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将召唤系统之争霸 >

第19部分

武将召唤系统之争霸-第19部分

小说: 武将召唤系统之争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杭与高新虽是武将出身,但也懂一点诗词,这首诗确实如高颖所说,单一句子绝对是妙绝,合在一起又有点别扭。,但他们不想发表意见,免得张豪有成见。

    张豪自然不知道自己自鸣得意的盗版诗被高颖数落,现在他正在自己书房内召见几位内阁大臣,商讨以后大西国的发展。

    “孤喜欢做事有计划,现在蜀州平定,已无战事。来年大西国该做如何打算,不知各位爱卿有何高见?”张豪出声询问道。

    刘德作为内阁首辅,自然要起带头作用,于是拱手回答道:“启禀大王,今年蜀州大旱,臣认为来年因着重民生,鼓励流民回乡耕种。待来年秋收后,粮草充足,再作征战打算。”

    张豪点点头:“粮草确实是作战最关键的一环,今年将各郡县库存粮草用来赈济百姓已所剩不多,是要将动乱时流离的百姓安置回乡,恢复生产。”

    这时谢安却出列建议道:“启禀大王,臣有不同的想法。汉安郡白马县的邓艾邓总旗在白马县采取军屯措施,一来可以为我大西训练士兵,二来又不耽搁种粮。臣觉得邓总旗的办法不错,现在是乱世,我们要抓紧每一刻练兵,进可开疆扩土,退可守土安民。”

    谢安顿了顿,又继续补充道:“蜀州南面乃彝族盘踞之地,是通往滇州的道路所在,那里水源不比蜀州,彝族人又不善耕种,旱情应更为严重。

    若我们拿出粮草接济,其必定归附,到时我军便可在彝族的带领下翻越大晾山,攻略滇州!”

    张良这时又出列附和道:“谢大人所言甚是,那彝族人不比北方各族胡人那般反复无常,生性耿直,恩怨分明。

    我大西要是在这时伸出援手,必定能与其结兄弟之好,为我大西效力!”

    张良话一说完,冯道又说道:“可是蜀州目前余粮也不多了,再接济给彝族人,要是明年再大旱导致饥荒,那我们就没有粮食可以赈济百姓了!”

    “冯大人,这可是结好彝族人的绝好时机,要是等他们度过饥荒,再去说服可就难了。”谢安出言解释道。

    现在四位内阁大臣出现分歧,刘德和冯道坚持稳步发展。张良和谢安认为可以赌一次。

    张豪也比较赞同张良和谢安的意见,哪有那么倒霉接连两年大旱。

    再说蜀州河流不少,空气湿度较大,干旱天气是很少见的。就如今年大旱,受灾较重的也是蜀州北方毗邻秦州的几个郡县,其余郡县都不是很重。

    大齐导致蜀州灾情失控的主要因素还是源于吏治腐败。进入蜀州山路难行,导致天高皇帝远,蜀州官员与士族乡绅勾结,敛财比中原各州更加肆无忌惮。

    于是张豪拍板决定:“孤已有决定,着谢爱卿带十万石粮食前往大晾山与彝族土司接洽,共结兄弟之好!”

    谢安立刻跪拜领命道:“臣谨遵大王之命,大王英明!”

    “此事不宜迟,谢爱卿立刻着手办理此事!”张豪继续道。

    待谢安退下后,张良又出列建议道:“自古骑兵乃军中王者,蜀州缺马,很难组建骑兵。然蜀州西面却是东蕃族地盘,拥有大量牛羊马匹。来年我们可考虑将东蕃族收服掉!”

    刘德这次附和张良建议,点头道:“东蕃族自一百年前与西蕃族分裂,归附大齐,大齐设甘坝区使东蕃族生息。

    常年都是蜀州出兵协助他们与西蕃族对抗,现在他们与大齐的联系切断,若不归附我们大西,东蕃族迟早被西蕃族吞并,想来收服他们并不难。”

    张豪听完刘德的分析后,点头肯定道:“刘爱卿所言不错,刘爱卿在蜀州为官多年,想必经常与东蕃族打交道,不如刘爱卿亲自走一趟甘坝区,看能否说服他们土司?”

    刘德拱手领命:“臣自当尽心竭力说服东蕃族!”

    张豪与几位内阁大臣商议后,来年的大致发展方向基本确定。

    一方面蜀州休养生息,挑一些地方实行军屯制,训练士兵和种地两不误。

    同时收服东蕃族与彝族,从东蕃族那获取马匹训练骑兵,带一部分士兵去晾山区那训练山地丛林作战,为以后攻略滇州做准备。

第36章 齐国与成国() 
就在张豪一方制定来年如何发展之时,另外两位穿越者的势力也没闲着。

    杨月明、项林及周烈带着所剩一万余人马开始返回大齐京城济泉城的时候,王骄在京城已经基本控制住局势。

    但是上一任天卫军统领黄勇文,得知王骄发动政变夺权后,却带着一部分自己的嫡系杀出京城,召集太子王骏的旧党和忠于皇帝王恒的臣子准备与王骄开战,重夺政权。

    黄勇文作为皇帝王恒最忠心的臣子,在大齐拥有不小的威望,很快直隶区齐州一些郡县总兵总旗就响应号召,聚集其三万人马与王骄一较长短。

    王骄本来想以太上皇王恒相胁,逼迫黄文勇等人放弃抵抗,但是黄文勇吃准王骄不敢杀王恒,拥立一位与太子关系不错的亲王为帝,拒绝王骄的胁迫。

    王骄确实不敢随意处死太上皇王恒,一旦这样做,自己就失去大义,会被天下人共同讨伐。

    王骄经过六年苦心经营,大齐十八州有十二州都是王骄的人。

    但直隶区齐州因为和太子竞争激烈,而且太子在直隶区经营十几年,王骄从六年前发足猛追,也只得部分势力。

    而且由于王骄太过重视大西的情况,夺取垂钓台的行动一下就调走了他三个得力猛将及他们的兵马。

    按理说对付张飞一人根本不需要三个猛将,而王骄就是怕对方这段时间再出现新的猛将。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才将杨月明、项林、周烈三人都派去了,并且让三人把自己的人马全数带去。

    导致现在王骄手上只有宁西蒙的一万天卫军和少部分周边郡县的数千人马。

    天卫军乃大齐最精锐的部队,虽兵力少于黄勇文的人马,但是从实力上来看基本持平。

    黄勇文聚集起三万人马讨伐王骄,作为前任天卫军统领,黄勇文虽步入老年,但依然有万夫不挡之勇。宁西蒙率兵与其交战互有胜负,一时僵持不下。

    而王骄在多次与黄文勇交战后,由于天卫军乃精锐之师,终于创造出一次折损率1:3的战斗,获得一次召唤人才的权利。

    紧接着事情就发生了转变,王骄召唤出来的猛将带兵神勇无敌,在正面战场上大败黄勇文的人马,连黄勇文与其交战时都没撑过十回合就被斩杀。

    这次胜利居然又为王骄创造出一次召唤人才的权利。

    黄勇文失败后,直隶区的动乱就基本平定,再也没人敢与王骄作对,毕竟连黄勇文这个原天卫军统领都失败了,王骄彻底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秦州,自从李傲彻底占领秦州后,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饥荒。

    秦州地处大齐西北,在今年大旱之时属于灾情最严重的地方。不像蜀州河流众多,水汽丰富,物产丰饶,灾情不重。

    现在成军击败齐军后缴获的粮草连供应自己军队都还差点,还需要秦州士族乡绅稍微支援一点才能够用。根本无力拿出多的粮食来赈济秦州百姓。

    在李靖伏击歼灭施帷的直隶军及秦州地方军后,李傲再次获得了一次召唤人才的权利,将内政谋士型人才李善长召唤了出来。

    李善长就当前秦州局势,向李傲提出了一个比较毒却又很妙的计策。

    第一步李善长代表李傲前往北方草原与匈奴单于交涉。

    将秦州大旱缺粮的情况告知匈奴单于,然后告诉匈奴单于,可以向匈奴单于开放秦州北面的长城,让匈奴单于可以借道从秦州出潼关劫掠大齐晋州,条件就是匈奴单于向成国送十万牛羊。

    匈奴单于和他的部下商议过后,同意了李善长的建议。但是匈奴单于表示十万牛羊要等到匈奴出兵回来之后,看战利品多少再定‘过路费’,如果战利品丰富,甚至可以考虑多给成国一些牛羊。

    李善长当即替代李傲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匈奴单于就率七万匈奴骑兵借道秦州进入了大齐晋州肆掠。

    就在匈奴单于带兵劫掠晋州之时,李靖率三万成军兵出长城,趁匈奴各部空虚,游猎匈奴各部,斩获牛羊马匹远超十万之数。

    当匈奴单于带着从晋州劫掠的战利品返回时,却被成军挡在潼关外。

    李傲本想放匈奴骑兵进入秦州再设伏歼灭,抢了匈奴单于的战利品。

    但是匈奴单于的人马有七万,李靖带着三万成军正在大肆劫掠匈奴各部,现在李傲手上只有两万可战之兵,其余皆是新招募的青壮,根本无力全部吃下匈奴单于的部队。因此只有集一万人马堵住潼关,不放匈奴单于回归。

    晋州被匈奴劫掠的消息很快让大齐朝廷知晓,王骄和他的谋士们很快就分析出这是成军的驱虎吞狼之策。

    齐国不愿与困在晋州的匈奴单于拼个你死我活,便宜了成军。

    于是就派人与匈奴单于交涉,只要匈奴单于交回在晋州劫掠的战利品,大齐朝廷就让边军开放晋州长城放匈奴单于回去。

    匈奴单于心急自己部落族人,别无他法,只得答应大齐朝廷的条件,从晋州长城而出返回匈奴所在地盘。

    得知匈奴单于率军返回,李靖也就放弃继续劫掠匈奴各部,退回秦州。

    带回来的大量牛羊马匹,先将羊类分发下去赈济秦州百姓,不够的就用牛类补上。

    所剩牛类来年开春再分配给百姓耕耘田地,马匹留下训练骑兵。

    秦州饥荒之灾被李善长妙计破解,但是为防止匈奴单于报复,李傲不得不加派人马驻守秦州长城。

    自从张豪回到蓉锦城后,就有派往秦州打探消息的探子传回消息。

    将成军的所有动向汇报给张豪,因此张豪也知道了召唤系统的宿主不止两个。

    现在可以确定成军的首领李傲肯定和张豪自己一样是带召唤系统的穿越者,而大齐里还有一个系统宿主,这让张豪觉得压力重重,能够预见争霸的路上会有不少坎坷。

    惆怅烦闷之下居然原创了一首诗来给自己励志:

    江河逐日向东流,鸿鹄寻巢往北游。

    天下谁主沉浮事,我待明月满西楼。

    张豪看着手上自己写的作品,顿时豪情万丈,充满了信心。

    任他大齐东方鼎立不摇,成国北望江山锦绣,我自独立西亭,争得月洒天下!

第37章 大婚() 
寒风过境冬打前,春光明媚又一年。

    新的一年头一天,按照张豪与高杭的协定,今日是张豪与高颖成婚的日子。

    张豪的婚礼让整个蓉锦城新年的喜庆更上一层楼。由于王宫还在建造中,因此张豪的婚礼仍然在原总督府举行。

    不过总督府也不错,不像刘德的府邸假山池塘等景物占了太多地方,这里地势开阔,在府里摆上几百桌都不成问题,足够支持住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入席。

    冯胜、徐川等人也赶来参加典礼,包括出使晾山区的谢安和甘坝区的刘德,他们连同带着晾山区土司沈叶丹和甘坝区土司沙马乌格一道前来。

    随着一阵唢呐吹奏的欢快乐曲,高颖所乘坐的大红轿由十六名轿夫抬着,缓缓步入张豪的府中。

    这个异世界虽然民生很超前,但是却没有发展出火药,因此新娘的大花轿入府时也没有鞭炮炸响。

    张豪今天特别高兴,自己在昨晚亲自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扩音筒,也就是用多张宣纸重叠到合适的硬度,卷成一个锥形的圆筒。

    当新娘的大花轿抬入府中时,张让按张豪昨晚吩咐的意思,叫观礼的文武百官保持肃静。

    待周围一切都静下来后,张豪拿着扩音筒就唱了一曲大花轿,张豪虽不是专业歌手,但没有五音不全的毛病,一曲大花轿还算完成得不错。

    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当张豪唱完后,不管府内文武百官还是府外围观的百姓都乐了。

    听着四周人们的哈哈大笑,轿子里的高颖又羞又喜,心想这西王怎么唱这么直白的民歌,虽是好听,但与张豪的身份太不相符。

    不过高颖心中却又小小地期待,这张豪也算是博采多学,不仅会作高雅的诗词,还会唱这么亲民的歌曲,想来以后与之相处肯定不会无趣。

    过火盆,拜天地这是少不了的礼节。但是张豪身为大西国国主,给高杭跪拜那是不可能的。

    天地伦常,君臣之礼最靠前,因此拜高堂的时候张豪只能略微躬身拜一下高杭。

    一切礼成之后,高颖被送入了洞房。而张豪还要留下来继续招呼来参加婚礼的客人。

    张豪作为大西国君主,酒席间的文武百官自然不敢劝酒,所以主动权在张豪手里,应付起来颇为轻松。

    张飞是张豪的亲弟弟,没那么多顾及,第一个出头要来敬酒。

    “大哥今日大喜,俺替大哥高兴,这小酒杯不能表俺与大哥之情。大哥俺们换大碗干了!”张飞一把夺过张豪手中酒杯放于桌上,递给张豪一碗酒咧嘴笑道。

    张豪无奈,只得端起这碗酒喝了一口。

    “唉唉大哥不厚道啊,怎么只喝一口?不是你经常在饭桌上说什么‘感情深,一口闷’嘛!”张飞发现张豪没喝完,顿时不干了,吆喝起来。

    张豪狠狠瞪了张飞一眼,笑骂道:“臭小子!你可真是孤的好弟弟啊!”张豪骂归骂,不过还是将手中这碗酒给干了。

    这个世界的民生很发达,酒的纯度已经很高了,虽不及现世动不动就是五六十度,但也不是以往现实古代的浊酒能比。张豪这一碗下去,只觉得喉咙发辣,脑子有些晕乎乎的。

    见张飞敬酒成功,张豪的几个堂弟表弟堂哥表哥等沾亲带故的也壮着胆子敬酒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像张飞那样拿大碗敬,只是举起手中酒杯相劝。

    张豪看着张辽、张坤、杨再兴、冉闵等人那一副乐呵呵的笑容,心里早已把他们骂了个遍。无奈只有笑着举起酒杯和这些兔崽子一饮而尽,真是‘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