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47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47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刘裕的预期,西蜀国君谯纵果然让辅国将军谯道福,率重兵镇守涪城,防备内水,秦州督导官侯晖、政府副行政长官谯诜,率军一万人,驻防平模,在岷江两岸兴筑城堡,抗拒东晋大军。

    朱龄石很快进抵平模,距CD只有200里,但看到敌人的防线,一时难以决定具体的战术,于是向刘钟请教:“现在天气正热不可耐,而盗贼戒备森严,据守险要,发动攻击,未必可以攻克,徒增士卒的伤亡,我想培养士气,暂时采取守势,等候时机成熟了再行出击,你意下如何?”

    刘钟说:“不然!在此之前,我们扬言攻击内水,所以谯道福不敢离开涪城,而今主力忽然在这里出现,大出他们的意外,侯晖之辈早已吓破了胆。

    盗贼之所以挡住我们的去路,把守险要,却并没有主动出击,正说明他们的恐惧,不敢战场相见,应趁他们正恐惧不安之时,我们投入所有精锐,全力攻击,一定可以攻克!

    攻克平模后,就可以擂动战鼓奋勇直前,CD绝对无法据守,如果行动稍缓,敌人势将摸清我们的底细,等到谯道福率涪城的主力前来赴援,与守军并肩作战,军心安定,良将集结,那时候求战而不得战,粮秣又没有供应,我们二万多名远征军,定会成他们的俘虏!”

    朱龄石欣然接受,动员大军准备开战。

    这时各将领的意见也出现相左,多数人认为岷江北岸的城池地势险要,兵力雄厚,打算先行攻击南岸,朱龄石却另有打算,认为现在进攻南城,不足以破北城,如果倾尽全力攻陷北城,南城用不着举起军旗,就会自动溃散。

    但朱龄石毕竟是大军统帅,最终确定了攻打北城的策略。

    7月初,朱龄石亲率诸军对北城展开猛烈进攻,北城很快陷落,蜀将侯晖、谯诜当场被杀。

    南城发现晋军如此勇猛,果然自行崩溃,朱龄石让大军舍弃船舰,徒步前进,直指CD城。

    这一战鼓舞了晋军的士气,同时严重打击了蜀军,晋军所到之处,西蜀纷纷望风瓦解。

    谯纵本无大才,不足以应付眼前这种局面,不等敌人打上门,直接弃城而逃,政府最高行政长官马耽等人,则封存好国库,等候晋见前来接收,彻底放弃了抵抗。

    可惜马耽虽然识时务,终于因为官职太高,而不被晋军所容,后来被逼自谥而死。

    7月9日,朱龄石顺利进入CD凡是与谯纵共祖父的家族,全都诛杀,其他人则安居如常,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蜀地并没有因此造成大的动荡。

    另一方面,谯纵逃出CD后,先往祖先坟墓上告辞,他的女儿劝说:“我们一定逃不掉的,只会受到更多的侮辱,同样是死,为什么不死在祖先坟墓上?”

    谯纵不信,得知谯道福从涪城率军赴援CD后,紧急前往投奔。

    谯道福看到谯纵满身的狼狈相,顿时悲愤交加,斥责说:“大丈夫有这么美好的基业,而竟白白抛弃,你要往哪里逃?你能往哪里逃?人哪一个不死,为什么要怕成这样?”越说越气,抽出佩剑,向谯纵抛了过去,正好刺中谯纵的马鞍。

    谯纵被说得面红耳赤,羞愤之下拨马再逃,但蜀道本就凶险,如今敌人遍布全境,正如谯道福所说,还能逃到哪里去。

    就在当天,走投无路的谯纵最终上吊自杀,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当地人很快砍下他的人头,送给朱龄石。

    谯道福得知谯纵的死讯,顿时火冒三丈,激励将士们说:“国家的存亡,本就在我身上,不在大王身上,而今我仍在这里,足可以和敌人拼个死活!”

    大家满口承诺,谯道福于是拿出所有金银财宝,赏赐给大家,但大家拿到钱后,掉头就跑开了,谯道福愤恨之下投奔当地的獠人部落,不久被人抓获,送给朱龄石,朱龄石就在军营门前,将其斩首。

    立国9年西蜀政权,就这样烟消云散。

    东晋西征军总司令朱龄石,因这一奇功,被擢升为梁州及秦州六郡军区司令,封丰城县侯。

    (本章完)

第305章 姚兴之伤() 
西蜀亡国,对于后秦来说,当然是值得忧虑的事情,姚兴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会竭尽全力阻挠晋军西上,等到国内外的危机解除之后,立即挥师南下,先吞西蜀,再伐东晋。

    愿望总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总是不尽人意的。

    胡夏建立之后,刘勃勃一直没有停止侵略后秦的疆土,让姚兴既恨且怒而又无可奈何。

    西秦复国之后,乞伏乾归也没能和姚兴相处和谐,隔三岔五就大动干戈。

    而除了这些外部危机,后秦内部也不平静。

    越腐烂的食物越容易生蛆,越瘦弱的马匹,身上的毛越长,是因为恶劣的环境更易催生恶劣的效应,阴暗永远都与堕落关系亲密。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同样的道理。

    后秦的外患长期得不到好转,内部就难免会出现问题。

    广平公姚弼深受父亲姚兴的宠爱,担任雍州督导官,镇守安定,智囊姜纪不满地方上的辛苦,蛊惑姚弼结交姚兴左右的当权人物,以期调回朝廷。

    姚弼本身也有这种想法,于是开始着手此事。

    经过一番运作,姚兴果然征召姚弼回京,让他担任政府最高行政长官、高级咨询官、最高统帅。

    姚弼到长安后,不断礼贤下士,竭力与朝中文武官员建立友谊,树立声誉,培植势力,以便压倒太子姚泓。

    姚泓性情温顺,待人宽厚,喜欢艺术,也喜欢谈文作诗,但性格懦弱,身体多病,姚兴当初纠结了好长时间,才最终决定按照长幼的次序,立姚泓为太子,但自始至终,对他都不是真心喜爱。

    姚弼也正是借着这一机会,才有献殷勤的路子可寻。

    外患不止,内斗不息,后秦国内的有识之士多数已心灰意懒,再无报国热情,明知努力没有回报,就算撒手不管,也总是无可厚非的。

    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就算基础再差,只有有充足的人才,假以时日,也能小有成绩。

    姚兴即位之初,还是很看重国家的人才建设,对父亲姚苌时代的一批重臣,尤为信赖,还在国内大批提拔后起之秀,为后秦的繁荣做出了极大贡献。

    然而随着国力的稳步增强,姚兴渐渐懈怠,转而流连佛寺庙宇,也没了危机意识,纵容了恶徒的猖獗,终于酿成大祸。

    当外患日趋严重,想要一门心思修补内政,也是不可能的了,首先精力不够,再者心态也难以保持。

    所以姚兴终于无力扭转颓势,只能无奈地看着外患与内祸同时并进,逐步吞噬后秦的国家基础。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后秦昌盛时,自然有许多人从四八方赶赴长安,想要发光发热,光宗耀祖,因为他们可以预见后秦的美好明天;后秦国力日益衰微,国内许多人当然又不免叛离,因为他们发现,继续跟着姚兴,根本已看不到未来。

    说人心险恶也好,说时势使然也罢,摆在面前的现实却都是一样的。

    镇北将军府军事参议官王买德,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决定离开后秦这个成就他的地方,转而投奔胡夏。

    夏天王刘勃勃非常兴奋,虽然他接收过很多俘虏和变节投诚的人,但像王买德这样重量级的,还是头一个,无论是谋略还是智慧,在后秦都是名列前茅的。

    与一般的国家元首不同,刘勃勃从不过问前来报效的人一些私人问题,至于为何弃暗投明之类的问题,更是从不在乎,他唯一关注的只是这个人能带来什么好处,能为自己谋取多少福利。

    他和刘裕倒有些相似之处,那就是目的性极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得到心中所想,要做些什么。

    但他过于极端,体现在他不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得到心里所想,要做些什么,而且他只知道这些。

    刘裕固然足够毒辣,但也恩怨分明,而且洒脱大气,自己得意的同时,真心对自己好的人,也必定会大力提携照顾,当然但凡发现半点不愉快,也必定第一时间大打出手。

    刘勃勃比刘裕更加凶残,在他眼中,只有自己,无论阴晴雨雪,无论海枯石烂,刘勃勃永远是刘勃勃的最爱。

    别人是谁?无论是谁,都只是刘勃勃登高的梯子,渡河的桥梁。

    这种人的气场也是很足的,在他面前,你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永远处在被动的位置。

    王买德终于见到传说的中夏天王,远比传闻更加高大帅气,也更加深不可测,当直视其眼睛,心里瞬间像是掉进了泥潭深渊,无法自拔。

    “我想攻取长安,你有什么建议?”刘勃勃虽然心潮澎湃,但脸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波动。

    王买德一度以为自己在和一尊蜡像对话,再三鼓励自己,终于开口说道:“秦国的国势虽然衰败,但各军区的战斗实力仍然保持,现在只有累积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不能操之过急。”

    刘勃勃露出邪魅一笑,寻思这人果真有两下子,不枉对他一番期望,转身任命王买德为禁卫参谋指挥官。

    若是王买德不堪刘勃勃气势上的压迫,而说出谄媚之言,只怕终于不能受到重用,甚至有可能遭到斩杀。

    同样背叛后秦的乞伏乾归,就没有那么强势,在遭到后秦挫败之后,还上书道歉,请求和解。

    当然和解只是缓兵之计,一旦喘过气来,掌握了主动,接着对后秦发动挑衅。

    姚兴对这两个家伙真是半点法子都没有,换作后秦全盛时,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解决掉了,遗憾在于此时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应付两面的威胁,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而实际上单线作战都已是后秦的硬伤。

    就在姚兴恨天怨地的时候,终于有久违的好消息传来,西秦居然发生内乱了!

    如此一来,乞伏家族短期内根本无力外侵,后秦或是讨伐胡夏,或是攻打西秦,都有充分的条件。

    老人家说丕极泰来,原来是真的。姚兴忍不住感叹。

    (本章完)

第306章 后秦黄昏() 
西秦复国之后,乞伏乾归并没有潜心发展国力,而是得意忘形地大肆发动对外战争,后秦、南凉、吐谷浑和周边的一些小族部落,都是他征伐的对象。

    胡夏因为建国不久,锋芒正盛,乞伏乾归倒是不敢招惹。

    为国家做出天大的贡献,心态上的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但行为上的变化就不只是靠理解那么简单了,自己做的任何事,因此产生的任何后果,都注定由自己默默承担,旁人无从插手。

    说到底西秦虽然复国成功,但仍旧是个小国。小国就像小公司,或许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不可避免会有很多问题,各方面建设都极不完善,无疑是其中最大的问题。

    由小变大都会经历这一过程,只是并非所有公司和国家都能如愿。

    系统不完善带来的最大的恶果,就是参与人员的自主性过大。

    乞伏乾归迷惑于眼前的虚假繁荣,心里已经做出了一个设定,即自己是伟人、西秦是强国。

    然而他高估了国内的凝聚力,加上他的穷兵黩武,早已惹得民怨沸腾,终于迎来了大祸。

    412年6月,一场血腥的政变悄悄展开。

    西秦的开国君主乞伏国仁临死前,因为儿子还很年幼,所以把王位传给了弟弟乞伏乾归。

    一晃25年过去了,乞伏国仁的儿子乞伏公府,早已长大成人,趁着乞伏乾归丧失民心的机会,突入宫城,谋杀了他,并斩了他的十多个儿子。

    但乞伏乾归儿孙众多,虽然死了十几个,仍有十几个在外地游离,乞伏公府暂时退保大夏,等待他的堂兄弟们前来讨伐。

    平昌公乞伏炽磐得知父亲和兄弟遇害,立刻派弟弟、广武将军乞伏智达,扬武将军乞伏木弈干,率骑兵三千人讨伐,又让弟弟乞伏昙达担任镇东将军,镇守谭郊,骁骑将军乞伏楼机镇守苑川,乞伏炽磐则率文武百官及平民二万多家,迁到枹罕。

    两个月后,乞伏智达攻破大夏城池,乞伏公府又逃往叠兰城,投奔弟弟乞伏阿柴。

    乞伏智达一鼓作气,又把叠兰城击破,斩杀乞伏阿柴父子5人,乞伏公府接着逃往嵻崀南山,后被追兵逮捕,连同四个儿子,在谭郊被剁下四肢,用酷刑诛杀。

    政变宣告平息,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皇族人员死伤惨重,但西秦政权总算安然存活了下来。

    8月,乞伏炽磐自称最高统帅、河南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康,把父亲乞伏乾归安葬在枹罕,谥号武元王,庙号高祖。

    就在他们着手恢复政权的时候,旁边的两个敌人正磨拳擦掌,一副“磨刀霍霍向牛羊”的姿态。

    后秦官员就几乎清一色地力劝姚兴出兵平定西秦,可是姚兴刚开始听说此事还有些兴奋,但当得知乞伏乾归父子十余人惨遭杀害,却又开始于心不忍了,按他的话说:“趁别人丧事时攻击,不合礼法。”

    百官还能说什么,惟有摇头叹息而已。

    胡夏的情形则与后秦恰恰相反,刘勃勃没什么心理负担,当时便打算攻击,但国内官员几乎全都上书请求停止,参谋禁卫指挥官王买德就劝他说:“西秦是我们的盟友,现在国内发生政变,一团混乱,我们不能帮助援救,反而仗恃人多力强,加以攻击,连一介匹夫都不肯做这种事,何况天子?陛下是准备做大事的人,民心尤为重要,不能因为那么点土地,就做出伤害人心的事啊。”

    刘勃勃虽觉不甘,但王买德的话也不无道理,只好放弃出兵的念头。

    姚兴是觉得自己合礼合法了,但在外人看来,却认定是后秦过于衰落,根本无力讨伐敌人。

    仇池的杨盛就是这一理论的拥护者,果断出击侵扰后秦的祁山。

    姚兴很恼火,在憋屈了那么长时间之后,终于决定要发泄一下了,周边的胡夏、西秦、北魏、东晋,一时不易对付,现在小小的仇池都明目张胆地跑来得瑟,岂能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