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南宋 >

第39部分

新南宋-第39部分

小说: 新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张小川的名字,也随着大宋日报的不断发行,被临安城中大部分百姓所熟知。

    而且随着大宋日报的内容不断向四周扩散,张小川的名气渐渐的在整个大宋都广为人熟知,这是张小川一开始没有想到的。

    所有人都知道了有一个叫张小川的人,从小过目不忘,去过几十个国家,还被父母带着开船围绕大地转了一大圈才回到了大宋。

    随着张小川的名气扩散,每天都不断有人前来拜访他,想要看看张小川张什么样子,想要看看报纸上说的事情是不是真的,这一度让张小川很是苦恼。

    最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小川也只能避而不见,只有遇到那种避不开的人,他才勉强接待一下。

    但更加苦恼的是,很多朝廷权贵给他递来请帖,邀请他参加酒会诗会什么的,而且有些邀请他又不能不去。

    所以短短几个月下来,张小川认识了很多人,有的是读书人,有的是朝廷官员和权贵,每个人都对他的经历充满了好奇。

    最后张小川实在分身无术,不得不在大宋日报上面发声,声称自己实在是应接不暇,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老是前来拜访他或者是邀请他。

    这短时间中,大宋皇家日报和其他印刷作坊办的报纸也相继发售。

    皇家日报,因为有皇家的背景,加上有一群文采出众的编辑,所以一经发售,立马就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现在整个临安城,皇家日报每天都能卖出一万五千份报纸。

    随着报纸在其他各府扩散,每版报纸能卖不下于七万份之多。

    当然,和大宋日报每版卖十万份之多还是不能相比的。

    至于另外几家报纸,成绩也相当不错,最差的每天也能够卖上三四万份,当然这是在整个大宋来说。

    在临安的话,最低销量应该是毕家的临安日报,但就算是最低,它每天也有超过三千份的销量。

    报纸出现后,基本上是所有书铺和书商联合起来推动报纸的流行,不管是哪家书铺,百姓都能买到所有种类的报纸。

    而且现在的报纸不像后世那种第二天可能就过时了的兰芝,现在的人买报纸,主要把上面的内容当消遣读物来看,有事能看很多遍都不腻。

    另一边,张小川的印刷机制造厂,这几个月也是订单不断,各地的印刷作坊得知消息后都纷纷前来购买机器,短短几个月,订单数量就突破了好几百台,

    朝廷这边,更是一口气订购了两百多台铅活字印刷机,和十几套字印,据说是要把皇宫中收藏的孤本书籍都印刷出来流与民间以免失传。

    张小川的机械厂和油墨厂,更是一口气招收了两千多工人。

    这么大一个厂,原料就是一项巨大的消耗,这导致很多原料商人都加大了对原料的生产,这其中能养活的工人就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这天,临安城各大印刷作坊的东家,都齐齐来到了大沙村。

    因为,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大沙村的造纸作坊终于要开始投产了。

    “张小郎,你弄的这个水泥,真的是太好了,这不知道节省了我们多少成本。”

    人群中,刘海朝张小川感慨说道:“建这么大的房子,以前想要找一根顶梁柱,还要从江西砍伐后沿着水路运过来,之后还要阴干处理,至少要一年后才能使用,这样算来,一根柱子的成本就得几十上百贯,而有了你这个水泥,加上铁条的成本,也才连十贯都不到,真是太划算了,最重要的是不费什么时间。”

    “是啊!”一旁的曹东家也感慨说道:“这个水泥就是便宜,记得我家的院子是六年前建的,当时建成花了一万多贯钱,如果那时候有水泥的话,可能只要两千贯就行了。”

    “好了各位,以后想要水泥的话就来我这里买,我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大家,咱们今天是来看造纸的,还是去到处转转吧,看看机器造纸能够节省多少人力。”张小川这时候说道。

    “对对对,咱们先去看看造纸。”听到张小川的话,顿时就有人附和说道。

第71章 参观() 
钱塘江造纸厂,由十六家印刷作坊和张小川一起投资建立。

    原本一开始计划只投资三万多贯钱,但是随着张小川把水泥弄出来后,厂区就在不断括建,加上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造纸厂前前后后投资不下十万贯,每家都投资了数千贯钱,不可谓不大手笔。

    造纸厂,光是整个厂区就占地两百多亩,更是招聘了一千多工人,还好这个时代工人的工资普遍低下,要不然一开始还真是吃不消。

    造纸厂分为制浆部,抄浆部和成品部三个部门。

    其中制浆部占地面积最大,人手也是最多,占了整个造纸厂的一半。

    其次就是抄浆部门,人手也是非常多,占了造纸厂的十分之三。

    成品部门相对人比较少,因为他们的工作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把焙好的纸张分门别类的整理然后包装起来就行。

    整个造纸厂,最重要的就是制浆,这也是造纸的第一步。

    张小川和一群东家沿着水泥马路开始巡视整个造纸厂,最先看的就是制浆。

    制浆,第一步当然是漂竹,所有人就见到,在厂区上游,被挖开了无数池塘,池塘中泡的全是一截截的竹子。

    “各位,这里就是漂竹的地方,这里有一百三十八个大小池塘,一共泡了一万根大竹子,和数不清的小竹子,基本上把方圆百里大部分竹子都买了下来。”造纸厂的一个负责人,朝一群东家介绍说道。

    这个人是刘家的人,叫刘东,是刘海的族弟,很有才干的一个人,也是众多厂领导之一。

    只听他继续说道:“目前,我们已经在数万亩山地上从各地找来了竹根埋下,相信要不了几年,厂区附近都会成为一片大竹林,到时候造纸的原料就不愁了。”

    一群人一边走一边听厂里的负责人介绍造纸厂的情况,基本上各家都有出人来厂里担任职位。

    在池塘下游,有一片厂房,此时的厂房中,无数黑烟从十几个高高的烟囱中冒出。

    “各位,这里是蒸煮车间,里面的大炉子一次性能够蒸煮数千斤的竹子,十几个炉子一次就能蒸煮好几万斤竹子。”

    “这里的竹子已经煮了七八天了,我们采用张小郎的办法,用煤代替的木材,蒸煮的效率要比烧柴高上很多。”

    “反复蒸煮好几次后,有些原料已经开始拿去制浆了,我们去打浆的地方看看吧。”刘东边走边朝所有人说道。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正真制浆的地方,这里依靠钱塘江而建,几十架高达十数米的水力轮车正在缓缓转动。

    在水轮车附近,一栋栋厂房依着轮车而建,里面有着各种原始的机械。

    比如水力碓,水力碾子,水力磨盘等等。

    一群群工人,利用巨大的水碓和碾子把一捆捆煮好的竹子砸碎碾碎,然后送至磨房进行更进一步的粉碎最后制作成纸浆。

    “这水碓可真带劲,这要是人挨那么一下,肯定能砸成肉泥。”看到巨大的水碓,吕家家主忍不住惊叹说道。

    “刘东叔,你平时让工人们注意一下安全,这些机械每天都要检查一遍,如果有损坏就要马上修理或者是更换,不可掉以轻心啊。”见到水碓的威力,张小川朝刘东嘱咐说道。

    “这个你放心,我每天都有安排人检查的。”刘东朝张小川说道。

    随即,众人继续前行,很快便来到了抄浆部门。

    工人把制作好的纸浆,用马车一桶桶的做到抄纸车间,这里有数百名抄纸工人正在这里忙碌着,他们把纸浆用水稀释倒入纸槽中,然后用细竹帘在中滤取,纸纤维会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

    抄纸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每次承受的重达20公斤以上的重量。

    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这些工匠,是造纸厂从各地挖来的几十个老师傅,然后让老师傅带新人带出来的。

    现在造纸,很多人都算是新手练习,所以抄纸效率并不是很高,只有等上一段时间后,他们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率。

    当然对于抄纸这道工序,张小川也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替工人们省力。

    他在纸槽上面备制了一套简单的杠杆原理设备,这样至少能让工人们抄纸时轻松很多,效率自然也就上来了。

    而且利用这样的工具,还能特制一些很大的纸张,如果说普通竹帘一次只能抄桌子大的纸张,而用这样的省力设备后,就可以慢慢抄出大上好几倍的巨大纸张,这样的纸在一些特殊场合还是很有用的。

    抄纸后,就是就是压纸,把竹帘上抄的纸扣在板上,然后一层层的堆叠起来,最后再以重物挤压,把纸里面的水分挤出,重物挤压之下,纸模也就形成了。

    最后的步骤就是焙干,古代纸张焙干都是利用光滑的墙面来烘焙纸张。

    对于这道工序,张小川想了两天后,设计出一种地笼式的烤房,烤房有两三米高,烤房的四周设计了很多层抽屉氏烤板。

    只要把纸张贴在烤板上,然后推进烤房,纸张就能很快被烘焙干,这样可用的纸张就完成了制作。

    至于一些特殊的纸张加工,还需要另外加工,比如油纸,就需要在纸张上涂抹桐油之类的干性油再加工,这样的纸张可以防水。

    “各位,按照我们的预计,如果材料足够,工人们全力生产的话,咱们的造纸厂,一天能够生产二十万张大纸,足够我们各家的用纸所需,而且还能有盈余。”刘东朝所有人说道。

    听到一天能制造二十万张纸,各个印刷作坊的东家自然都是面露出喜色。

    和小造纸作坊每天生产数千张纸相比,造纸厂足足顶的上好几十个造纸小作坊。

    张小川更是暗自算了一下,按照造纸厂抄出来的,一张大纸长一米二宽八十公分的大小计算,裁剪的话,足够够印刷六张现在的报纸。

    如果用来印刷书籍的话,一张大纸就能裁剪成二十张左右的书页纸,

    按照各家的用纸所需,报纸印刷加上书籍印刷,一天就要消耗十万多张大纸。

    二十万张纸,确实能够供应各家印刷所需了。

    而且造纸厂制造的纸比市面上的大部分纸张都要白很多,价格也是比较值钱的那种。

    按照几个月前的价格,一张这样质量,三十乘以四十公分的纸,两张就能卖一文钱。

    而八十公分乘以一米二的大纸,面积足足是那样纸的六倍,也就是能卖三文钱。

    而一天二十万张大纸的产量,完全能卖六十万钱,也就是每天六百贯钱,除去成本和人工,也有四百多贯的利润,一天四百贯,一个月就是一万两千贯,一年不到就能收回投资的成本,这在各个东家看来简直太疯狂了。

    何况这几个月,随着各家疯狂印书和报纸,导致市面上的纸张价格飞涨,现在已经涨到了一张普通大纸两文钱了,如果以这样的价格卖纸,简直就跟抢钱一样。

    不过相信随着造纸厂的投厂,很快市面上的纸张价格就要回落,这也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

第72章 红烧肉() 
然而,就在众人因为造纸厂投厂高兴没几天,朝廷得知消息后,顿时就以低价拿走了造纸厂一半产量。

    面对朝廷这样的庞然大物,众人惹不起,也只能妥协。

    不过还好,有造纸厂一半的产量,也能够让市面上的纸张价格快速回落了,众人也就没了太大的抱怨。

    当然,这仅仅只是在临安一地,随着张小川的铅活字印刷机的普及,其他州府的纸张价格也是飞涨,很多造纸作坊都加大了纸张的产量。

    造纸厂投厂后,张小川这边每天都能分到一万多张大纸,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的纸荒。

    张小川的西游记早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经印刷完成了,他现在除了印刷每天的报纸之外,就是自己印刷环球航海游记这本书。

    随着大宋日报不断连载,环球航海游记也完成了大半,是时候出书再赚一笔了。

    这几个月,随着张小川的一番细心栽培,他也算是培养出来了一些可用的帮手,比如赵山,此时就在造纸厂当领导,主要是帮他盯着那边的情况。

    还有赵三,现在是水泥厂厂长,专门负责帮他生产水泥。

    水泥这个东西,张小川并不能封锁技术,所以就在他生产水泥后不久,临安城附近就出现了好几家水泥作坊,这让张小川很是生气,于是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大宋日报上把水泥的制造方法和作用都公布了出去。

    这也导致很多人开始烧制水泥,也让水泥的产量大增,不然张小川和众人合作的那么大规模的造纸厂,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建成的。

    至于印刷机制造厂,主要还是张老头负责,他现在是一边负责印刷机制造厂,一边还要买地准备建勾栏。

    评了一辈子书,加上张小川上次给他画了一个大饼,张老头现在一心就是想把超级勾栏建起来。

    不过想要建这么大一个勾栏,在古代这种没有扩音设备的时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用物理扩音,声音折射以及声音共鸣等原理来实现这样的效果。

    为此张小川设计了好几种方案,最后都被他推翻了,因为他觉得这些方案都不够完美,所以建勾栏的进度就只能一拖再拖。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件高兴的事情,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和装修后,张小川出资给孩子们建的房子终于是完成了。

    一座二层宿舍楼,一座二层教学楼,以及一个食堂,一个澡堂,和一个公共厕所等等。

    这些都是用水泥为材料建的,建成后因为造型奇特,没少引来四周百姓的围观。

    教学楼建和宿舍建好后,孩子们就搬到了这里,上课也在教室里上,张小川还找木匠给孩子们打制了很多课桌。

    当然,这几个月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