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50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50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久闾斛律的侄子郁久闾步鹿真,建议说:“幼女远嫁异国,实在让人忧虑思念,最好让大臣的女儿作为陪嫁的妾。”

    斛律不肯接受,认为对大臣太不公平了。

    步鹿真退出来之后,越想越气愤,这糊涂蛋不识好歹,一定不能便宜了他,于是暗中找到相关的大臣,对他们说:“可汗打算把你们的女儿当陪嫁的妾,送去遥远的辽东。”

    以树黎为首的大臣们全都十分恐慌,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与步鹿真暗中约定,选派大批武士,埋伏在可汗蓬帐附近,等斛律出来时,迅速将其挟持,连同其女儿,一起送往北燕。

    步鹿真则被拥立为新的可汗,树黎升为宰相。

    如此一来,步鹿真的小伙伴郁久闾社拔可是高兴坏了,为了庆祝上位成功,两人一起找到他们的情妇玩了一场愉悦的三人游戏。

    社拔是柔然汗国一任可汗郁久闾社仑的儿子,这个情妇则是高车部落总监叱洛侯的小老婆。

    社仑当年把高车部落驱走,占领其领地,高车人叱洛侯,充当向导,帮其吞并了周边的数个部落,功劳甚高,获封高车部落总监一职。

    就在步鹿真与情妇玩得正嗨的时候,情妇忽然想起丈夫近来的行动,秘密告诉情夫说:“他准备拥立大檀当可汗,你可要小心点。”

    郁久闾大檀是社仑叔叔郁久闾仆浑的儿子,正率部众驻防柔然西部边疆,一向受人民的爱戴。

    步鹿真不禁慌张起来,瞬间没了性致,立刻回去调动大军讨伐叱洛侯,逼其自杀,接着攻击大檀。

    结果就比较尴尬了,步鹿真竟被大檀击败,与社拔一起被斩首,大檀于是自称可汗,号称牟汗纥升盖(鲜卑语胜利的意思)可汗,然后派使节前往北燕,送上良马三千匹、羊一万只。

    另一方面,斛律被送到北燕后,冯跋封他为上谷侯,暂时安顿在辽东定居,当客人招待,并娶了他的女儿为昭仪。

    但斛律本是一国之君,就算待遇再好,也不能适应啊,多次请求冯跋送他回去,冯跋安抚他说:“现在你距离国家万里之遥,而且没有内应,如果出动大军护送,粮秣辎重供应困难,出动的兵力太少,恐怕又难以安全抵达,不妨先在我这里安心住下,如果你国内有新的消息传来,再做打算不迟。”

    斛律坚决请求:“不需要大军,只需给我三百骑兵,送我到敕勒部落,我的部属就会接应我了。”

    冯跋只得答应他的请求,派单于前辅官万陵,率三百骑兵负责此次任务。

    万陵对于这项远征任务大感恐惧,送到黑山时,想临阵脱逃,可又怕遭到斛律记恨,万一哪天他重振旗鼓,只怕自己难免要倒霉,思来想去,索性直接杀了他,然后回国赴命,反正路途遥远,实情如何也没人考证。

    可怜斛律一代豪杰,竟惨死于此。

    (本章完)

第310章 就爱姚弼() 
柔然汗国占据着塞外广袤的土地,但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处于原始状态,尤其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异常恶劣,油矿资源在当时也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所以终究对国力壮大起不了太大作用,而国家的主要力量则分布在中西部。

    若是一般的游牧部落,勉强维持生活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既是柔然汗国,已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国家,眼界就自然而然地放得高大宽广些,想方设法来增强国力,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

    更往北面的土地是绝无吸引力的,更往西面则是未开化的野土,或许会有机会,但风险太大,也就向南发展最为靠谱。

    南面接壤的其实有四个国家,即西凉、北凉、胡夏、北魏,而且前三个地处荒凉地带,只有北魏的地理条件最具吸引力。

    北魏也是游牧民族出身,且与柔然是宿敌,早在各自正式立国之前,双方就已经争斗不断了。

    随着北魏入关并成功在中原站稳脚跟,塞外的其他游牧民族难免也想学习北魏,成就一番事业,毕竟生活在苦寒之地可绝不轻松,谁都盼望早些时日在自然环境更加适宜、人文环境更加进步的地方定居。

    柔然既已立国,把塞外的多个部落聚拢起来,大家一门心思走北魏的老路,即挥师南下,逐鹿中原。

    但这条路注定不是那么容易走的,拓跋鲜卑能有当下的成就,也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花费了数代人的心血,还碰到了中原的各种机会,内外两方面的条件最终促成了北魏的崛起。

    今时不同往日,柔然现任可汗郁久闾大檀,想要趁着中原大乱而横插一脚,目前来看显然不太现实,因为扼守中原入口的北魏帝国,实在太过坚挺,至少现在是没什么破绽可寻的。

    为了最终实现逐鹿中原的梦想,大檀先生开始竭力和胡夏、北燕、后秦等国建立友好关系,在他看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有这几个国家足够牵制北魏,顺利的话,也许还能拖垮他们。

    事实证明此举并没有太大成效,因为让这几个国家达到牵制敌人的目的,其实需要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这几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足以让北魏忌惮。

    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北凉、胡夏,还是后秦、北燕,对北魏都构不成大的威胁,不但构不成威胁,甚至还处在被威胁的位置。

    北凉的目标是占据整个凉州,更大范围的扩张从未考虑。

    胡夏确实狼性十足,但赫连勃勃的水平也不过是比强盗土匪略胜一筹,根本算不上是正经国君,只知疯狂杀人越货,绝不会把国家引向正途。

    北燕在冯跋的治理下,国内还算平静,人民也还富足,但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有种自得其乐的意味。

    后秦本来是有挑战北魏的实力,可是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内乱之后,早就不堪重负了。

    进入414年,后秦领土和人才的双流失显得越发严重,姚兴心力交瘁之下,渐渐疾病缠身,于是国内的混乱更加严重,以致姚兴的身体状况变得更差……如此恶性循环,终于让后秦离毁灭的日子越来越近。

    细数后秦的种种危机,外患固然是不容忽视,内患或许更为深刻,影响也更深远。

    本年5月,后秦的变民首领李弘,与氐族部落酋长仇常,在贰城聚众起兵,公然背叛国家。

    姚兴对此事的反应异常激烈,不顾所有朝臣的劝阻,乘坐轿舆,带病亲自出征,终于斩了仇常,生擒了李弘。

    站在他的立场来分析这件事,倒也并不难理解,国外的贼人已经够嚣张了,想不到几个升斗小民也来凑热闹,这要是开了先河,岂不是等同于把炸药塞进裤裆里。

    而除了民间的这些不和谐,皇族中的矛盾也是相当犀利。

    随着姚兴病情的恶化,继承人的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了国家的首等要事,因为太子姚泓在姚兴面前并不吃香,所以注定了他的储君之位坐得并不稳当。

    左将军姚文宗,深受姚泓的宠信,广平公姚弼为了打压太子,经常在姚兴跟前中伤姚文宗,没过多久,姚兴便让姚文宗自杀。

    经此之后,文武百官全都畏惧姚弼,经常拍他马屁。

    姚弼本就受到姚兴的喜爱,渐渐地姚兴更是对他做的任何建议,全都言听计听从,姚弼的风头远远超过姚泓。

    政府右副行政长官梁喜、高级咨询官任谦、首都长安市长尹昭,意识到国家的隐患,联合进言道:“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本来不宜过问,然而君臣之间的大义,不低于父子,所以我们不能继续沉默下去。

    广平公有夺嫡的阴谋,世人皆知,陛下对他太过宠爱,赐给他权力,以致那些挑拨是非、急于往上爬的奸诈阴险之辈,在四周团团把他包围,现在外界流言四起,都说陛下要废立太子,是否如此?”

    姚兴一脸无辜地反问道:“怎么会有这种事?”

    大臣回说:“假如并没有这种事,那么陛下之爱姚弼,恰恰是害姚弼,希望能减少他左右官员的数目,削弱他的权势,这样不仅仅能保护姚弼平安,更可以保护皇家祭庙和国家的周全。”

    姚兴默不作声,但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往往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那一个。

    姚弼得知群臣劝谏的事,担心姚兴真的打压自己,于是暗中聚集数千人,准备发动政变。

    姚弼的弟弟姚裕,却不想趟这趟浑水,秘密派出使节,把姚弼叛乱的阴谋通知在地方担任要职的其他哥哥们,于是并州州长姚懿,在蒲阪动员,镇东将军、豫州州长姚洸,在洛阳动员,平西将军姚湛,在雍城动员,都准备向长安进军,讨伐姚弼。

    这时姚兴的病情突然出现好转,开始正常召开例会,接见文武百官,征虏将军刘羌把这一混乱的情形,如实禀告报告,梁喜、尹昭等人则坚决请求诛杀姚弼,以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姚兴被逼无奈,可又实在不忍痛下杀下手,于是只免除姚弼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的职务,仍保持最高统帅、广平公,勒令返回私宅,不得参与政事。

    姚懿等人已行至半路,接到中央的诏书才让军队回归原位,并下令复员,但仍然带了小队人马赶赴长安,共商姚弼一事。

    姚裕特意进宫报告姚兴,但姚兴正心烦意乱,一口回绝了:“他们不过是谈论姚弼的事,我已经知道了,让他们都回去吧,地方上岂能长期没有主帅镇守。”

    姚裕说:“姚弼的事,如果有谈论的价值,陛下就应该听一听,如果姚懿他们谈论的不是事实,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处罚。见也不见,直接打发离开,只怕他们不会服气。”

    姚兴无奈之下,只得召见几个儿子。

    儿子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控诉姚弼的不是,姚兴很快就有点不耐烦,沉声说道:“我自会处理,这不是你们应该忧虑的事!”

    姚懿等人眼见无法打动姚兴,只好怀着满腔怨愤回到驻地。

    他们刚离开,抚军将军府的事务助理官姜虬,上疏说:“广平公姚弼的灾祸已经酿成,叛逆行径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陛下宽宏大度,宅心仁厚,可是逆党并不会因此消除恶念,姚弼的叛乱之心,也绝无可能就此消失,最好是驱逐姚弼四周的奸邪,用以杜绝祸患。”

    姚兴顿时头大数倍,把奏章拿给梁喜,说道:“天下人竟然把所有罪恶,全都推到我儿子身上,你看我该怎么处理?”

    梁喜大概浏览了一遍奏章,一脸凝重地说:“假如姜虬的话是真的,陛下应该早作决断。”

    姚兴瞬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龙椅上,思绪万千,但终于不能下定决心。

    除了独生子女的家庭,天底下从来没有不偏心的父母,许多家庭因此闹出很多不愉快,许多国家更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轮到了姚兴头上,作为小家的父亲和大家的君主,都将因为对姚弼的偏爱,而招来大祸。

    (本章完)

第311章 姚兴之死() 
虽然有大批朝臣坚持要打压姚弼,但最后的决定权毕竟在姚兴手里,所以当姚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姚弼总能化险为夷。

    几个月后,料想大家已经把姚弼的事淡忘了,姚兴重新授予其实权。

    然而姚兴毕竟是一厢情愿,姚弼那么大一个人,岂能真的变成真空了,潜伏的矛盾仍然在发酵。

    415年3月,姚弼渐渐重获父皇的宠爱,埋在心里的仇恨便也重获新生,极力在姚兴面前诬陷哥哥姚宣。

    姚宣之前在姚兴面前控诉姚弼的罪过,姚弼一直怀恨在心,扳倒太子不易,但要整垮一个普通的皇子,对于深受姚兴喜爱的姚弼来说,还是很简单的。

    碰巧姚宣的军政官权丕到长安奏事,姚兴责备他没有尽到辅佐主人的职责,打算将他处决,权丕大为恐惧,为了保命,便跟着姚弼一起诬陷姚宣。

    姚兴本就相信姚弼,如今又有权丕为证,终于大发雷霆,派使臣到杏城逮捕姚宣,下放到监狱,然后让姚弼率三万人镇守秦州。

    长安市长尹昭为此上疏劝谏:“广平公与太子素来不和,如今在外手握重兵,陛下仙逝之时,岂不正是他兄弟相斗之日,朝廷和国家势将陷于危险的境地。”

    姚兴并不认同,而且这时病势转重,也没有过多精力处理这些争执了。

    但敌人对这一破绽,可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赫连勃勃就第一时间趁着姚宣入狱的机会,率军攻打杏城。

    此时守将是姚逵,并没有大才和威望,而因为姚宣的事,城中早已人心惶惶,如今又逢胡夏军队突然造访,瞬间没了招架之力。

    赫连勃勃没花费太多时间和人力,便成功攻陷城池,并残忍地把城中二万多居民全部坑杀。

    这一战对后秦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只是因为二万条人命和一座城池,更是因为精神上的冲击,后秦朝野上下都极为震惊,人心思变。

    没过多久,被软禁在长安的乞伏元基,趁乱逃回国内,并把长安的许多机密消息报告给父亲,为之后的战争提供了不少便利,乞伏炽磐打定主意,只要姚兴的死讯传开,大军立即东下。

    赫连勃勃则更加豪迈,也不理会姚兴的死活,乘胜派赫连建继续攻打后秦,并成功俘虏了平凉郡长姚军都,进入新平。

    姚弼虽自恃姚兴的宠爱,而横行无忌,但也深知想要真正夺权,毕竟还要靠实力说话,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亲率大军在龙尾堡迎击胡夏军队,最终生擒赫连建。

    但此战仍旧不能挽回后秦的高昂士气,反倒让姚弼变得更加狂妄自大起来。

    姚兴眼见国势衰微,搞不好亡国也只在眨眼之间,为了力挽狂澜,不顾左右的劝阻,毅然服用汉人的寒食散,想拼一拼运气,不求长命百岁,只要能延长个三五年寿命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当然毫无悬念,滥用寒食散从来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早晚毒发而死。

    三个月后,姚兴药毒发作,加上之前的旧疾,果断一病不起。

    姚弼得知此事,也不进宫探望父亲,声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