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30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30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跋珪在此之前已经通过铸金人的办法,立慕容宝的小女儿为皇后,给他再美貌的佳人也不过当个妃妾,姚兴本就满腔怒火,又受此欺侮,瞬间怒发冲冠,软禁了贺狄干,准备动员国内的武装部队发动反击。

    不过姚兴的动作到底慢了三分,部队还没开始集结,拓跋珪已经动员大军南下了。

    402年正月21日,拓跋珪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下令并州各郡在平阳的乾壁积存粮秣,为南征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月14日,兵源和粮源都得到补充后,拓跋遵再度对没弈干展开猛攻,这一次没弈干没能坚守,惊慌之下率领数千人,带着女婿刘勃勃一起逃奔秦州。

    北魏大军虽然没能追上敌人,但却俘获了没弈干的所有积蓄,包括四万匹马,九万头家畜,以及残留的部众,全都迁到首都平城。

    没什么能阻拦胜利者继续前进的脚步,拓跋珪得这么大便宜,当然不肯罢手,接着派出平阳郡长贰尘,入侵后秦的河东郡,后秦首都长安大为震动,关中各城白天紧闭城门。

    姚兴忍无可忍,迅速下令遴选精锐武士,加强士卒训练,准备远征北魏。

    5月,姚兴让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姚晃辅佐太子姚泓,留守长安,车骑将军没弈干暂时镇守上邽,广陵公姚钦镇守洛阳,义阳公姚平、政府右副行政长官狄伯支,率步骑兵四万人,担当先锋,姚兴则率主力大军随后继进。

    姚平的首要目标就是北魏的屯粮基地乾壁,前后两个月终于攻克。

    拓跋珪大感兴奋,终于也做出回应,派毗陵王拓跋顺,及豫州督导官长孙肥,率六万骑兵作为前锋,而亲率大军尾随,对后秦迎头痛击。

    北魏大军很快抵达永安,姚平为了保险起见,先选派了勇将率精锐二百人前往侦察敌军的虚实,结果这些人不幸被魏军俘虏,姚平大为恐慌,立刻掉头南下。

    拓跋珪更加激动,亲自驱动大军展开追击,并于8月9日,在柴壁追到。

    姚平一时无法突破,只得登城固守,不久便被魏军团团围住。

    这时姚兴亲自率领的四万七千人才刚抵达蒲阪,得知前线的形势,打算进军天渡,运粮接济姚平,再与姚平里应外合,夹击敌军。

    北魏国立大学博士李先,也随同出征,向拓跋珪进言:“兵法说居于高处,将被敌人围困,居于低处,将被敌人囚禁,秦国同时犯了这两个错误,应在姚兴未到之前,先派突击部队,占领天渡,柴壁可不战而得!”

    拓跋珪大喜,立即下令兴筑重重长墙,加强包围的纵深,对内阻止姚平军队突围,对外防止姚兴入围。

    广武将军安同也向拓跋珪提议:“汾水之东,有一个地方叫蒙坑,东西三百多里,没有道路可通,姚兴必然沿汾水北进,直逼柴壁,如此盗匪的声势互相接应,围墙即使再坚固,对他们也不起作用了,不如搭起浮桥,进到汾水西岸,然后兴筑长墙防御,盗匪就算接近,也无计可施。”

    拓跋珪也采纳了,浮桥和围墙很快便建成。

    8月28日,姚兴大军一路马不停蹄,终于推进到蒙坑以南,结果拓跋珪早已安排步骑兵三万人在那里等候,双方展开激战,秦军本就疲惫不堪,败退40多里,损失惨重。

    拓跋珪志在消灭柴壁的姚平,小胜之后立刻派军队据守险要,阻止姚兴救援姚平。

    柴壁本非军事要塞,粮秣也没有补给,面对强大的敌人,城中局势十分危急。

    姚兴也很着急,率军渡过汾水西岸,倚靠山岭山谷,兴筑营寨,砍伐了大量柏树从汾水上游投入,顺流而下,希望撞毁北魏的浮桥,但却全被魏军从水中捞起,拿去劈柴煮饭了,反倒帮了敌人的大忙。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不觉到了10月份,姚平的粮食已经吃尽,箭矢也已用完,而援军迟迟不能到位,无奈之下只好趁着夜色,率所有部队大开南城门,向西南突围,虽明知此举凶险万分,却也总比困死在城中要痛快。

    姚兴大营远远听到柴壁的呐喊声,紧靠汾水西岸,燃起烽火擂动战鼓,声援姚平的突围部队。

    姚兴这一喊不要紧,姚平以为援军就已到了,也不急着突围,与敌人就地厮杀起来,但姚兴却根本无法突入敌人的包围圈,甚至自己也陷入半包围的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姚兴焦急地等待姚平冲破围墙,然后再上前接应,但姚平则更为紧张地等待姚兴冲破围墙,与自己会师。

    结果双方到底没能达成默契,姚平力战无果,万般无奈之下,率部众投入汾水求死,被魏军悉数捞获,无一幸免,包括姚平、狄伯支和高级军官40多人,而留在岸上的二万多个胆战心战的士卒,也全都束手就擒。

    姚兴就在汾水西岸眼睁睁地看着同胞投水被俘,而竟没有半点力量伸出援手,顿时愤恨填满全身,连同全军大声号哭,回音在山谷之中久久不去。

    (本章完)

第273章 情人上位() 
悲伤是难免的,却并不能凭情绪挽回败局,姚兴唯恐一败不可收拾,赶紧派使节请求和解,但拓跋珪拥有绝对的优势,当然不肯答应,反而乘胜南下。

    姚兴没办法,只好重新撤退到蒲阪,全力迎敌,而这时赶上塞外的柔然汗国入侵北魏的边境,拓跋珪被迫回军,后秦也终于躲过一劫。

    北魏南下中原之后,军事重心也随之转移,虽然仍旧不时塞外远征,但相比之前,游牧民族的部落终于还是有了喘息的空间,柔然汗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早在394年,瀚海沙漠中的柔然部落酋长郁久闾曷多汗,抛弃父亲逃出北魏的控制,带着堂弟郁久闾杜仑,率部准备向西方远走高飞,结果被魏将长孙肥追到,郁久闾曷多汗被砍了脑袋,郁久闾社仑则集结残余部众数百人,投奔堂兄郁久闾匹侯跋,郁久闾匹侯跋把他们安置在南方。

    但没过多久,郁久闾匹侯跋迫于压力,率部向北魏投降,郁久闾社仑不甘心重回牢笼,于是大肆抢掠五原以西的部落,裹胁了大批民众和马牛羊,向北渡过瀚海沙漠而去。

    到了402年,北魏停止休养生息,开始向周边国家挑衅,郁久闾社仑紧抓此次机会,率所有部众,夺取了高车族的栖息地,然后南下吞并了大批依附北魏的小部落,战士人数爆涨,战马强壮,柔然汗国于是正式建立起来。

    在此之前,柔然只是塞外游牧民族的一个称号,实则有许多民族构成,经过郁久闾社仑的努力,把众多民族部落集合到一起,建立了不是很严谨标准的国家,但仍是一项创举。

    郁久闾社仑自称豆代可汗,并建立简单的制度,划分作战单位,并实行极其粗暴有效的奖惩制度,作战时勇敢争先者,赏赐所俘获的战利品,敢退缩的,一律用石头敲碎天灵盖,所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倒也颇多胜绩,雄居塞外,成为一霸。

    只不过拓跋鲜卑在塞外的名声更为响亮,所以许多其他民族的部落基本上都是依附北魏的,比如敕勒族斛律部落的酋长斛律倍侯利,还有契胡族秀容川部落的酋长尔朱羽健,都是拓跋珪的忠实追随者。

    高车是拓跋鲜卑对生活在他们更北方的民族的称呼,也不只一两个民族,只是一个泛称,塞外民族众多,而且全都年代久远,如果要深究各自的来历和渊源,似乎并不轻松。

    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后来对中国历史造成重大的影响的,则就屈指可数了——

    从宇文鲜卑演化而来的契丹人,此时并未有什么建树,但几百年后就会证明他们的实力

    郁久闾社仑的柔然汗国,则已经开始显露他们的霸气;

    关于敕勒族最大的传说莫过于著名的民歌《敕勒歌》了,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另外族中的斛律部落在一百多年后,将会大显身手;

    契胡族与羯人是亲戚,其实可以认为是同一个民族,羯人在石勒等人的经营下,曾一度威震中原,但没多久便归于沉寂,尔朱家族以后?会重振族人的声威。

    拓跋鲜卑的雄起,无疑刺激着塞外的各个民族,渐渐都生出了逐鹿中原的念头,但他们此时到底还是无法与北魏对抗,毕竟拓跋家族可是苦心经营百余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其他的无论契丹还是柔然或是别的部落,都只刚学会走路,还有各种危机和挑战迎接他们。

    挑战是好的,只有挨过挑战才能真正成长,加油小朋友。

    郁久闾社仑除了扰乱北魏的部署,并没有构成多大威胁,拓跋珪非常生气,又带人到塞外掠夺一番,但讨伐平秦的计划也因此耽搁,错过了乘胜进击的机会,只能再多等些时日了。

    北魏再度恢复了短暂的安静,两个燕国却正活跃得厉害。

    后燕皇帝慕容盛鉴于其父慕容宝过于懦弱,因而招来国破家亡,所以他在位期间,热衷于建立威严的刑罚,十分凌厉残忍,而又因为上位的手段过于阴险,所以对周围的人全都心怀敌意,经常无缘无故地对文武百官施加酷刑,包括皇室成员和许多元老功臣在内的所有人全都对他怨恨不已。

    401年8月15日,左将军慕容国与殿中将军秦舆、段赞,阴谋刺击慕容盛,为国人谋福利,不幸事情泄露,包括当事人在内受牵连的五百多人惨遭杀害。

    但事情远没结束,杀戮让大家的仇恨更加深刻。

    8月20日深夜,前将军段玑,与秦舆的儿子秦兴,段赞的儿子段泰,秘密进宫,发起第二轮的政变。

    不过这次仍然不太顺利,慕容盛及时听到消息,立即率左右卫士出战,段玑受伤躲在廊下的房舍之内,其余人全都溃散。

    就在段玑认为大事已去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慕容盛身边的一个卫士突然拔刀发难,怒砍自己的主子,虽然他很快就被制服并当场斩杀,但也让慕容盛鲜血直流。

    这皇帝的人缘也够可以了。

    身受重伤之后,慕容盛却并没有立刻死去,坐轿进入前殿,指挥禁卫军布置警戒,等到一切安定下来,才终于气绝身亡,享年29岁。

    慕容盛的嫡母段太后,早已去世,丁皇后顺理成章地升为丁太后。

    政变爆发当天,中垒将军慕容拔和禁宫侍从主任郭仲,紧急奏报丁太后,认为国家正是多灾多难的时候,应该拥戴一个年纪大的人当君王,太子慕容定年纪还小,恐怕不能安定社稷,慕容盛的弟弟慕容元,一向有美好的声誉,请求立慕容元为新帝。

    但丁太后与河间公慕容熙这对老嫂子和小叔子,长期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丁太后自然是力挺自己情夫的,于是废黜太子,也不与朝臣商议,秘密把慕容熙接进宫。

    次日一早,文武百官到金銮殿时才发现继承人发生变化,但木已成舟,就只好顺水推舟,表示拥护。

    慕容熙为了表示谦让,号称支持侄子慕容元,慕容元看着一旁丁太后要吃人的眼神,果断拒绝了。

    众人都无异议,17岁的慕容熙便在当天即位称帝,并捕获了段玑等乱党,全都屠灭三族,几天后以涉嫌叛乱为由,勒令慕容元自杀,没多久又以同样的理由让慕容定自杀,然后正式过上了后燕末帝的美好生活。

    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本章完)

第274章 苻家有女() 
慕容熙称帝之后,有了皇权的保障,与丁太后的关系更加亲密,两人又度过了如胶似漆的一年。

    可惜好景不长,皇帝岂能只拥有一个情人,当更加年轻貌美的姑娘蜂拥而至,丁太后这位半老徐娘,终于被挤下了台。

    当年中山陷落之前,苻谟惨遭杀害,城中的苻氏族人几乎死绝,但蔡谟的两个小女儿却阴差阳错地活了下来,几经辗转,到了402年,意外流落到后燕境内,因为美艳绝伦,被士兵呈献给了慕容熙。

    慕容熙见到两位佳人,果然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自内心的欢喜,封姐姐苻娀娥为贵人,妹妹苻训英为贵嫔,从此几乎寸步不离二人的寝宫。

    丁太后遭到冷遇,心情当然就不美丽了,毕竟慕容熙可是她一手扶持起来的,现在小皇帝居然敢卸磨杀驴,简直岂有此理。

    老嫂子可不是忍气吞声的选手,心有不快,立即采取行动,很快便勾搭上了侄子丁信,阴谋废黜慕容熙,另行拥立章武公慕容渊。

    遗憾的是消息泄露,慕容熙毫不留情地逼迫丁太后自杀,但念及扶立之功,仍用皇后的礼节加以安葬,谥其为献幽皇后,然后斩了慕容渊及丁信。

    前燕亡国时,前秦天王苻坚收纳了慕容家的清河公主和弟弟慕容冲,对他们大为宠幸,后来慕容冲领兵攻陷长安,对苻坚和前秦都造成极大伤害。

    如今前秦亡国,后燕皇帝慕容熙收纳了苻家的两个女儿,同样是大为宠幸,虽然这对姐妹花不能带兵打仗,但红颜祸水可远比一两场战争对国家造成的伤害要大得多,接下来的时间,她们就将展现其褒姒、妲己的手段,把后燕推向覆灭的深渊。

    苻氏姐妹或许是蓄意复仇,又或许只是偶然为之,但历史相似到这种程度,仍不免让人为之惊叹。

    丁太后一死,国内掀起了一阵反慕容熙的狂潮。

    402年11月6日,慕容熙在北原打猎,石城县长高和,与皇家库房卫队,在京师叛变,杀了京畿卫戍总司令,大肆掠夺宫廷,取出军械库的武器,肋迫军营官府紧闭城门。

    不过这次叛变的成果也就仅限于此,慕容熙得到消息后,立刻率兵奔回,城上作乱份子全都弃械投降,参与叛变的将领全部伏诛。

    这之后,国家进入短暂的平静,慕容熙则尽力展现幽王、纣王的本事,大兴土木,**宫廷,为了搏得佳人一笑,可谓煞费心思,惹得国内怨声载道,敲响了亡国的钟声。

    南燕皇帝慕容德到底上了年纪,见惯了得失兴衰,历尽了坎坷曲折,远比慕容熙成熟得多,所以像慕容熙那种低级的错误是不会犯的。

    有一次慕容德在延贤堂设筵,大宴群臣,酒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