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54部分

他改变了大明-第54部分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不想走的,对不起,刘公公没那个时间和人讲道理,内廷里的人霸道惯了,不想走也得走。

    很快,这些匠人,就被刘公公打包,在朝廷征调的三千援辽水师部队押送下,直航登州。

    很快的,除开少数,各船厂的人都来见刘公公了,不过规模大一点的,都只说他们没多少船,最多卖一艘给刘公公。

    见了几位船厂的管事后,刘公公也变得有些烦躁,不过还是耐着性子见了最后一批。

    一位曾姓的船厂商人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问道:“刘公公,不知召小人来,是有何事?”

    “咱家找你,当然是问船的事。”

    说着,刘公公就丢出了一张纸,上面都是各种船只的价格。

    “可是这个价?”

    “刘公公明察秋毫,都是这个价。”

    刘顺点了点头,就甩出了一大堆的银子。

    “手头上有多少好用的旧船,能造多少新船,几时能造好,都报上来。旧船验了货后给银子,买新船的规矩咱家也懂,定金都是按规矩给,不会少了你一个铜子。”

    商人闻言,心内却是有些忐忑,和太监做生意,就怕人不给钱。宦官们霸道惯了,商人们都怕。

    “怎么?信不过咱家?”

    “不敢,不敢。小的哪里敢信不过公公。”

    “咱家知晓你有顾忌,不过你放心,去打听打听,内廷在外边做事的,敢不守规矩的都是个什么下场。实话说,钱咱家当然喜欢,不过,这要银子不要脑袋的事,咱家还不敢做。”

    商人闻言连连点头称是,他也是看过邸报的,知道少年天子把内廷大大地整肃了一番,传闻这些阉人收敛了不少,心内也算是多少得到了一点安慰。他们曾家就一个举人罩着,就是这刘公公真要少给不给,他们也没有多少办法。

    “咱家此番办差,可是奉了皇命,你可不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糊弄本监。”

    说着刘公公指了指自己身边的几个人。

    “这几个都是跑海的老手,从登莱沈总兵那儿调来的,你若是有欺瞒,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不敢,不敢。小的哪敢欺瞒刘公公。”

    对刘公公大肆买船的行为,福建地方的官绅们自然是议论纷纷,不少人都认为,这刘公公怕不是也要插手贸易。大伙都当这刘公公是傻的,没有信得过,又能打的人,还想出海做买卖怕不是疯了。就算能招募到人出海,那些海主们也很快就会教公公做人。

    到时候,少不得又要闹出一堆的麻烦事。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粤省。

    只不过,提举粤省市舶司的张承恩张公公,除开买船,征发工匠和准备办船厂之外,还派了人去了一些偏远的山区,说是要在那里种药材,甚至张公公还在打听琼州那边的事,似乎要在琼州种什么能卖上大价钱的东西。

    张承恩的任务还是比较紧,他不止要负责造船业相关的事情,还得负责把金鸡纳树和橡胶种植搞起来,后续的皇帝还会调拨一批识字的人手去负责这两种重要作物的培育工作。

    与此同时,他也在试着联系荷兰东印度公司,准备把金鸡纳树和橡胶种苗交给他们一些,传授他们种植技术,让他们在南洋打下一点基础,等大明抽出手来,就会去摘桃子。

    两位公公赴任的时候,都带上了大批宫中制造的量具,还有几个船模,以及一大批的图纸。

    中式帆船虽说速度低了点,但需要的水手少,对水手技能水平要求不高,优点很多,作为商船在中国近海还是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一直到19世纪中期,都还能和西式帆船在南洋进行货运竞争。

    至于战舰,那自然是具备速度优势的西式帆船最好,他是准备先放到辽南的海岛上,未来则会安排在辽东。

    橡木被炮弹命中后飞溅的木屑少,强度也不错,所以战舰主体结构用橡木才合适。而闽粤并没有橡木,其出产的木材只能造商船,不适合用来制造战舰。其他沿海省份大木资源都不多,适合制造战舰的蒙古橡木,只有辽东还有不少。

第102章 34。海主() 
而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情况下,提举月港的刘公公在一天夜里,见了一位在福建外洋上也算是能搅动风云的人物。

    一个多月后,倭国平户。

    福建最大的海主李旦在得到一封来自福建的信之后,很快在密室见了自己的接班人李国助。

    李国助在得知来信的内容后,不由小心翼翼地问道:“爹,你说这刘公公所说的,可是真的?”

    “不会有假,刘公公是皇上跟前的红人,犯不着拿这个事诓骗我家。”

    李国助闻言后,眼神里瞬间闪过一抹喜色。

    李家虽说豪富,但都是靠在这海上吃辛苦饭,过的都是刀口填血的日子,还得小心翼翼地维持在福建官场上的关系,看似风光,但可以说整日过得都是有些战战兢兢。若是能让皇帝满意,说不得李家也能招安,从此过上太平日子。

    看着儿子的反应,李旦却是眉头微微皱起。

    他已经老了,也就这个长子还有出息一些,但这个儿子也太沉不住气,身上还有着一大堆的纨绔习性,根本镇不住人。等他死了后,这个儿子,未必守得住这家业不说,命都搞不好要丢了。

    这一次皇帝要他派个能说得上话去京师面圣,无疑是个巨大的机会,但也充满了风险。特别是他现在,根本就搞不清楚皇帝到底要什么。以往,不管是和泰西人还是福建的官员打交道,他都清楚对方的目的,能给出合适的出价。

    皇帝找上李家,到底是要什么?

    看了看儿子,发现他差点没被投靠皇帝做狗的美好前景迷了眼。

    李旦不由摇了摇头,问道:“与皇家打交道,你真以为会是什么好事?我家这般的,在皇上眼里,不过是海寇贼匪。没发兵来剿灭,便是不错了。”

    这会李国助才从美梦中惊醒,神情不由也变得有些惊疑不定起来,不过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说道:“如今皇上已经知晓我家,要是欲派兵剿灭,哪用如此大费周章。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朱家的皇帝都是贪财之辈,当今这位怕也是对海上财货有所图谋。只是我家不从,今后怕是难以在这海上立足。皇上要对付我家,根本无须出兵啊。”

    李旦闻言后才稍微满意了些,自己这儿子,眼力和决断能力还是有的。

    李旦也不敢不派人去见皇帝,他很清楚,自己的存在已经被皇帝知晓,不鸟皇帝,后果会非常严重。

    特别是刘顺那个阉人,还说过,李家不接手这差事,福建的海主多的是,还一一列出了名单。

    李家虽说势力最大,手下人马几万人,闹起来能给皇帝制造不小的麻烦,但是当今这位,虽说年少,显然也不是个好相与的,这样一个对东南海上的事一清二楚的皇帝,真要针对起李家来,可以玩的手段不要太多。

    这皇帝也明显知道,福建水师拿李家没办法,但是只要把福建官场摆平断了他的货源,再挑动其他海主对李家下手,李家也一样也是支撑不了几日。

    在沉思了很久后,李旦终于下了决心。

    “此番,便由你去面圣吧。切记,认罪要老实,万不可在君前失仪。此番虽说凶险无比,但也未必没有转机,说不得真能如你所想。那样,为父死后也能安心地去见祖宗。”

    作为一个海商,李旦怎么可能不想洗白自己,衣锦还乡。这海上的生意,整日都是打打杀杀,稍有不慎,一着走错,便是满盘皆输。能招安洗白上岸,就算付出点财货,也好过现在只敢躲在异乡。

    只是,他现在就是怕皇帝是财也要,他们一家的命也要。

    李国助闻言有些不安地说道:“父亲年未至古稀,何必早言生死。”

    李旦无奈地笑了笑,没搭这个话茬,摆了摆手,让让他退下了。

    福建这边,刘公公依旧在源源不断地下着订单,现在大伙们都知晓了,上一批的船只,都是由闽省水师押运,被送去了登州。明白这船是皇帝买的,加上刘公公商业信誉良好,都十分乐意接受这份订单。

    刘公公办的新船厂,船坞和工匠们很快就搞定。

    让闽省官绅们都感到惊讶的是,刘公公召集了船匠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船匠们识字。这位刘公公干出的出格的事多了,人们只是惊讶了一阵后,就不再感到奇怪。

    目前大明的粮食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必须要快速大量移民出去,所以未来对海船的需求量将会非常大,所以朱皇帝决定学习近代的经验,采用模块化的造船模式,批量制造几种结构一样的船只,方便在开海后爆产能,以及后续的维护。

    这种造船模式,对工人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一般需要大量的识字人员,不过朱皇帝也有取巧的方法,他造了很多的通止规,现在只用让传统工匠对着固定的尺寸制造便是。

    目前刘顺等人在闽粤的采购还只是刚起头,只有少数船厂在按照刘公公的要求,开始学习如何制造标准的模块化的船只。等到后续的工作到位,朱皇帝将花费几年时间,自己收购这些船厂,并通过采购合同,完成对闽粤的大部分船厂的改造。

    扯皮了一阵子后,文官们虽说还是在死咬着兵额的问题不放,但起码同意了加快落实三方布置之策,加快东江镇的建设,催促闽省方面援军北上。

    提举月港太监刘顺买到的二十多艘福船,早就随着闽省水师三千援军一起进发,朱皇帝一直高度关注着这个事,动用了各种力量在保障这批士兵沿途的补给,也一直在催促他们迅速北上。

    按照目前的进度看,差不多在三月初的时候,这批水师官兵和船只,就能抵达登州。

    为了增兵辽东的事,朝堂上一直吵到了三月,都没有任何靠谱的结论。

    早前清点太仓存银的时候,朱皇帝就发现,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千万两银子就给文官们花完了,要是没有抄家李三才获得的收入,广宁大捷后的封赏,都得靠发内帑银解决。

    辽沈失陷后一年,光辽东的军费开支就超过了一千万两。

    对内帑里的银子,文官们也是虎视眈眈。不过这帮文官中的很多人,现在一提发内帑银劳军犒赏,表情也和吃了屎一样难受,对此都是提不起多少兴趣。因为发内帑银,皇帝是直接派了太监去的,银子根本不经他们的手。

    下面的武将们,对此倒是很淡定,太监们虽说也不给经手发银子,但是皇帝对他们也不差,他们该得的赏银还是比从前丰厚得多,没有什么漂没,起码心理上很平衡。

第103章 35。东江开镇() 
花了数月将兖州府山区的土匪响马清剿了大半之后,四千多勇卫营于二月初到达登州,驻扎于离蓬莱水城有十里多远的一处荒地。

    再一次集合后,勇卫营的众人,聚在了一起,都在讨论这见鬼的扎营地点,以及他们的去处。

    大伙差不多确认了今后的去向之后,贺虎臣就一脸不解地问道:“不知皇上为何要将我等调到海岛上去打鞑子?去广宁不是更好么?”

    孙祖寿摇了摇头,说道:“皇上叫咱们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问那么多也没用。”

    李卑却是压低了声音后说道:“俺们常驻广宁,那些边军怕不是要闹上天。咱们手下的兵,可都是足额发饷,时不时还能有肉吃。叫别处边军们看到,咱们在广宁呆得下去?没看皇上都不准咱们进蓬莱水城,不就是怕登莱的兵闹饷?”

    剩下的军官们闻言,脸上都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大明现在这样,叫个什么事。

    临时指挥官孙祖寿带队到达目的地之后,很快在沈有容的旁观下,按照皇帝的命令,将对勇卫营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高强度整训,这几个月勇卫营感受战场气氛是感受到了,士兵们也都见过血了,但打的仗都是治安战,对战斗力其实是有很多的负面影响。

    朱皇帝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告诉他,正规军打治安战打久了,会大幅降低战斗力,必须要进行再一次的严格整训才行。

    整训的同时,沈有容也会轮流带着勇卫营的士兵出海,让他们适应下乘坐海船。

    这几个月,沈有容也在高度关注着勇卫营的剿匪作战。

    现在,拿到了一大堆战报,以及战后的总结大会的记录,对比那些地区的地图,以及每日参加整训,深入观摩这只队伍的训练,沈有容也对这支军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他有信心指挥好这只新军。

    几天的整训后,各位武将很快发现,有很多军官和士兵,晕船反应强烈,并不适合加入东江镇,只得忍痛将他们集合在一起,送回京师,这些人则会被调回勇卫营本部,带着新兵去参加下一轮的剿匪作战。

    随着一部分老兵返回,他们很快被编入了第二批完成训练的部队,新兵们将在这批老兵的带领下,继续对鲁南的山区进行扫荡,在队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进入东江镇。

    这一批的新兵,和上一批不同,绝大部分都是皇庄子弟。

    和第一批身体条件比较好的原勇卫营士兵们不一样,这一批士兵光是补充营养恢复健康就用了不少时间,一开始都没有进行什么高强度的体力训练。

    在出征前,皇帝给他们分批放了个假。

    再次集合前,一个看着差不多六十岁的老头差不多的男人,正拉着一个青年认真地叮嘱道:“大壮,你要记好,咱家的仇是皇上给报的,这大半年的好日子也是皇上赐下的,爹快四十了,还是头一回吃上肉。这可都是皇上赐下的,你可千万要记得这大恩,莫要忘恩负义。当兵吃粮拿饷,皇上也没亏待你。要是打贼匪与那天杀的鞑子不肯出力,那可不中。”

    “爹,儿子省得。”

    说着,他便跪下,给自己的父亲磕了几个头。

    “爹,儿子此去,这条命便是卖给皇上了。若儿子不幸死了,爹也不要难过,圣天子总不会少了抚恤,还有二哥儿给您养老。”

    “好!有我儿这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