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12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12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建康,寻访结交有才能和实力的人,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将军韩道清、外籍兵团指挥官郭兰之、羽林禁军指挥官垣祇祖,先后与刘景素秘密结盟,其他在建康失意的军人,也都归附刘景素。

    当时刘昱特别喜欢独自出宫游逛,而且往往远去荒郊野外,曹欣之打算占领石头,趁刘昱再次独自外出时,发动政变。

    韩道清和郭兰之还去游说萧道成,萧道成果断拒绝了,但承诺绝不泄露此事。

    除非他是傻的,坐山观虎斗并能混水摸鱼的大好机会,岂能放过,送走韩郭二人后,萧道成立刻找到杨运长和阮佃夫,声称刘景素即将发动政变,让他们加紧防备。

    双方默默对峙半年之后,476年7月1日,垣祇祖率数百人从建康逃到京口,宣称京师已经大乱,力劝刘景素火速前往接收,刘景素信以为真,于是就在当天起兵,读书人和平民有数千人响应。

    消息传至建康,中央政府立刻派骁骑将军任农夫、领军将军黄回、左军将军李安民,率领陆军,右军将军张保率领水上舰队,同时出兵讨伐。

    这时萧道成已发现黄回有二心,于是又加派南豫州督导官段佛莱,担任总司令官,防范突发事件,他自己则驻防玄武湖,由儿子萧赜镇守东府。

    刘景素打算切断竹里,抵抗朝廷军,垣庆延、垣祇祖、沈颙等人,都说今年天气热得早,朝廷军远道而来,一定困乏,只需坐等敌人到城下,以逸待劳,定能一战取胜。

    然而朝廷军很快抵达,并大量纵火焚烧附近的城市村落,声势浩大,垣庆延等人互相观望,谁也不敢发动反击,斗志全无。

    黄回眼见盟友这么不靠谱,身边又有段佛莱的监视,瞬间放弃了效忠刘景素的念头,刘景素的其他内应也都临时变节。

    于是接下来的战争变得毫无悬念,朝廷军一路所向披靡,于7月8日,顺利攻克京口。

    黄回为了表达忠诚,抢先冲入城内,因自己曾有不杀亲王的誓言,所以把刘景素交给殿中将军张倪奴,张倪奴当场就把刘景素和他的三个儿子斩首。

    这场闹剧便就此草草收场。

    黄回之前立有大功,现在又及时回头,所以萧道成并未追究其罪责,但高道庆等人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被迫自杀谢罪。

    有时候适当的危机能让当事人保持清醒,不致误入歧途,而在没有危机的时候,就锻炼自己一种危机意识,也有类似的成效,但若当事人既无危机意识,眼前又没了值得担心的危机,那便容易发生些小故事了。

    沈攸之有张敬儿监视约束着,上游短期内并没有值得建康朝廷担心的,现在又解决了刘景素宫廷内外开始趋于平静,皇帝刘昱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刘昱在行过加冠礼之后,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渐渐不受控制,经常私自出宫游逛,开始还有整齐的仪仗卫队,没多久便放弃随从车马,只带身边的几个亲信,或跑到荒郊野外,或跑到街头闹市,好像终于从肖申克监狱出来一样,兴奋到无以复加,尽情享受人间的滋味。

    在民间游逛的日子,刘昱经常改穿平民的衣服,然后自称刘统,或是李将军(生父李道儿这件事,终究瞒不过他),夜间投宿旅店,白天睡在路边,与一些地痞流氓打交道,被他们肆意殴打辱骂,也觉十分享受,好像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与这些社会的渣滓相处久了,刘昱就免不了沾染他们身上的各种恶习,让其本来就很凶暴的性格更加变本加厉。

    刘昱后来几乎没有一天不出宫,或是晚上出去、凌晨回来,或是凌晨出去、晚上回来,下令随从人员全都手拿短刀长矛,路上遇到不论男女老幼还是牛羊马驴,一律杀无赦。

    建康城包括近郊的区域,就算是白天,都没有开门的商铺,路上行人几乎绝迹。

    再后来,刘昱在宫里也是随意杀人,针锥凿锯从不离左右,只要看着不顺眼,顺手抓起凶器当场杀人剖腹,一天不杀,就觉闷闷不乐。

    这等作为简直比其父更甚,宫廷侍从和朝廷官员无不震恐,阮佃夫与直閤将军申伯宗密谋趁刘昱到江乘射猎野鸡时,宣称奉太后王贞风之命,传唤仪仗卫队回京,然后关闭城门,派人逮捕刘昱,把他废黜,想不到密谋被人泄漏,涉事人等全遭斩首。

    泄漏此事的人本来也是同谋,只因担心事情失败,定会受到非人的报复,所以秘密告知刘昱。这人就是之前参与竹林堂之变的于天宝,后来萧道成认为他反复无常,让其自杀。

    阮佃夫虽然出身不好,但也是当朝权贵,王贞风终于沉不住气了,不时教训刘昱,惹得刘昱极不高兴。

    477年端午节那天,王贞风赏赐刘昱一把羽毛扇,刘昱嫌不够豪华,让御医配制毒药,要毒死王贞风,左右亲信连连劝阻他说:“如果真这么干,陛下可要当孝子了,守三年丧,怎么还能再出入宫门玩耍游戏?”

    刘昱以为有理,只好打消原意,索性无视太后的言行,痛痛快快地做自己。

    6月22日,某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指控散骑侍从官杜幼文、宰相府左秘书长沈勃、游击将军孙超之,与阮佃夫同谋。刘昱正愁无事可做,当即亲率卫士突击这三家,所有当事人全都砍断四肢,割下皮肉,连怀抱中的婴儿也不能幸免。

    事发当时,沈勃正在家里守丧,大部队赶到之前,刘昱提着大刀先闯了进去,沈勃知道不能幸免,于是赤手空拳与之展开搏斗,猛捶刘昱的脸,骂道:“你的罪恶超过夏桀商纣,死在眼前!”

    刘昱心说那是什么鬼,但肯定不是好话,猛地一发力,把沈勃砍个稀巴烂。

    类似的暴行,基本上每天都有,萧道成作为刘宋王朝的幕后领导者,对此颇感头疼,与袁粲、褚渊二人,秘密讨论废立一事。

    袁粲并不主张废黜刘昱,解释说:“主上年纪还小,轻微的过失容易改正,伊尹霍光的往事,近代已难重现,即便能成功,最后仍无安身之地。”

    褚渊没有说话,中央禁军总监部人事官纪僧真对萧道成说:“现在的皇上异常残暴,无人可以自保,全国人民的盼望本不在袁粲褚渊,明公怎么能坐待全族屠灭?存亡之机,请务必深思熟虑。”

    萧道成顿时感慨良多,有些事总要勇敢向前迈出第一步才行。

    (本章完)

第417章 流氓皇帝() 
萧道成虽确定要做废立之事,但究竟如何开展,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智囊们给出两个选择,一是回广陵起兵,二是待在建康静观其变。

    广陵是萧道成之前的大本营,现在的大部分后备力量也都集中在那里。

    萧道成倒是更倾向于回广陵,但那远远不够,同时还应在北方边界挑起祸乱,牵制朝廷的部分兵力,然后与儿子萧赜两处夹击京师。萧赜正担任晋熙王刘燮的秘书长,兼郢州总部行政官,顺江东下,非常便利。

    当他把初步的计划告诉亲信,代理青冀二州督导官刘善明却并不看好,分析说:“宋国将亡,无论愚蠢还是明智的人,都能看得清楚,胡虏如果有什么行动,反而对你有害。当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安静地等待时机,再击出猛烈的一拳,大业自然确定,绝不能远离根本之地,自找灾祸。”

    东海郡长垣荣祖也说:“你现在的指挥部距离宫城不过一百步,如果全家出奔,别人怎么会不知道?而如果单人匹马轻装前往,广陵官员万一紧闭城门,拒绝接纳,下一步又将往哪里逃?你只要提脚下床,马上就会有人敲开宫城的门,向宫廷告发,你的大事去矣!”

    纪僧真说:“主上虽然荒淫凶暴,可是刘家三代建立的政权结构仍然坚固,你百口之家同时出奔,那是绝不可能的事,即便能顺利进入广陵,天子居住深宫之中发号施令,指控你是叛逆,你有什么办法洗刷?这绝不是万全之策。”

    萧道成的族弟、镇军将军府秘书长萧顺之,以及萧道成的次子、骠骑将军府主任参谋萧嶷,也都不支持回广陵,认为皇上喜欢单独出宫乱窜,在这方面下手会比较容易,历年来外州起兵,很少能成功。

    萧道成于是打消原意,老实待在建康等候良机。

    当然他也不是守株待兔,很快就勾搭上了南越兵团指挥官王敬则,让他秘密结交刘昱的亲信杨玉夫、杨万年、陈奉伯等25人,借此窥探有无机会,这些人都寝殿供职,掌握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477年7月7日一大早,刘昱乘坐无篷车,与左右侍从前往台冈比赛跳高,然后前往青园尼姑庵胡搞,晚上再到新安寺偷狗,杀了煮来吃,还喝了大量的酒,醉醺醺地回仁寿殿睡觉。

    正值七夕节,刘昱特别交待杨玉夫等人,一旦看见织女渡河,马上叫醒他,不然就杀无赦。

    杨玉夫受到王敬则的蛊惑,本来就对刘昱心生厌恶,之前一向受到尊重,今天又突然遭此威胁,大为不快,等到刘昱呼呼大睡,立即和杨万年联手拔下刘昱的防身佩刀——千牛刀,砍下了刘昱的人头。

    刘昱享年15岁,因在睡梦中死去,倒也没什么痛苦,对于一个杀人无数的暴君来说,当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陈奉伯把刘昱的人头藏在袍袖里面,与往常一样神色自若,宣称受到皇帝派遣,顺利从承明门出宫,把人头交给了王敬则。

    王敬则一路飞奔到中央禁军总监部,敲门大喊,声称已除掉刘昱,大事即将完成。

    进展太过顺利,反而让萧道成疑心是刘昱的诡计,竟不敢开门,王敬则一时情急,把刘昱的人头从墙上扔了进去,萧道成赶忙让人洗净血迹辨认,果然是刘昱不假,这才全副武装地骑马出去,王敬则、桓康等人都随从左右,一行人直奔宫城。

    到了承明门,王敬则宣称皇帝御驾回宫,担心守门官兵从门洞往外观察,于是用刀柄把门洞堵住,一面咆哮着催促。

    以前每到晚上,刘昱回宫的时候,脾气都异常暴躁,守门卫士吃了几次亏之后,再一听皇帝回宫,往往大气都不敢出,迅速把门打开,吓得更不敢抬头。

    今晚也是如此,所以十几个看门的卫士,丝毫没有发觉今天的“皇帝”有什么异样,萧道成昂首挺胸地进入皇宫,当晚就在仁寿殿歇息。

    次日一早,萧道成在金銮殿外的槐树下,以皇太后王贞风的命令召集袁粲、褚渊和刘秉等人入宫,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萧道成首先问刘秉:“这是你们刘家的事,你看应如何决定?”

    刘秉只觉心烦意乱,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好,正在酝酿说辞,萧道成勃然大怒,胡子都翘起来了,两眼发出凶光,像闪电一般,刘秉赶紧回说:“政府的事可以交付给我,军……军事上的决定,全依靠你。”

    萧道成这才恢复常态,然后假装有礼貌地让给袁粲,袁粲一看这阵势,哪敢接受,连连摇头拒绝,其他人也都吓得不敢言语。

    这时王敬则突然拔出佩刀,在座位上跳起来,大声叫道:“天下大事,全都要萧公裁决,胆敢说半个不字,是要染红我的大刀!”说完就去找来一顶白纱帽,亲自戴到萧道成的头上,豪迈地说:“大事就要趁热一气呵成,我看谁敢乱动!”

    萧道成虽然很喜欢这顶帽子,但还是被王敬则这种二愣子的性格给唬到了,板着脸叫道:“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袁粲顺势打算讲话,王敬则指着他的鼻子喝道:“闭嘴!”

    褚渊一直没有开口,眼见场面越发尴尬,清了清嗓子权作最后总结:“非萧公不足以妥善处理此事。”

    萧道成笑道:“既然大家都不肯接受,我怎么可以再推辞。”让人准备法驾,前往迎接安成王刘准即位。

    当天萧道成再以王贞风的名义发布命令,列举了刘昱的条条罪状,说:“我密令萧道成暗中运用智谋,安成王刘准应君临万国,对刘昱加以贬降,封苍梧王。”

    7月11日,11岁的刘准登上皇帝宝座,大赦天下,把刘昱葬在南郊祭天神坛以西。

    11岁的孩子自然没什么作为,朝政大权全都交由萧道成处理。

    7月15日,刘准下诏(萧道成诏)擢升萧道成为最高监察长、主管朝廷机要、骠骑大将军,袁粲为立法院副总立法长,褚渊开府仪同三司,刘秉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刘燮为京畿卫戍总司令。

    刘秉原打算军事方面就放手交给萧道成,但由皇族总揽全国政务,政权勉强还能稳固,但萧道成既握军权,又把心腹同党布置在政府的关键位置,独断专行,根本无从牵制,刘姓王朝到底已走上了末路。

    萧齐即将建立

    (本章完)

第418章 顺帝即位() 
北魏也称不上太平盛世,只因拓跋鲜卑根基深厚,外部势力很难将之动摇,而皇权内部也算稳固,少有刘昱那种荒唐皇帝,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爆发大的危机,顶多在某个地方有一小撮农民不甘寂寞,与当地政府起了冲突,并很快遭到镇压。

    农民起义在古往今来都层出不穷,有些确实是因生活艰难,甚至危及生存,所以揭竿而起,但也有部分是单纯地无事生非。拓跋弘之前的北魏,农民起义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经济和政策等方面不够完善造成的,但拓跋弘上位以来,在国内进行大量改革,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并不至于活不下去,甚至谈不上有多艰辛,因为相比之前来说,他们的日子好过了何止五倍十倍。

    总体而言,北魏统治集团与平民百姓之间维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鲜卑人有利可图,汉人和其他被统治民族的生活勉强过得去,正常人谁也不想多找刺激。

    更何况,朝廷不时地发布利民政策,更让大家没什么可抱怨的。

    所谓的变革其实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粗暴,而是需要照顾各方,权衡利弊,一旦把它想得过于简单,想当然地大刀阔斧,势必伤害一部分或多部分人的利益,多年后的“孝文改革”就是因为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