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4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4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撒腿就跑,恨得司马乂把牙都咬碎了,堂堂的关中军司令官与强盗土匪何异!

    张方才不管那么多,很快便又将部队集结,他们尝到了甜头,决定等待机会再捞一票。这次司马乂可不敢大意,派了一半的兵力镇守西门,他自己则亲自率军前往北门与司马颖展开血战。

    张方在洛阳烧杀抢掠之时,司马颖带着20万大军已到了洛阳城外并就地构建营垒。

    9月25日,司马乂带着司马衷亲自坐镇,成功击退了成都军团的第一波攻势。

    几天之后,司马颖加派人手协助陆机,势要攻破洛阳城。

    但陆机的短板在此时暴露无遗,他确实不会带兵,尤其带十几二十万的兵更是天方夜谭,虽然在人数上有这么大优势,可如果不会调谴排兵布阵,一鼓脑地向上冲,结果不等敌人出手,自己先就挤死了。

    司马乂的军政官王瑚发现了对方的问题,主动请命派出几千骑兵,事先在战马两侧绑上长长的三尖两刃刀,然后一声令下朝着敌阵突击。只听得马蹄声响,紧接着惨叫声铺天盖地,陆机的军队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司马乂很是高兴,亲自率军上前补刀,陆机只带着一小队人马逃向七里涧。因为死人太多,把河水都堵住了,一不小心建了个人体大坝。

    陆机经历这么一场惨败,那些政敌们终于找到了害他的口实,声称陆机与司马乂勾结想要害司马颖。陆机原本是孙吴人氏,到了北方之后还受到重用,许多人都有些羡慕嫉恨,于是纷纷指证陆机心怀不轨,司马颖以前听到或许不信,但当陆机带着十几万人被对方几千人打败之后,心里已经生疑,现在他的谋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司马颖终于大发雷霆,下令将陆机斩首。很快陆机的弟弟陆云、陆耽,儿子陆蔚、陆夏,以及军政官孙拯全被诛杀。

    陆机临死还给司马颖写了封信,信里说:“华亭白鹤的叫声,还会不会再听到?”二陆在孙吴亡国之前,经常在华亭谷游玩,过去的美好总是教人追忆,足见其伤感之情。

    政客可以成为文人,但文人往往难成政客。二陆是文坛巨匠,但不幸落入政治的泥坛,在左右逢源的政客中间,他们两个纯粹的文学家如何能立足呢。败走七里涧固然是陆机的失误,但他终究是死于“心怀不轨”。

    经历了惨败和二陆的风波,司马颖暂时回军休整,司马乂随即陪同司马衷掉头攻击城西的张方。

    此时张方已然听说了司马颖失败的消息,心里有些犯怵,但还是强迫士兵坚守阵地,可当士兵们看到司马衷御驾亲征的架势竟都露了怯,虽然明知那个看起来威严的皇帝是个白痴加脑残,还是忍不住向后退,也许因为他们在城里的所作所为连自己都觉不堪吧,张方一时气愤不已,却也无计可施,只能暂时撤退再做打算。

    司马乂眼见机会难得,派出精锐军迅速追击,张方的军队损失惨重,一退再退直到十三里桥方才稳了下来。顾名思义,十三里桥即是离洛阳城十三里的一座小桥,张方不觉已被对方追了十几里。

    张方手下的将领已萌生了回家的念头,但张方不肯就此罢休,想到洛阳城里还有那么多好东西好姑娘,此时撤退岂不遗憾,焦急之下竟想到沿着洛阳外七里远的地方率军建起营垒,并且一连很多层,只要切断城内的补给线路,司马乂早晚困死在城里。

    司马乂获悉了张方在城外建营垒的消息,但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洛阳城那么大,想要全都围起来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当务之急是及时休整,搞不好司马颖脑子一热会再杀过来。

    转眼进入11月份,张方居然已将营垒修筑完成,司马乂几次尝试突破都以失败告终。

    这时朝廷的高级官员已不堪忍受连月来精神紧绷的状态,建议司马乂与司马颖分国而治,都是自家兄弟应该不会有意见。

    司马乂长期处在备战状态也是烦躁得很,便派人送信给司马颖,把这个想法跟他说明,不想司马颖毅然拒绝。司马乂无奈之下再次修书,向司马颖陈述利害,请求和解。这次司马颖没有拒绝,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杀了皇甫商。

    皇甫商是司马乂的得力干将,所以这个要求被果断拒绝。

    和解不成就只能动粗了,第二轮洛阳会战即将打响。

    (本章完)

第30章 东海献城() 
谈判破裂之后,司马颖立即调兵,准备二次攻城。张方则借助自己的围城工事一面切断城内的补给,一面破坏城东的千金坝,这直接导致洛阳出现严重的缺水。

    司马乂深知城池陷落之后的下场,于是发动城内的王侯公爵以及三公官员家的奴仆婢女,让他们动手捣米供给军营。

    骠骑将军府的主任秘书祖逖认为一味固守只怕早晚要被攻破,应该主动出击才有望解除洛阳危机。司马乂深以为然,向他询问对策,祖逖献上了围魏救赵的良计,因为雍州督导官刘沈忠义果敢,而且拥有不少兵力,最好派人火速赶到雍州让他出兵攻击司马颙的总部,司马颙为了自救一定会召回张方,而只要张方一撤,单纯对抗北面的司马颖,就更有胜算了。

    祖逖生于世家大族,但并没沾染富家公子的恶习,而是生性豁达、轻财重义,成年之后更是博览群书,非常勤奋,每天还坚持锻炼身体以时刻准备为国效力。曾经和刘琨一起在司州担任秘书,两人经常听到公鸡打鸣就早早起床舞剑,在当地非常有名,成语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他们。

    刘琨能和祖逖交朋友,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两人都将在国家存亡之际担当起中流砥柱的角色。

    八王之乱爆发后,祖逖因为有贤名而先后被诸王征召,但他一心为国,从不结党营私,因此虽然经历了政权的多次更迭,新上台的王爷却都对他十分尊敬,且都十分倚仗,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受到诛连。时势无常,英雄实际上从这一年开始,才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听完祖逖的建议,司马乂终于松了口气,只要刘沈出兵的计划得以实现,洛阳城一定能守住。

    事实证明祖逖的眼光是非常毒辣的,刘沈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集结了7个郡的兵力将近1万人向长安发起攻击。

    司马乂接着又派出皇甫商秘密前往秦州向他哥哥皇甫重求援,可惜皇甫商运气太差,在半路过安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曾经闹过别扭的亲戚。亲戚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可疑人上报给了司马颙,结果显而易见,司马颙是不可能放过他的,派人带了封恐吓信连同皇甫商的人头一起送往洛阳。

    虽然皇甫重没能出手,但刘沈那1万兵力却帮了大忙。

    304年正月,张方听说长安受到攻击,而洛阳城一时半会也不能攻克,几经纠结终于决定要撤出洛阳回军援助。

    而另一方面,司马颖经过七里涧惨败之后,兵力损失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压,因此二次攻城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反而屡次被击退,死伤6万多人。

    反观洛阳城里,虽然条件异常恶劣,各方面补给都严重缺乏,但司马乂对皇帝十分恭敬,百姓对司马乂也十分信任,大家众志成城,没有半点松懈。

    只需要再多十天,洛阳城就能保住。

    可惜世事多变,人心尤其善变。

    眼看胜利在望,洛阳城中的东海王司马越却奇怪地认为这场战争必败无疑,于正月25日联合手下的将领突入司马乂的大营将其逮捕。

    滑稽的场面出现了,当司马越打开城门准备投降的时候,城外的敌军个个疲惫不堪,仿佛一阵风都能将其吹倒。司马越悔得肠子都青了,尤其是参与逮捕司马乂的将领决定重新迎回他们的老大。

    但是司马越已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了,就在逮捕司马乂的当天就上书司马衷免除司马乂的所有官职,并把他囚禁在金墉城,如果现在司马乂回归,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认真权衡一番,司马越决定杀掉司马乂以断绝将士们摇摆不定的念头。这时候太监潘滔意味深长地跟司马越说不必亲自动手,城外有的是人想要司马乂的命。

    正月28日,司马越派人拦住了将要西去的张方,并把洛阳城拱手相让。

    张方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搞糊涂了,再三确认之后才让大军就地驻扎,然后他亲自带人前往金墉城去提司马乂。

    经历了将近半年的煎熬,张方对司马乂可说是恨之入骨,在当天就把他活活烧死,惨叫声呼天抢地,令人动容。

    司马乂成了八王之乱中的第五王也是死的最惨的那一个,享年27岁。

    虽然关中军实际上控制了洛阳城,但长安之围尚没解除,张方带着军队重新在洛阳抢掠一番才踏上了西去之路。

    长安距离洛阳直线距离都有300多公里,张方的军队因为带了太多金银珠宝和美女,结果必要的粮食却没带够,以致到了半路没东西吃了只能沿途抢劫,后来经过人烟稀少的地方不得不把抢来的美女杀掉充饥。

    刘沈虽然善战,但在司马颙和张方的夹击之下终于兵败被捉,他大义凛然地告诉司马颙:“知遇之恩轻而君臣之义重,我不能违背天子诏书,计算强弱利害以求活命,起兵之日起,我已知必死无疑,但纵使被剁成肉酱也在所不惜!”

    司马颙曾是他的上司,被自己的下属追杀,这滋味确实不怎么好受,听完了刘沈的话顿时气得发狂,亲自拿起鞭子抽打他,打到刘沈奄奄一息的时候才下令将其腰斩。

    长安宣告平定,洛阳则正式落入司马颖的掌控之中。

    司马颖也窝着很大的火,城里面所有得罪过他的人全都遭到诛杀,而司马越因为献城有功被暂时提拔为代理政府最高行政官。

    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终于要开始她“五废六立”的传奇经历了。

    2月17日,司马颖废黜了皇太子司马覃,让他仍当清河王,并废黜皇后羊献容,将其囚禁在金墉城里。

    羊献容是在当年孙秀的一手撮合之下成为一国之母,那是她第一次被立为皇后,但孙秀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司马颖有心创建一个新时代,旧的一切都成了绊脚石,包括皇后(其实如果有必要,皇帝也会被取代,只是司马颖还没来得及做,便已追随先帝去了)。

    但是羊献容其实是处在权力斗争的边缘,丈夫司马衷是个十足的白痴,对任何人都构不成威胁,她的家族也没什么掌握权柄的文臣武将,因此虽然见证着多个势力来回交锋,却能一直保持置身事外的姿态,即便被囚禁金墉城,可毕竟性命还在,而只要还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从304年2月17日起,羊献容先后被废了五次,但每次被废不久总能重新恢复地位,就像恢复不久又遭废黜一般。

    也许上天不忍看她的人生过于曲折,所以最后给了她一个好的归宿。就在第五次被废之后,羊献容女士终于不用再经历颠沛流离,而是迎来一个真正疼爱他的好丈夫,然后第六次被立为皇后。那已是七年后的事了。

    (本章完)

第31章 荡阴之战() 
303年底,洛阳激战正酣,蛮人张昌的部下石冰瞅准机会在扬州继续作乱。

    荆州在刘弘的治理下已经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扬州、徐州等地却仍没摆脱乱民的骚扰。张昌兵败之后,他的残余部队所剩无己,这些人已无面目回老家,只得四处流窜混口饭吃。石冰曾是张昌的得力助手,以为洛阳混乱无人收拾江东的残局,便暗中集结流民准备重整旗鼓,干一番张昌都没能完成的事业。

    洛阳当局确实分身乏术,但江东向来不缺豪杰。周玘和贺循虽只是晋王朝的小吏,但在当地却声望极高,府上也有许多武装力量。石冰的人肆意骚扰江东,严重影响了当地名门望族的利益,很快周玘便和贺循不约而同地征集当地的汉子加上自己府中的人力向着石冰发起猛烈攻击。因为双方都是业余部队,打起来倒也公平。

    周玘是当年杀虎擒龙的猛将周处的儿子,贺循的父亲贺邵则是孙吴时期的贤臣,两人都算得上是名门之后,虽然归降晋王朝之后并没有受到重用,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快他们就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石冰听说周玘起兵的消息连夜调派数万人的主力军前往抵御,不想只用了一天,便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原本周玘打算一鼓作气将石冰擒获,但石冰已带人逃往寿春,那里已不是周玘的权限所能触及,在部下的劝说下没有继续前进。

    驻守寿春的征东将军刘淮得到情报之后对周玘怨恨不已,好好地把贼兵赶我的辖所,这不是存心找茬吗?

    就在刘淮苦恼之际,碰巧经过这里的广陵粮运官陈敏呈上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石冰的部众最初都是因为不想远赴益州作战才被迫当的盗贼,说起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只需奋力一击,很容易就会溃散。

    刘淮听到这话自然高兴,便让陈敏前往破敌,陈敏向他要了些兵力连同自己的后勤部队正式向乘兴而来的石冰发起攻击。

    不觉到了第二年,陈敏已经连续多次将石冰击败,虽然石冰的兵力是对方的十倍有余,但终究如陈敏所言,是一帮乌合之众,在政府军前面一触即溃。

    304年2月,陈敏特地邀请周玘的民兵,一起向石冰发起最后的决战。

    这时石冰已接连换了好几个根据地,最终停驻在南京城。周玘率军打头阵,陈敏则负责断后,没用多久就把城头夺了下来,石冰只带了些亲信灰头土脸地向北投奔另一个变民首领封云。封云的军政官张统眼见大势已去,不想落个诛三族的下场,于是砍下了封云和石冰的人头向陈敏请降。荆州之后,扬州、徐州的叛乱也宣告平定。

    这时朝中作主的已是成都王司马颖,接到江东的捷报之后下令封陈敏为广陵国的宰相,但并没有对民兵部队有任何表示。

    周玘和贺循也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封赏,而是解散了部众重新过起了自家的小日子,仿佛从来没有参与过平定叛乱这种事。

    虽然他二人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