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楼之贾政 >

第3部分

红楼之贾政-第3部分

小说: 红楼之贾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知道分了家再怎么样他也是拿大头,虽然有父母需要赡养但是最起码比自己现在名正但言不顺的好啊。

    一时间反倒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思了。邢氏和王氏也在,虽然装的倒是很淡然,但只要是人都能看到眼角的微笑。

    就这样分家的事就决定了下来,他们分别去通知族人。

    虽然引起了很大的波浪,但是慢慢的也想明白了,孩子大了分家也是很正常的事,一个家族要想繁盛,开枝散叶是肯定的,不过没想到荣国府这么迅速罢了。

    三天后,贾家祠堂

第4章 分家新生活() 
贾府,荣禧堂

    今天大房和二房都来了,贾代善和老太太坐在上首。贾代善也没有说话就是在闭目养神,还时不时的端起案几上的茶盏喝两口。

    众人虽然知道什么事,内心也急切的想知道结果,但是都没敢发话。

    好一会儿过后老太爷睁开眼睛扫视了一圈,开口道:“老二说现在家中他和老大都成年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是有必要分家的时候了。”

    说着又拿起茶盏喝了一口。

    “原本我想着等我走了之后,你们兄弟自己去分,自己解决。

    但是这几天我也思考了一下,的确,要是不等我还健在就分家,以后就会出现诸多麻烦,闹的家宅不宁。”

    听到这句话,贾赦两兄弟赶紧站起来躬身道:儿子不敢!

    贾代善摆摆手让他们坐下,接着说:“因为老大是嫡长子,之后的这个家也是他的。

    家中还有一些积攒加,上这么多年圣上隆恩,赐下的一些物件以及赏赐的一些田地庄子。这几天我统计了一下。就给你们分了吧。”

    “老大,你是家中长子,所以大部分家产是得就给你。

    但是老二是个读书人,突然分出去也没办法有进项,所以我把流动的财产分了三分,给他其中的一份。

    城外的庄子给了他五个,圣上的赏赐给了他一半。其他的还有老家的除了族中公用的都是你的。你们看可有意见?”

    说着就把分配的相关资料让小厮递给了贾赦和贾政,让他们看看。

    大家可别小看荣国府分出去的三分之一,这时候由于贾代善还存在,所以贾赦等人还没怎么败家,那可是很大的一比财富,之所以贾赦这里掌管三分之二是因为父母还在他跟前。

    本来贾母是不愿意分家的。

    你看原著中直到抄家之前都是在一起的,虽然有自己的院落,但是都隔的不远,别人还是统称为荣国府。

    贾赦看了看之后也知道父母疼贾政所以给的多了点,但是分家他们就会搬出去,总比一大家子吃他的之后还分出去一半的好吧。

    在他的思想中荣国府本来就是他的,所以也就没什么意见。

    贾政也知道自己得了便宜,就和王氏站起来谢过父母之恩,表示没有意见,并且会如同往日那样过来孝敬父母尊敬大哥之类的。

    贾赦听到贾政两口子拍父母马屁的话,脸都绿了,他只顾着高兴了,也没有表示说什么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之类的。

    邢氏也是蠢的要命!都不知道提醒我,他暗自挖了邢氏一眼,邢氏的脸也涨的通红。

    贾代善两口子坐在上方看的清清楚楚,贾代善也暗自摇头。

    要是有这么一个蠢哥哥,我也不愿意和他一起过,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来。

    可是由于都是自己的儿子,也就没说什么。

    “那好吧,既然你们都没意见,明天请族长开了祠堂,当着众人的面写进家族志里面,以后虽然分家了,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来,你们应当相互扶持,莫让别人看了笑话。”

    “谨尊父亲教诲。”贾赦等赶紧起身答复。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就早早的来到了祠堂。

    这时候贾代儒、贾效、贾衍等众人已经在祠堂等候了。

    众人祭拜祖先之后贾代善就开始说这次开祠堂的原因,其实荣国府将要分府的事已经在京城掀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只不过毕竟是别人的家事也就没有多嘴罢了。

    “家中儿女已大了,自小女出嫁以后我也觉得越发精神不济了,就想着把他们两兄弟分府,免得以后出现什么事,我来不及吩咐。

    今天召集众位族人过来做个见证,劳累大家的地方还望待谅。”贾代善看着众人。

    “叔父不必如此,我金陵贾家自皇朝建立以来不断地开枝散叶才有了如今这么大的基业。

    如今赦兄弟和存周也将要分府,这是好事,也是一个家族壮大繁衍的必经之路,我们能见证自然十分荣幸。”贾敬作为族长当仁不让的说着。

    贾代善摸着胡须点点头,然后拿出了前一天的分配文书,当众又问了贾赦、贾政两兄弟是否有意见,贾赦他们连声称没有。

    “那就好”贾代善说了句以后就放着族人把文书让人重新抄录了三分份,这样就一共四份了。

    在祠堂留了一份,贾赦、贾政两兄弟各一份,还有一份让人送到宗人府报备。这样一番折腾时间也临近晌午,众人就在祠堂旁边的耳房用了餐各自打道回府了。

    皇宫,养心殿。

    “这么说荣国府已经分府了?”圣人一边看着奏折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

    “会皇上的话,是的。

    据说家产是贾老国公亲自主持分的,贾军候和贾政都没有异议,而且还把分配的文书往宗人府送了一份报备,老奴要不要给圣上抄录一份?”大总管载权说。

    “不用了”圣人放下奏折,叹了口气。

    “小家好分,大家难分啊。

    朕倒是慕贾代善,分完了事。

    也不用再操心了,朕不行啊!

    何时是头?这些逆子恨不得把自己的兄弟全部杀了自己独占才好,还分?哼!”

    载权现在恨不得把头和鸵鸟一样塞进肚子里就好,幸好圣人也没指望他回答什么。

    “听说分家是他的次子贾政提出来的?”

    “回圣上,是的,贾政怕以后出现纠缠不清的事情,就趁着贾府出嫁贾敏的时候正好族人都在,就向老国公提议的。”

    “呵呵,有趣的小子,倒也明白形势。

    之前拒绝了我给他的荫生不说还挺有主见,朕倒要看看你能有多大能耐。”

    皇宫中圣人的话自然没法传到贾府。

    这几天贾政和王氏都忙着收拾家什为搬出去准备。

    幸好还在宁荣街距离不远,而且新屋虽然比荣国府小但是只有自己一家住,所以倒也不算憋屈。

    前几天因为一直就计划着搬出去,所以早早的就让周瑞带着众多丫鬟小厮打扫过了。

    这几天之所以装作很忙碌的样子是怕贾代善和贾母看到多心,以为他早就和荣国府离心了。

    贾政这几天趁着外面乱哄哄的,也就不看书了,不是和王氏拿出账本盘算自己的家私要么就是给贾珠讲讲书本知识或者和元春玩耍。

    贾珠虽然也挺小的,但是因为之前贾政是个严肃的性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阴影,现在虽然贾政时不时的也和他开玩笑,但是更多的事贾政在说,贾珠在应和。

    让贾政很有挫败感,怎么就改不过来呢!罢了,慢慢改变吧,可别让他和原著一样,那就蛋疼了。

    贾元春倒是挺可爱的,因为还小,而且是女孩子,所以看到父亲愿意亲近。

    因为还没有学习礼仪所以保留着普通孩童的天真,每次看到元春贾政都愿意逗逗她。

    看着她因为一些事被贾政狡辩的说不出话来而憋红的脸,贾政就没心没肺的哈哈大笑,然后把她抱在怀里亲腻一番。

    十天后,贾政带着王氏、贾珠、贾元春、周姨娘、赵姨娘等一大家子去向贾代善和贾母辞行。

    贾母看着贾母眼睛红红的,贾政赶紧给元春使眼色,元春这几天和父亲一起玩耍也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如同滚滚一样的跑到贾母怀里伸出小手给贾母擦着眼睛还一边轻声安慰贾母说以后会经常来看爷爷和奶奶,还会给他们带好吃的。

    听到孩子天真的话语老两口哭笑不得,不过也冲散了离别的伤感。

    贾政也趁机上前劝慰,住的本就不远,孝敬父母是天理,万请双亲保重身体,莫伤心之类的。

    贾代善倒也没再说什么,贾母倒是什么住不习惯了就回来,缺什么了别扛着,找她就可以不厌其烦的叮嘱了,爱子之心袒露无疑。

    “行啦,尽说浑话!既然已经分出去了,一切就得靠他们自己,困难了就回来啃老本算什么。”

    贾母还想再说什么,可贾代善挥挥手就不让她再说了,叮嘱贾政好好努力,总之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朝廷有用的人就得了。

    贾政一一附和,然后就带着王氏等退了出来,一家子浩浩荡荡的搬进了新房。

    当贾政坐在新收拾出来的庭院正堂时,看着一大家子人突然感觉动力十足。

    既然已经来了最起码要保护好自己的妻儿老小过着幸福的生活,现在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那就要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努力的,不然分家出来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既然已经分了出来,一家人就要好好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再让父母担心。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我不指望能富可敌国,但是家中必须和谐。”贾政一边喝着茶一边说,

    “我们家人口也简单,现在就一个哥儿一个姐儿,以后家中就有劳太太了,家中的事你做决定就好,外面的事禀告给我,我自然会处理。”

    王氏笑着回复:“明白了老爷,这几天我把城外的庄子还有城里的铺子等都清理清理。

    家中人口也小,只要不是太奢华支撑这个家事没问题的。

    我和两位妹妹也不会给老爷添乱,老爷既然决定再科举考试,我们不会打扰老爷的。”

    两位姨娘听到王氏这么说也赶紧站起来保证。

    贾政点点头,最近他也不只是在王氏这里歇息,偶尔也会去两位姨娘的房间歇息。

    并且对三位明里暗里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敲打,所以倒也没有出现过太过火的争分吃醋。

    至于相互顶那么几句,贾政也就当做没看见。

    既然没了后顾之忧,那么拜师学习八股文的事情也就提上了日程。

    希望一切顺利吧,说起制文,贾政是非常忐忑的,但是这是必经之路,半点没有捷径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第5章 繁忙科举路() 
随着生活的稳定,贾政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书房一边练字一边巩固自己之前的学习记忆。

    当然他也不是一直在家温习,古代的科举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还不一样。

    现代的公务员考试笔试的时候只要掌握方法自己刻苦学习还是有可能考上的,按照我的老师说的,公务员的笔试就是在考你的逻辑思维和智商。

    古代科举就不是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啊!

    这是一种学习之路和考试上班之路一起进行的模式。

    其中还有很多门门道道的,家世啊、坐师啊、等等很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贾政在消化了之前的记忆之后也就去国子监报道了。

    想起第一天去国子监的情况他就觉的搞笑。

    因为前一天他就拿着推荐信去了国子监。

    一位讲师让他明天过来报道,并且告诉了他需要带的东西。

    因为知道他是荣国府的子弟,也就没要求他必须住校之类的。不过正常到监学习罢了。

    第二天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太学部,进入学堂之后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都是一些功勋子弟或者高官之后,能被推荐到国子监的都是家中过亲朋是五品或以上的官员后代。

    而且在京大家都是所谓的“官二代”“官三代”什么的。所以都很熟悉。

    贾政在最后面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之后,就看到旁边一个挤眉弄眼的家伙,是左都御史的嫡次子王进。

    这货是个脑袋特别空灵的家伙,脑子灵光但就是不喜欢学习。

    家中为他请的老师三天两头的就被他弄得狼狈不堪仓皇出逃。

    他也不说调皮捣蛋,因为他也怕自己老爸知道他不尊师重道从而家法伺候。

    他就不停地问为什么。老师说: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他就问为什么呢?多省几次不可以么?为什么呢?孔子那么清闲,可以每天都三省呢?

    反正就是胡搅蛮缠,各种蛋疼。

    左都御史请了很多老学究,那些人的知识倒是渊博,可要是说变通那就差了很多,每次总会遇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吧?那多丢人!

    慢慢的就没人敢去了,左都御史也没法。

    自己教吧,还有公务要忙,不教吧,不可能让这货成天斗鸡遛狗吧,一气之下就一顿棒打把他送到了国子监。

    也不管他奶奶,母亲之类的心疼哭喊着什么“心肝宝贝”了。

    谁知道这货到了国子监如鱼得水,成天和一群功勋子弟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唉,你也来了。”把书本挡到前面,一张包子脸挤眉弄眼的朝他笑着小声道。

    贾政斜了他一眼,指了指上面的老师,然后在纸上写了一个“醉”字。

    王进看到更加开心了,这是他们之前约定好出去玩的暗号,醉香楼走起。

    贾政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就暗自观察一些人品可以的“二代”进行结交。

    他虽然学问不行,但是毕竟有些超前的意识。

    很快就和这些人打成一片,经常去醉香楼喝酒什么的,别看这些人没在朝廷,但是消息却是最灵的一些人。

    一天就这么过着,贾政知道自己的四书五经背诵的没有问题,主要就是八股文的破题。

    所以他除了在国子监听老师讲课之外,还会拿一些之前考过的卷子中,状元啊什么的之类人如何写八股。

    刚开始看的他头疼,这些八股文不仅要求你被会四书五经,还必须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意思,然后用最简洁的话语破题,从而展开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