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敌三国志系统 >

第121部分

无敌三国志系统-第121部分

小说: 无敌三国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依大将军之意处置。”刘辩很配合的说道。

    赵迁接着说道:“然而此事,杨太傅必然不知,亦非其意,望陛下莫要免去其太傅之职。”

    刘辩点点头,说道:“杨太傅乃国之元老,朕绝不会放他走的,怎能因一败类,失大汉一股肱大臣?”

    此时杨彪已然悠悠转醒,正好听到刘辩的这一番话,赶紧拜道:“多谢陛下厚恩,老臣万死难报!”

    赵迁转头看向杨琦,喝道:“汝之罪过,罄竹难书!张将军,不必再审,拖下去,斩首示众!”

    “得令!”

    张杨领命,直接命人将兀自还在挣扎的杨琦拖出殿外,送他上路。

    看着被拖出去的杨琦,赵迁心中痛快,这不仅是为民除害,更重要的是,通过处决杨琦,真真正正的震慑了这些世家子弟一番。

第二百七十二章 整饬吏治() 
看着杨琦被拖出去之后,赵迁转身对刘辩说道:“陛下,臣有意提议。”

    “大将军不必多礼,有事尽管说来,若是于国有利,朕必当应允。”刘辩立即说道。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此事自然是利国利民。”

    “哦?大将军快快讲来。”刘辩催促道。

    赵迁转身,面对群臣,说道:“这次杨琦事件,其实是给吾等大臣提了个醒,若是没有张将军当场将其抓获,岂非让此等奸徒逍遥法外吗?”

    “此乃老臣之过……”杨彪赶紧说道,不过却被赵迁打断了。

    “杨太傅乃国之重臣,平日劳苦繁多,或许疏于对家族子弟管理,不过刚才本将军说过,此事错不在太傅,请勿复言。”赵迁说道。

    杨彪拱手一礼,退到一边,不再说话。

    “大将军继续说,到底是什么提议?”刘辩再次问道。

    赵迁点点头,继续说道:“有鉴于此,吾提议在晋阳城中设立陈冤鼓,无论是谁,但凡有所冤屈,都可鸣故投诉,再派专人进行调查,若是得实,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皆依法处理。”

    设置陈冤鼓,倒也不是赵迁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他前世看过一部小说,里面的主角便是设置“鸣冤鼓”来达到震慑公卿的目的。

    刘辩听了,想了一会儿,说道:“此法甚好,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殿下大臣听后面面相觑,不过只是窃窃私语,他们中很多人又何尝不知道,这是赵迁借故来敲击其他世家子弟。

    不过,此时却并没有人出班说话,很多人的目光都看向杨彪。

    杨彪为太傅,虽然没有实权,但官位却很高,若是他站出来说话,分量还是很足的。

    然而,此时杨彪却不能站出来,自己的侄子杨琦刚出了这糟心事,自己要是出来反对,那意图就太明显了。

    作为太傅的杨彪没有出声,众人又看向司徒荀彧,不过荀彧也不打算说话,毕竟赵迁这项举措于国有利。

    黄琬倒是想反对的,不过自己势单力孤,要是得罪了赵迁,那可就是引火烧身,所以也选择了沉默。

    位列三公的荀彧、黄琬没有反对,杨彪选择沉默,而这提议又是大将军提出来的,重臣哪里还有敢反对的。

    赵迁也知道,这样一来,势必会引起世家的惶恐,保不齐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于是说道:“诸公放心,之前的事情,一概不论,只是从今往后,陈冤鼓响,若是牵扯到诸公,可不要怪本将军不客气!”

    听了这话,那些世家、大臣们稍稍的松了口气,这要是查起旧账来,估计没有一个干净的,幸亏赵迁既往不咎,也只有今后对子弟们多加约束了。

    刘辩点点头,说道:“既然诸位大臣都无人反对,那么大将军这项提议便通过了。只是,不知何人适合做此事呢?”

    这可不是个好差事,最容易得罪人,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

    赵迁想了想,说道:“臣以为,前庐江太守陆康之子,现任侍郎陆绩,可担此任。”

    “陆侍郎做事倒是一丝不苟,只不过是不是太年轻了?”刘辩问道。

    赵迁有些无语,这得罪人的事情,当然需要年轻人来做啊,初生牛犊不怕虎嘛,若是找个年纪大的,处事倒是圆滑,却失去了陈冤鼓的意义了。

    “陛下,公纪虽然年轻,但是足以当此任。”赵迁再次说道,没有多做解释。

    “既然大将军如此看好陆侍郎,朕便准了。”刘辩说道。

    赵迁点点头,又说道:“除此之外,还需设立一支队伍,协助陆绩查案所用。”

    “理当如此。”刘辩说道,“这些事情,大将军自己决定就行,朕也不是很懂得。”

    “遵旨!”赵迁赶紧说道。

    刘辩点点头,问道:“诸公还有奏吗?若是无奏,那便退朝了。”

    “启奏陛下,臣还有奏!”赵迁再次说道。

    刘辩眉毛一挑,问道:“大将军还有何事?尽管说来。”

    赵迁转身,面对群臣,朗声说道:“杨琦之事,不仅仅是杨家之事,本将军觉得,更是给朝堂上的主公敲响了警钟。”

    一听赵迁这话,诸位大臣的脸色不禁一变,来了!敲打完杨家,开始敲打他们了。

    “站在这里的诸公已经位极人臣,家中子弟从出生便高人一等,致使其自高自大,甚至无法无天,诸公认为然否?”

    没人回答赵迁的问话,不过他们心中也觉得颇有道理,一个个轻轻地点头。

    “一个小小的杨琦在弘农所犯之事便如此触目惊心,难道当地的官员不知道吗?为什么不制止?”赵迁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

    “就是因为那些官员要么畏惧杨琦背后的势力,要么便是其背后势力的门生,什么本身便是和杨琦一家人,于是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百姓性命于不顾,实在是可恨!”

    赵迁说这些并非无的放矢,赵云调查的都很清楚了,弘农的几个县尉、县令都和杨家有很深的关系,这也是杨琦肆无忌惮的一个原因。

    “老臣……”

    杨彪刚要说话,赵迁立刻便打断了:“本将军非是责难杨太傅,吾相信,杨琦之事,非是个例,诸公谁敢保证,家中子弟无有仗势欺人者?”

    殿下群臣不禁心中一凛,看来接下来,赵迁要说重点了。

    “所以,臣恳请陛下整饬吏治,将那些无德、无能之辈找出来,让有能力、有德行的人为官,才能稳固江山根基。”

    刘辩点点头,说道:“整饬吏治不是个小事情,不知谁人能够担当呢?”

    群臣也看向赵迁,心中都很紧张,这毕竟关系到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利益。

    “这事非有德者不能为。”赵迁淡淡的说道,“吾认为,除了杨太傅,未有能胜任者。”

    杨彪一惊,连忙迈步出班,拱手道:“陛下,老臣教侄无方,犯下大过,岂能再厚颜出此任?诚为天下耻笑。”

    “难道杨太傅不愿意为朝廷出力吗?”赵迁反问道。

第二百七十三章 刚柔相济() 
杨彪听了赵迁这话,吓得赶紧朝刘辩拜道:“陛下,老臣乃大汉之臣,但有所命,莫敢不从。”

    刘辩点点头,说道:“太傅既然这么说,那便按照大将军的建议做吧。”

    “这……”杨彪犹豫了片刻后,拱手拜道,“老臣遵旨。”

    “杨太傅能为国家着想,实在是吾等臣子的楷模。”赵迁不动声色的夸了杨彪一句。

    杨彪心中苦笑,这不仅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而且因为杨琦的事,这显得更像是打脸。

    不过,其他大臣却是松了一口气,至少杨彪还是世家一方的人,这让他们心中好受一些。

    “大将军有什么吩咐就尽管说吧。”杨彪见推脱不过,只好应承下来。

    “不敢。”赵迁说道,“只是有些想法而已。”

    刘辩有些不耐烦,说道:“大将军但说无妨。”

    赵迁点点托,说道:“吾欲烦请杨太傅领晋阳令一职,负责这晋阳的民生,对晋阳的大小官吏,尤其是各县官吏,包括县令、县尉、县丞进行审核,能者上、庸者下、乱法者,除之!”

    “只是一些小小的县吏,大将军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司空黄琬终于开口说道。

    赵迁冷哼一声,说道:“在司空大人看来,他们确实是小吏;但是在百姓眼中,他们便是大官,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便是吾大汉朝廷!”

    “若是再发生杨琦这样的事情,县中的官员不管不问,那百姓会怎么想?他们只会认为朝廷昏暗,他们心中恨得是大汉朝廷!”赵迁厉声说道。

    黄琬额头上生出汗珠,强自笑道:“大将军言重了吧?”

    “言重?”赵迁冷笑道,“诸位大臣难道忘记了黄巾暴乱吗?”

    “一个小小的杨琦便在弘农犯下诸多罪过,本将军真不知道还有多少县令对这种现象不作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百姓寒心!”赵迁继续说道,“国以民为本,他们这种做法,就是在动摇国家的根基!黄司空还以为小题大做吗?还以为本将军言重了吗?”

    黄琬无话可说,讪讪的退回班列当中。

    杨彪拱手道:“老夫定会竭尽全力,整顿晋阳的吏治,不负陛下及大将军所托。”

    “那就有劳太傅了。”刘辩倒是很客气。

    赵迁接着说道:“吾会成立一支队伍,配合杨太傅明察暗访,探听民情。”

    杨彪表情一顿,连忙问道:“不知大将军欲派何人呢?”

    赵迁想了想,说道:“就让赵风将军配合太傅吧,赵将军刚正不阿,正好可担当此任。”

    “如此甚好。”杨彪赶紧说道。

    不过,杨彪心中有数,这赵风是赵云的哥哥,而赵云与赵迁又是结义兄弟,估计他的队伍除了配合自己以外,恐怕还有监督的作用。

    杨彪抬眼偷偷看了眼赵迁,便已知晓,虽然让自己负责整饬吏治,但还是对自己不放心的。

    赵迁点点头,他其实从心底里根本就不愿意任用世家的人,来做这件事。

    世家之间,人脉网络实在是复杂,很容易便官官相护,起不到整治的作用。

    不过,赵迁又不得不任用世家的人,就看刚才那些人的表情,赵迁就知道,若是他不用杨彪,这些人肯定在背后搞动作。

    如今,赵迁面对袁绍的直接压力,实在不敢大意,若是后院起火,那后果不敢想象。

    “陛下,臣的事情安排已毕。”赵迁回身对刘辩说道。

    刘辩点点头,说道:“既然诸公都没事了,那今日朝会到此,都散了吧。”

    赵迁回到府中,郭嘉也跟随而来,笑道:“主公今日在朝堂之上打压世家,看得着实让人解气啊。”

    郭嘉不是世家出身,对世家那一套也看不惯。

    赵迁哈哈一笑,说道:“这一次,吾恐怕是得罪那些所谓的世家了,哼。”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主公借杨琦之事,设置陈冤鼓,整饬吏治,都是对世家的一种震慑;而主公又让杨彪亲自负责这事,又等于给了世家一个台阶,给了他们颜面。这正是刚柔相济,实在是好计策。”

    “能得到奉孝的肯定,看来吾这个办法还不错。”赵迁十分的高兴。

    谁知郭嘉呵呵一笑,说道:“此计虽好,却还不完善,若是后期杨彪查出他们当中仍有像杨琦者,主公以为杨彪会如实禀报吗?”

    “不会吗?”赵迁反问道。

    郭嘉嘴角一扬,说道:“这可是得罪人的活儿,杨彪就算是想要真心整顿一下吏治,可也会估计其他几家的感受。”

    “吾派赵风将军协助他,亦是监督他。”赵迁道。

    郭嘉哈哈一笑,说道:“子虎忠勇,此毋庸置疑,但杨彪这种人想要瞒过子虎,那可真是太容易了。”

    听了郭嘉的话,赵迁不由得点了点头,自己还是没能想到这一点,看来自己的谋略果然还是不如郭嘉这等一流的谋士。

    “奉孝赶紧说吧,吾猜不出来。”赵迁直接说道。

    郭嘉点点头,说道:“说的简单一点儿,就是拉拢一下各个大臣,这样就算是查到了他们家族的子弟,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拉拢?如何拉拢?”赵迁问道,“金钱、美女、权利,貌似他们都不缺啊。”

    郭嘉哈哈一笑,说道:“主公,世家最大的利益便是家族的利益,如何保证家族的利益经久不衰呢?那就是传承了,主公若是拉拢这些人,可从其家人入手。”

    “原来如此!”赵迁点点头道,“吾听闻杨彪之子杨修,黄琬之子黄奎,丁冲之子丁仪,司马防之子司马懿、司马孚,都具有才名,明日吾便奏请陛下,召他们入宫为官,就封他们为黄门侍郎罢。”

    “主公英明,这黄门侍郎虽然官职不高,却亲近陛下,正是这些世家需要的。”郭嘉笑道。

    赵迁也是哈哈一笑,说道:“幸亏奉孝提醒,若不然,整饬吏治则事倍功半了。”

    “为主公分忧,乃嘉之本分。”郭嘉很是谦虚的说道。

    赵迁点点头,笑道:“吾得奉孝,万事无忧!”

第二百七十四章 鲜卑入侵() 
第二天,赵迁便上表刘辩,封杨彪之子杨修、黄琬之子黄奎、丁冲之子丁仪,司马防之子司马懿、司马孚为侍郎。

    侍郎一职的俸禄为四百石,不是很高,主要负责的也不过是些文书起草、传达诏令的工作。

    不过,侍郎因为能够亲近天子,所以显得尊贵,只要不犯大错,升官还是很快的。

    这几个人得到诏命之后,都很高兴,只有司马懿看上去不喜不悲,不过他一贯如此,别人也没觉得什么异常。

    这几个大的世家得到了好处,就算是杨彪查处了一些跟他们有关系的官吏,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毕竟那些小小的官吏,跟自己儿子的前途比起来,实在不值什么。

    而其他一些小的世家,更是无可奈何,没有了三公的支持,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而另一个消息,也让赵迁着实松了一口气。

    飞讯营的军士从冀州传来消息,袁绍的二儿子袁熙眼伤复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