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异姓王 >

第17部分

大明异姓王-第17部分

小说: 大明异姓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成功的在黄铁矿中将硫酸分离出来并不简单。于是,从这一天起,王小明在王府的生活就陷入了火热之中。是真的火热!

    王小明在自己居住的别院里找了一大块十分平坦的地方。他在地面上铺了一层树枝和木柴,上面堆了不少黄铁矿石,互相架起来上面又盖了一层薄薄的黄铁矿石,这是事先打碎的,大小都和核桃差不多。

    然后,他就把木柴点着了,热度传到片岩上,片岩含有炭和硫磺,马上就燃烧起来。然后他们又新添了几层碎矿石,堆成一大堆,外面盖上干土和野草,还留下通气的窟窿,好象在把一堆木柴烧成木炭似的。

    硫化铁变成硫酸铁和矾土变成硫酸铝的过程至少需要十天到十二天,他经过上述的安排以后,就让它自己去变化,不再照料了。硫酸铁和硫酸铝都能在水中溶解,可是其他如火石、焦炭、灰渣等是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所以,从这一天开始,王小明院子中燃烧着的火焰就从来都没有熄灭过。

    当然,这段时间王小明也没有闲着,硝化甘油需要的可不仅仅是硫酸。它还要硝酸。于是,王小明准备了大量的硝石。然后,他就开始等待。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王小明的黄铁矿石终于变成了他想要的样子。大堆的黄铁矿石经过加热以后,完全还原了,他把得到的硫酸铁、硫酸铝、火石、炭渣和灰烬全放在一只盛满了水的盆子里,把这种混合物搅拌一阵,接着让它沉淀,然后把水倒出来,得到一种含有硫酸铁溶液和硫酸铝溶液的纯净液体,其他不能溶解的物质还保持着固体的状态。最后,蒸发了的一部分液体,形成硫酸铁的结晶,其余含有硫酸铝的没有蒸发过的液体就不要了。

    王小明现在有大量的硫酸铁结晶可以用来提取硫酸。但是,制造硫酸需要很大成本。而且,他也没有任何可以使用的器械。所以,他只能采用一种比较原始的方法。王小明制造硫酸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把硫酸铁的结晶密封在陶瓷罐子里进行锻烧,使之蒸发为水汽,经过冷却,就可以变成硫酸了。

    他把结晶放在锅里,点起炉火,结晶就蒸发成为硫酸,这耗时半个月的工作终于完成了。王小明终于获得了大量硫酸。接下来就是硝酸,制造硝酸非常简单,只要用硫酸和硝石化合,就可以蒸馏出硝酸来。

    就这样,王小明获得了大量的合成硝化甘油的原料。关于硝化甘油的危险程度,王小明也找到了让自己安心的理由。是从朱能身上得到的启发。

    当时他问朱能,他杀过那么多人,难道就不会感到良心不安吗?

    朱能的回答很简单,自己杀过人,也参加过战争。可以说是杀人盈野。但是自己杀的都是蒙古人,如果自己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汉人,所以杀蒙古人能救汉人,自己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王小明幡然醒悟,硝化甘油的确危险,但是,试想一下,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中国人先于世界掌握了这种武器。那么未来百年的屈辱历史还会不会发生?会有多少中国人免于杀戮!

    想通了这个问题,王小明也不再纠结于硝化甘油会造成的死亡。自己现在的行为,在未来会拯救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于是,王小明再次开始了化学实验。他事先用蒸发的方法浓缩了甘油,现在他就用一只陶瓷盆把少量的硝酸和甘油混合在一起。于是,连冷却剂也不用,就得到了大量的黄色混合油液。

    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的时候,王小明为了避免万一爆炸起来危及大家,他离开了北平城一段距离,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单独去处理。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超越了世界的武器,硝化甘油,终于成功问世!

    (本章完)

第32章 朱高煦的拉拢() 
王小明在王府中的化学实验终于告一段落。没有人知道这一个月来他究竟在做什么。王小明也暂时并不想让硝化甘油这种东西被朱棣知道。毕竟,那是极其危险的物品,况且,现在这个时代也没办法大量的生产保存。他所制作的硝化甘油当然并不在王府,那东西可不是什么可以随意乱放的,万一炸了,那这王府可就热闹了。

    王小明的生活也回归了正轨。上午与朱能练练武艺,下午找道衍谈天说地。如今王府中的下人们看王小明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毕竟人家是燕王殿下身边的红人,而且还学识渊博。哪是他们这些人能够高攀的呢?

    这天王小明刚刚从道衍那里回来,今天二人讨论了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的利弊与其失败的原因。二人激辩了整整一个下午,王小明收获良多。正当他回想着随道衍所学习到的知识时,忽然看见远处有人在向自己招手。

    王小明四下看看,只有自己一个人。那看来就是在叫自己没错了。王小明不禁感到好笑,自己什么时候在这王府中的人缘这么好了?怎么又有人叫自己?他笑着摇了摇头,向着那人的方向走了过去。

    “是你在叫我?”王小明走到近前,才看清这人的样貌。嗯,怎么看起来有些猥琐。王小明心中暗道。

    “回大人的话,是小的叫您。”那人向王小明行了一礼。自从王小明开始被王府中的人熟知后,也不知是谁先开始的,总是叫他“大人”。

    王小明摇了摇头,说道:“我可不是什么大人,你可不要乱说话。你叫我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那人忽然走上前来,压低声音对王小明说道:“是这样的,我家主子要宴请大人,所以叫小的在这里等您。”

    王小明点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个下人不会自作主张的叫他,必然是他的主人有事要找自己。不过,出于谨慎,王小明还是问道:“你家主子是谁?”

    那下人四下看了看,发现并没有其他人在此,便低声说道:“我家主子正是高阳郡王殿下。”

    “高阳郡王?”王小明皱了皱眉。他当然知道这位高阳郡王是何许人也,他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在朱棣未来的靖难大战中里下了赫赫战功,后来被封为汉王。当然,他与自己的老子一样,对于皇位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后来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谋反。但是可惜,他空有老爹的抱负,却没有老爹的才能。最后的下场也只是一死而已。说起来,这位仁兄可是一直对于自己的大哥朱高炽不满,他这时候宴请自己,是要干什么?王小明在心中多了几分警惕。

    “高阳郡王殿下英武,我一介布衣,身无长物。殿下他怎会宴请我?”王小明淡淡的问道。

    朱高煦显然是对于王小明会问什么问题早有准备,那下人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殿下说,大人您身负大才,堪比魏征。殿下对于结交您这样的人才非常的感兴趣。所以……”

    “所以,就邀请我了。对吗?”王小明微笑着道。王小明明白,朱高煦这是要拉拢自己了。看来随着自己在王府中逐渐崭露头角,自己已经进入了很多人的视线。

    下人点点头“大人,跟我来吧。”

    王小明忽然笑着道:“等等,我今天有些不舒服,所以就就不去了,请代我与高阳郡王说一声抱歉。”说完,王小明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

    那下人有心阻止,可又不敢,脸色一阵变幻,无奈之下,只能回去复命。

    走在路上,王小明对于朱高煦的拉拢暗暗报以冷笑。将自己与魏征相提并论,那你朱高煦又是什么?李世民吗?哼哼,说起来,朱高煦的口头禅还真的是“我这么威武霸气牛逼而且帅,难道不是很像李世民吗?”李世民?别开玩笑了,你怎么能和唐太宗这样的人相比?王小明一脸的不屑。说起来,朱高煦与李世民也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俩都是老二。

    其实,王小明并不是很反感干改变历史这种事,因为他已经做过了。但是,他并不打算帮助朱高煦,因为据历史记载,此人极其无赖,而且阴险狡诈,比起他那个仁和的大哥来,不止差了一星半点。若是让这样的人日后管理这个国家,那可不是一什么值得期待的事。这种人生性多疑,自己可不想做走狗良弓。

    其实,综合历史看来,朱高煦也算是一个可怜人。想皇位想了一辈子,最终皇位没得到,自己还不得好死。可惜,在权力的斗争中,可怜这两个字从来都只是一个笑话。

    “不舒服?”朱高煦听了下人的回报,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其实朱高煦还是很有男子气概的,身长七尺,孔武有力。正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比他那胖子大哥强不少。但是,谁让他是老二呢?其实朱棣也动过立朱高煦的心思,但是他思前想后又否决了这个念头。毕竟他靖难是打着老爹朱元璋的旗号,而长子朱高炽是老爹封的世子,他自然要表明自己与老爹一条心。

    朱高煦阴沉着一张脸,他如何不知道王小明的推脱,明显就是不想与他关系太近。但是,朱高煦是一个锲而不舍的人。

    第二天,朱高煦送了一对玉狮子给王小明。王小明不要。

    第三天,朱高煦请王小明外出狩猎,王小明说自己不会骑马,拒绝了。

    第四天,朱高煦亲自来找了王小明,只谈了几句,王小明便拉肚子了。

    第五天……

    这样来来回回一个星期,朱高煦终于放弃了拉拢王小明的举动。从这一天开始,朱高煦对王小明的厌恶与痛恨便产生了。

    而王小明却不知道,自己这几天的行为,已经给未来的汉王殿下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这在后来也为他带来了一些麻烦。

    后世的史学家在研究永乐年间的太子之争时,总是感到非常的奇怪。因为自从朱棣成功登上皇位直到仁宗继位,王小明都从未明确的参与过任何有关于立太子的事情。但是,不知是何原因,朱高煦却坚定的认为王小明是一个太子党而处处针对王小明。史学家们不明白,为何朱高煦如此“作死”,与朱棣最信任的亲信为敌。这件事在后来被人们视为与建文帝下落之谜同等地位的悬案。

    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如果最后没有王小明向朱棣建议要为国家留下仁慈的君主,太子党的胜利恐怕还要来的更晚一些。虽然朱高煦尽全力在朱棣面前抹黑王小明,但是,这只是让他更加被朱棣厌恶。他的种种作为在后世人看来极为可笑,史学家们非常不不解,为何可以堪称一代传奇的朱棣生出的儿子会像小丑一样,而且智商也不高。他们认为,朱高煦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与王小明为敌,也是他最后悲惨下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然而没有人知道,在很多年前的燕王府,王小明就已经与朱高煦是两路人了。

    (本章完)

第33章 豁然贯通() 
没有了朱高煦的骚扰,王小明的生活又回归到了平静之中。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年底,眼看就要过年了。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例如太祖皇帝朱元璋去世,以及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新皇刚刚上任便大搞特搞削藩的行动。使得各位藩王人人自危,天下初显乱势。

    新年将至,王府里面自然是喜气洋洋,张灯结彩。一众下人们忙着置办年货,贴春联,贴窗花。不只是王府,整个北平都洋溢着过年的欣喜气氛。

    但是,朱棣却并不因为这个炎黄民族的传统佳节感到兴奋。王府中的人能够感到,即使是朱棣在笑的时候,眼神中也透出掩饰不住的阴郁。好像谁又欠了他钱一样。

    与朱棣同样表情的还有道衍,只不过道衍从不在其他人面前露出这种表情。

    能让这两个人同时流露出被人欠债的表情的,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是的,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二月,朱允炆又一次对藩王下手了。

    十二月,有人告发代王“贪虐残暴”,建文帝表现出了强烈的正义感,与坚持皇叔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高尚道德情操。极其热心的为代王搬家到蜀地,也就是四川一带。并且时常派人去亲切问候代王殿下的生活情况。

    建文帝这一手搞得又极为迅速,没人事先预料到他会在这个年底的时候动手。诸王措手不及,这一下,朝廷的削藩意图就更加明显了。

    与闷闷不乐的朱棣不同,王小明丝毫不在意代王的下场。代王是谁?和我有什么关系?就算朱允炆手段再怎么狠,也阻止不了朱棣最后登上皇位。

    今天是大年三十,王小明并不在王府,朱棣给他放了假。于是他便漫无目的满城乱逛。想到后世的自己连进京旅游都要好好考虑,然而穿越来了明朝,自己居然成了地地道道的北京户口,这还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北平城的街道上热闹无比,虽然商家都关门了,但是却有不少富裕人家放焰火,因此街道上全都是观看焰火的人,小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时不时还会点燃自已做的炮仗扔到人群,结果引来一阵鸡飞狗跳,以及不少人的笑骂声。

    王小明在街上走着,看着满城为了新年而庆祝的人们。他突然有一种从心底而生的悲伤。就好像酸液充满了胸腔一般难受。即使是穿越后的双亲,也早已不在人世。在这偌大的北平城乃至全中国,自己居然没有一个亲人。他本以为这半年多来自己已经能够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自己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曾经的亲人,朋友。或许,永远,也无法见到他们了。想到自已再也回不去了也再也见不到那些熟悉的人,这让王小明的心中也不禁涌起几分酸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小明终于也体会到了王维那时的心境。

    我到底要做什么?王小明忽然对自己这半年来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迷茫。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王小明在内心中不住地问自己。自己帮朱棣设计燧发枪,改进火药,提炼炸药。提醒他早做准备应付朱允炆,可是,自己做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

    权力?怎么可能,权力的泥潭只会让人越陷越深!自己决不想为了那种无聊的事情而丢掉自己的性命。

    财富?真的只是财富么?那么自己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