夜袭。

    吃过多次大亏的日军,可以说在夜间防护得滴水不漏,让对手找不到一点机会。

    日军师团长谷寿夫中将下令道:“各位,今天晚上大家好好睡一觉!等明天天亮,我们再去寻找那些卑鄙的支那人!”

    日军参谋长下野一霍大佐提议道:“师团长阁下,我们一个白天没有建树,为何在夜间不继续搜索?”

    谷寿夫转过头看着下野一霍,过了半晌,才说:“下野桑,你有所不知!在四年之前,我们的前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将军,就因为夜间派遣勇士搜索那些卑鄙无耻的支那人,结果我们的勇士因为地形不熟悉遭到暗算,白白牺牲了许多勇士的生命!下野桑,你我都是帝国的军官,我们必须对我们勇士的生命负责任!”

    “师团长阁下,我们夜间停止搜索,会不会让支那人趁机逃走?”

    “不会的!”谷寿夫很自信的说,“在黑夜里,他们也不可能走得太远!就算是两条腿跑得再快,跑得过天上的飞机吗?我们吸取今天的教训,明日一早,发电请求华北航空兵出动,用侦察机寻找他们!我们的飞行员在空中,地面的动静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一旦发现支那人的行踪,我们以兵力上的优势,合围歼灭他们!”

    “哈伊!”下野一霍点头哈腰道,“师团长阁下高明!”

    谷寿夫满意的笑了:“这些卑鄙的支那人,以为他们故伎重演,就能对付得了我们?哈哈哈!等到天亮,我就会让他们知道,他们这一招已经不灵了!”

    如果说日本人就那么容易对付的,当年的国民革命军抗日也不会打得那么幸苦了。

    日本人大部分的战术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吸取教训的能力,比当年的国民革命军要强得多。而且在真实历史上,在战争初期日军强悍的攻击力,在他国领土上却能像上足了发条的野兽一样不要命的进攻;到了战争后期,又能发明坑道、反斜面工事来在阵地战对抗美军的绝对的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

    通过这些方面,就能看得出日军并不是泥捏的,想捏成方的就捏成方的,想捏成圆的就捏成圆的。

    吃了一个小亏的第六师团,略微改变了策略。

    次日一早,日军召来了两架侦察机,在涿县西部山区上空盘旋,盯住地面动静。

    日军第六师团指挥部,一名通讯军官来报:“报告师团长阁下!我们的侦察机,已经发现支那人的行踪,就在断口岭和小龙门一带活动。支那军队发现我们侦察机,就地隐蔽起来。但还是没有逃过我们飞行员的眼睛!根据侦察机的汇报,在我们附近的支那人估计有八千到一万多人的规模!”

    谷寿夫连忙走到地图跟前,翻看着地图,以红蓝铅笔比划着。

    比划了几下,谷寿夫把铅笔丢在地图上,抬起头喊道:“下野桑,你来!”

    下野一霍走了上来,谷寿夫戴着白手套的手指着地图道:“下野桑,你看这里,这一带的地形是易守难攻,通往断口岭,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支那人把我们拖到这里,很明显是要以山区地形阻拦我们!不过,如果我们不消灭第二十九路军,那么我们在攻击保定的时候,他们留在我们背后始终是心腹大患!随时可能会给我们来一下!我们应该以第十三步兵联队,从正面进攻;以第四十二步兵联队,从朱家峪迂回过去;以第四十五步兵联队,从南家口迂回过去,对支那人形成包抄之势!他们就将插翅难逃!”

    “师团长阁下,对付这区区一两个师的支那人,我们动用三个步兵联队,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下野一霍问道。

    “不,支那第二十九路军,战斗力相当强悍。我们若是以一个步兵联队,可以击溃他们,但无法歼灭!只有集中三个步兵联队,才能把这个师一口吃掉!”

    日本人一直以为,第112旅是冯玉祥的一个主力师。于是,日军凭借着空中侦察的优势,找到这支中国军队的藏身处,随后集结了三个联队的兵力,对第112旅进行合围,试图把这支中国军队消灭在断口岭一带。

    就在刚才,日军侦察机出现的时候,黄维刚便十分清楚,自己的行踪已经被日本人发现!如果这时候继续撤退,恐怕会把敌人吸引到自己的主力部队那里。于是黄维刚果断的做了一个决定,下令全旅沿着几座山头摆开,准备阻敌前进。同时,黄维刚也预计到,日军可能会派遣一支军队包抄自己后路。为了让自己这个旅不至于陷入敌人包围圈之中,他还派遣了一个团,在朱家峪方向的路边设伏,防止敌人切断自己退路。

    黄维刚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拉开嗓门,大声吼道:“弟兄们,小鬼子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行踪!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如果继续跑的话,我们就会把敌人吸引到我们的主力部队那边,给我们的主力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