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10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10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郗恢没敢擅自行动,而是先上奏朝廷说:“慕容垂如果吞并了慕容永,带来的祸患将更加严重,不如让他们并存相争,我们就有机会一箭双雕。”

    司马昌明认为可行,于是下诏青兖二州督导官王恭、豫州督导官庾楷,领兵北上。

    庾楷是庾亮的孙子,算是庾氏家族硕果仅存的一个了,当年侥幸逃脱灭门危机,后来司马昌明因为要加强皇权,以制衡大家族,庾楷得以重新开启仕途。

    慕容永本来还怕晋军不肯帮忙,特别派太子慕容亮到东晋充当人质,但慕容亮走到高都便被后燕征东将军平规生擒。

    拓跋珪接到求救信之后,也担心后燕做大做强不好对付,第一时间派陈留公拓跋虔、将军庾岳,一同率骑兵五万人,渡河进驻秀容,遥作支援。

    可惜两支援军还没赶到,西燕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慕容逸逗归(2号)的部将伐勒,已压抑出了毛病,在内部叛变,打开城门,迎接后燕入城。

    慕容垂也没多说什么,直接把慕容永拖到闹市上斩首,立国11年的西燕政权就此覆灭。

    杀了首恶仍不算,慕容垂接着下令诛杀西燕三公部长级官员,大将刁云、慕容逸豆归等30多人,全部中奖。

    当然也有些文官受到慕容垂的赏识,可以继续为国家效力,像是西燕政府副行政长官屈遵、政府行政官王德、皇家图书馆长李先、太子宫总管封则、禁宫侍从长胡毋亮、立法院助理立法官张腾、******助理行政官公孙表。

    攻灭敌国基本上就是杀人越货,最大的好处,当然不是杀人,而在越货,除掉了政敌明显的威胁,后燕政权共接收西燕所属八个郡七万多户,还缴获了前秦皇帝御用的车轿、服装、歌女、音乐、奇玩珍宝,等等不可胜数的战利品。

    吸血工作完成后,就到换血了,慕容垂让丹阳王慕容瓒为并州督导官、镇守晋阳,宜都王慕容凤为雍州督导官、镇守长子,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展开。

    (本章完)

第233章 南郡公爵() 
北方每发生一次混乱的纷争,对于东晋政府来说,都是不错的北伐的机会,然而除了桓温有两次还算有点成绩的行动,和后来谢玄的北伐,竟再无旁人堪此大任。

    东晋的士族政治已渐渐走到末日,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当年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子弟们却都趋于平淡了,单纯依靠皇权,又着实乏善可陈,只能等待某个强势的大人物跳出这个圈子。

    那个大人物其实已等候多年了,但他一没出身,二没关系,即便身怀大才,却也只能担当看客,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疲于奔命,砍柴、打渔、狩猎、卖鞋等许多行当都做过,仍只是维持温饱而已。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落魄的庄稼汉,几年后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最后不但成了终结东晋士族政治的关键,更是成了终结东晋政权的奇人。

    不过他还需忍耐几年,时势造英雄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英雄本身是可造之才,二是碰巧有这样的环境打造英雄,他活了三十多年,拥有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顽强的精神力,如果再加上正确的时间和环境,一个大器晚成的英雄形象,即将诞生。

    所谓正确的时间和环境,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那是一年又一年累积下来的结果,最直接的促成条件则始于392年11月10日。

    这一天,司马昌明任命禁宫侍从长殷仲堪为荆益宁三州军区司令长官、荆州督导官,镇守江陵。

    殷仲堪虽有美好的名声,可是终究资历太浅,官民议论纷纷,都不认为是一项符合人心、公平正直的人事任命。

    司马昌明固然不会考察民间的言论,只知巩固自己的地位了,而殷仲堪到任后,也并没有扭转大家对他的偏见,只喜欢用小动作讨好别人,对于大政方针,并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而且自从到了江陵,有个身份特殊的邻居成了他的大冤家,打不得骂不得,还经常受到欺负。

    桓温的幼子桓玄,本年已经24岁了,因为桓温死时他还很年幼,基本没有受过父爱的关怀和教育,旁人当然也不敢对他呵责指正,几年下来,养成了霸道自傲的性格,仗恃自己的才干和显赫的门第背景,以英雄豪杰自居,说是江陵的地头蛇,一点也不过份。

    而因为桓温的关系,政府也对他深怀有戒心,一直采用放养的方式,不敢授予其大任要职,去年才刚任命他为太子宫的图书管理官。

    桓氏家族的势力固然比不上桓温时代,但仍有不小的规模,所以桓玄虽然招人嫉恨,但也活得潇洒得很,没人敢动他。

    除了司马皇室。

    本年初,桓玄奉命晋见司马道子,司马道子正酩酊大醉,迷糊中问桓玄:“据说桓温到了晚年,本来打算当贼,是不是这样?”

    桓玄赶紧跪伏在地上,声称绝无此事。

    司马道子当场哈哈大笑,感觉戏弄别人当真是一件无比欢乐的事情。

    但桓玄却对司马家越发怨恨,果断请辞了图书馆的职务,朝廷又调任他为义兴郡长,桓玄更加恼恨,认为大材小用,经常闷闷不乐地对身边人叹息说:“父亲是九州盟主,儿子却不过当个五湖头目!”

    没多久,桓玄再度请辞,这次拒绝了所有任命,回到封国采邑,但越想越不爽,上书朝廷说:“我父亲尽忠皇家,平定祸乱的功劳,朝廷忘掉,我就不计较了,可是先帝真龙起飞,陛下继承大统,请问那些清谈的人,是谁促成了今天的局面?”

    奏章意料之中被搁置,根本没有人在意他。

    就在桓玄愤懑的时候,殷仲堪赴任了。

    这两人的先辈本是仇家,却意外成了邻居,殷仲堪对桓玄既尊敬又害怕,平时见了面都是能躲就躲。

    桓姓家族好几代都镇守在荆州,而桓玄尤其逞强蛮横,官员百姓都怕他,远超过本州的督导官殷仲堪。

    虽然殷仲堪有意躲避麻烦,但还是难得安宁,桓玄故意在荆州州政府门前骑马奔驰,惹得官员们和百姓纷纷围观。

    殷仲堪无奈之下,只得出面平息,结果刚一露头,桓玄便用长矛直指他的咽喉,作出刺杀的姿势,一面狂笑不止。

    殷仲堪的大营军事参议官刘迈,在旁大义凛然地对桓玄说:“战马长矛自然是威风,但是终究有违天理国法。”

    桓玄不大高兴,但既已扫兴,也不想再玩了,掉转马头原路返回。

    殷仲堪吓得脸都绿了,等桓玄连人带马走远了,才终于敢松口气,对刘迈说:“你真是疯了,桓玄派出刺客,半夜把你掉,我怎么能救你?”

    刘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一时不能言语,殷仲堪劝他立刻前往京师躲避,当天夜里,桓玄果然派人到刘迈府上刺杀,刘迈幸亏逃得早,这才捡得一命。

    经这么一闹,桓殷二人的关系更僵了,征虏将军府的军事参议官胡藩路过江陵时,向殷仲堪提议说:“桓玄的野心太大,跟普通人不一样,对于一直没有弄到掌权的职位,很不满意,阁下对他过度的优待,恐怕将来反而会让他对你反目成仇。”

    殷仲堪何尝不知道这个问题,但自己见了桓玄就露怯,为之奈何?

    殷桓两家的情况,世人皆知,但司马昌明还是执意把殷仲堪放在桓玄身边,因此带来的一切问题,都是咎由自取了。

    荆州是国家的关键区域,但官员矛盾深刻至此,中央却并不加以考察,此时的司马昌明在忙些什么呢?

    他在为死人忙和着,准备追尊祖母,即司马昱的母亲郑阿春为简文宣太后。

    文武官员都主张郑阿春的牌位,应放到皇家祭庙司马睿之旁,配享香火。

    太子宫前翼卫队长徐邈说:“宣太后活着的时候,并不是先帝的正室,当后代子孙的,怎么可以替祖先作主?”

    教育研究官臧焘说:“现在尊号既然改正,称为太后,无穷的孝思已经表达,应该为太后再建一座祭庙,则尊敬父亲祭庙的心意,也得以展现,而把儿子的谥号加在母亲的谥号上,也显示母以子贵,这三方面都照顾到,那些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司马昌明点头称是,于是在皇家祭庙之西,再兴筑郑阿春的祭庙。

    孝敬先辈固然是好事,但司马昌明既是一国之君,肩上的担子可就不只是孝敬自己先辈那么简单了,还有天下人的安危福祉。

    但最近这几年,他除了往荆州扔了个定时炸弹以外,再无其他作为,其德其才,可见一斑。

    (本章完)

第234章 前秦覆灭() 
二燕已有定论,二秦很快也将分出高下。

    394年2月,前秦皇帝苻登率先发难,领兵攻击屠各部落据守的姚奴堡和帛蒲堡,全都攻克,休整一个多月后,从六陌进军废桥。

    后秦太子姚兴立刻派政府副行政长官尹纬,率军援救始平郡长姚详驻防的马嵬堡,尹纬于是就在废桥筑营布阵,阻止前秦的进攻。

    前秦军队急于争夺河水,却被尹纬阻隔,为了补充水分,攻击越发猛烈,但因为缺水,队伍中渴死了近十之二三。

    得此战报,姚兴让政府行政官狄伯支,飞骑下达命令给尹纬:“苻登已到穷途末路,一定会玩命攻击,你们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敌。”

    尹纬告诉狄伯支说:“先帝成仙而去,人心骚动,今天如果不能奋勇反击,克制强敌,大势将不可收拾。”于是奋不顾身地亲率大军,对前秦迎头痛击,前秦大败而回。

    这一结果显然是苻登没有料到的,可是战场形势转变之快,根本不由分辨,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当天夜里,军营中又忽然爆发夜惊,士卒四散奔逃,苻登单人匹马折回雍城。

    这一连串的失败,来得莫名其妙,苻登的势力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缩水,此次出征也确实有些忽躁冒进,过于轻敌,但终究不至于被后秦的偏师打成这副模样,史料不错的话,也许苻登的出现真的仅仅是为了给苻坚报仇而已,姚苌死后,前秦也没了明天。

    苻登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雍城,这才发现留守雍城的宰相苻广,与留守胡空堡的太子苻崇,听说前线战败,早就弃城逃走,两个基地已经丧失,无处可以投靠。

    昔日那么多骁勇的将士,此刻居然人影无存,苻登忍不住仰天长啸,沦落到这步田地,还谈什么复兴大秦,还谈什么手刃姚兴,保命都成了艰难的奢望。

    前秦的领地本就狭窄,几处重要的关口城池一旦沦陷,苻登只好向西逃向平凉,然后集结周边的残兵败将,进入马毛山,希望能勉强渡过此次难关。

    双方的局面出现如此逆转,姚兴终于也不必顾忌了,发布姚苌的死讯,然后在槐里登极称帝,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皇初,抵达安定后又追谥姚苌为武昭皇帝、庙号太祖。

    苻登可就郁闷了,不得不派儿子、汝阴王苻宗到西秦当人质,并晋封乞伏乾归为梁王,然后把妹妹送给他当妻子,封为梁王后,以此换得救兵。

    一个没落帝国给出的封号,本是无所足轻重的,不过苻登的妹子倒是生得如花似玉,乞伏乾归表示很满意,派前将军乞伏益州等人,率骑兵一万人前往助阵。

    7月,苻登率军出马毛山,准备迎接乞伏益州的援军,结果在半路上却遭遇了后秦的军队,姚兴得到西秦出兵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从安定前往泾阳,双方在马毛山的南麓发生激战。

    苻登哪还是前几年的苻登,早没了斗志,也没了底气,更没了队伍,几个回合下来,被后秦俘虏,姚兴甚至都没问他有没有遗言,当场将其斩首,享年52岁。

    皇帝死后,前秦的部众瞬间瓦解,姚兴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让他们就地解散,各自回家耕田务农,然后把阴密的三万户人家强迫迁到长安,把苻登两年前刚娶的李皇后赏赐给了政府副行政长官姚晃。

    谁能想到几年前一度被认为是前秦救星的苻登,居然如此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前秦也随之彻底失去了延续的实力。

    乞伏益州得知苻登身死的消息,毫不含糊地原路撤退,前秦太子苻崇则投奔湟中,继承了皇位,追谥苻登为高皇帝,庙号太宗。

    但苻登已经没了,乞伏乾归也不认帐了,派人把苻崇驱逐出境,苻崇空有一个皇帝名号,不但没有部队,甚至无处安身,只得投奔后仇池国君、前秦陇西王杨定。

    杨定十分伤感,听说乞伏乾归的举动,更是愤恨不已,姚兴一时半会是讨伐不得,但小小的西秦居然也敢骑在前秦头上拉屎撒尿,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冲动,让军政官留守秦州,自己率部二万人,与苻崇联合讨伐西秦。

    乞伏乾归只觉好笑,你们有能耐何不杀了姚兴报仇,偏偏来找我的晦气,派凉州州长乞伏轲弹、秦州州长乞伏益州,二人联合出兵御敌。

    双方在平川展开会战,乞伏军本无心应战,首战失利后便要撤退。

    乞伏轲弹的军政官翟温拔出佩剑,咆啸说:“主上英明雄威,开创基业以来,大军所向无敌,声威震撼秦蜀!将军是宗室贵胄,担任大军元帅,自应献出生命,报效国家!秦州兵团虽然失败,可是二部的部队还很完整,为什么望风而逃?难道存心让主上颜面扫地不成!”

    乞伏轲弹顿时惭愧不已,连连道歉说:“我之前也不知道大家的心意,如果真的赤胆忠心,我怎么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于是重新集结兵团,再度出击,并做足了战前动员工作,凉秦二州的兵力汇集一处,斗志昂扬,很快大获全胜,杀敌一万七千多人,并斩杀了杨定和苻崇。

    至此立国44年的前秦政权,彻底从神州大地上消失,乞伏乾归的西秦政权完全占据了陇西郡。

    杨定没有儿子,叔叔杨佛狗的儿子杨盛,本来奉命镇守仇池,得知杨定的死讯后,便自称征西将军、秦州督导官、仇池公,追尊杨定为武王,然后派遣使节到东晋归降。

    苻崇的太子苻宣不久便投奔杨盛,杨盛把氐人、羌人划成了20个总监,各自驻守各自的堡寨,不再设立郡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