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异姓王 >

第69部分

大明异姓王-第69部分

小说: 大明异姓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庸也是沉默了下来,为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为了让朱棣毫无防备的一步步进入自己的圈套中,他可谓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几个月来,他放弃了很多的城池,放弃了很多的军队。也许他所放弃的这些人中,有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也会很喜欢某些人。或许还有人会像他一样,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地成长为一代名将。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他的计划而消逝了。为了击败朱棣,他不得不放弃他们。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历史要造就一名真正的名将,又何止万古枯朽?

    他抓住孙霖双肩的手缓缓用力“会有机会的,待燕军到达东昌,就是为那些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的时候!”

    孙霖抬起头,看着盛庸的面庞,他重重的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随即,他再次行礼,走出了盛庸的营帐。

    送走了孙霖,盛庸不再预演即将到来的战斗。他丢下手中的一切,缓缓地坐在了桌案边上。静静地闭上眼,他似乎是在闭目养神一般。

    但是,盛庸的心却并不平静,他回想起了自己身为军人的一生。

    他先在耿炳文手下当参将,经历了真定之败。然后随着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的位置,他就转而跟随李景隆。应该说在李景隆的手下,盛庸还是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打败仗后如何逃跑、如何选择逃跑方向和路线,如何收拾残兵败将等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里,他已经习惯了战败者的角色,他似乎是在被人追逐中度过自己前两年的军事生涯的,人家跑,他也跑,从真定到德州、济南,一直以来他都被像赶鸭子一样赶来赶去。

    虽然他屡次成功的保住了性命,但是失败、逃亡、再失败、再逃亡,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如果是别人,可能就这样一直混下去了。直到有一天退休回家或者死在某一场战斗中。

    但是,盛庸不会这样,他是一个有着卓越领导才能到将领。在那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他学到的绝不仅仅是逃跑的方法,数次失败磨砺了他的心,而他从失败中获得的最珍贵的财富——永不言弃的决心与勇气!

    他无数见识到朱棣那神鬼莫测的攻击。他也曾经怀疑过,这个人,真的是可以被战胜的么?

    直到济南。他与铁铉两人合力,第一次击败了朱棣。第一次从朱棣的手中夺回了胜利的果实。他明白,朱棣或许强大,但是,他绝不是不可战胜的!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既然我能够击败你一次,就能击败你两次!

    盛庸知道,他终于要再一次面对这个可怕的敌人了。这一次战斗中,自己不再需要向任何人去报告军情了。但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所有的责任和重担都压到了自己的身上。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在没有任何人可以指望,能够信赖的,就只有自己。

    盛庸睁开眼,望着已经昏沉的天色。心中一阵激荡。朱棣,你曾经远征北元,大漠狂沙,凄风冷雨让你成为了一代名将。而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是那一次次的失败,锤炼了我的灵魂!

    我盛庸,的确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谁说蚂蚁就不能吞没巨象?战斗就要开始了,朱棣,就让你看看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

    (本章完)

第132章 决战东昌() 
朱棣已经率领大军抵达了最后的战场——东昌。盛庸知道,现在的他,已经是退无可退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他根本不可能后退,因为朱棣绝不会给他后退的机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与朱棣决一死战。望着自己身边的诸位将领,盛庸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

    “此战,弃守城池,背城一战。所有人不得后退,后退者,将斩兵,帅斩将!”

    盛庸此言一出,众位将士一片哗然。对于这个不许后退的命令,他们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放弃坚固的城池,转而与北军正面对抗,这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

    要知道,在这些南军将领们眼中,朱棣的实力绝对是可怕的。正面战场上,北军骑兵的冲锋已经将他们打怕了。在他们心里,或多或少都是对朱棣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为什么盛庸的决定会让他们如此的震惊。

    然而盛庸却并没有改变主意,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麾下将领们的争论。渐渐地,盛庸的沉默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终于,他们的声音慢慢变小,直到消失。他们不再争论,而是用一种疑惑的目光看着盛庸。

    盛庸的目光扫过了这里的所有人,沉声说道:“本帅相信诸位绝非贪生怕死之辈,燕王确实厉害,本帅也是自认不敌。但若一昧死守城池,任其侵掠而来又席卷而去,我等为人驱赶,何日方休?但请各位齐心协力,与其决一死战,胜负虽未可定,忠义必可留名青史!”

    将领们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盛庸这个平时不喜说话的人居然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这段话中的决心与血腥味甚至让他们这些杀人不眨眼的人都为之战栗。

    盛庸看着似乎已经平静下来的将领们,他突然缓和了语气,说道:“我知道诸位惧怕燕王,没关系。如今燕王十几万大军已至。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们,突然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悲凉,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呢,还能看见他们吗?自己呢?

    他以一种温和的语气结束了这次训话“诸位珍重,望来日以富贵相见。”说完,盛庸转身离去。

    众位将领抬起头,默默地看着盛庸离去。他们听出了盛庸话里的含义。这一战,要么同生,要么共死。

    这个时候,盛庸那并不高大的身躯在他们眼里忽然变得无比的雄伟。他们忽然安定了下了,燕王又怎样,朵颜三卫又怎样?在盛庸的带领下,他们将会一往无前!若不能留名青史,那便战死沙场尔!

    他们都眼中忽然燃起了熊熊的斗志,不论是强大的朱棣还是可怕的朵颜三卫,都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背城而战,有进则无退,有生则无死!再也不能逃跑了,即便是为了军人的尊严,也要决一死战!朱棣又如何,朵颜三卫又如何?拼死一战,即便埋骨沙场,也不足惜!

    在这个时刻,所有的南军将士们全都放下了朱棣曾经给予他们的恐惧。他们就只想与朱棣拼尽全力的战上一场,不论生死!

    这样的军队是可怕的,他们将会让朱棣明白,这个天下,不只是他朱棣一个人的舞台!

    朱棣立于阵前。在他的眼前,是盛庸所带领的军队。正如朱棣当初所料,盛庸军中并没有什么骑兵部队。反而步卒倒是占了绝大多数。

    要知道,在骑兵冲锋的时候,仅仅依靠步兵是不可能挡得住的。平原之上,骑兵的攻击力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南军士兵孱弱,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得住北军朵颜三卫的攻击。除非你盛庸能够拿的出炮兵,不然的话,就只能被我的铁骑击败!

    盛庸的确没有炮兵,就算他有,这个时候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朵颜三卫冲锋速度何等之快?恐怕到时候没开几炮,他们就已经杀到阵前了。

    不过,盛庸也有他自己的方法。盛庸深知,要在骑兵冲锋的过程中击败朱棣,那无疑是痴人说梦。于是,他为自己的军队准备了一样强大的武器。

    朱棣并不知道盛庸给自己准备了一份大礼,眼看着盛庸的军队似乎根本准备不足,他直接便是命令大军发动了攻击。

    然而就在朱棣刚刚下达命令的时候,南军士兵们忽然将手中的长矛放在地上。转而从背上拔出了另一样东西。

    虽然距离不近,但是朱棣还是一眼看出了那是什么东西。那是火铳!

    其实,盛庸这一招还是王小明给他的灵感。当初济南之战时,他就是被王小明带领着“大明火枪队”给打回了城里。虽然当时主要击溃他们的还是朱能的骑兵,但是如果没有王小明的阻拦,朱能也不见得会得手。

    东昌决战开始前,盛庸曾经仔细的思考了自己能够胜过朱棣的方面。想来想去,也就只有火器了。

    朱棣擅长的是骑兵远距离奔袭,火器则正好是骑兵的克星!而盛庸最擅长的就是指挥士兵使用火器作战。而且,为了配合火器的打击,盛庸还准备了大量的弓弩。最绝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杀伤北军,盛庸还命人给弓弩的箭只上涂满了毒药,绝不给北军士兵以等待救援的机会,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朱棣见到这一幕,,终于明白了来者不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看是你的弓弩快,还是我的精骑快吧!

    朵颜三卫犹如离弦之箭,浩浩荡荡地冲向了南军的阵线。两侧的铁骑突出,中央稍微落后,再一次摆出了他们已经百试不爽的“雁行阵”。而且,他们攻击的根本就不是南军中军,而是左翼!当初的李景隆就是这样输掉了郑村坝的战斗。如果南军真的被包抄,那么这一战也就不用打了。

    面对朵颜三卫的冲锋,南军一改曾经的懦弱,丝毫不显慌乱。他们将原本立于阵中的一面面铁质的塔盾搬到身前,又以自身的血肉之躯顶住重盾,以这样的阵容来封住朵颜三卫的进攻。不论成功与否,他们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盛庸挥动令旗,只见漫天的箭雨划着一道道弧线向着北军骑兵落下。跟着箭雨一同的,还有那一杆杆火铳的怒吼声。

    骑兵们拿起马背上挂着的盾牌举在头顶上遮挡。然而密集的箭雨却是无孔不入,很快,朵颜三卫就出现了伤亡。冲锋在前方的骑兵被连人带马一齐射倒,在这样的战场上,倒下了,就不可能再站起来。

    然而,纵然前方是密集的箭雨和火铳弹丸,朵颜三卫那些人却好似没有看到一样。第一排的骑兵倒下了,后面的人策马越过他们都尸体,依旧向前。眼看着这些人以血肉之躯迎着密集的箭雨发动攻击,即使是盛庸也不禁动容。喊杀声响彻了这片天地,瞬间将东昌城下变成了咆哮的地狱。

    弓弩火铳虽利,但是面对那些冲锋突进势如狂龙般的骑兵,即使是再密集的箭雨,也封不住朵颜三卫前进的脚步。

    一支朵颜三卫骑兵身着重甲,手持弯刀。正如离弦之箭一般高速逼近南军的防线。来势之快如风雷乍动。纵然其拉长的阵线中有无数破绽,但是不论是弓弩还是火铳,都无法追上他们前进的脚步。

    转瞬之间,强悍的骑兵便是撞击在了南军竖起的塔盾之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碰撞声。很多固定塔盾的南军士兵感到喉中一甜,一口逆血涌了上来,明显是受了伤。虽然被撞得七荤八素,但是他们都意志却是异常坚定,根本就没有后退半分。

    而阵中的士兵们也趁着这个时候端起长枪,对准阵外的骑兵们刺去。然而他们却是小看了朵颜三卫的力量。巨大的反震力甚至要将他们的手腕震的骨折,而朵颜三卫的骑兵却是在盔甲的保护下并没有出现多大的伤亡。

    盛庸在大军后方,遥望战场,神色奇异“不愧是蒙古铁骑啊!完全是些不知死亡为何物的人啊!不愧当年纵横天下之名!”

    白天断网了,刚下晚自习我就跑回来发,跑得我累惨了。

    (本章完)

第133章 上当() 
东昌城下的平原之上,朵颜三卫的轻重骑兵已经尽数冲至了南军的防线面前。他们冒着淬毒的弩箭和火铳对着竖在面前的重盾发动冲锋。南军的铁质塔盾所组成的防线已经被撕开了几个口子。然而,即使是这样朵颜三卫的大部依旧被拦在外面。

    原本绵羊般弱小的南军此时像发了疯一样,失去了盾牌,便举起长矛拼死守在被敌军撕开的缺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硬挡朵颜三卫骑兵的攻击。

    面对南军步兵的拼死阻挡,骑兵们即使能够冲入南军阵中,也不免被围杀在大阵里面。

    朵颜三卫一连发动十数次冲锋,却都被南军士兵挡了下来。虽然为了抵御朵颜三卫的攻击,南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至少有近万人失去了生命。但是,在他们的弓弩火铳射击之下,朵颜三卫也是损失很大。粗略看去,阵前至少也是丢下了七八千具尸体。

    在平原之上,骑兵与步兵的对决从来都是以骑兵摧枯拉朽般的胜利作为最终的结果的。但是现在,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却是令人感到震惊。步骑对决间,还从未像现在一样僵持。更没有过这样伤亡数字相当的时候。

    对于这些南军步兵来说,不论这一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他们都已经足以自傲了!

    盛庸看着自己大军左翼与北军的僵持,不禁露出了一个满意的微笑。

    今日南军如此拼命,正是他所下的命令。偷袭侧翼,朱棣的这一招实在是老掉牙了,盛庸对此早有准备。如今朵颜三卫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顿时吃了不小的亏。

    其实,朱棣选择率先进攻左翼,只是随即选择的。但是,不仅仅是左翼,即使是他选择进攻右翼,得到的待遇还是一样的。

    “殿下,我军久攻不下,朵颜三卫损失近万!”朱能浑身是血,已经在阵前杀了几个来回。

    朱棣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今天的南军居然如此的强硬。战场上发生的一切都是被他看在眼里。他以往无往而不利的战术还是第一次受到了这样的挫折。

    不过,朱棣也不是一个认死理的人,既然南军侧翼的防守如此的滴水不漏,那就只能证明一个问题。他们中军必然力量不足!

    “传令,朵颜三卫撤退,不要与敌军正面对抗。轻重骑兵,跟我来!”说着,朱棣拔出了腰间的长刀,纵马飞奔而去。

    朱能跟在朱棣身后,想着战场的方向冲了过去。

    朱棣的目的很简单,既然进攻侧翼无果,那么便将进攻的重点移至中军。朱棣不知道盛庸中军实力如何,他只是猜测而已。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允许他再犹豫了。北军以骑兵见长,所擅长的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