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敌三国志系统 >

第178部分

无敌三国志系统-第178部分

小说: 无敌三国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一带,混战四起。

    曹操虽然将主要兵力放在了追击袁绍上,不过他却也明白自己不能追击的太过。

    追击的太过了,便是与赵迁有了利益冲突,这个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显然是不明智的。

    所以,曹操主要的任务便是策应赵迁的军事行动,他人虽然在冀州战场,注意力却是放在了东线。

    只待袁绍没了战力,那边是他曹操回师东进,收拾刘备的时候了!

    袁绍匆忙回到冀州,而这时候赵迁已经连连取胜,兵锋直指邺城,袁绍无奈,只好领兵迎之。

    两军对垒,各自部成阵势,赵迁引领诸将,袁绍也带着三个儿子和外甥高干来到阵前。

    赵迁与袁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见了,如今见了,只见对方鬓角已经隐现斑白,眼角也有鱼尾纹了,当真是岁月催人老。

    “本初,经年未见,别来无恙啊!”赵迁跨坐在自己的踏雪胭脂马上,抱拳相问。

    袁绍虽然现出老态,但还颇为意气风发,朗声应道:“不劳子远挂念。”

    赵迁微微一笑,道:“本初当年,贵为讨董盟主,如今却不服王命,何不悬崖勒马,伏于王命?若不然,计穷力尽,刀临项上,悔之晚矣!”

    袁绍听后大怒,回顾身后众将,喝道:“谁敢出马,斩赵迁于阵前?”

    袁绍第三子袁尚,平日里喜爱武艺,早就想在父亲面前逞一番威能,待到袁绍发话,立即应了一声,便挥舞双刀,飞马出阵,在两军阵前来往奔驰,看上去却是英雄少年!

    “是袁尚,袁绍的小儿子!”赵迁身后有人说道。

    还未等赵迁发话,身后一将挺枪而出,赵迁顺眼看去,乃是徐晃的部将史涣,不由得眉头一皱。

    袁尚见敌将出阵,也挥舞双刀迎上,两人便在两军阵前,厮杀起来。

    别看袁尚年幼,武艺还算不错,与史涣杀的难解难分,阵中的袁绍看后,不由得点点头,显然也是很满意自己小儿子的表现。

    又过了三个回合,袁尚突然往史涣斜肋一刺,随后拨马便跑,史涣只当袁尚不敌,自然是策马而追。

    袁尚听到身后马蹄声起,知道史涣在后追随,将手中双刀挂于马颈之下,然后取出一把袖箭拿在手中。

    将箭支搭载肩上,拉满弓弦,袁尚翻身背射,小箭嗖地一声,朝着史涣射去。

    史涣哪里有所提防,待到察觉之时,已然不及躲避,大叫一声,翻身落马,众人看去,只见左目中箭,直透脑颅,登时毙命。

    袁尚得意大笑,袁绍见小儿得胜,手中长鞭一挥,身后大队人马朝着赵迁的军阵杀去。

    赵迁本来对史涣不听将领,擅自出阵便有所不满,不过现在史涣死了,也无从追究,眼看袁绍大队人马杀过来,只得一擎手中穿云枪,身先士卒,杀奔过去。

    身后许褚、张飞、太史慈等将,自然是不肯落后,各自率领麾下将士,两军战在一处。

    混战大杀一场,双方各有损失,各自鸣金收兵,回到军寨。

    赵迁回到帐中,召集谋臣武将,商议破敌之策。

    张飞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大哥,不如今晚前去劫营,杀袁绍一个措手不及。”

    赵迁缓缓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旁边的荀攸笑道:“张将军稍安勿躁,那袁绍帐下亦不乏谋士,想来必能防备吾等劫营。”

    “袁绍虽然败多胜少,但毕竟兵多将广,若是蛮打蛮攻,虽说可以取胜,但是损失亦不可谓不大。”太史慈喃喃道。

    赵迁瞥了眼随军而来的郭嘉,道:“奉孝有何妙计?”

    郭嘉微微一笑,道:“就依翼德将军之言,今晚劫营!”

    荀攸眉头一皱,有些不明白的看向郭嘉,道:“难道奉孝如此小看袁绍乎?”

    “非也,非也。”郭嘉摇头笑道,“劫营只是第一步而已。”

第四百一十二章 重创袁绍() 
    听了郭嘉的话,赵迁哈哈一笑,道:“奉孝就不要在卖关子了,快快说与吾等,有何妙计破袁?”

    “离吾大营十里之处,有一条大河,主公可命几位大将屯兵河边,命一将诈作劫营之势,诱袁绍来至河边,吾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定可胜绍!”郭嘉娓娓道来。

    赵迁点点头,深以为然,便朗声问道:“哪位将军愿做先锋,前去劫营?”

    “大哥,此计乃是俺老张想出来的,当然是由俺老张前去劫营!”张飞当仁不让的说道。

    郭嘉哈哈一笑,说道:“翼德将军,此次劫营许败不许胜,汝可要想好了?”

    张飞一愣,满不在乎的说道:“奉孝先生请放心,俺老张虽是粗人一个,但亦颇知兵事,定不负大哥所望!”

    郭嘉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于是,赵迁大手一挥,下令道:“众将听令,子义为一队,仲康为二队,张燕为三队,此三队在左。”

    “得令!”太史慈、许褚、张燕三人同时应道。

    “右路亦为三队,子龙为一队,公明为二队,文锦为三队。”赵迁继续说道。

    “得令!”赵云、徐晃、张绣亦抱拳应道。

    赵迁点点头,待至半夜,赵迁命六队先行,埋伏大河左右已定,然后再命张飞领中军,前去袁绍大营劫寨。

    袁绍拥有最富足的冀州,兵多粮广,这一次迎战赵迁,光是寨营便扎了下了五座!

    张飞大兵前来,不疑有他,直接冲入袁绍寨中,放起火来,却不听闻一人哀嚎。

    见此情状,张飞哪里还不明白,这是袁绍早已防备,幸亏自己这里也有所提防。

    中军大帐的袁绍一看有敌军闯入前寨,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果不出则注所料,赵贼真的来劫营了。”

    旁边的沮授听后,得意的点点头,没有说话。

    袁绍并无在意,大手一挥,道:“传令各营,起兵迎敌!”

    轰!轰!轰!

    几声炮响之后,袁军喊杀声震天动地,五寨大军尽起,杀奔张飞而来。

    张飞虽然勇武,但也不笨,知道凭自己一己之力,绝不是袁绍大军的对手。

    况且,今晚劫营的目的,只是为了引诱袁绍进入埋伏,许败不许胜,张飞自然也不会逞勇硬碰硬!

    两军甫一接触,张飞便下令撤退,往埋伏的大河方向奔去。

    袁绍冷笑连连,便招呼军士追击,敢来的沮授,连忙拦住,道:“主公不可,赵迁行军狡诈,恐是诱敌之计!”

    “则注勿忧,吾应乘胜追击,才是上策!”袁绍摆手说道。

    于是,袁绍不听沮授劝告,带领诸将,引军赶来,喊杀之声不绝,等到差不多一个多时辰的时候,终于达到大河之畔。

    张飞中军退无可退,正在这时,赵迁率领一支队伍,冲了过来,大喊道:“前无去路,众军士何不死战?”

    张飞见赵迁来援,立即掉转黑风神骏,喊喝众军士返回杀敌。

    张飞一马当先,几个不开眼的裨将,挥舞手中兵刃,朝着张飞杀来。

    然而,并无一人,能在张飞手下走上三合,便被张飞的丈八蛇矛枪,挑落马下。

    军士们看到赵迁和张飞都如此神勇,哪还有不效死命的道理,一时间杀的袁绍军队大乱。

    袁绍一看,不能硬拼,急忙命令军队往回撤退,赵迁和张飞遂率军追赶。

    袁绍此时方知劫营是计,不过也并未太慌,毕竟自己大军一路上呈现压倒性的胜利,等到撤退到开阔地,便是自己反击的时候。

    就在袁绍异想天开,大军撤退的时候,忽然一声炮响,左路太史慈,右路赵云,一并冲杀而出。

    袁绍大惊,在两个儿子和一个外甥的保护下,死命杀出重围,更有焦触、张南两员大将,截住两路大军,为袁绍争取时间。

    几个回合之后,焦触死在赵云枪下,张南被太史慈用戟刺穿了喉咙。

    袁绍顾不得损兵折将,杀出一条血路,只是行不到数里,又是两声炮响,左边许褚,右边徐晃,各率一军杀出。

    “主公快走!”两声大喝想起,袁绍定睛一看,乃是手下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二人,带领军士前去阻击。

    可怜兄弟二人,忠于袁绍,可无奈武艺实在不是许褚和徐晃这个级别的,两人相继战死。

    袁绍父子心惊胆战,终于回到了旧寨,累了一夜,赶紧命人生火造饭,救治伤残。

    袁绍人困马乏,正当歇息的时候,喊杀声又起,两路大军分左右径直冲入寨中。

    正是赵迁的左路军张燕,右路军张绣,所到之处,人仰马翻,一片鬼哭狼嚎。

    袁绍慌忙起身,二子袁熙,外甥高干,义愤填膺,亲自披挂,冲上前去。

    袁绍阻拦不及,又被袁尚催促,只得先行撤退。

    独目袁熙和高干,只是凭借着胸中怒火而来,有怎是张燕、张绣的对手。

    张燕号称飞燕,马上身法乃是一绝,当初和张辽都能一战,现在和袁熙对上,自然是游刃有余。

    袁熙甚至连张燕的衣角都没有碰到,又被张燕所杀。

    至于高干,也好不到哪里去。

    张绣跟随叔父张济之时,就名誉军中,有“北地小枪王”之称,近年来,独自掌管河内军政,枪法更是纯熟,甚至得到赵云赞赏。

    而高干不过是凭了袁绍的关系,谋得将军一职,如今是检验真本事的时候了,下场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在张绣的枪下。

    赵迁事先准备下的六路伏兵,将袁绍的大军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重创了袁绍的实力。

    袁绍撤退途中,又接到青州袁谭来信,不意袁谭连中田丰之计,也是损兵折将,渤海之地几乎失却。

    听到这个消息,袁绍大喊一声,直接从马上栽倒下来,口吐鲜血不止。

    幸好随军医工全力施救,方才缓过命来。

    “吾自力战数十场,不意今日如此狼狈,损兵折将不说,连儿子、外甥,也战死沙场,此天丧吾也!”袁绍悲戚的嚎叫道。

    旁边沮授长叹一声,道:“主公切莫灰心,胜负乃兵家常事,今虽战败,然冀州仍有钱粮,且退兵回州,紧守城池,勿与为战,休养生息,待时机有变,再报仇不迟。”

    袁绍听后,默然不语,良久之后,方才叹道:“便依则注之言,回师邺城!”

第四百一十三章 河北二将() 
    经此一役,冀州原广平、巨鹿、安平、渤海四郡俱归于赵迁统治之下。

    赵迁班师回朝,奏明天子,封赏众位有功将士,然后安排官吏到州郡地方,实施监管。

    袁绍自回邺城养病,留下大将张颌、高览守备赵迁;三儿袁尚防御曹操;长子袁谭坐镇青州,以防幽州兵犯。

    这一仗打完,袁绍可谓是损失惨重,不仅损兵折将,甥死子丧,而且丢失大片地盘,形势很不利。

    光是赵迁,便能够从并州、河内、幽州,对袁绍进行三面夹击,再加上已经与其交恶的兖州曹操,袁绍简直是四面环敌,处境是危若累卵。

    不过,赵迁倒是没有乘胜追击,不是他想放过袁绍,只是因为袁绍在冀州根深蒂固,想要将其连根拔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此,荀攸不太理解,他是主战的;不过,郭嘉倒是同意赵迁不再进兵。

    众位战将当然是主战的,为此赵迁将问题抛给了郭嘉,让他去解释。

    郭嘉也不推诿,便将自己考虑的说了出来。

    以郭嘉的思量,袁绍此役伤心动身,落下病根,这一病恐怕是好不了的。

    只要袁绍病倒了,那么他的两个好儿子,肯定不会安分。

    袁绍曾经被天子册封为太尉,又是冀州和青州实际的拥有者,袁谭和袁尚可都想要继承这份大大的权势。

    按照礼制,立长不立幼,袁谭本是合法继承人,奈何袁绍迟迟不肯立嗣,一些人便有了其他的想法。

    袁绍的三儿子袁尚,相貌魁伟,颇得袁绍喜爱,常年带在身边,却把长子袁谭派到青州,远离了冀州的权利中心。

    这便让手下的人有了想法,那些亲近袁尚的,自然是想让袁绍将权势留给袁尚,而支持袁谭的人则是极力反对。

    审配和逢纪极力主张立袁尚为嗣,而郭图则据理力争,袁绍犹豫不决,也就将此事耽误下来。

    不觉时间恍惚,来至次年春暖之后,甄宓为赵迁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昱。

    赵迁大喜,大宴百官,天子刘辩亦送来贺喜。

    等喜事一过,赵迁又聚集众文武,商讨讨伐袁绍之事,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氏一天不灭,赵迁一天心不安。

    并州、幽州、冀州、青州,比比相邻,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

    与此同时,袁绍去岁所患之疾稍有缓解,便兴起报仇雪恨之意,商议攻打并州。

    别驾审配听后,直谏道:“去岁之败,军心委顿;反观赵迁,添得一子,全军振奋,吾以为尚应深沟高垒,以养军民之力。”

    袁绍咬牙道:“赵贼添得一子,吾却失却一子,此仇此恨,一日难忘,不报此仇,寝食难安!”

    审配还要再劝之时,外面跑进一传讯士卒,慌报道:“启禀主公,赵迁再次起兵并州,杀奔冀州而来!”

    袁绍用力一拍身前几案,怒道:“若等赵贼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然后吾等拒敌,万事休矣,吾当自领大军出迎!”

    此话一出,回邺城奏报军情的袁尚便出班道:“父亲病体初愈,不可远征,儿愿提兵前去迎敌!”

    袁绍听后大为受用,十分欢喜,连忙应许,然后派人去青州,让袁谭派兵增援。

    袁尚率兵来至黎阳大营之中,探查赵迁军队虚实,想要冲阵杀敌,立下一件大功,这样,在与长兄的争夺中,便会占据有利的条件。

    而且自从袁尚在阵前斩杀徐晃部将史涣之后,对自己的武艺十分的自负,尝尝耀武扬威。

    因此,待袁尚进驻黎阳之后,不及袁谭援兵到达,便引兵数万出战,与赵迁大军相迎,想要立下头功!

    只是袁尚出兵之后,赵迁便派手下大将太史慈出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