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敌三国志系统 >

第106部分

无敌三国志系统-第106部分

小说: 无敌三国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赵迁在看到触发几率随机的时候,不由得又有些无奈,这个随机可真特么的蛋疼了。

    既然是随机,赵迁也就不去浪费时间触发了,万一运气不好,也是白费功夫。

    随意挽了两个枪花,将穿云枪放在一边,赵迁又将10点属性值平均分配了一下,查看了自己的属性:

    统率:88

    武力:97

    智力:84

    政治:88

    魅力:98

    声望:1530

    武器:穿云枪(熔炼+1,技能:无双)、落日弓

    功法:《龙吟枪法》高级

    注:智足决疑,量足包荒,才足折冲御侮,德足辅世长民。

    对于属性的增长,赵迁倒是不再有,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穿云枪后面加了熔炼的标志,以及系统对自己的评论变了。

    不过这评论看上去文绉绉的,赵迁不太喜欢,不如上一个“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有气势。

    看完了自己的属性值,赵迁还有五次抽奖的机会,于是点开系统的抽奖界面,开始抽奖。

    连抽了四次,并未抽到什么好东西,也就是锦缎、匕首之类的,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值钱的东西。

    不过赵迁对这些东西,一点儿都看不上眼,于是开始第五次抽奖。

    等圆盘停止,指针指着的小格中放着一本书籍,赵迁心中一喜,连忙取了出来。

    拿到手中,赵迁定睛一看,只见书封面之上写着四个字“初级冶铁”。

    赵迁眉毛一挑,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不过这对于赵迁来说可是好东西。

    如今战事频繁,军备损耗极快,武器的打造有些供不应求,原因就是目前的冶铁技术效率低下,品质还不高。

    看着手中的冶铁书籍,赵迁不知道,里面记载的技术,与现在的冶铁技术相比,到底是高,还是低。

    若是低的话,那这书就是垃圾了;若是高的话,不知道里面的技术能不能实现。

    这需要赵迁找一个懂得冶铁的人来咨询一下,毕竟他对于这一块是不懂得的。

    第二日,众将官齐聚,来见赵迁,汇报各项事务,毕竟刚拿下洛阳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听完了各项汇报之后,赵迁问道:“诸位将军,汝等可知晓,何人掌握炼铁的本事?”

    众将官一愣,面面相觑,不知道赵迁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不过,打铁的,他们倒是认识,炼铁的,就不知道了。

    赵迁轻叹一口气,说道:“如今武器铠甲损耗过快,现有炼铁之法效率太低,根本达不到军队的需求,唉。”

    “主公,吾在华阴时倒是听说过一人,此人对冶炼之道,颇有心得。”徐荣突然说道。

    赵迁听说后,赶紧问道:“徐将军快告诉吾,是何人?”

    徐荣上前走出一步,抱拳道:“河内郡有一个教韩暨的,听闻此人对冶炼很是在行。”

    “韩暨?”赵迁仔细想了想,似乎没有什么印象。

    看着赵迁疑惑的表情,徐荣继续说道:“这韩暨乃是汉初诸侯王韩信的后代,其祖父韩术曾任河东太守,父韩纯曾任南郡太守。”

    赵迁点点头,说道:“如此人才,断不能浪费。中廷,听令!”

    “在,主公!”苏桓立即走出班列,抱拳应道。

    赵迁看着苏桓,说道:“中廷,汝即刻前去河东安邑,寻求太守卫觊的帮助,一同找到这位韩暨,然后直接带他去晋阳见吾。”

    “得令!”苏桓领命,转身离去,准备前往河东。

    赵迁再次看向徐荣,说道:“徐将军,洛阳新定,吾打算将其讲给汝来驻守,可否?”

    徐荣再次抱拳,答道:“末将定不负主公所托,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赵迁点点头,说道:“如今暗流涌动,袁绍、袁术都已蠢蠢欲动,徐将军在洛阳一定要多一个心眼。”

    “请主公放心!”徐荣说道。

    赵迁对曾经连败曹操和孙坚的徐荣还是比较放心的,于是说道:“其余诸将,与吾同回晋阳。”

    命令传达下去,许褚、马超连同高顺、臧霸,一同与赵迁回晋阳;而韩暹、李乐两人还是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到白波谷。

    不出旬日,赵迁的大军回到晋阳,第一件事就是去觐见天子,将这次征讨吕布的经过做了详细的汇报。

    刘辩听完之后,问道:“大将军说,那吕布被曹操斩杀?曹操为何前去洛阳?”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此次行军,未做保密,想是那曹操得知消息之后,前去助战。”

    刘辩点点头,问道:“大将军以为该如何对待曹操?”

    “回禀陛下,吾与曹操已有口头盟誓,共防袁氏,此次曹操杀了吕布,理应封赏。”赵迁说道。

    “好,就依大将军之言,封赏曹操,可该如何封赏?”刘辩又问道。

    赵迁心中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个刘辩是装作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

    如果是装的,那可能对自己也起了戒心,以后行动需要再三考虑,如果是真的,那这刘辩的智商也太低了。

    赵迁沉吟了片刻,说道:“如今曹操已经是兖州牧,领骠骑将军,不如再给他一个三公的虚职,以示优抚。”

    “全凭大将军安排便是。”刘辩说道。

    “另外,曹操帐下夏侯惇生擒吕布,便也封他一个折冲将军罢。”赵迁说道,“还有吕布的降将高顺、臧霸,也应该不计前嫌,重用之。”

    刘辩似乎有些不耐烦了,说道:“这些封官拜爵之事,大将军自行决定便是,朕只在表奏上盖上玉玺就是了。”

    赵迁听了,那是相当无语,这刘辩的确不适合做皇帝,看来历史上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也不是全为了自己啊!

    既然刘辩不想再听,赵迁也懒得跟他汇报了,到时候自己决定完了,再让他盖章就是。

    于是,赵迁告退,回到了自己的大将军府上,而不久之后,便有府兵前来传话,说是苏桓来到。

    赵迁知道,肯定是苏桓带着那韩暨到了,于是连忙命人,将二人引到客堂。

    随后,赵迁往客堂走去,怀里还揣着系统抽奖抽来的“初级冶铁”的书籍。

第二百三十九章 田丰有报() 
来到了会客堂,赵迁便发现苏桓带着一个人侍立堂中,那应该便是韩暨了。

    苏桓见到赵迁进来,连忙抱拳报道:“主公,桓幸不辱命,将韩先生请来了。”

    “中廷辛苦了。”赵迁点头说道,“汝便是河内韩暨,韩先生?”

    韩暨听到赵迁问自己,连忙拱手道:“草民见过大将军,不敢称先生二字,大将军若不嫌弃,可呼在下表字,公至。”

    “汝是韩信之后?”赵迁又问道,他记得韩信最后可是被刘邦夷了三族,怎么还有后人呢?

    韩暨看出赵迁的疑惑,苦笑道:“吾祖韩信非是淮阴韩信,乃是战国韩襄王之孙,世人多有混淆。”

    赵迁点点头,不再纠结韩暨的出身,而问道:“吾听徐荣将军说,公至精研冶炼,不知是否属实?”

    韩暨微微一笑,说道:“略有心得,谈不上精研。”

    “如今战事频繁,所需铁器颇多,而如今冶铁效率实在是达不到需求,公至可有好的方法?”赵迁直接问道。

    韩暨轻叹一声,说道:“冶炼时,鼓风乃是关键,如今通常的做法,是利用马匹作为动力,转动鼓风器具。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便需用马五百匹,效率低下;吾试着更作人排,亦费功力,如今还没有很好的方法。”

    赵迁听了,也是眉头紧皱,不过他的脑海中瞬间想起了后世的发电站。

    那不就是利用水力发电吗?而且效率非常可观。

    “何不用水排?”赵迁开口问道。

    韩暨一愣,问道:“水排?用水如何做力?”

    赵迁对于其中的原理也不是很懂,不过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于是便将如何利用河流驱动水轮,带动鼓风装置的思路,跟韩暨说了出来。

    韩暨仔细的听完之后,又站在一旁皱眉思索,苏桓见其不回应赵迁,很是不满,想要上前提醒,不过却被赵迁阻止了。

    “主公,此人也甚是无礼,竟然听了主公之言,便默然无语了。”苏桓愤愤的说道。

    赵迁微微一笑,低声说道:“中廷,切莫打扰公至,他在思考刚才吾所说的方法。”

    过了好一会儿,韩暨突然低呼一声,双眼一亮,看向赵迁。

    赵迁知道,这韩暨恐怕是想通了,不禁在心中为他点赞,不愧是专业人才,一点就通。

    “大将军奇思妙想,吾实在佩服!”韩暨突然说道,朝着赵迁就是深躬一礼。

    赵迁哈哈一笑,问道:“怎么样,吾刚才所说,是否可行?”

    “可行!当然可行!”韩暨忙不迭的点头道,“只是需要一条大河,方能实现。”

    “这个好办,可在汾河之上。”苏桓说道。

    赵迁点点头,又从怀中将那本“初级冶铁”掏了出来,递给韩暨说道:“吾这里有一本冶铁的书籍,公至且拿去看一下,是否有所帮助。”

    韩暨从赵迁手中接过书籍,拱手一拜之后,便迫不及待的翻开观看。

    韩暨看的很认真,仿佛身边根本没有赵迁和苏桓两个人,完全沉浸在了书籍里面。

    赵迁此时的心情其实有些忐忑的,他最担心,韩暨看完之后,对他说,“大将军,书中所记,众所周知也。”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尴尬了。

    又过了片刻之后,韩暨将书合起来,双目微闭,似乎是在回味书中的知识,随后慢慢睁开双眼。

    苏桓有些着急,问道:“韩先生,此书如何?”

    韩暨长叹一声,让赵迁有些揪心,随后便听他说道:“若是早些看到此书,能减吾十年之功!”

    苏桓一愣,问道:“此言何意?”

    “书中所记冶炼之法,极为先进,有些甚至闻所未闻!”韩暨指着书说道。

    赵迁也赶紧问道:“那书中冶炼之法,可能实现?”

    “能!”韩暨肯定的答道。

    苏桓有些不解,问道:“里面的方法不是闻所未闻吗?先生怎能如此肯定?”

    韩暨哈哈一笑,说道:“虽然闻所未闻,但其中记叙的方法、过程、现象,非常全面、准确,依吾经验来看,定然是能够实现的。只是……”

    “只是什么?”赵迁问道,“先生有何顾虑,尽管说来。”

    韩暨点头,说道:“只是按照书中方法所记,需要大量的石炭。”

    “石炭?”赵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所谓的石炭,就是煤!

    赵迁随即哈哈大笑,笑的韩暨和苏桓莫名其妙,于是说道:“公至不必顾虑此时,尽管放手去做,至于石炭,由本将军来解决!”

    赵迁是如此的自信,为何?因为此地是并州,是晋阳,也就是后世的太原。

    太原往北是什么地方?是大同!

    大同有什么?有煤啊!

    如今的大同属于雁门郡,看来张辽有的忙了,还有匈奴,让他们帮自己采煤,来换粮食。

    韩暨看到赵迁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多问,再次施礼道:“若果如大将军之言,吾保证,冶炼效率提高三倍,冶铁的质量提高一倍!”

    “好!”赵迁大喜,“既然公至如此有信心,吾便去奏明天子,封公至为司金中郎将,专门研究冶铁。”

    韩暨一听,连忙拜道:“谢大将军!”

    赵迁哈哈大笑,连忙将韩暨扶起来,说道:“公至若能解决冶炼的难题,实为国家立下大功,吾当谢公至是也!”

    “大将军一心为国,其心明月可鉴,吾深为敬佩,能为大将军做事,吾之荣幸!”韩暨说道。

    看着韩暨高兴的样子,赵迁知道,这不光是因为得了中郎将的官职,还因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职业,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好了,中廷先带公至去找地方休息,明日奏请陛下之后,便开始建造冶铁设施。”赵迁说道,“中廷,此事由你全力协助公至,不得有误!”

    “得令!”苏桓领命,然后带着韩暨离开大将军府,先行前往馆驿安置。

    就在两人离开后不久,又有府兵前来禀报:“启禀主公,幽州牧田丰有报!”

第二百四十章 甄宓之忧() 
赵迁听了府兵的奏报,心中一惊,田丰此人,谨慎且有计谋,若非重要的事情,不会派人送急报前来的。

    田丰作为最早跟随赵迁的谋士,赵迁对他极为信赖,所以打下幽州之后,便委任田丰为其州牧。

    而田丰也不负赵迁所托,治理州事井井有条,北方各族也都敬服,再加上鲜于辅和阎柔的辅佐,幽州很是安定。

    如今,田丰发来急报,难道幽州有变?是北方各族,还是袁绍北上?

    赵迁心中猜测,应该是袁绍北上的可能性比较大。

    前些时日,赵迁征讨吕布,田丰应苏桓之请,陈兵安平,向袁绍施加压力,才迫使袁绍从河内退兵。

    难道是袁绍为了报复田丰,所以启禀攻打幽州?若果真如此的话,赵迁便尽起并州之兵,趁机夺下冀州。

    看着手中的急报,赵迁心中想了不少,不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得亲自看一眼,才能够知晓。

    打开急报,赵迁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嘴角竟然不由得微微扬起,笑了起来。

    原来这急报当中,既不是幽州北地各族叛乱,也不是袁绍起兵报复田丰。

    严格的将来,这封急报倒是算得上一封“私信”吧,是田丰提醒自己的私信。

    田丰提醒赵迁不是别的事情,而是他的婚事,是他之前与邺城甄家所订的婚事。

    按照田丰的说法,如今赵迁与袁绍关系紧张,袁绍若是得知邺城甄家与赵迁的婚事,必会加害。

    所以,田丰建议赵迁派人将甄家接出来,以免发生祸事。

    赵迁看完之后,笑着摇摇头,不过随即便想到,自己确实应该将甄宓接过来了。

    不过这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