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243部分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243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仗又有三万多名大顺军被歼灭,其中近两万名大顺军成了俘虏。

    然而明军这次攻城也付出了伤亡两万多人的惨重代价,朱由崧知道,就这,他还是妙用了“牛兵,”让李自成的人马上当,否则如果强行攻击,能不能到下关城还在两说,伤亡就远不止这个数了。

    接下来朱由崧在城中,犒赏三军,因为一下死了这么多头牛,当然不能,都浪费了。谁让他们死得其所。

    让炊事班的火头兵到城外的战场去捡死牛,这些刚刚在战场中箭而亡,或被炸死炸伤的牛,扔了,还白了就可惜了,这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正宗牛肉。

    然后他们开始按功行赏,然后犒赏三军吃牛肉,发放御酒,全军大肆庆贺。

    (本章完)

第535章 兵困西京() 
    用手边的俘虏来补充战争伤亡的减员,朱由崧摸出了门道。由于他大尺度优待俘虏,这一次又有一万多名大顺军俘虏被改编为明军。

    因此潼关之战,朱由崧虽然损失了两万多人马。这一万多名俘虏被改编进去以后,这增减相互抵消,朱由松的十万明军基本上还是这个规模。

    几天后,留下五千人马驻守潼关,朱由崧亲率十万大军出潼关,继续西进。

    一百五十余里就是渭南。李自成率领的残余还想在渭南负隅顽抗,这次朱由崧直接动用了红衣大炮。

    附近的老百姓一看这里要打仗了,纷纷弃家舍业,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有的躲进深山老林,躲避战乱。有一部分躲进了城中,他们企图让他们的大顺皇帝陛下来保护他们的安宁。

    但是大多数的老百姓对这位大顺帝王比较失望,先不说他们的军纪如何,因为近二年来,李自成连吃败仗,先是被鞑子赶出了北京,偏安秦晋之地。现在又被明军撵的没地方钻,比当年的崇祯皇帝剿贼还狼狈。

    朱由崧看了看渭南小城,决定速战速决。

    “又该本指挥使立功啦!”

    可把李柱石给乐坏了,他的炮营好长时间没有显神威了。今天她非要过过瘾不可,也好让自己的陛下和将士们看看,要说攻城,大炮才是最好的利器。

    选好地形之后,几十门红衣大炮一字摆开,炮营指挥使李柱石亲自指挥着炮营将士,调整好准星合照门,装填好弹药之后,一声令下:“点火!”

    “咚咚咚咚,叨叨叨,轰隆——”……

    大炮不愧是战争之神,炮声一响惊天动地,几十门大炮连续轰鸣了十几分钟,打的硝烟弥漫地动山摇。

    炮声过后,李自成的防线彻底被摧毁,小小的渭南县城,几乎成了断壁残垣。

    然后10万大军集体冲锋,以摧枯拉朽之势,便共攻占了渭南。

    大顺军抵挡不住,李自成和高桂英,牛金星等人只好带着残余继续跑路。

    他们过了灞桥,一路逃进西安。

    明军占领渭南之后,马不停蹄,追过灞桥,也杀到了西安城下。然后10万大军,将西安团团围住。

    西安就是当时的西京,这是李自成从北京败回来之后在这里定的都城,也就是大顺军的京师。

    从李自成率15万大军东征,到现在京师被困,还不到十个月的时间,李自成败的这么快,简直如昙花一现,京师震动。

    大顺军的京师附近有一座重城,这便是古城咸阳。

    咸阳驻着一支大顺军,8000余人,由一名总兵负责。这名总兵是李自成的死忠,自不量力率众要来解京师之危,前来勤王。

    8000人马几乎是倾城而出,只是他们刚一离开咸阳,咸阳城便被明军拿下了。

    拿下咸阳的是陈潜夫的队伍,这是数日之前宋献策为朱由松献计,派出一支偏师渡过黄河,从吕梁方向攻击陕西的侧后,这支偏师虽然只有3万多人。却是能征惯战的精英队伍,更有马万年指挥的忠贞营作为先锋,3000白杆兵是明军的两大王牌军队之一。攻城破寨是他们的强项,因此这支人马一路上势如破竹,白天抢关夜间夺寨,行动神速。

    过了吕梁山,拿下榆林,又攻下延安府,然后南下直插西京。

    不过刚拿下延安府他们就听说了朱由崧的潼关大捷,3万多人马,从上到下个个大受鼓舞,西京胜利会师在望,军心大振。

    离西京还有一百多里地的时候,陈潜夫他们便听说他们的陛下神兵天进,已经拿下了渭南,兵进灞水。

    他们也加快了行军速度,咸阳城就在西安西北几十里的地方,陈潜夫和袁枢商议之后,决定先拔掉咸阳这颗钉子。

    毕竟咸阳也是名城一座,距离西京又近,与西京成犄角之势,扼守西京西北的门户,这应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是强攻还是智取,还没商议好具体的计策,咸阳总兵这时倾城而出了。

    陈潜夫和袁枢大喜过望,真是天助我也!

    3万多人马,直取咸阳,此时的咸阳要说没有,一兵一卒也不可能,只有两千人的老弱病残守城,因此明军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占领了这座古城。

    留下5000名军士镇守咸阳,陈潜夫率领两万多人马来找朱由崧勤王。

    这一下,来自咸阳的这支大顺军的勤王之师直接没戏了。前后都是明军,这几千人马夹在十几万大军之间,成了受气包。

    一场意义不大毫无悬念的混战,咸阳总兵官战死,大部分大顺军选择了投降当俘虏保命。

    陈潜夫和朱由崧,兵合一处,12万人马将西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到处都是明军的连营,帐篷一座挨着一座,绵延起伏,一眼望不到边。

    扎好营寨之后,马万年,张环,李柱石等人纷纷来找朱由崧主动请缨,主张强攻,一口气拿下西京。

    朱由崧有自己的打算,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因为他在和宋献策商议逼降李自成的事。

    如果能够和平解决西京,当然是不二的选择,大顺政权已成为风口之灯,败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现在朱由崧已经摸清了,城中的大顺军连御林军等所有的军队都算上有5万左右。

    另外城中还有成上万户老百姓。如果强行攻城,逼急了李自成肯定会狗急跳墙,火烧北京,火烧洛阳,肯定还会火烧西京。到时候等到一座废城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现在朱由崧手中的可选项多了。

    因为大顺军的勤王之师已经没有了,他们看到大顺已经日落西山,纷纷倒戈投降,归顺朝廷。

    那些冥顽不化之辈有的去投张献忠去了,有的选择了占山为王,现在的西京成了孤城一座。

    对付这样的孤城朱由崧有的是办法。

    这时双喜慧英慧梅和张耐从洛阳也敢赶到了西京前来勤王,双喜慧梅和张耐的伤全好了。

    现在朱由崧打算与李自成再费一番口舌。

    (本章完)

第536章 帝王会晤() 
    西京南城外,兵甲森森。铁甲兵皮甲兵排列整齐,刀枪如林,寒光晃眼,夺人的二目。

    身披重甲的朱由崧,头戴八宝闹龙冠的金盔,坐下千里一盏灯,立马在护城河畔。

    在他的身边左右,有巾帼英雄马金花和贺宣娇,慧英,慧梅,柳春红,小柳是,个个英姿飒爽,面如娇花。更有宋献策,李全,马万年,张环,袁枢,赵甫,方东旭等武将,个个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然后是万名甲士排列整齐,各色将旗在阳光下猎猎飞舞,朱由崧身后的主旗上斗大的黄色镶金边“明”格外显眼。

    此时李自成也立在城头的垛口处,皇后夫人高桂英,大谋士牛金星,李过,田见秀,高一功等将士环于左右。

    城头上弓箭滚木,垒石等守城之物堆成了山,守城的兵将剑拔弩张,无数的弓箭手已经对准了城下面的明军将士,城头垛口处到处可见黑洞洞的炮口,已经瞄准了城外的明军,炮兵拿着火把,随时准备点炮。

    城外护城河畔的明军将士也随时做好了战斗准备,在朱由崧身后无数的弓箭手和燧发枪也瞄准了城上大顺军将,双方的战斗一触即发,气氛相当紧张。

    在李自成和朱由崧的身边,都准备好了炮灰兵将,也就是说,他们随时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们的陛下安全,乃至用身体来挡弓箭或者枪弹。

    不过今天的形势是会晤,双方已经派将士通过气儿了。

    此时的李自成一眼便看到了朱由崧身边的宋献策和双喜,脸上一阵的惊楚,进而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李自成心里一下子难受起来。本来这些天他还挂念着他们,甚至再想办法如何救他们,认为这他们这些天不定遭受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罪,甚至怀疑他们有没有命在,为他们感到痛惜。

    可是现在一切都是他在一厢情愿,自作多情了,他们居然早就背叛了自己,投降了朱由崧?你那是连自己最信得过的双喜和宋献策呀?这是他们吗?竟然全都背叛了自己投降了昏君,这难道是真的?但眼前铁一般的事实又令他不容置疑。

    李自成不敢相信,准确的说是完全难以接受,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如果连双喜和宋献策这样的人都可以背叛自己,还有谁对自己是忠心的呢?身边的这些人还可以相信谁呢?

    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但是很快他又接受了这个事实,原因是李自成毕竟接受了太多的背叛,有妻子邢氏的背叛,她和高杰就这样大张旗鼓的私奔了,高杰和李成栋军是他手下的心腹大将,那一顶绿帽子压得他脖筋差点都折了。

    后来又遭受了干女儿干儿子的背叛,干女儿干儿子也是女儿和儿子,就是这慧英慧梅和张耐,本来是妙计天成的两个颗棋子,现在也一去不回头,成了朱由崧的两棋子了。

    有兄弟的背叛,有部属的背叛,这些他通通都经历过了,也不差自己的贴身保镖和智囊军师两个,李来亨,刘芳亮,袁宗第,难道也都背叛了自己?这些个畜生真是可杀不可留!

    李自成的心中现在只有恨了,那种难以名状的恨,仿佛是盘卧在胸中的一头怪兽,吞噬他的心肺,令他痛苦不已。

    此时朱由崧的心情与李自成截然相反,连打胜仗,连收大将,这又困住了这个大贼酋,大顺政权败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这是崇祯帝折腾了多少年,倾尽了全国之力,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最终还是栽在了他的手里。

    而是自己穿越过来才短短的两年,不但稳住了大明的政治局面,收拾了不听话的四大军阀,还北驱了鞑子,这有将要消灭李自成集团,这样的不世之功舍我者谁?

    朱由崧越想胸脯拔得越高,越想心中越舒坦,特别是看到李自成一筹莫展,沮丧的如丧考妣,朱由崧的心里更爽快了。

    因此朱由崧不无得意地对城头上的李自成道:“李自成,你我今日在此得见,也算是有缘呢。”

    李自成心中恨得咬牙,但表面上也不能让朱由崧看扁了,打仗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不就是打了几个败仗吗?何况大顺军的这么多将士还看着自己呢,朕决不能气馁。

    想到这里,他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冷笑,其实他这笑容仔细一看,比哭还难看。

    “哼哼朱由崧,你今天见朕有何话说?”当了一年多的帝王,虽然地盘不算大,但毕竟在北京叱咤风云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谁也不能不承认他这个帝王,何况他的大顺政权强盛的时候,拥有雄兵五六十万,战将上千员,地盘也不算小,子民也不算少,比起那些边以小国还是很体面的。

    因此李自成从开始的不习惯,现在他已经习惯了当这个帝王,现在也是张口朕闭口孤的。

    朱由崧不由的大笑:“哈哈,你可以称你的朕,朕也承认你这个帝王。自古以来,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这江山社稷也不是我们老朱家独霸的,从秦始皇到西周东周,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然后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直至我泱泱大明朱家三白百年的江山社稷,期间风风雨雨,合合分分,经历了多少代帝王,谁也不能说自己就是永恒的天下之主。”

    朱由崧此番言论,可以算得上帝王之最进步的言论了,因此听到大顺军和大明的军队全都心服口服,包括李自成在内,也不得不打心里赞成朱由崧的心胸开阔,不是一般的有气量。

    要知道无论哪一代的帝王,哪怕是再不堪,他也不愿意承认别人的帝位,尤其是与他并存的帝位,最多把人家看成贼,而标榜自己的正统,哪个帝王不渴望自己长生不老,永世长存?能承认李自成的帝王之位,崇祯皇帝就算是重生恐怕也做不到。

    朱由崧继续道:“但是,谁的帝王能做的长久,且不说能否名垂史册,也不管他骂名千载,更不用考虑他的疆土多寡,单时间长短就大有不同了。我大名现在已近300年了,秦始皇以来,这也算得上是最长久的国祚了。而你的大顺刚刚成立没两年便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众叛亲离,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再执迷不悟了,赶紧献城投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朕有好生之德,朕仍把你们看作一般的俘虏对待,不但不会记恨洛阳的福禄宴之事,还会加以重用,不失为王侯之位,倘若不识好歹,城破之时,那下场可就悲催了,何去何从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本章完)

第537章 李自成的条件() 
    “闯王,事实证明弘光大帝乃旷世圣主,能宽仁至此,夫复何求?闯王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手下数万将士和城中的十几万生灵考虑呀。”

    宋献策也跟着劝,只是已经改变了称呼,闯王是李自成建立政权称帝之前的称呼,这对他不失尊重,并不承认他的帝王之位,在他的心目中,朱由崧才是他唯一称职,心服口服外带佩服的陛下。

    “爸爸,您可都听到了吧,弘光大帝金口玉言,只要你愿意归顺朝廷,此前的一切罪过全都赦免了,还不是为王侯之位,能有如此气量和心胸者,放眼整个天下,古往今来,谁能匹敌?大顺已经完啦,您再看看现在的大明,早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