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4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4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50章 石勒崛起() 
长安被贾疋占领之后,汉赵政权的刘曜一直没放弃与之争夺,但到312年5月,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正式宣告退兵,到京城之后被刘聪贬为龙骧将军、代理最高指挥官。

    就像当初司马炎平定全国,刘聪攻陷洛阳之后也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了,开始肆意放纵内心的欲望,鲜血和美女成了对他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几乎每天都以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处死大臣,每天都少不了多个美女的陪伴。司马炎曾坐拥一万美女在宫中,刘聪在人数上可能难以超越,但同时拥有三个皇后,还是让司马炎也为之俯首。实际除了有名号的皇后之外,刘聪的后宫中携有皇后玺绶的还有七人,也就意味着刘聪同时有十位皇后,堪称历史之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聪的儿子刘粲每天耳濡目染父亲的所作所为,总是对继承皇位以后的行动有所影响,何况刘粲本身就不是本分人。

    刘氏皇族中的乱象终究成为亡国的引子,但石勒作为外人,此时尚且顾不得平阳城中的恩怨情仇,因为他正遭受这辈子最大的危机。

    从葛陂出发北上,石勒这才发现沿途居民竟都坚壁清野,找不到一点能拿来吃的东西,加上军粮严重匮乏,士兵们被迫吞食动物乃至同伴的尸体度日。

    走过了漫长而黑暗的700多里路,石勒的几万大军终于到了黄河渡口东燕,但就在不远处的黄河对岸汲郡,民兵首领向冰组织了近万名部众正严密监视着汉赵兵团的一举一动。

    石勒再次陷入困境,士兵们急需渡河寻生路,但若渡了一半被民兵狙杀,只怕会伤亡惨重。张宾则提议趁夜派出机动部队把向冰的船偷过来,然后用他们的船将大军运到对岸,只要渡过黄河,就不必再担心受到侵扰。

    经达一番准备,石勒命令支雄和孔苌两员大将率一小队精兵,从文石津乘临时捆绑的木筏悄悄渡河,然后一举将向冰的船只全都俘获。

    有了充足的船只,石勒火速渡河攻击向冰,很快将其打败,并收缴了大量粮草辎重,不但军心得以重振,军威也再次树立起来。

    仿佛是打游戏一样,过了一关还有二关,重重关卡之后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接下来等候石勒的则是防守严密的邺城。

    按照张宾的葛陂对策,石勒军队首先要占领邺城,然后图谋整个北方。但就在石勒北上之前,北州的刘琨已派侄子刘演带兵前往邺城驻防,因此石勒在经历了饥荒和黄河惊魂之后,再次遭遇挫折。

    虽是挫折,但只要小心处置,总能安然度过。石勒坚信这一点,他手下的将领们更是对前途满怀信心,多数人都主张强攻邺城,只要拿下城池,从此也有了安身之处,再做其他任何打算都有退路了。

    石勒自从跟随汲桑起义至今,在北方纵横驰骋了7年有余,为汉赵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但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带着几万人的队伍打游击战,对于雄才大略的石勒而言,确实有些嘲讽。

    但张宾坚决否定了攻打邺城的意见,他认为刘演虽然脆弱,但仍有几千人的兵力,而且邺城三台险要坚固,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攻陷的,相比较而言,北方的刘琨和王浚才是真正的敌人,最好将他二人消灭掉,而不应为了眼前的小人物而浪费人力物力,至于根据地的问题,北方仍有合适的地点,无需为此忧心,邯郸和襄国都是不错的选择。

    石勒经过一番考虑终于同意了张宾的建议,并率兵向襄国进发。

    和之前的选择类似,这次的决定仍旧面临很多问题要处理,因为襄国距离王浚和刘琨都不远,万一他们在城池未修好之前就发起联动攻击,将会酿成很大的祸患。

    石勒深以为然,但目前只有这一条路可行,总不能因此临阵脱逃。张宾再度献策,正值秋收,让士兵们赶快把附近的庄稼收割,以屯粮草;同时派使节到平阳陈述驻防襄国的用意,以获取刘聪的支持;然后把襄国境内的郡县全部收复,以解决后患。

    很快刘聪的诏书送达襄国,任命石勒为冀幽并三州军区司令长官、冀州州长,并晋封为上党公。冀州多数民间的营寨也在石勒大军的攻击下纷纷投降,并献出储存的粮草。局势按照张宾的预期渐渐好转。

    称号在乱世中只是个象征,意味着获得了中央的认可,实际上得不到太多实惠,但对石勒而言,达到这个目的就足够了。

    从此石勒终于有了安身之所,虽然此时仍不安全,但至少步入正轨了。

    并州的刘琨听说石勒北上的消息,知道必须要及早进攻平阳城,不然等到敌人发展壮大再出手,怕是半点胜算都没有了。

    遗憾的是现在出手也已经迟了。

    刘琨才刚向全国发起公告,约定10月份一起向平阳进军,联合扑灭汉赵政权,却不想自己的大本营晋阳竟先发生了严重的内乱。

    这次内乱早已有了苗头。音乐家徐润因为和刘琨志趣相投而受到重用,之后便仰仗自己后台强硬而目中无人,以一个晋阳县长身份,却时常干预州政府的事务。军事总监令狐盛担心并州被此人搅局,屡次劝刘琨下令诛杀徐润,但刘琨常常一笑置之,不加理会。后来徐润获悉了令狐盛的居心,决定借机陷害他。

    可怜刘琨聪明一世,终究被自己挚爱的音乐打了当头一棒。因为和徐润常常切磋音乐,因此刘琨对徐润非常信任,当听他说令狐盛犯了什么什么大罪之后,果断也不怀疑,二话不说就把令狐盛斩首。

    此举惹得部下将领们怨声载道,加上近年来人心离散严重,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率先背叛他投向刘聪。

    令狐家在并州德高望重,是刘琨手下元老级重臣,他的儿子自然也非泛泛之辈,这样的人物跑到敌人阵营,产生的危害不言而喻。

    刘聪通过令狐泥掌握了并州的虚实,兴奋之情也是可以想象的,很快就派河内王刘粲和中山王刘曜率军攻打并州。

    刘琨听到大军压境的消息,连忙到常山、中山一带征集军队,然后把部下的军队分成两拨,一拨抵抗汉赵大军,一拨负责守卫晋阳城,另派人向代公拓跋猗卢求援。

    但这汉赵兵团此次出兵准备充分,又有令狐泥作向导,很快就把一拨防线突破,另一拨守城军则连家伙都没亮就献城投降了。

    搬到援军的刘琨发觉回救已来不及,只好率左右几十名骑兵逃回常山。

    本年8月2日,晋阳城正式沦陷。第二天,满腹仇怨的令狐泥找到刘琨的父母并将其残忍杀害。

    (本章完)

第51章 夺回晋阳() 
并州失守之后,当年司马颖的谋士卢志,经历了多年的辗转,终于被刘聪捉去,并被任命为太弟太师,刘琨的下属许遐、崔玮等人也获得了高官礼遇,令狐泥立下奇功,被封为武卫将军。

    312年9月3日,安定郡长贾疋联合长安留守官员一同尊奉司马邺为皇太子,并组建临时政府,由司马邺祭祀天地神灵,兴建皇家祭庙和天地祭坛。豫州督导官阎鼎升为太子宫总管,统御文武百官,贾疋则升为征西大将军,秦州督导官南阳王司马保升为最高指挥官,最高监察长荀藩负责远近战地政务,高级国务官荀组兼任京畿卫戍总司令,代理豫州督导官,与荀藩共同镇守开封。

    荀氏兄弟是当初司马炎的宠臣荀勖的儿子,两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久就证明自己乱政能力比他们已故的老父亲还要强上几倍。

    就在长安的行台设立不久,拓跋猗卢的20万大军在刘琨的引领下终于抵达汾水东岸。

    拓跋猗卢得知刘琨的父母都在晋阳被害,感觉非常愧疚,但刘琨能够理解对方的处境,首先调动这么军队就需要时间,再者晋阳城的守将突然叛变,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至少援军来了,这是最重要的。

    负责阻击工作的汉赵政权中山王刘曜看到对方声势浩大的骑兵队伍,心里先就露了怯,硬着头皮率军抵挡,结果遭遇惨败,不但部队被冲散,自己也从马背上摔下来,身受重伤。

    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下才能看到人的真心,刘曜有幸就看到了。

    刘曜的坐骑已然不中用了,讨虏将军傅虎毅然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他,但刘曜不肯接受,毕竟他送的不只是一匹马那么简单,拥有它可以活命,没了它很快就会被敌人追到必死无疑。

    傅虎一时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痛哭流涕地说:“我受大王赏识被提到这个位置,一直都想报答大王的恩德,今天正是时候,而且国家刚刚建立,天下可以没傅虎,但却万万不能没有大王啊!”

    刘曜深受感动,二人抱头痛哭,然后傅虎强行把刘曜扶到马背上,长鞭一挥,连人带马飞快地奔向晋阳。傅虎则静候敌人到来,奋战而死,后被汉赵政府追赠为幽州督导官。

    驻守晋阳的刘粲得知鲜卑军如此威猛,也不想多做尝试,带上晋阳的居民和刘曜、刘丰等将领一起越过蒙山回京。

    但是拓跋猗卢并没有轻易放过他们,向前追击到蓝田关,生擒了负责垫后的镇北大将军刘丰,斩杀三千多人,包括之前投降汉赵的刑延。

    刘琨自然是欢喜这样的场面,力劝老大哥百尺竿头更上一步,索性把汉赵皇子刘粲一起抓来,岂不是美事一件,可以话直捣平阳城更是美上加美。

    然而拓跋鲜卑打完胜仗之后都习惯进行一场残忍的狩猎,把捕到的野兽剥皮剖肉,然后放在山上陈列。等这些事做完了,拓跋猗卢早就无心再战,告诉刘琨说现在部队人困马乏需要休整,以后有的是机会为父母报仇,那刘聪偌大一个国家也不是轻易就能扑灭,多点耐心吧。

    虽没有按刘琨的意思继续追击,但拓跋猗卢还是留下马牛羊各一千头和一百辆车作为弥补,并让部将箕澹等人帮助防卫晋阳城,然后率大部队班师北还。

    刘琨没办法,只得接受这样的安排,而且晋阳残败不堪,他不得不把根据地迁到阳曲,从新招集流失的居民,那意味着会有许多工作要做。

    晋阳重回晋王朝的怀抱,原来投降刘聪的卢谌二话不说就转而回到刘琨麾下。他走得是很潇洒,可惜坑了他的父亲和叔叔们,因为他是独身一人逃回,而他的父亲卢志和两个叔叔仍在刘聪部下任职,结果都遭斩首。

    在各方政权林立的乱世之中,因为站错队而被杀的大有人在,梁州督导官胡人彭荡仲就是其中之一。彭先生曾和贾疋是结义兄弟,但后来迫于匈奴人的压力而投降刘聪,于是贾疋不顾兄弟情义毅然将其斩首,毕竟国家大义对人来说更加重要。

    然而彭荡仲的儿子彭天护就表示不以为然了,一个国家一个父亲让他选,他既不是国家的决策人,更对政权走势不构成任何影响,顺理成章成地会选自己的父亲。

    贾疋当初有心放过兄弟的儿子,但这个儿子却无论如何也不会领这种情的,就在贾疋稳据长安以为暂时和平的时候,彭天护带着胡人部落向长安城发起猛烈的攻击。

    但不管如何猛烈,以他们落后的兵器和感人的智商,都不可能攻陷城池,实际彭天护用意也并非攻占长安,很快就见分晓。

    贾疋得知敌人是已故兄弟的儿子,瞬间火冒三丈,黄口小儿竟如此不识好歹,我念兄弟情谊才有心为彭家留个后人,你竟然带着这帮乌合之众来拆我的台!

    彭天护眼见对方动怒连忙撤退,将贾疋引到了荒山野岭。贾疋铁了心要拿下彭天护,不顾天色渐暗,更不顾到了对方的地盘,仓促之中坠入山涧,接着落入胡人手里遭到斩首。

    贾疋一死,长安随即陷入混乱,太子宫总管阎鼎跟西都长安郡长梁综争夺大权,并将梁综处死,而扶夷军事总监索綝等人为了稳定局面,联合冯翊郡长梁肃反击阎鼎,阎鼎很快战败逃向雍城,然而并没有因此活命,被当地氐族部落酋长窦首擒获,终究难逃一劫。

    贾疋也好,阎鼎也罢,都是当时比较有威望的朝廷重臣,结果相继死去。若说贾疋是被愤怒冲昏了头,但阎鼎则单纯就是因为谋求私利而走向灭亡。这两人几乎成了整个长安的典型,所有官员的格局无非如此,以这样的心境意图治理整个国家,甚至妄想收复北方,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长安败局从此时已然注定。

    (本章完)

第52章 北军式微() 
刘琨虽然夺回晋阳,但是势力已经衰弱,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幽州的王浚也几乎面临同样的困境。

    襄国距离蓟县不过800里,当王浚听说石勒兴建城池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派精锐部队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这一次王浚召来了段氏鲜卑的外援,派出自己的大营指挥官王昌率领各军,联合辽西公段疾陆眷的鲜卑兵团共计5万余人向襄国进发。

    段务勿尘于去年311年去世,世子段疾陆眷继承了辽西公的爵位,仍旧依附王浚代表的晋王朝。

    陪同段疾陆眷出兵的还有他的弟弟段匹磾、段文鸯和堂弟段末柸。

    此时襄国的城墙和护城河还没有完全修好,面对鲜卑军团的大举入侵,石勒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询问一众军官可有破故良策。

    大凡这样的场合总是需要有人先站出来,但往往先站出来的人都说不到点子上,无意中扮演了抛砖引玉的角色。在多数人主张坚守城池以待敌人自行瓦解的时候,张宾和孔苌执意认为应该出奇制胜。

    石勒不免要问怎么个出奇制胜?

    张宾与孔苌相视一笑,这才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他们认定鲜卑人里面尤以段氏部落最为勇猛,而在段氏鲜卑中,又以段末柸最为强悍,就像此次攻城,鲜卑人的精锐军几乎全在段末柸那里,只要把他击破,其余兵力自然崩溃。

    石勒听得很入迷,接着询问如何攻破段末柸。

    当天,石勒就命令士兵开始秘密在城墙下挖掘洞口,然后亲自登上城头观察敌人动向,发觉果然如同张宾所说,多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