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末日守护 >

第70部分

大明之末日守护-第70部分

小说: 大明之末日守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丝红晕再次袭上他的面颊。这歌声和这片原野就是希望,他仿佛看到一颗种子在边塞生根发芽,绿油油的,显露出强大的生命之力。

    或许,这颗幼苗还有一些瑕疵,但是她在顽强的生长,并让人看到了秋天的收获。

    随着车轮的前进,麦田越来越多,简陋的民宅也开始出现在眼前,衣衫陈旧但是眼睛明亮的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道边,兴奋的望着那杆神兽大旗和精神抖擞的骑兵部队。

    威宁海的堡寨坐落在半山坡的一条河水间,背后是陡峭的蛮汗山,河水从堡寨中间穿过,流经一大片农田,穿过滩涂,注入威宁海那个巨大的湖泊。

    堡内矗立着一座三层楼高的炉子,周围环立着巨大的水车。

    炉子傍边修筑了一座斜坡高台,利用水力,滑轮组可以将一辆装载着矿石的小车拉上去。

    “这就是高炉吧。”

    王俭不免惊叹起来,而傅先生却皱着眉头问道:“这个炉子怎么建立在堡寨里了?”

    “先生,这是为了防御。蒙古人也许会过来抢劫。”

    “要注意环境保护呀。”

    环境保护?陪同的王实、刘弘举甚至安东尼奥都没有听懂傅先生的意思。

    “这里靠近矿石,河流落差也大而且也很安全。再好不过了。”

    安东尼奥努力的为自己辩解着。

    “有得必有失。”

    傅先生叹一口气,没有再说下去。

    参观了高炉、水力风机之后,安东尼奥神神秘秘的带着大家来到了一座水车附近。

    “这里,就在这里,将建立起一个水力轧机。”

    看到大部分人一头雾水的样子,安东尼奥满面喜悦的说道:“将军大人,你的板甲将在这里生产。当然,这里有一半的功劳是傅先生的。”

    看着王俭喜笑颜开的样子,安东尼奥一扭头冲着王实眨了眨眼睛。

    “我的财神爷,这里还将生产你需要的铁锅。”

    王实微微一笑,算是回应。而王俭的兴致正浓。他问道:“这个炉子一天可以生产多少铁?”

    没有等安东尼奥回答,王实抢先打断了话语。“大人,我们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看,而且这里需要军队的防守。草原上的狼是喜欢吃羊的。”

    天色很快黑了下来。

    按照计划,王俭宴请了所有的军官和士兵。说是宴请,十分的简单,简易的长条木桌,简易的木凳,大家坐在室外,沐浴着初夏的夜风。

    “你们所做的一切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这同战场上奋勇杀敌一样,同样让我感到骄傲。所以你们当中中的优秀的军官和士兵还有工匠,一样可以获得勋章。”

    几乎每讲一句,就迎来了热烈的掌声。没有办法,王俭只能停顿下来,等那些掌声稀落以后,再次讲话。

    “请允许我将这杯酒敬给所有威宁海的军官、士兵、工匠。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所有的人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大人,您的讲话比您在战场上的英勇更令人难忘。”

    在宴席结束以后,裴俊再次表示将自己的叹服。

    而王俭的兴趣去不在此处,他微笑一下,对着王实问道:“这里没有外人了,说说吧,这里可以每年能挣多少银子。”

    “如果焦炭和木炭能够及时供应,每天可以生产铁水三万斤。”

    “三万斤!”

    铁匠出身的裴俊几乎惊叫起来。

    王实不动生色的点了点头,裴俊掐着指头计算。

    “大同铁价,每百斤五两,那么一天就是一千五百两,一年就是四十五万辆啊!就算是三千人来干这个事,不,加上守护的军队,就算是五千人,每人每年二十两,一年十万两。天呀,我们发财了。”

    裴俊说着说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王俭嘻嘻笑了起来,“这可比蒙古的贸易还赚钱呀!”

    王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裴大人帐算的很好,只是现在大同的铁价高,是因为大同不出产铁,要从山西的璐州运来。而一旦我们生产了大量的铁,那么大同的铁价就会掉下来,每百斤应该不会超过三两。”

    裴俊敬佩的点了点头,说道:“即便是每百斤三两,一年也有二十万两的进账啊!而且还维持了一支守备部队。划算呀!”

    王实点了点头,回应道:“还要去掉高炉的检修,天气的影响等等,那么一年十万两是没有问题的。”

    “只有十万两的进账啊!”

    王俭叹了口气。见到王俭叹气,王实没好气的说道:“大人对十万两的进账还嫌少啊!我们这里只是大同边塞,可比不上江南,北面的蒙古人除了有马匹牛羊,可比我们边军还要困苦。”

    王俭连忙摆手,“财神爷不要误会,已经很好了,很好了。”

    哈哈,王实笑了起来,“其实我们不能只卖铁条,而是要将这些铁水加工,除了给大人制造武器之外,还要制造铁锅和其他的铁器,卖给蒙古人,铁锅在大同一两四个,而卖给蒙古人一两一个,或者用铁锅来交换马匹。这样又要翻翻。”

    王俭和裴俊交换了眼神,王俭说道:“所以我们还是要控制贸易的通道,以军护商,以商养军。”

    “大人英明。”

    王实深深施了一礼。

第131章 骇人的纸条() 
为了让高炉尽快的开始生产,第二天上午,王俭决定对东方进行火力侦察。威宁海的东方是蒙古歹成部落的地盘,王俭有理由相信,一旦闻到腥味,那些歹成部的蒙古人一定会来抢劫。

    带着大部分的军官,五十余骑,一人双马,迎着朝阳出发了。

    威宁海是个盆地,北部的蛮汗山山势陡峭、树林深密,无法通行。西部只有一条要道,已经设立了启明堡来予以防守,那么就缺少东部的防御了。

    向东进发,很快就登上了山地,这里是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沟壑纵横。

    路是一条牧羊道,狭窄而蜿蜒。

    “只有这一条道吗?”

    骑在马上的王俭问杨二弟。

    “能够正常通行的只有这一条,还有猎人小道,不过无法通行车辆,而且不易宿营。大股的敌人只能从现在这条路过来。”

    看起来杨二弟已经有所侦查,王俭心里踏实了许多。

    行二十里,在一处深沟之前,王俭勒住战马。

    “去看看此处是否有水源。”

    裴俊明白了王俭的意图,随即吩咐参谋士官们测绘。

    后有高坡,前有深沟,若在此处建立堡寨,易守难攻。而且距离威宁海二十里,不远不近,传递军情,获得增援,都比较迅速。

    没过多久,裴俊拿来一张图纸,向王俭汇报。

    “一百步兵,十名骑兵,在此驻守,即可阻击大队敌军。至少可以坚守两日一夜。”

    王俭眯着眼睛问道:“计算的很精确呀?”

    裴俊也不做谦逊之态,直接了当的回答:“两日一夜是在敌军携带了攻击器械,比如填埋用的麻袋,攻击用的梯子还有车辆的情况之下计算的。”

    王俭反问道:“若敌军没有攻击的器械呢?”

    将手一摊,裴俊回到道:“那么就是我军药弹全部打光,敌军不畏生死,这样至少也可以坚持两日一夜。”

    正在此时,侦察的骑兵来报水源距此一里。

    “好,就在此建立堡寨。”

    确定了在此建立堡寨,王俭坚持要去歹成部落的草原看上一眼。

    为不惊扰蒙古人,几名军官陪同游击将军前往。

    地势逐渐低缓,草甸也开始多了起来,直到见到了羊群。

    “裴俊,你说我们会来草原作战吗?”

    勒住战马,王俭身上微微出了汗,兴致勃勃的询问裴俊。

    “一定会,这些放羊的不打疼了,就不会服气。”

    王俭伸出马鞭向前指去,“前面,就是范家从宣府出关的商路,切段她,你说每年我们会增加多少的银子?”

    裴俊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王俭哈哈大笑,调转马头,大喝一声,“我们返回。”

    十人双马转瞬间消失在茫茫丘陵之中。

    远处,绿色的草甸之中,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一骨碌,从草地上爬了起来,揉了揉眼睛,向远处眺望。

    “弟弟,你听到马蹄声了吗?”

    “没有,你听错了吧。”

    “没有听错,奇怪,怎么看不到人呢?”

    “咦,弟弟,你看天空上的那朵云,像是什么?”

    “一条蛇。”

    “不对,蛇没有那么大的头呀,也没有爪子。”

    “是龙,和庙里墙上画着的一模一样!”

    “还真是像。”

    两个草原少年对着天空发呆。

    侦察队伍快速返回威宁海,丝毫没有留意天空上的云彩。

    到了威宁海,王俭当即下了决断。

    “忠烈祠授勋之后,右卫营一部开到威宁海,掩护修筑防御堡寨,来保证威宁海的高炉尽快投产。”

    威宁海的城堡和东方计划建立的堡寨都需要起个正式的名字,这个荣誉又落到了傅先生的身上。

    这次傅先生显然有了经验,也没有那么紧张。

    “威宁海的就叫威宁堡吧,东边二十里那个就叫镇远堡吧。”

    清晨,神兽旗迎风飘扬,出巡队伍整队离开威宁堡,附近的工匠、农夫纷纷前来送行。

    “王将军高侯万代!”

    “王将军长命百岁!”

    许多朴实的工匠和农夫携带家人跪倒在道路两侧,口中唱着祝福的话语。

    四轮马车的车厢里,傅先生竟然热泪盈眶,这让王俭觉得有些紧张和不安。

    “先生身体不适吗?”

    傅先生摆了摆手,接过王俭递过来的手巾。

    擦干了泪水,傅先生低着头说道:“不论何时,请不要负了黎民百姓。”

    王俭点了点头,然后感觉只是点头有些不妥,想了想之后,认真的说道:“先生的教诲,王俭谨记心间。”

    返回五屯堡也是夜里,还没有吃饭李云璐气急败坏的跑了进来。

    “吃了吗?”

    李云璐咬着牙,摇了摇脑袋。

    王俭指着桌上的饭菜又说道:“那就一起吃吧。”

    李云璐又摇了摇头,于是王俭不得不也摇了摇头。

    “那好吧,先说说你的事情吧。”

    那个闻香教的接头人被李云璐顺利的捕获,经过审讯,又顺藤摸瓜,抓到了一个闻香教的高级别教民。

    根据他们的招认,闻香教计划在五月十五起事,先夺去杀虎堡,然后进攻五屯堡。时间选的很好,正好是右卫营主力开拔到忠烈祠受训的时间。

    更有价值的消息是从关外会来一批教民,数量很多,将近五千人,这些教民是塞外归化城外敕勒川农垦的流亡汉民。而杀虎堡附近距离关内的教民也有五千多,加在一起一万多人。

    李云璐说完,王俭点了点头,然后指着饭菜。

    “我们先吃饭吧,已经凉了。”

    李云璐脸色苍白,摇了摇头。

    “你生病了吗?”

    从来没有见过李云璐有这样的神态,王俭有些好奇。

    “大人,还有一件事。”

    说完,李云璐掏出一张纸条。

    这是一张很普通的纸条,纸张可以说有些低劣。打开这张颜色泛黄的纸条,王俭不禁皱住了眉头。

    纸条上很简单,只有八个字,也不是由毛笔书写,像是粗糙的木版字,很是粗糙,字体也很不讲究。

    而王俭却看了许久许久。

    “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问完话,王俭轻轻的哼了一声,然后将纸条揉搓成团,握在了手心里。

    “军法队的士官在堡门口捡到的。”

    李云璐说完,又从腰间的荷包里掏出一张纸条,递了过来。

    “这张是在快活村的地上捡到的。”

    一模一样的纸条,一模一样的字体。

    汗从王俭的面颊流了下来。

第132章 阴谋() 
一阵风吹了过来,屋外的树叶哗哗作响。

    “这是一个阴谋。”

    李云璐的嗓音尖历而急促,王俭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要谋害大人,彻底摧毁右卫营的阴谋。”

    尖历的嗓音再起,王俭再次点了点头。

    龙出潜渊,俭字当立。

    泛黄的纸条上清清楚楚的写着这八个大字。这八个字,相信凡是识字的人都可以读懂。那是因为在一千多年前,东汉末年也出现过这样的纸条。

    当年那张纸条上写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然后黄巾军席卷天下。

    历代的王朝对于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毫不手软,甚至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漏网一人。

    此时的王俭没有造反的心思,可是大规模的走私贩私已经是他的一根软肋,若是再被人诬陷意图造反,那么一旦追查下来,走私贩私的事情想瞒也瞒不下去了。那些睁一只闭一只眼的地方官员们一定不会为自己背锅,再蹦出落井下石的来,那么结局会不可预料。

    “这是对着我来的吗?”

    冷汗从王俭的额头褪去,他望着李云璐。

    “卑职打听过了,闻香教里没有叫俭字的头领,而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张纸条。”

    “那就是对着我来的了,好毒辣的手段。想浑水摸鱼。”

    这一会,王俭的情绪渐渐平复。

    “他们还想借刀杀人!”

    李云璐咬着牙,如果这会见到这些制造传单的人,相信李千总会将这些人活活咬死。

    “不管是谁干的,至少这个纸条可以告诉我们,他们开始动手了。”

    王俭的话提醒了李云璐,他眨巴着小眼睛,转瞬间就提出了几个应对的措施。

    加强护卫当然毋庸置疑,保护家眷,这个倒让王俭心中一惊。

    母亲,是呀。万一那些人狗急跳墙,不择手段劫持了母亲,那可真是糟糕透顶的事情。

    “我马上写信,连夜安排人手,将家母接到忠烈祠。忠烈祠的防卫也要提高等级。”

    事不宜迟,王俭马上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