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家王朝 >

第60部分

医家王朝-第60部分

小说: 医家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番闹腾,往往换来的只有一通恶骂,尤其是那个生了满脸胡子的军将,双目一瞪,嚷道:“放你们进去,老子的脑袋就保不住了,谁再胡闹,抓了去,乱棍打死。”

    他本就是一张凶神恶煞的脸,这样一番恐吓,灾民们只好摇着头离开。

    等到王小妹的车靠近了,几个兵士将拒马向两侧拉开,留出一条刚好及马车通过的道,城门也应声打开,王小妹毫不停留,径直驶入城内。

    路过城门的时候,程野瞧着那个喝退灾民的军将有些眼熟,马车驶过,那军将朝这里望了一眼,刚好与程野打了个照面,程野嘿然一笑,心道:“那不是之前有过一面之交的山阳县亭长徐广么?”

    当初因为阿姊的事情,与徐广有过交集,也就是在那日,程野与连得海立了赌约,如今再次见到这个粗狂的军将,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只是此时的徐广已经认不得程野了。

    这位军将也断然不会想到,刚刚从自己眼前驶过的王家马车上,坐着的正是半年前与自己发生口角的那个少年。

    马车进了城,身后的城门立刻关闭。

    相对于城外的凄凉,城内倒是依然春风得意,沿街的铺子照常营业,丝毫不受影响,离城墙不远的告示牌上,贴了一张告示,周围围了许多民众。

    这里面大部分人都不识字,瞪着眼睛不知道告示上写着的是什么,不过没有关系,人群中总有读书识字的文人自告奋勇的站出来,为大伙解读一番。

    果然,很快就有一人站在告示面前,说道:“诸位,县令大人说了,不允许任何人趁着灾年私自抬高米价,违者处以重罚,而且王家米铺也愿意捐出百旦粟米,以缓解今年粮食短缺的问题。”

    民众们听说今年的粮食有着落了,皆是高声贺喜,对县令的夸赞不绝于口,同时山阳县王家的做法也为他们迎来了声声喝彩。

    自从得知食粟村闹了灾疫,粮食减产的消息后,山阳县的民众就颇为担心,眼瞅着就要入冬了,他们生怕到时候粮食不够了,整个冬日就难熬了。与此同时城外又出现大批灾民,粮价上涨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时间人心惶惶。

    好在县令及时公告,稳定住民心,再加上王家坐镇,民众安心不少。

    马车行驶在青石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如今已经进城,马车徐徐而行,速度并不快。

    约莫半盏茶的时间,马车在一处宅子前停下来,程野伸了个懒腰,扭扭腰身,从车上跳下来。

    举目望去,整座宅子非常有气势,单是围墙就比一般的宅子高了许多,几株苟树从墙内探出头来,虽已深秋,依旧生机盎然,围墙的拐角处有一个塔楼,隐约有人在上面巡视。

    正前方的石阶上,有一处小门,气势不显,亦无匾额,应该不是正门,瞧建筑的格局方位,此处幽闭,无见行人,多半是宅子的侧门。

    不多会儿,门扉被人拉开,一个老者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小厮,老者使了眼色,那小厮牵着马车往宅子的另一边走去。

    “小姐,你可算回来了,你这一走,可把老爷急坏了。”

    王小妹点点头,没有说话,而是引着程野与阿姊往里走,那老者弯着腰,候在一旁。

    进了院子,穿过一条回廊,王小妹安排了两间房让二人住下,之后又让下人拿了些洗漱之物,让他们先好生歇息。

    “程医师,我先向家父禀告一下,晚些时候,我再带你去见家兄,有什么事,你只管与她们吩咐。”

    两个婢女退到门外,王小妹知会了程野一声,便先行离开了。

    一路舟车,程野的身子都快被颠的散架了,阿姊倒了杯茶,递给程野,程野捧着茶坐在案前,深深地吸了口气。

    “公子,你可是累了,要不先歇息吧,等王姑娘来了我再喊你。”

    阿姊瞧程野没精打采的样子,以为程野舟车劳顿,困乏了,所以打算伺候他歇息,等王小妹喊他瞧病时再叫他醒来。

    程野摇摇头,笑道:“阿姊,你这一路才是辛苦了,那晕动症虽然无害,却最是折磨人,你还是先回屋休息吧,这些日还要劳烦你多跑几趟布坊,莫要太累了。”

    阿姊看向程野,见对方肯定的点点头,便不再多说什么,微微欠身离开了。

    程野却是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他适才注意到,王小妹进入王府之后,整个人都变得心事重重的样子,虽然她在极力掩饰,不过程野还是看得出来。

    希望只是想多了,程野叹口气,这个秋日已经发生了太多事情,他可不想再惹事上身。

第132章 家事() 
“爹,我回来了。”

    王小妹轻轻叩了叩房门,推门而入,她低着头,向面前的一个男子行礼。

    那男子背身而立,他手边的案上,放着一套车夫的衣物,正是她刚才偷偷换下的。

    “你还知道回来,还记得有你这个爹啊?”

    男子缓缓转过身,刚毅的脸上布满皱纹,两鬓与下巴上的胡须都隐约瞧见几丝苍白,他指了指案上的衣物,“你一个女儿家,又是王府的小姐,穿着下人的衣服到处乱跑,成何体统?”

    “爹”王小妹轻声道:“女儿只是想”

    “跪下。”那男子打断了王小妹的话语,厉声喝道:“王家的规矩都忘了么,你娘从小惯着你,爹不说什么,现在你已经长大了,怎的还这般不懂礼数,将来嫁人了,你这般胡闹,难道还指望你娘护着你?”

    王小妹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听到男子的训话,她微微抬起头,轻声道:“爹,娘已经不在了。”

    那男子闻言,握着拳头的手抖了抖,缓缓松开了,终是叹了口气,“起来吧,爹有话问你。”

    王小妹应声站起来,乖巧的站在男子身边,男子伸手在她肩膀上拍了拍,说道:“小妹,你不要怪爹,爹这样做也是为了你好,你姐已经嫁人了,两个哥哥也各有所厮,爹身边就你一个女儿,爹是想让你过得好啊。”

    王小妹点点头,“孩儿知道的,爹,孩儿一定会好好孝敬爹的,而且三哥也在府上,等三哥好了,让三哥陪爹讲经论道。”

    那男子又是叹了口气,“你三哥身子骨弱,经不起折腾,还是让他好好歇息吧,你也是,平日里不要总是往你三哥那儿跑,过些日子你也要嫁人了,还这样疯疯癫癫的,让人笑话。”

    王小妹听男子这样一说,立时道:“爹,我不嫁,我要陪着爹。”

    男子笑了笑,神情慈祥了许多,“傻孩子,女孩儿家哪有不嫁人的,你长大了,爹想留也留不住,爹帮你看过了,你那堂兄一表人才,长得眉清目秀,又在朝堂谋差,将来你嫁过去,也算是门当户对,不会委屈你的。”

    王小妹急了,脱口道:“爹,我与那堂兄根本不认识,见也没见过,怎能说嫁就嫁了,而且女儿听说我那堂兄到处沾花惹草,风流的很,女儿怎能嫁给这种人。”

    “胡闹!”那男子一挥手,肃然道:“你一个女儿家怎能说出这种话,若是让外人听见了,咱王家的脸就让你丢尽了,这事爹做主了,我与你二伯商量过了,明儿个你那堂兄会来府上拜访,到时候你与他见见面,算是认识了,下个月你们便完婚。”

    “爹!”王小妹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的男子,声音中满是不屈,“爹,女儿的婚事女儿自己做主,还望爹收回成命。”

    “胡说八道。”男子一巴掌拍在身旁的案上,将上面的茶碗打翻在地,立时两个婢女低着头小步跑出来,弯着身子准备收拾。

    “下去。”男子喘着气喝了声,吓得两个婢女急急退了回去,“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轮得到你指手画脚,在你眼中,还有没有礼数,还有没有王家的规矩?”

    面对男子的质问,王小妹抬着头,理直气壮的说道:“娘嫁给爹时可是奉了父母之命?爹娶了娘时可是有媒妁之言?”

    男子闻言一下愣住了,他身为王家最小的儿子,二十年前娶了乡下一个农户的女儿,虽然只是个妾,一时间依旧闹得满城风雨,人们都说那个农户的女儿一下飞到枝头变凤凰了,只可惜她在产下王小妹后便落了病,没撑过五年便死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本该是王家最有前途的士子,短短十年的时间仕途一落千丈,从将军身边的长史沦落为只做学问的博士,如今已渐渐退出政坛,只留了个经明行修的名声。

    王家祖上王龚,后周初时举孝廉,后为青州刺史,后又征拜尚书,其间好才爱士,为政温和,颇受称赞。为官数十年间,先后擢升为汝南太守、太仆、太常、司空、太尉,其为政清廉,对弄权者尤为痛恨,晚年被宦官陷害,后病死在家中。

    王龚的死并没有让王家凋零,反倒让王家从众多名仕中脱颖而出,其家族底蕴深受朝堂推崇,逐渐成长为一方官僚世家。

    如今,王家入朝者众多,王小妹的二伯王谦更是在大将军何进的身边做长史。

    王小妹的父亲叫王朔,仕途受阻后便留在山阳县王家老宅,安心做学问。

    王朔看着王小妹,许久没有说话,不经意间他侧了侧身子,露出鬓角几缕白发,眉宇间似乎苍老了许多。

    他嘴唇蠕动了几下,身子也微微弯曲,这一刻,他不再是王家老宅的家主,更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王小妹觉得自己的话有些过了,自从母亲走后,她常常在夜里见到父亲一个人坐在院里,就是这般发呆。

    她咬着下唇,小声唤了声:“爹。”

    王朔回过神来,没有说话,只是摸了摸女儿的头。

    王小妹不想再提这个话题,于是转言道:“爹,女儿这次出去找了个医师,就是长生道长提到的那个程医师,有他在定能治好三哥的病。”

    王朔收回手,然后背过身去,他沉吟片刻,才沉声道:“你三哥的事不用你管,为父自会料理,至于你的婚约,我与你二伯已经商量过了,这事就这样定了,容不得你任性。”

    “爹,我不嫁,死也不嫁。”王小妹气愤的喊道。

    王朔回过头,眼神中是作为家主的不容置疑,“爹的话你不听,你二伯的话你也不听,作为王家的子女,你到底还有没有将王家的长辈放在眼里,你到底还记不记得‘忠孝’二字如何写?”

    王小妹瞧着父亲,一股委屈涌上心头,她几乎是喊了出来,“二伯,又是二伯,爹,你为何总是向着二伯说话,为了成全二伯,难道你还要将自己的女儿卖了么?”

    “啪!”

    一巴掌打在王小妹的脸上,王朔板着一张脸,整个人都在颤抖。

    王小妹捂着脸颊,狠狠地瞪着自己的父亲,一句话也没说。

    两人就这样看着对方,少顷,王朔喝道:“来人,送小姐回屋休息,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小姐离开王家大院。”

    “是。”两个婢女走进来,齐声应答。

    王小妹一转身,头也不回的走出房门。

第133章 程大忽悠() 
月落乌啼,深秋下的夜色带着多多少少的寒意,引得落叶都瑟瑟发抖。

    王小妹坐在院子里的廊檐下发呆,想起白日里父亲的话,她忍不住眼眶泛红,父亲的那一巴掌,让她肚子里的委屈装的满满当当。

    她一个人坐在那里,不许婢女们靠近,很小的时候,心里有了委屈,她就喜欢坐在这里看院里的一株桃花。

    如今早已过了花期,枝头上连半片落叶也没有,只剩下被修剪过的枯枝,王小妹看着这株桃树,心里就能好过些,只因这桃树是母亲当年种下的。

    夜风微凉,王小妹抽了抽鼻子,忽然一件袍子披到背上,她感到一阵暖意。

    抬起头,眼前的少年正笑嘻嘻的望着自己。

    “程医师。”王小妹赶紧偏过头,伸手在眼上蹭了蹭,然后挤出一丝笑,“很抱歉,家里有些事耽搁了,家兄的事只能明日再劳烦程医师了。”

    程野嘿嘿一笑:“不急,不急,在下巴不得在府上多待几日,这山阳县大户人家的伙食就是好吃,比我们乡下可强多了。”

    王小妹嘴角勾了勾,她本是一肚子委屈,欲哭无泪,此时被程野这般无赖样一搅和,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心情反倒好了不少。

    程野不知从哪里掏出几个李子,在身上蹭了蹭,然后递给王小妹一个,“吃么?”

    王小妹顺手接过了,程野却已经将另一个一口咬在嘴里,喜滋滋的道:“嚯,真甜,这大户人家的果子也这么好吃,哪像我们村里山上摘下的,又酸又涩,个头还没有这个一半大。”

    王小妹看着程野吃果子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程野一口将吃剩的核儿吐到一旁的池子里,又将另一个塞在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王姑娘,在下不白吃你家的果子,这样,在下瞧你脸颊有些红肿,便教你个法子,保证消肿,算是礼尚往来。”

    王小妹摸摸自己还有些生疼的脸颊,笑了笑:“什么法子?”

    “打一盆凉水,最好是井水,用脸帕沾湿了在红肿处轻敷即可。”程野道。

    “就这么简单?”王小妹浅笑道:“程医师的法子也没什么特别的嘛。”

    “这可一点儿都不简单。”程野笑了笑,很是认真的说道:“在下教你的法子叫冷敷,相对的,同样是消肿的法子,还有热敷,二者皆是消肿止疼的法子,使用时机却完全不同。”

    王小妹只道是程野胡乱编了个法子,说着玩儿的,此刻这样听他一说,却发现并非如此,说笑归说笑,可他说的法子似乎也确有其事。

    王小妹下意识的问道:“便是如此,还不是沾了水敷在脸上,又有何不同,哪里不简单了?”

    程野将嘴里的李子核儿吐出来,擦擦嘴,道:“通常情况下运动损伤后,一日之内用冷敷止痛消肿,两日之后用热敷,切忌冷热不分,胡乱作为,反而弄巧成拙,延误伤痛。”

    王小妹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大的文章,她从未听其他医师说过这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