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12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12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闰3月12日,燕军抵达平城,拓跋虔没想到敌人会这么快卷土重来,防卫工作做得并不严谨,发现慕容农的军队时,已然晚了一步,最终兵败被杀,三万多户人家则全被后燕接收。

    目前为止,慕容垂御驾亲征的效果不错,但很快便出现危机。

    大军行至参合陂时,慕容垂看到骨骸堆积如山,下令摆下香案,向死难的忠魂致祭,士卒放声大哭,哭声悲恸,震动山谷,慕容垂也觉胸口压抑难当,当场吐血,病情越发沉重,不得不躺在两匹马架成的卧轿上前进,在平城西北30里的地方扎营休息。

    太子慕容宝得到消息后,立刻从前线向后撤退,服侍慕容垂在平城停留了十天,但病情不见丝毫好转,于是按慕容垂的意思,在平城北20里处,兴筑燕昌城,然后班师回京。

    大军还没抵达终点,慕容垂已经支撑不住了,于4月10日,在上谷郡沮阳县病逝,享年71岁。

    慕容宝生怕北魏大军再度尾随,赶紧下令封锁死讯。

    但拓跋珪还是及时获悉这一喜讯,后燕有叛徒投奔北魏,报告说:“慕容垂已死,军中不过是一具放在车上的尸首!”

    拓跋珪有心追击,可是平城已经陷落,中途也没有依托,上次那种战术显然是难以重现的,于是只得遗憾地返回阴山。

    4月23日,燕军终于抵达中山,两天后,慕容宝发布了慕容垂的死讯,并举行哀悼仪式,谥号成武皇帝,祭庙世祖,慕容宝随即继位称帝。

    一个没有慕容垂的燕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慕容垂虽然算不上雄才大略,但总归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官,而且很有政治号召力,抛开一生中大大小小的战场成绩不谈,单是让慕容政权得以延续,对于前燕遗民来说,本身这就是一件奇功伟业。

    而且慕容垂戎马几十年,最终活到古稀,虽然后燕政权很快便由盛转衰,但他死前国家仍处全盛,人民虽没有锦衣玉食,但终究也没有流离失所,更没有失去依托,至于他个人不能算圣人,可也没有什么污点,在十六国时期的皇帝中,算是上流的。

    在古代,七十岁的老翁,死生只在旦夕之间而已,所以慕容垂的死并不让人意外,只是死的时机不对,正值后燕惨败,他这个国家的主心骨却突然离开了,无疑对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害,如果继承人恰当,那倒也无妨了,可惜新皇帝慕容宝并非合格的君主。

    5月9日,慕容宝难望其父之项背了,但一般的程序也是要走的,上任之后要先在人事方面进行洗牌,任命范阳慕容德为冀兖青徐荆豫六州军区司令长官、车骑大将军、冀州州长,镇守邺城,辽西王慕容农为并雍益梁秦凉六州州长,镇守晋阳。

    慕容德与慕容农,显然成了慕容宝的左右手,他最倚仗的两个人,其他人也都有相应安排:安定王库傉官伟为太师,扶余蔚为皇家师傅,赵王慕容麟兼任政府左副行政长官,高阳王慕容隆兼任政府右副行政长官,长乐公慕容盛为京畿卫戍总司令,宜都王慕容凤为冀州督导官。

    新的时代来临,新的危机也逐步产生。

    (本章完)

第237章 后燕大乱() 
皇权新旧交替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当然还是新领导班子之间的矛盾。

    395年下半年,因为慕容垂刚死不久,后燕整体局势还算稳定,混乱在第二年正式爆发。

    慕容垂的嫡长子慕容令,早在前秦时代就被王猛设计害死了,他和慕容宝都是已故段皇后的儿子,但慕容垂却更喜欢其他姬妾生的儿子,尤其以高阳王慕容隆和辽西王慕容农最得其欢心。

    慕容宝刚被立为太子时,还有些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实力,一直谨小慎微,生怕落人口实,虽没有良好声誉,但官民们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可是时间一长,慕容宝的位置已经稳固,渐渐现出原型,无论宫廷还是朝廷都对他非常失望。

    小段皇后曾向慕容垂建议说:“太子如果生在太平盛世,足可以成为一个守成的君主,而今国家举步难艰,他恐怕不是济世之才,辽西王和高阳王两位亲王,都是陛下最贤能的儿子,最好在他们兄弟之中,遴选一人,把国家大业托付给他,赵王为人奸诈,且有背叛父兄的前科,和平时期或许仍能为国效力,但凡出现一丝混乱,必将成为国家的灾难,应该早日除掉。”

    慕容垂倒真的听进去了,暗中开始谋划。

    而慕容宝听闻这一消息,赶紧对慕容垂左右的侍从人员,进行好一番巴结拉拢,以致慕容垂听到的都是对慕容宝有利的评价,于是又认定这个太子聪明干练,所以当小段后再度提起此事,慕容垂半开玩笑地说:“爱妃你这是打算让我当姬诡诸啊。”

    当年晋献公听信了妃妾骊姬的谗言,误杀太子姬申生。

    小段后顿感悲愤不已,找到妹妹诉苦:“太子既无才,又无德,天下人都知道,我为了国家的前途,直言相谏,主上竟把我当成骊姬,我这是何苦!我看太子一定会丧失国家,而范阳王器宇不凡,如果燕国的福气还没有尽,莫非在范阳王身上。”

    范阳王慕容德是小段后的妹夫。

    慕容宝和慕容麟听到这些话,都对小段后怀恨在心,直到慕容宝登极称帝,慕容宝特意让慕容麟去当面挖苦她:“你常说主上守不住祖先的大业,现在守住守不住?你最好早日自裁,才能保住你们段家全族的性命!”

    小段后怒道:“你们兄弟都敢逼杀继母,还谈什么守住守不住祖先大业!我岂是贪生怕死之人,只是忧虑国家不久就要灭亡!”说完撞墙自尽。

    慕容麟吓得不轻,回去把经过报告给慕容宝,慕容宝虽也忍不住心跳加速,但毕竟是除掉了多年的仇敌。

    几天后,慕容宝恨意又涌了上来,宣扬小段后阴谋废除嫡子正统,失去做母亲和皇后的立场,甚至不准备为她举行丧礼。

    文武官员们多是见风使舵之人,纷纷表示赞成,只有立法院总立法长眭邃在金殿朝会时,提出了异议:“做儿子的,大义上不可废黜母亲,东汉王朝安思皇后阎氏,亲手把太子刘保贬成亲王,死后的牌位仍然进入皇家祭庙,共享香火,何况先皇后不过只是说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话,怎么能受此重罚。”

    慕容麟私下里也劝慕容宝不要做得太绝了,慕容宝几经纠结才允许举行丧礼。

    经过这么一闹,后燕朝野上下都对慕容宝心生怨恨,父亲刚死就开始找母亲的麻烦,就算是一个平民百姓,这么做都是丧尽天良的,更何况是君主。

    但慕容宝却丝毫意识不到漫天的民愤,仍然我行我素,接下来更是为了一己私欲,而站到了所有士大夫的对立面。

    6月,慕容宝下令划分知识分子、在职官员和离职仕绅的户籍,分别归入高阶层和低阶层,进行严格校正,并撤销军营包庇的户口,一律交还郡县政府。

    如此一来,士大夫已享用多年的小利益遭到腰斩,怨恨之声不绝于耳。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求自己半点好处的人,适当的收买才能换取全局稳定,这不是妥协,而是现实。

    慕容宝轻描淡写间剥夺了大家的福利,给国库带来的收益或许不斐,但因此带来的问题却更大,士民离心离德,统治基础如果都崩塌了,再充盈的国库能什么益处。

    逃到南方的平规,紧抓此次机会,再度集结残余党羽兵力,据守高唐反抗慕容家族。

    慕容宝大手一挥,派高阳王慕容隆率军讨伐。

    慕容隆曾在当地经营多年,百姓一向怀念他的恩惠,所以许多人不战而降,平规被迫放弃高唐,逃跑途中被擒获、斩首。

    持续两朝的叛乱终于平息了,但更大规模的内乱却已悄悄展开。

    慕容农在后燕初期,一副救世主的模样,但此刻也怂了,再无当年的风采,果然与什么人共事就有什么样的倾向。

    平规之乱平息不久,慕容农率部数万人到并州接任并州州长,当地一向没有粮秣积蓄,本年降霜的日子又提前来临,庄稼受到极大损害,人民贫苦,无法供应这么多人的粮食,慕容农非但不表示体恤,反而派将领分别监视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竭力从民间搜刮军粮,于是汉人和其他民族,全都对他怨恨不已,许多人秘密前往北魏,请求归附。

    兄弟间的矛盾和军民矛盾还不算,慕容宝在选立太子的问题也酿成灾难。

    征北大将军、幽平二州州长、清河公慕容会,在弟兄群中,年纪最大,雄伟英俊,有器宇才能,慕容垂对这个孙子,十分喜爱,慕容宝率军讨伐北魏时,慕容垂还让慕容会负责管理太子宫,全权处理所有太子宫事务,对他的礼仪与太子完全相同。

    之后慕容垂御驾亲征,又让慕容会镇守龙城,把国东北疆土全交给他,无论公爵府还是司令部、州政府,所有的官员都是第一流的人选,慕容垂甚至在病重时,还特别遗嘱慕容宝,一定要立慕容会为继承人。

    但慕容宝却喜欢幼子、濮阳公慕容策,根本没有考虑过慕容会,可是慕容策本年只有11岁,慕容会却已是24岁的成年人了,各自的反应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长乐公慕容盛与慕容会同岁,不愿当他的臣下,于是和慕容麟一同劝告慕容宝封慕容策为太子,慕容宝再顺水推舟地于8月4日,正式下诏,立妃段氏为皇后,慕容策为皇太子,慕容会和慕容盛都晋封亲王。

    慕容会对此大为怨恨,开始有意无意地与朝廷对抗。

    9月,章武王慕容庙护送慕容垂和成哀皇后段元妃的灵柩到龙城的宣平陵安葬,慕容宝下诏给慕容庙,让他把高阳王慕容隆的幕僚官员,以及全部属家眷,全都接回中山,慕容会对这项诏书阳奉阴违,留下很多慕容隆的幕僚部属,不放他们回京,而且找到机会,就羞辱慕容宙这位叔祖父,丝毫不把司马宝的政令当回事。

    所有这些明的暗的混乱因子,随着北魏的入侵,全都爆发出来,最终把后燕推到了覆灭的边缘。

    (本章完)

第238章 北魏入关() 
世间百毒唯有自弃最毒,无药可医。

    后燕已经放弃治疗了,北魏当然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拓跋珪一早就计划好了,只要慕容垂一死,立刻对后燕展开猛攻。

    显然时机已经到了。

    而且后燕的局势远比拓跋的预期更为混乱,讨伐起来也将更容易。

    396年6月1日,北魏大军的先头部队开始东进,将军王建等人,率先攻击后燕广宁郡长刘亢泥,很快便攻陷城池,并将刘亢泥斩首,所有部众全都迁移到平城。

    后燕上谷郡长、开封公慕容详,自忖不是对手,立刻弃城逃走。

    拓跋珪非常满意,更加确信伐燕的正确性,下令动员全国的武装部队,对后燕实施毁灭性打击,正式向中原入侵。

    8月28日,军队整装待发,步骑兵组成40多万人的庞大混合兵团,南下穿过马邑,越过句注山,军旗招展二千多里,战鼓声中,直指并州,由左将军李栗,率五千骑兵担当前锋,另将军封真等人,从东边穿过军都,袭击幽州,两路大军同时并进。

    9月18日,北魏南征军抵达阳曲,沿着西方山脉直指晋阳,大军环绕晋阳城,拓跋珪下令先进行呐喊骚扰,然后暂行撤退。

    辽西王兼并州州长慕容农当即率军出击,结果大败而回,但在回城时,军政官慕舆嵩突然叛变,紧闭城门,拒绝慕容农入城,慕容农于是带着妻子儿女在数千骑兵的保护下,向东逃去。

    拓跋珪早就听过慕容农的名声,立刻派中领将军长孙肥展开追击,最终俘虏了慕容农的妻子儿女,并消灭了数千骑兵,慕容农负伤带着三个卫士逃回京师。

    虽略觉遗憾,但北魏已完全占领并州全境,拓跋珪还是很开心的,也开始建立朝廷,并委派州督导官和郡长。

    中原毕竟还是汉人居多,拓跋珪为了拉拢人心,下令政府助理行政官以下官员,全都由知识分子担任,任何一个士大夫,前往军营大门谋求职位的,不管老幼,全都迎入大营,由拓跋珪亲自接见,使每人说完要自荐的话,只要一点才干,就加以录用,然后任命立法院主任立法官张恂等人为各郡郡长,专门负责招徕安抚流亡失散的人民,鼓励并奖赏他们耕田养蚕,恢复民生。

    与此同时,外派的辅国将军奚牧也成功夺取汾川土地,北魏自出兵南下以来,大小战役未尝一败。

    前期进展顺利,拓跋珪下令秘密开凿韩信当年进军时使用的、早已湮没的故道,并于一个月后开凿完成,大军沿故道东下,穿过井陉,直指后燕首都中山。

    魏军这一次又打得后燕措手不及,沿途城池接连攻陷,一路所向披靡,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只剩下中山、邺城、信都三座城池,还在据守抵抗。

    11月,拓跋珪让东平公拓跋仪,率五万骑兵进攻邺城,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进攻信都,他则亲率大军进抵中山。

    后燕皇帝慕容宝听到北魏大军将要来袭的消息后,立刻在太极殿东堂召开了御前扩大会议,征求百官的建议。

    中山市长苻谟建议说:“魏国军力强大,所以才能在千里之外,发动战争,现在又乘胜而进,如果放他们进入平原,恐怕无人能敌,应该沿太行山险要,设防据守。”

    立法院总立法长眭邃说:“北魏兵团几乎全是骑兵,东西奔驰,疾如闪电,然而缺点也在这里,马背上携带粮秣十分有限,不过只能支持十天,我们应下令各郡县坚壁清野,把农民集合在一起,以一千家为单位,建筑坚固的堡寨,深挖城壕,高修城墙,原野上没有人迹,等待敌人深入,劫掠不到东西,最多60天,粮秣吃完,自会撤退。”

    政府行政官封懿说:“魏国大军数十万,是天下的劲敌,人民虽兴筑自卫堡寨,并不能保证守住,一旦下令坚壁清野,民心动摇,先向敌人显示我们的衰弱,不如在关卡险要地方,用全力拦阻,才是上等策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