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夫三国 >

第184部分

农夫三国-第184部分

小说: 农夫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军马虽远,晋阳却有高刺史在,麾下多为骑卒,至本县路途皆为平川,若贼至城下,援军一日便到!”

    “是极!是极!且你我何等人,便思虑万千,于事亦无半分变数!何须忧心?”

    人家说得有道理,只是干瘦军士心中仍不安,却找不到任何反驳话语,只好砸着嘴不语。

    军士们便不再理他,转头又聊起其它。

    干瘦军士本就胆小,平日里神经兮兮的,每听闻黑山贼入沾县,他都坐立难安,这次也是。

    趁风小些的时候,干瘦军士都要探头往外看看,如此数次,那副谨慎模样又引得同伴们笑话不已,倒又多些谈资。

    被笑话得多了,干瘦军士亦拧起性子,别人言语只当未闻,依旧我行我素,探头观望数十番后,再一次回过头来,已是狰狞着脸,疾声喝问:“本县城小墙低,便有三千军,抵得甚事?”

    待见干瘦军士一脸惊惶,身子颤抖,不似玩笑模样,旁边同伴们俱吃一惊,急探头往墙外看去。

    远处漫天烟尘弥漫,黄色的天空,黄色的土地,似乎已连在一起,只是视线尽头的地平线上,还是能隐约看见长长一条移动着的黑影,正向阳邑行来。

    这是多少人的队伍?

    “速报军候、校尉!”

    众军士的心被瞬间提起,似乎到了嗓子边,许久才有军士凄声厉喊出口,不一会,又有清醒些的大喝:“莫乱慌张!或是上党三公子移师北上?”

    远处来的队伍看不到尽头,不知有几万人马。随着袁绍掌控北地日久,自外族处购入大批战马,军中骑兵越来越多,势衰的黑山贼只能仗着地利自守,大队再不敢轻易出太行,便偶尔外出掳掠补给,也只由小股人马往各地袭抢,这般来攻城略地几已绝迹。

    后面的话语让人心安少许,莫非真是袁三公子大军北上?

    祷告着天地,心存侥幸,除飞跑去报事的外,城墙上军士们死死盯着远处徐徐逼近的队伍,恨不得长出一双千里眼,立即认出这支大军能辨识身份的标识来。

    可惜两下还离得远,又有烟尘弥漫,视线中只有长长移动着的模糊黑影,没人能认得清楚。

    屯长、军候、校尉,更多的人赶到,城门已传令紧闭,不多时,本县县令也到了。

    城墙上人们心如急焚,却都只能乖乖等待着未知的结果降临。

    若是袁三公子大军,自然皆大欢喜;若是黑山贼寇,今日恐就是死期。

    侥幸终于破灭,小半时辰后,一名眼尖的军士率先宣布噩运来临:“是黑山贼!”

    用不着看清旗帜,衣袍各色杂乱、甲胄稀缺、不少人头顶上还裹着黄巾,越来越多的人已能从其它方面判定来者的身份。

    校尉满头大汗,不知是热的还是吓的,急转头令亲卫:“张燕来犯,速分报晋阳县高刺史、长子县三公子,求援!”

    又调头冲县令吼道:“速征民夫、大户部曲取土木堵城门!”

    只是一时哪来得急?有军候哀嚎嘶叫:“速取滚木、熬制滚油!”

    城墙上人人惊慌失措,只剩干瘦军士还在喃喃自语:“城小墙低,平日不修战备,便有三千军士,抵得甚事?”

    ——

    这次张燕出动大军,围住阳邑这座弹丸小城的足有四万贼军,并州兵安逸过头,失了戒备,三千守兵不过一鼓便破。

    位于太原、上党两郡交界阳邑失守,整个晋中盆地无险可守,行辕设在晋阳的高干倒并不如何慌张,为防黑山,他在太原郡本就驻有三万军,由大将郭援统领着,其中半数为骑兵。

    最近的上党郡除有袁尚军马外,尚有郡县兵八千驻扎,随时可北援,且匈奴鲜卑无需忧虑,再不足时,雁门、定襄、西河三郡亦可抽军来援。

    只是身为袁绍外甥,高干自谓官至并州刺史已是到头,舅家已有三子成年,总不会将权势交由自家继承。

    除非袁绍有生之年得登至尊位,否则不能有升赏,功劳再大有何用?若真立下泼天大功去,恐反遭猜忌,取死之道。

    因此,自任职于并州,高干行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张燕大兵突入太原郡,他亦不忙剿灭,只急遣使求告于邺城袁本初处。

    黑山贼占据阳邑,高干不急,坐镇上党的袁三公子却等不耐烦。上次进占河东、谋夺司州刺史位失利,目前正需立功,好在父亲面前表现一番,否则如何与大兄袁谭争?

    上党治所长子县到邺城不过四百余里,袁尚正青春少年,河东兵败后,只驻军于长子,并不便回邺城复命,可见其心未熄。得黑山贼出太行,阳邑失陷的消息后,袁三公子急与逢纪商议,修书一封,使人经滏口陉飞递袁绍,求冀州兵发太行,断张燕归路,又自请与高干合兵剿贼。

    战不过司州军马,还斗不过黑山贼寇么?

    占滏口陉地利,袁尚书信倒比高干求告使者到得早一天。

    黑山贼向来散居于太行各处,路险山高,虽已知晓其中路径、占据优势,袁绍也难以剿灭,只控制住数条陉道便罢。购进战马、麾下多组骑兵后,对这心腹之患,沮授、审配、辛评等一班谋臣早有定计:若张燕再敢轻出,便遣偏师断其后,再以骑兵合围剿灭。

    邓慕安忙征马腾、韩遂,袁绍并未防司州。张燕出山乃是自寻死路,爱子袁尚之论符合谋臣定计,待得报,便准其行事,先令高览领冀州步卒往太行,讨取黑山各部老巢,又使文丑、张郃统两万精骑,往易城防公孙瓒出。

    袁尚得回信,大喜。他如今统领着一万五千军,尚嫌不足,便自郡县兵中调出五千,凑足两万之数,北上与高干合战张燕。

    袁尚北上,上党治所长子县,便只剩下两千郡县兵,此外壶关有千人驻守。

    三日后,杨凤、杜长、庞双戟自沾县来,除两万可战精壮外,随行还有各部十余万的老弱妇孺——邓慕安珠玉在前,张燕这次也是破釜沉舟,决意先放弃太行,倾巢而出,并不怕袁绍断后。

    杨凤等团团围住长子,庞双戟又分兵去取壶关。长子本大县,壶关乃雄关,奈何俱兵员不足,待司州兵到时,两地皆已告破。

    司州军入并州,又与之前谋定不同,竟有“三军”之数,外人不明内情,俱被惊吓到。

    姜叙、梁宽、赵衢三校到河南换防后,骁骑军得令,先渡河与荡寇军会师,待入并州重创高干、袁尚,再齐往长安待命。

    加上役民、平民假冒的“武卫军”,为并州战事,邓季竟然出动三万卒兵!

292。晋阳() 
    一秒记住【。。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公孙瓒最后所在的易县本属幽州涿郡,永乐二年(公元90年)改属河间国,行政上其实已归入冀州,西邻着太行群山,本就在蒲阴陉古道之东入口处。

    突闻邓季三支雄军北上并州挑起战事,袁绍震惊,又生恐此事为公孙、黑山、司州三家合谋暗算己家,非但不召还之前派出的文丑、张郃,又勒令二子袁熙领幽州军马忘易县助战,不求得破,只务要将白马公孙这大敌牢牢锁在易京内。

    有司州强军涉入,并州战事便不能由小儿辈妄处,袁绍决定亲自往援。

    只是该走哪条道路援并?

    按斥候回报,壶关已有司州武卫军与黑山庞真部共同驻守,甚难啃下,滏口陉不能过;略近些是井陉,然而张燕虽退出太行,井陉道中仍留有数千心腹人马镇守土门关与故中山国长城关隘(后世娘子关),兵员虽不算多,然“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整条通道不过羊肠一线,也不是大军短日内能突破过去的。

    滏口陉有邓季军马,井陉还在张燕手中,本初便不敢弄险,留淳于琼、沮授、荀谌守邺城,自领三万军马,由高览、朱灵、张顗、张南、马延、审配、郭图、辛评等文臣武将相随,往北去绕蒲阴陉与飞狐陉,顺便再威慑下公孙瓒。

    只是这般行路,首先要从南至北通行整个冀州,再绕过太行后亦只是雁门郡,等赶到太原参战少说也得一月之后,只能寄希望高干、袁尚守住这段时间。

    袁绍大军尚未上路,徐晃、赵云留臧霸与庞真守壶关,自与杨凤等北上同张燕会师。

    袁尚虽然气盛,却也知晓司州军马难敌,不敢于上党半途山道拦截,自领军去汇合高干。让荡寇、骁骑安稳进入晋中平地。

    冀州援军终究能赶到,西凉战事亦不可久待,也正因此战需速战速决,两位军师才会将骁骑军也调入来参战,赵云明白得紧,于途对徐晃道:“公明为河南之虎,威名远播。并州之战骁骑本为客军,军务方略便请徐将军差调,自赵云以下莫敢有不尊者!”

    如今邓季麾下,第一等的将军便是太史慈、徐晃、张辽、赵云四位,各统领着一支强军,四人算是平起平坐。这次荡寇骁骑两军齐伐并州。却未得邓季令,明确由何者领头行事,赵云这是在让权。

    论年纪本是赵云稍长,讲资历却是徐晃远胜,此时也不是谦让的时候,徐晃应道:“万事尽可商决,然军中不可二令。晃便僭越一二,归长安再于主公座前请罪!只子龙兄亦当在意,荡寇、骁骑皆司州军,不分彼此,岂有主客军之说?”

    赵云大笑:“是极!此乃云失言!”

    司州四军,便有四支果毅校,邓季以车黍、徐盛功劳苦劳最高,拔赏为将军职。管亥、孙观只是果毅校尉。他俩却是果毅将军,位高一等。车黍在荡寇军,徐盛在骁骑军,此番又碰到,待两位将军坐骑并鞍时,徐盛问:“临阵当先,比一比?”

    车黍斜眼瞥他一眼。鼻腔中轻轻“嗯”一声,算是应下。

    其余在身侧听闻的邓贤、龚都、曹性、郝昭、吴朴、段煨等校尉与军候,皆嘻哈而笑。

    四位将军、六位校尉身后,两万黑袍滚滚、长短雪戟迤逦并前。看人家甲胄器械整齐。军马雄壮,自家队伍中却还有小半手持木棍锄镐等物,道左旁一名老贼冲同伴羡慕道:“邓公之军甲精马雄,我等何时方得此等模样?”

    那同伴白眼应他:“我如何得知?或只是一厢情愿,终归无望!”

    ——

    到阳邑,徐晃等才得知晓,如今高干、袁尚大军已退往晋阳去坚守待袁绍援军,张燕领步卒留待司州军马与黑山老弱,骑兵则尽遣往各县城去略地,已是迫不及待要掌控太原郡实地。

    周边小县,城墙矮小不说,又只得数百郡县兵守卫,倒不必为黑山骑军担忧,待两军会师,合力向前,一直渡过汾水,围住晋阳。

    晋阳本北方名城,位于汾水、晋水交汇处,晋中盆地北端,历史上曾有几次扩建,北宋赵匡胤时期,数次未能攻克该城,到赵光义方得灭定都于此的北汉,以晋阳“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以火烧水灌彻底毁城,后来潘美才在旧城东北重建太原新城,是今天的山西首府。

    即围晋阳,战事便起。勇卒、辎辅兵全是精骑,性命珍贵,攻城战自有黑山贼众向前填命,司州军倒不必上前。

    然而晋阳乃赵国旧都城,秦统一后一直是太原郡郡治、并州州治所,虽还未经历西晋的扩建、北齐的增筑,也是极坚固的,又有数万人马驻守于内,攻城三日,黑山部众伤亡惨重,却不见一分破城希望。

    有人说张燕道:“数十年饥馑战乱,晋阳亦少粮,高干、袁尚兵多,困于城中,久必粮匮。今围之甚急,彼等困兽犹斗,急切难下,不如留司州军于此困城,将军自往攻略雁门、定襄,得实地人口阻袁绍援军,待晋阳粮匮,或可不战而得!”

    张燕意动,便令人招徐晃、赵云入帐相商。

    交战数日,徐赵二人领军在外督战,防高干等骑兵突出,见黑山贼众攻势渐疲软下来,内心皆已焦躁得紧,待闻张燕相招,二人俱入中军相见。

    张燕便将人言相告,徐晃、赵云齐声阻道:“此事万不可行!”

    对视一眼后,由徐晃如实答话:“某家主公有令,此番大战以七月底为限,到时无论结果如何,骁骑、荡寇两军皆得退往长安待命!”

    徐晃一番实话,已明白将邓季西面紧急的现状暴露在张燕等面前,这就是说,荡寇、骁骑两军襄助的日子已不足一月,时间上根本不及将晋阳围困到缺粮的程度。

    “若黑山失利,庞双戟难独守上党,慕安便不顾司州,只图西凉乎?”

    徐晃摇头,还是实话:“若并州失利,河内磐石军当入冀州,与武卫军合围邺城,逼袁绍自救!”

    这便是说无论如何,荡寇、骁骑皆要在七月底离去,有河内之军与壶关“武卫军”逼邺城,袁绍确实不敢再南犯,只是那时早没黑山贼什么事情了。

    张燕脸上难掩失望之色,杜长向与邓季交好,此时只能白眼看天,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另一侧杨凤倒瞪目出计道:“晋阳低平,我等军中劳力甚多,既要速战速决,不如引晋、汾二水淹他全城!”

    这次张燕、徐晃、赵云三人一起摇头:“不可!”

    还是张燕对自家爱将解释道:“一则此地日后为吾等治下,岂可使生灵涂炭,招得天怒人怨?二来此事古已有之,太史公记得明白:知、韩、魏三氏攻晋阳赵氏,引水灌城,城墙剩六尺,犹不倒塌,可见晋阳之坚。知氏淹城不成,反被赵氏寻机,说动韩、魏,共决堤淹知氏军营,知氏遂亡,赵魏韩三家得分晋!”

    上党已被许于庞双戟,若占得太原,并州还算到手一半,大好局面就在眼前,却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黑山出太行,故地多为袁绍所取,便想回去再做贼亦是不易,杨凤不由斜眼冲徐晃、赵云道:“晋阳雄城兵足,硬攻数日并无破城之望,反填进我黑山许多性命,莫不成二位便领军观足一月之戏,自归司州去覆命?”

    联合出军谋夺并州本是邓季方提议,现在却搞得如此模样,杨凤却是已有恼怒之意,心中更打定主意,若徐晃言语逞强,便要激其等卒兵换上前去攻坚城。

    此时尚不可闹崩,张燕急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