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130部分

丝路龙船-第130部分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种清醒而又现实的认识之后,文天祥回过头来再反思朝廷往日的决策和计划时,这才发现,大宋的官员和军队,在面对着一心想要吞噬大宋所有血肉的蒙古人时,竟然一直在退,一直在等,从来没有拿出过与元军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流尽最后一滴血汗的决心。

    当文天祥把心底最后的一点侥幸之念丢开,将身上所有文人仕大夫的那种风骨和气度抛之脑后,以搏命求存的心态,开始准备与南下的元军死战到底时,将天子龙舟武装起来,就成了必然之事。

    随着天子龙舟的改造,赵昰的意图已经清晰的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整个琼州上下的军民百姓,从初时的震惊、慌乱情绪中恢复过来之后,在清楚的知道大宋天子准备乘着龙舟亲上战场时,一种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溢满了心间。

    年仅十四岁的大宋皇帝,为了保卫这个国家,保卫大宋的百姓,正在准备披甲上阵。这已经足以说明,在这位年少的皇帝眼中,大宋的国祚和大宋百姓的存亡,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受到天子言行的激励,整个琼州各县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纷纷涌至官府,请求入伍从军保家卫国。

    大宋三大水师玄武、腾蛟、飞鲨军的将士们,更是憋足了一口气,用高涨到爆棚的士气,投入到了对南澳岛方向元军右路船队的袭扰作战中。

    总领广南东路兵马,坐镇河源挡住元军南下步伐的殿前司都指挥使江万载老将军,在收到枢相文天祥的亲笔信,沉思一宿后,做出了一个令三军震惊的举动。

    八月初一,又一次走上河源城头巡视之际,七十三岁的老将军,将一具仓促赶制的棺材,稳稳的摆放在了自己的帅旗之下,借此向三军将士清晰的传递出了抬棺死战,半步不退的决心。

    坐镇梧州指挥朝廷中枢的大宋丞相陆秀夫,在收到文天祥的书信,清楚了天子与文天祥接下来的计划之后,召集朝廷重臣告之此事时,向来以沉稳冷峻著称的陆秀夫,罕见的泪湿胸襟,语不成声。

    昔年衣冠遍天下,繁华盖宇内的煌煌大宋,今天竟然已经沦落到了要让少年天子披甲上阵的窘迫境地,对于满朝文武而言,这是何等的心酸,何等的奇耻大辱啊!

    抛开赵昰的身份,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加上身边的千余精锐和一艘巍峨巨舰,对于一场涉及双方近百万大军的庞大战争,其实并不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可是当赵昰文天祥君臣两人,用天子披甲、宰相临阵的举动,将抛开侥幸,拼死求存的态度清晰的传递给每一位大宋文武和百姓心中时,这种无形的激励却在悄悄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心理。

    (本章完)

第234章 山穷水尽?() 
    大宋景炎三年八月初二,柔弱的太后满眼含泪,在丞相陆秀夫亲笔拟写的诏书上盖下了玺印。

    随着梧州朝廷颁诏天下,大宋天子在枢相文天祥的辅佐下,于琼州御驾亲征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传遍了岭南内外。

    当收到这个消息时,大元左中右三路兵马都元帅,镇南王脱欢,江南平章阿里海牙,六皇子爱牙赤,几乎都有种捧腹大笑的冲动。时至今日,大宋还有多余的兵力吗?那个还没有成年的大宋皇帝,哪来的兵马搞御驾亲征?

    在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想到一旦在战场上击杀或是生俘宋帝之后所能得到的耀世功勋,三位元军都元帅甚至都在心底暗自祈祷着,年少的大宋皇帝最好将亲征的方向,选择在自己这边。没有兵马随行护卫,所谓的御驾亲征,不过是送到大元兵马嘴边的一块肥肉和天大的战功。

    只是当三路元军在各自统帅的督促下,以更加猛烈的姿态向面前的大宋守军发起攻击时。还是同样的关隘,还是那些守军,可每一个大宋兵将在战场上所展现出来的斗志,却有了明显的提升。

    如果先前那些大宋军将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用“坚强”来形容的话,现在的他们,已经可以将这个词升级为“顽强”了。

    受到大宋天子不顾安危御驾亲征的鼓舞,从广南西路的严关,到广南东路的韶关、河源、潮汕、南澳岛,所有正与元军正面对峙的大宋军将,全都爆发出了倍于从前的勇气和战意。

    刚刚率军突破梅州,一路杀进广南东路河源城下的中路军都元帅阿里海牙,以十万大军面对着城墙并不高大宽阔的河源城,狂攻十日,折损过万,却硬是连河源城的城墙都没有登上过几次,更匆论破城了。

    七十三岁的老将军江万载,行动尚算便利,可早就没有了提刀杀敌的气力了。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每天只是安稳的静坐城头,就坐在那幅为他自己打造的棺材上。可河源城内的大宋龙骧左卫、虎贲卫、禁军将士们,却如同疯了一般的,忘却了伤痛、生死,寸土必争的与攻城元军在每一段城墙前后,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残酷激战。

    不管有多少元卒突破城头,迎接他们的必然是守城兵将们不死不休的反击,无数重伤垂死的兵卒,宁愿抱着突入城头的元卒一同跌落城外摔成肉泥,也不肯借机退下去养伤休整。

    刚刚在湟溪关、阳山关取得突破的左路军,在九皇子镇南王脱欢的指挥下,同样受阻于韶关。整整十天,虽然几乎每天都有机会攻上韶关城头,可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也发了狠,亲率五百甲士在城头四处巡视支援,硬是以两万余众,将脱欢麾下的十万大军挡的寸步难进。

    也恰在此时,率军退入潮汕的神武军与奉日军一道,趁着攻击潮汕诸县的元军受困于密集的水网和湿热的天气而疲惫不堪时,集中两军三万精锐,乘船绕道至元军身后趁夜袭营,生俘元卒三千,毙敌过万,其他溃逃、溺水而死者不知其数。

    等收拢残兵重整军伍后,主持潮汕作战的中路元军上万户,蒙古人色愣格发现自己麾下十万大军,一战之后,竟是只剩下了不足七万。

    虽说连番征战下,神武、奉日两军总计也只剩下了三万步卒,元军仍然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可突遭大败军心挫动之下,色愣格已经只能勉强将神武、奉日两军围困在潮汕地区,再无力发起猛烈的攻势了。

    而广南西路严关,这场大战最早开始的地方,从七月初至今,左路元军不仅在关下毫无进展,如今更是连攻势都难以为继了。

    险要的关隘和崎岖难行的山道已经令人头痛万分了,还要随时准备承受那些轻捷如猿的彪悍山民,突然从山林间发起的偷袭。

    在发现元军对严关难以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之后,经验老到的龙骧右卫指挥使苏刘义大胆的派出军中精锐步卒,在那些熟悉小路的山民引领下,沿着山间小路潜行而出,屡屡偷袭元军外围营地。

    虽说限于兵力,这种每次三五百人的小规模偷袭并不能使元军伤筋动骨。可经常有数十、数百的兵卒折损在这种袭扰下,时间久了,军中士气之低落可想而知。

    无奈之下,色愣格也只能指挥手下军将们,将营地尽可能的设在远离严关的山林之外。距离远了,粮草辎重的消耗和攻城器具的运送就更显麻烦,元军对严关的攻势也从每天一次,慢慢变成了两三天一次。现在,莫说普通的元卒,就是军中的千夫长、万夫长们,也都已经对攻破严关失去信心了。

    当所有这些军情汇总到泉州蒲园,大元左丞相伯颜的案头后,沉吟了良久,伯颜突然抬头对身边的曹玄问道:“如今宋帝于岭南战事正酣之际,颁诏天下,欲御驾亲征于阵前。依你之见,其中可有什么玄机?“

    曹玄思索片刻,轻笑着回道:“相爷只怕多虑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之君,除去崛起开国之际,但凡有御驾亲征之举,不外乎借国势鼎盛之机炫耀国力,或是山穷水尽之际拼死一搏,以期鼓舞军心士气,寻那万一之机。以宋人如今之势,所谓的御驾亲征,只怕当属后者。“

    听完亲信幕僚曹玄的分析,伯颜亦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抬手在面前舆图上两个地方:韶关、南澳岛,轻轻的点了两下,语气森然的说道:“山穷水尽,却仍负隅顽抗。既然如此,那就把宋人最后一点希望彻底扑灭。传本相之命,请九皇子与阿里海牙合力,五日内务必攻破韶关,兵进河源。另外给六皇子传讯,请他也务必于三日内占据南澳,由海路出兵,与色愣格两面夹击驻守潮汕的宋军。“

    伯颜安坐蒲园信手轻点,泉州平南行辕内自有军中信使飞骑而出,将伯颜的军令迅速传达到了元军诸路都元帅手中。

    按照伯颜的谋略,左路军主攻广南西路严关的十万步卒,除留下一半继续虚张声势的保持对严关的压力外,其余五万步卒全部调至九皇子脱欢身边。

    而江南平章阿里海牙,也暂缓了对河原城的攻势,悄悄的抽调三万步卒,突然从侧翼加入到了对韶关的围攻中。

    以两万余兵力面对镇南王脱欢的十万大军,石义坚和麾下的御林卫将士们本就已经守的万分辛苦,当韶关城外突然多出八万元军步卒之后,石义坚心中很清楚,在如今广南东路处处危急,朝廷根本无力派来援军的情况下,韶关的陷落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与此同时,以战船完全封锁南澳岛内外,并以两万步卒将守岛的五千宋军围困于小金山、屏山岩之后,右路元军都元帅,六皇子爱牙赤,亲自坐镇军中,命令麾下步卒不计伤亡,对紧守山寨的两营宋军,展开了最猛烈的攻势。

    (本章完)

第235章 这柔弱,却盎然的生机() 
    广南东路在宋元两军越来越激烈的战事中一片动乱,刚刚繁盛不过年余的琼州,因为朝廷迁出了数十万百姓和几乎全部的粮草辎重,受大战影响海贸停滞之后,如今也只是勉强维持着岛上百姓的生计。

    只是在紧邻广南东路的广西盆地,这块刚刚重归大宋朝廷治下不过数月光景的地方,如今却意外的呈现出了一种繁忙兴盛景象。

    知耻而后勇,忧国自思民。

    那怕在广南西路群山之外正发生着决定大宋生死存亡的大战,退无可退的众多大宋朝廷官员们,反而抛开所有的杂念,对地方政务焕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热情。呕心沥血整顿吏治,励精图治改善民生,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扑在了地方民政之上。

    仅仅三个多月,整个广南西路诸府诸县,平整规划出沿江上等水田三万余顷,普通旱田两万余顷,督造、疏导水利沟渠数千条。

    二十余万户近百万丁口,在朝廷新派的上等良田里,将优质的稻种、麦种悉心播种,日夜守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有了田亩,就有了生存的根本,就有了重新安定下来的希望啊。

    沿着广南西路充沛的河流水系,洛清江、柳江、黔江、浔江、左江、右江、邕江、郁江、廉江、钦江、北流江,所有这些江河两岸,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片稻田。

    因为广南西路与占城稻的原产地气候相近,朝廷无偿为百姓提供的优质占城稻种,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经过了两三个月的生长,如今青绿色的秧苗已经有一尺多高,禾株健壮,长势喜人。

    而世代居住在广西大山里的僮(壮)、瑶、布依、水、仡佬等各族山民,虽然限于险恶的生存环境养成了在外人看来极为粗野彪悍的习性,可这些生性质朴的山民对于代表着各族祖神的摩教,却向来是极为虔诚的。

    自摩教新任教首岩特正式接受朝廷册封,以示归顺大宋之后,在摩教众多道公、执事、司摩、布摩等各级教众的宣扬下,整个广南西路群山中的百万山民也很快就从宋元更替的混乱中安静了下来,默默的重新接受了大宋朝廷的统治。

    其实对于绝对大数很少走出深山的山民来说,他们并不关心山外的天下大势。真正与山外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巨大利益所在的,其实只是一小撮在山民中声望、地位、权势较高的各族头人、寨主们。

    广西周围无穷无尽的深山老林中,出产的各种珍贵药材、木材、山珍野味、皮货,大都是由山民们汇集到山寨头人手中,由他们代为出售给山外的商人小贩。

    早些年广南西路仍归于大宋治下时,国势危急人心动荡的,官员们根本无心理会这些散居深山的穷困山民。而蛮横霸道的蒙古人占据广西之后,更是赤裸裸的逼迫各寨头人们,无偿向大元朝廷进献各种财货。久而久之,无利可图之下,就连那些山寨头人们,对与和山外的官府和商贩打交道的心思也淡了。

    只是这一次,当大宋重新收复广南西路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出现了转变。

    广西各府各县的新任知县、县丞等官员们,在安顿好府城、县城周边的百姓之后,并没有将同样属于他们治下的那些山民们遗忘。官府的文吏和差役们,在上官的指派下,频繁的入山和各寨的头人们沟通交流,甚至有不少知县甚至是知府,都不惜迂尊降贵,亲自到山区各个山民聚居的寨子巡视,大大改善了朝廷在众多山民心中形像的同时,也与各族各寨的头人们,达成了诸多互通有无的协议。

    起初,那些山寨头人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寨中积存的山林土产与地方官府指定的商家进行了一些小规模以物易物的互市。

    让那些山寨头人们没想到的是,那些与山民们进行互市的商户们,在地方官员们亲自到场监督的情况下,给出的价格比往年太平年景时候,也足足高出了两倍有余。

    各种晾干的珍贵草药,虎骨豹皮、熊胆鹿茸,粗壮笔直的上好木材,这些各族各寨甚至是许多普通山民家中算不上稀缺的东西,慢慢的如流水般汇集到各寨头人们手中,按着山民们的要求,换成了一垛垛的粮食和一匹匹的粗布。

    当看着寨子里往日空荡荡的粮仓里头一回被数不清的粮食塞满,寨子里的女人和孩童身上也都多出了一件件崭新的粗布衣裳,所有参与过互市的山寨,在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