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梦回运河前朝路 >

第34部分

梦回运河前朝路-第34部分

小说: 梦回运河前朝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好诗!”华英碰杯赞道,站起身来,背着手在亭子里走了几圈,缓缓开口道:“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华兄,好文采,如诗如画。”

    酒意微醺的王连,高高竖起大拇指,可是,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将手又缓缓放下,一脸惊讶之色。

第073章 发展运渠() 
这首诗王连很熟悉,曾经出现在一本汉隶书法字帖上,他临摹过好多次,诗歌的名字也记得,叫做夏日临江,作者正是杨广。

    难道面前的华英就是隋炀帝杨广?看年龄和气度确实都很像,而且,这么奢华的地方,也非常像是皇家花园,还有这酒菜,也像是宫廷御厨的杰作。

    “王先生谬赞了,不过随口而作,附庸风雅。”华英呵呵一笑,重新坐下来,又给王连倒满了一杯。

    有了月光的加入,一切变得更清晰了,就在华英坐下时撩开长袍下摆的瞬间,王连看到了金黄色的衬袍,边缘上分明有一条绣工极为精美的龙,在夜色中划过一抹光彩,随后又隐藏在长袍之下。

    诗歌,龙纹,王连已经确定,面前的华英就是隋炀帝,没想到他胆子这么大,居然乔装去了酒楼,他去那种地方干什么?

    不能再装迷糊了,王连从腰间取下青铜短剑,轻轻放在玉石桌子上,华英不解地问:“王先生,此为何意?”

    “陛下,恕我眼拙,才看出来,佩戴刀剑是错,请收下。”王连起身,深深抱拳道。

    “哈哈,朕倒是没想到,竟被你瞧了出来。”华英大笑,又说:“先生收起此剑,朕不瞒你,真要比试,你也不是对手。”

    王连汗了一个,这位皇帝够自信,重新把短剑挂在腰上,却没有坐下来,身份既然挑明了,跟皇帝平起平坐,也是冒犯。

    “先生请坐,今夜非常开心,无论你做何事,都恕你无罪。”隋炀帝招手道。

    “谢陛下。”王连这才坐下,装着擦了擦额头的汗。

    “今日下午,朕在寝宫小睡,偶发一梦,仙人指点,今日可遇见贤才,没想到还真碰到了先生。”隋炀帝道。

    “只是山野之人,不敢妄称贤才。”王连道。

    “莫要谦虚,先生知晓水利,正是朕求之不得。可否愿意助朕一臂之力?”隋炀帝道。

    不能不答应,更何况,修建运河就是王连穿越过来的使命。

    “愿为陛下效劳。”王连点头。

    “无需这般拘谨。”隋炀帝摆摆手,认真地说道:“朕初登九五之尊,外患者,突厥、高句丽等蛮夷;内忧者,兵虽广却少粮。江南初定,仍有人试图作乱,文俗不通也。朕有意重疏山阳渎、开渠引水至洛阳。”

    “开渠工程浩大,何不走陆地?”王连问。

    “车马运输之量,总不如船只,而且,山高路远,沿途消耗颇多,运渠就是龙脉,应予以发展,朕的皇父也是如此,开凿广通渠,才有大兴都城安稳。”隋炀帝道。

    “陛下,因何将开渠点选在洛阳?”王连问。

    隋炀帝面现犹豫之色,但还是说道:“关陇那边虽然对朕多有助益,却不可不防,朕已下令,在洛阳兴建新都。”

    历史就是这么记录的,隋炀帝登基第二年,就在洛阳兴建东都,也称东京。而且,动用了二百万人,仅用了十个月就建成了,堪称劳民伤财的典范。

    “陛下,在下可以助您开渠引水,只有一个小小要求。”王连道。

    “今晚你我为友,并无尊卑之分,尽可讲来。”隋炀帝又给王连倒了一杯酒。

    “我是山野之人,不懂礼数,别给官职了,我就帮着出谋划策。”

    “哈哈,朕说给你封官吗?”隋炀帝笑道。

    “没说!”王连急忙摇头,“是我乱想的。”

    隋炀帝被逗得哈哈大笑,继而赞道:“王连,你性格率真,颇有文雅之气,不适合做官。”

    “这样最好。”

    “无官则不能服众,朕就让你做一名钦封监御使,负责河渠建设,朕已经想好,先皇留下广通渠,朕新开之渠便叫御河,也可称作通济渠。”隋炀帝道。

    “谢陛下!”王连起身施礼。

    “来人啊!”隋炀帝高声道。

    立刻有仆人奔跑过来,倒在地上叩头,隋炀帝吩咐道:“速去取来圣旨笔墨,还有一块免死令牌。”

    仆人立刻跑开,不到十分钟,就取来了这些东西。仆人掌灯,隋炀帝当着王连的面,提笔就写,标准的楷书,书法堪称一流,一道圣旨就这样完成了。

    “不用宣读了,拿去便是。”隋炀帝将圣旨递了过来。

    王连躬身接过圣旨,大声道:“微臣一定尽心竭力。”

    隋炀帝又笑了,“王连,尽展你之所学,御河要在一年完工,朕可是在等着乘舟去江南。”

    资料记载,通济渠650公里,如果加上邗沟,那就是上千公里,如此偌大的工程,要在一年内完成,压力非常大。

    “朕已在圣旨中写明,沿途各州官员,都要听你调遣,务必要将御河速速开通。”隋炀帝又说,脸上多了些阴云。

    “臣定然不辱使命。”王连道。

    “如此甚好,这面令牌拿好,凭借此物,不经朕允许,任何人不得杀你。”隋炀帝又将免死令牌递了过来,就是一个玉佩状的物件,但是,上面的做工却极为精致,后来,王连经过细细查看,竟然在上面找到了九十九条浮雕的龙,组成了“圣赦无罪”四个字。

    这是个保命的好东西,王连接过来收进内兜,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失,接着,隋炀帝又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考虑得非常周全。

    王连还是在那辆马车的护送下离开皇宫,沿着大街,一路重回驿馆,隋炀帝是个急性子,明天一早就要他离开大兴,前往洛阳。

    清晨,一阵喧哗声将王连从睡梦中吵醒,跟着就是上楼声和敲门声。

    王连睡眼朦胧打开房门,只见三名士兵正毕恭毕敬地站在外面,为首那人手里托着一套明艳的官服,施礼道:“王大人,请更衣启程。”

    “稍后我就出去。”王连接过官服。

    “是!”士兵答应一声,还帮着关闭了房门。

    王连简单整理了下,换上那套官服,又把道袍用个包裹收起来拎在手里,不能扔,留着下次穿越时穿在身上。

    道士客官一夜之间变成了官员,这让驿馆掌柜吃惊不小,还以为是微服私访的,吓的就要退还房费,王连说不用,掌柜更是一脸谄媚之色,恭送大人走好!

第074章 乱棍打死() 
驿馆外面是一支百人军队,两套锦缎覆盖的马车,一位蓝袍官员大步上前,拱手道:“下官皇甫议,愿为王大人效劳。”

    这是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身材不高,胡须很少,眼睛却格外有神,薄薄的嘴唇轮廓清晰,代表其做事非常严谨。此人正是皇甫议,官至尚书右丞,按照隋朝官制,属于正四品大员,跟一方太守比肩。

    王连这个钦封监御使到底是几品官员,他也搞不清楚,大致明白隶属于御史台,朝廷的监察机构,再加上钦封字样,更会让很多人都有所忌惮。

    “皇甫大人无需客气,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完成皇上交付的任务。”王连还礼道。

    “大人!”皇甫议受宠若惊,在他看来,王连的背景一定非常强大。

    “你比我年长,如果不嫌弃,就叫你老哥吧!”王连一副很随和的样子。

    “岂敢!”

    “老哥,赶紧出发吧!”王连笑着催促道。

    皇甫议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下,这名年轻的监御使大人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错,丝毫没有官员的架子。

    两人分别上了马车,队伍浩浩荡荡穿过大兴城,掉头向东,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城。

    大路平整宽阔,两旁种植着绿树,排列整齐,延伸到远方。两侧的田野里,农民们正在准备春耕,犁铧翻开泥土,偶尔传来驱赶牛马的吆喝声。

    目前,正是大隋朝最繁盛时期,国库充盈,百姓安乐,也是隋文帝杨坚大胆改革、艰苦创业留下的辉煌业绩。

    只是这一切,都会随着王连昨晚见到的杨广登上皇位而改变,隋炀帝野心勃勃,东征西讨,修建东都、大运河等,过度消耗国力,让隋朝成为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的大一统王朝。

    富不过三代这句俗语,似乎可以体现在秦、隋两朝上面,但两者又截然不同。胡亥顽劣任性,骄奢淫逸,落下遗臭万年的骂名,而杨广文武双全,只是扩充的步伐迈得太大,才导致了后来的全面崩盘。

    走走停停,沿途城池听闻钦封监御使大人来到,无不热情迎接招待,极尽谄媚本色,三天后的中午,一行人进入到洛阳城。

    新都尚未开始建设,但此刻洛阳城外,已经聚集了近二十万军队,征役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新都建设工程的负责人主要有两位,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隋炀帝交代过,让王连到达洛阳之后,跟这两位碰头。杨素执掌兵权,可以调动兵马,而宇文恺此人,堪称当时最厉害的规划和建筑专家,大兴城的设计和营建者。

    同时,宇文恺也是水利专家,广通渠就是他带领开凿的,而隋炀帝选择王连来负责通济渠工程,基于两点考虑:首先,宇文恺要设计修建东都,分身乏术;其次,通过聊天,王连所展示出的水利才华,似乎还在宇文恺之上。

    一进城,皇甫议就主动前去联系洛州官员,给王连安排了一处府宅,规模可谓不小,五栋独立的三层小楼,庭院面积达三千平米以上,光是女仆就多达十几人。

    王连简单歇息之后,下午时分,在皇甫议的带领下,前去拜访尚书令杨素。杨素跟随两代君主,战功累累,位高权重,也是隋炀帝最信任的宠臣之一,决不能小视。

    位于洛阳的杨府,比王连的新府宅大了三倍不止,护卫通禀之后,王连和皇甫议得以进入,穿过好长一段回廊,才来到位于府宅西北的一栋五层高楼前。

    到了隋朝,风水学已经开始流行,西北为乾位,正是一家之主居住的地方。而在大兴城里,皇宫却位于最北,以符合皇帝面北朝南的习俗。

    皇甫议是尚书右丞,等于是杨素手下的官员,对上级领导还是非常忌惮的,两人在门口足足等了二十分钟,才被仆人招呼进去。

    杨素已经年过六旬,胡须花白,却格外精神,他面无表情地坐在上方,如鹰隼一般的目光扫视下来,让人心底莫名地发寒。

    皇甫议大礼参拜,王连却只是拱了拱手,杨素上下打量王连,眯着眼睛问道:“你就是皇上安排的钦封监御使王连?”

    “正是在下。”

    “来自于何方?”

    “芒砀山!”

    “祖上何人?”杨素脸色越发阴沉。

    “无人,我一直在芒砀山修行。”王连道。

    “荒谬!毫无功绩,如何能担任如此要职。”杨素猛拍一下桌子,高声道:“来人啊,将王连推出去,乱棍打死!”

    “尚书大人,不可啊!”皇甫议吓坏了,跪爬着上前求情。

    “有何不可,老夫最厌恶者,莫过于妖人惑乱君心。”杨素不依不饶。

    很快,进来了四名持刀护卫,王连也是气坏了,从怀中掏出了免死令牌,高高举起,高声道:“我看你们谁敢动我,诛灭三族!”

    “你,你居然有免死令牌。”杨素大感惊愕。

    “皇上就是怕你这样的没脑子的人杀我。”王连骂了一句,接着取出圣旨,丢在杨素的案台上,“你去通禀皇上,解除我的职务,反正,我还不想干呢!”

    王连说完,转头就走,护卫们哪敢阻拦,稍有不慎,一家老小都是性命难保。

    不得不说,杨素非常居功自傲,并没有安排人追出来,大概在思考着,如何才能说服皇上,撤掉这个来路不明毛头小子的官职,最好连免死令牌也收了。

    王连心情有些小郁闷,没想到一腔热情,却差点换来杀身之祸,实在不行,就让别人去修通济渠吧!不管是谁接管隋唐大运河工程,他相信,只要顺利通航,运河之眼也会让自己继续穿越回去。

    新都还没开始建设,如今的洛阳古都依旧是繁华之城,街上商贾云集,交易市场上叫卖声不绝。

    王连背着手在街上溜达,也没个护卫,当然,就凭他身上这套造价不菲的官服,也没人敢招惹他。

    到了此时,货币流通已经成为主流,几乎看不到物物交换的情况,战乱不息,改朝换代,都不能阻挡社会的进步。

第075章 天道有序() 
就在王连经过一处街角时,有个清朗的声音飘进他的耳朵里,“这位大人,可是刚刚逃过一次无妄之灾?”

    王连寻声看去,只见街角处放着张破旧的桌子,后面坐着名中年男子,看起来不到四十岁,身穿一身道袍。此人长相非常特别,额头圆凸,眼窝深陷,通天鼻,仰月口,胡须不长,却梳理得一丝不乱,神情异样的笃定,好像繁华世界跟他无关。

    桌子上,放着一张手绘的八卦图,背后立着一面蓝色的旗子,上写八个红色大字,天道有序,吉凶立断。下面还有六个小字,卦资黄金一两。

    “你在喊我?”王连停住了脚步。

    中年男子点点头,微笑道:“刚才有风经过,其中包含肃杀之气,便知先生有灾,好在有惊无险,吉人天相。”

    听风断卦,牛人一枚,当然,也可能是骗子,大骗子。王连还是走过去,坐在桌前的椅子上,问道:“这位大师,你这卦资太高了,一两黄金不是小数目,能开张吗?”

    “遇到你,今日便开张了。”中年男子笑了。

    “看出我是当官的了?”王连指了指身上的衣服,此人刚才就喊自己大人,江湖术士最会察言观色。

    “御史台的人,几日前还是乞丐,转眼便是人上人,你不简单啊!”中年男子道。

    王连一愣,不禁赞道:“有两下子啊,请问高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