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逐鼎江山 >

第186部分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186部分

小说: 明末之逐鼎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景道:“此人姓郑……殿下,切记不可声张啊!”

    “你是说……是他?”朱由检大惊。

    见到苏景点头,朱由检连忙道:“那还等,快……宣!”

    一个锦衣卫打扮的人走了进来,看样子三十岁左右,留着大黑胡子,不发沉稳有力,进来之后便双手抱拳施礼,喊道:“郑一官见过信王殿下!”

    “你就是郑芝龙?”朱由检询问。

    “正是,不过在殿下面前,属下……臣不敢以‘芝龙’自称,殿下还是唤臣一官吧!”郑芝龙一来,就摆出了一个小人的态势,对朱由检毕恭毕敬。

    这让朱由检非常高兴,他说道:“你平身吧!”

    郑芝龙站了起来,见到苏景对他露出了一个笑容,他点了点头,可是却不敢回敬苏景一个笑容,因为这是当着朱由检的面呢!

    相比之下,见到朱由检,郑芝龙可要拘谨多了。

    而且郑芝龙现在还有点晕乎乎的,感觉在云里雾里一样。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这么快,就能得到当今信王殿下的召见!

    信王是谁?

    那可是皇帝的亲弟弟,先帝的两个儿子之一!

    这样的身份,在当时看出来,不止是贵重那么简单。

    所谓天潢贵胄,就是有这样的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打心底里敬畏、膜拜!

    郑芝龙的样子,活脱脱一个见着了偶像的小迷弟,就差两眼冒星星了!

    苏景很奇怪,郑芝龙可是海上的一代枭雄,怎么对老朱家的人也这样膜拜呢?

    难怪在历史上,后来郑芝龙被朝廷招降,就住在北京不在去南方了,感情这哥们就是一个明朝版的宋江,心里也有一个当官的梦呀!

    确实,当官可要比在海上称霸威风得多,虽然不如海上自由,可是在封建社会时代,自由并不是高于一切的。

    朱由检立马回了座位,问道:“郑一官,听说你是一路扮作士卒前来南京的,你来南京面见本王,可是有什么要事?”

    “有!”郑芝龙立马点头,其实他本来只是找苏景,没想过可以见到朱由检,但是现在见到了,郑芝龙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你有什么要事?”朱由检再次询问。

    郑芝龙答道:“臣想让殿下,赋予臣在厦门开海禁之权……”

    “原来是这个!”朱由检愣了愣,这件事情他倒是做不了主,便看了一眼苏景,说道:“先前本王曾与苏景联名上疏,奏陈海事,虽然目前皇兄还未批复,不过从目前京中的风向来看,似乎并无反对之声,估计不久之后便会有消息传来。郑一官,你大可放心!”

    “臣……不放心!”

    郑芝龙可不是地道的明朝官员,他不像别人那样懂得说话的门道,有点直接:“臣想要的,并非是整个大明都开海禁……至少,在福建,臣希望暂时只解除厦门的海禁。”

    朱由检一愣,然后问道:“郑一官,你这是何意?”

    郑芝龙答道:“福建临海,泉州商人多为海商,这些人势力庞大,极难对付。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殿下,以臣之见,若要强行与这些商人为敌,倒不如与他们为友!只要殿下和朝廷肯配合先接触厦门的海禁,那么臣……便有十足的把握,这些海商都会到厦门来做生意。到那个时候,这些人的生意就都得由臣来分配、调度。”

    苏景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对朱由检说道:“殿下,郑大人所言甚是。若要开海禁,当以厦门为首……殿下可莫要忘记了,海上运输线路,厦门可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还有金门!”郑芝龙突然又跪了下来,对朱由检说道:“臣恳请殿下准许臣与泰西国人,交易舰炮、火枪,并且在厦门重组我大明水师!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三年之内,必定驱逐荷兰人,收回金门、光复夷州!”

第456章 分歧() 
郑芝龙的要求,很突然。

    而且,这样的要求也很突兀,让朱由检顿时感觉无所适从。

    因为朱由检根本做不了这样的决定,所以郑芝龙的要求,他答应不了。

    然而,朱由检也不好直接拒绝,因为这是他和郑芝龙第一次见面,将来海事又都要依靠郑芝龙的力量,不能寒了这个刚刚才被朝廷招安的人的心。

    怎么办呢?

    拿不定主意的朱由检,看了看旁边,见到苏景,顿时便有了主意,他对郑芝龙说道:“赶走荷兰人,攻下夷州并无不可,只是购买火枪火炮等诸事,以现在朝廷的财力,恐怕很难给予你什么支持……对了,不如此事,你就和苏景一起去商议吧,交给你们二人自己拿主意,如何?”

    朱由检这是不打算管了,所以就让苏景和郑芝龙自发地做,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朝廷给不起银子,而且对于夷州朝廷也不是很想要……

    “那,苏大人?”郑芝龙望着苏景。

    “郑大哥,你我之间,就不必这么见外了吧?”苏景笑了笑。

    郑芝龙对苏景说道:“贤弟,你觉得夷州,朝廷是否应该攻下来?”

    苏景答道:“天下九州,乃我华夏自古以来的国土。然华夏历代君王,并不是毫无进取之心,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后来汉唐多有征伐,华夏的国土也屡次扩张,再也不止九州之说。其实以我个的看法,夷州虽然位居外海,却与我华夏国土相距不远,甚至可以说是血脉相连……再者,一皱乃东南海上之屏障,险要之地,故不可让于他人之手!”

    “不错!”

    郑芝龙点点头,望着苏景,那眼神就像在看知音一样。终于找到一个清楚夷州对于华夏重要性的人了,特别是郑芝龙向来在海外,他非常清楚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将来海洋战争对于世界来说都会是决定性的。所以郑芝龙非常清楚夷州对于明朝的重要性……用苏景的话来说,就是东南海上之屏障。

    苏景的形容非常的贴切!

    所以郑芝龙很高兴,至于朱由检说朝廷无法提供金钱支持,那都不是事情。

    对于一个大海贼来说,钱财从来都不是需要担心的。

    没有了,不会抢吗?

    当然,现在的郑芝龙不能像以前那样‘明抢’了,因为他明面上的身份,已经是归顺了大明王朝的臣子,若是明抢的话,将来还怎么和别人做生意?

    明抢不行,那就暗中来呗!

    反正,十几岁就跟着叔叔辈纵横海上,又精通七国语言的一个大海贼,手里还要船有船要兵就兵,这难道还会穷死?

    可是,这暗中来又怎么来呢?

    苏景给郑芝龙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让朝廷先一步废除厦门的海禁,如此一来整个福建的海商,就都必须将他们的船只行驶到厦门来,全部往厦门靠拢。

    这将会给厦门带来十分繁荣的局面,还会让厦门的人口变得密集,成为整个东南最大的贸易市场……而达到这个目的之后,将来给郑芝龙他们带来的收益,就是那数之不尽的各种税收。

    以前郑芝龙等人当海贼的时候,是明着抢掠过往海商的财富。

    而现在,苏景则是让郑芝龙利用这样的手段,来暗中‘抢夺’海商们所创造出来的巨额利润,这一明一暗,却是截然不同的变化。前者还会激起海商们的反抗,后者则是让海商们心甘情愿就把银子交出来了。

    另外,郑芝龙还有明王朝的特别许可证,他不止是代表明王朝管理海事的将军统领,还是代表明王朝与国外进行商业贸易的大海商,将来整个明朝的生丝、茶叶、瓷器等物品的出口,郑芝龙一个人就将占据大半的份额。

    之所以说只有大半而不是全部,那是因为明朝这个国家,或者说是华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有着非常灵活的头脑,就算朝廷下令要郑芝龙垄断整个海上贸易,郑芝龙也无法坐到杜绝别人暗中与外国的商人交易,这也算是国情,改变不了的。

    但紧紧是这样,生丝和茶叶还有瓷器等物品,还是能够给郑芝龙以及大明王朝带来巨额的利润。

    有了这样的前景,郑芝龙才会生出雄心来,有信心把占据着澎湖列岛和夷州的荷兰人都赶走。

    在郑芝龙看来,如果明朝有了夷州,那才算是彻底让厦门甚至是福建‘解放’,因为有了夷州,明王朝大可将战舰和水师都转移到夷州,在这里形成明王朝的海上第一道防线。

    有了这样一道防线的保护,那厦门和福建就不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维持着庞大的水师来经营长长的海岸线了,少了来自海上的潜在威胁,这样福建和厦门的百姓才能更好的安居乐业,而福建的海商们也能更专心地做生意。

    这是一项长治久安之计,所以郑芝龙把攻打夷州,看得比苏景说是建立海上运输线还重要。

    这些事情,出身皇族没有在海外待过的朱由检,是不会了解的。

    所以郑芝龙在告别朱由检之后,就专门就苏景商量。

    当听到郑芝龙这样的想法之时,苏景很是意外,他连忙对郑芝龙说道:“郑大哥,你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海上运输线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至于攻打澎湖列岛和赶走占据夷州大部分地区的荷兰人,则完全可以徐徐图之。”

    郑芝龙争辩道:“若不打跑荷兰人,就算建立了从南洋诸国运送粮食到下面的运输线,请问又怎样将这些粮食安全地送回来?荷兰人的舰队,肯定会从中阻扰……难道到时候,还让粮船开到广州去避难,最后干脆从广州上岸,再运回扬州去?要是这样,那还要什么海上运输线!”

    “这样当然不行!”苏景强调道:“粮食必须在扬州上岸,这批粮食若是在广州上岸,就会有诸多变化。而且走陆地的话又得耽误许多时间,还得花费打量的人力来运送,根本就得不偿失!”

第457章 计断东南() 
陆地崎岖,多是山路,而且这个时代运输主要靠人力和牲畜。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打开了从南洋购买粮食这个入口,到时候粮食进入大明,每一次恐怕都是以数百万石为计的,这么多的粮食,在陆地上运输实在太难。

    只有水路,才是最快捷而且安全的。

    所以苏景非常坚持,在这一点上面,他显得有些霸道。

    既不答应让郑芝龙先和荷兰人开战,也不准郑芝龙把让粮食从广东着陆,逼着郑芝龙只能在和南洋诸国谈好之后,再运着装有数百万石粮食的船队经过荷兰人和海贼并存的海峡……

    郑芝龙很无奈,望着苏景说道:“贤弟,你不能这么霸道吧?怎么也得为哥哥我想想!荷兰人占着澎湖一带,倭寇还时不时在江浙附近的大海中神出鬼没,你让我把粮船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运到扬州去,这不是为难我吗?”

    “郑大哥,我知道你为难,可是眼下,大明朝更需要这样一批粮食救命!”苏景很清楚现在明朝的情况,因为他利用强硬的手段,把晋商、徽商和吴门商会从湖广一带购买的粮食,都用在了应付江淮的旱灾之上,导致本来就严重缺粮的大明王朝,现在更加需要粮食了!

    历史的进程,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当然,一个人的改变并不大,苏景也不能改变明朝的气候,让小冰期消失大地回暖……但是,因为苏景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明朝的粮食分配出了极大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现在明朝闹饥荒的地方不止是江淮,还有山西、陕西以及凉州等地方。

    苏景解决了江淮的麻烦,山西和陕西等地就陷入了完全无粮的情况。

    这样一来,山西和陕西等地的百姓,就会遭受难以承受的灾害……

    于是,历史的进程提前,本来要在十几年以后才会发生的农民起义,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萌芽,甚至还发展迅速!

    袁可立到山西去了,他或许可以勉励支撑一段时间,但袁可立他不是神仙,就算他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也绝对不可能撑得过这个冬天。

    所以,苏景很担心这样会酿成惨剧。

    说南洋的粮食运回来是给大明朝救命,这一点都不为过!

    郑芝龙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苏景对郑芝龙说道:“西凉一带,几乎荒无人烟,当地民风彪悍自古有之,现在更是聚集一堂,开始聚众闹事……不瞒郑大哥,上月至山西上任的巡抚袁大人,曾经秘密来信,说西北叛乱四起,大乱将至。这个节骨眼上,若是百姓无粮过冬,你说中原会不会大乱?”

    其实,袁可立写信的事是真的,不过没有苏景说的这么夸张。

    袁可立也就是说西北现在多地出现小股打着旗帜的人马,但是都不成气候,被扑灭了这些‘星星之火’。可苏景是一个‘过来人’,他非常清楚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是如何毁灭的,所以苏景故意在郑芝龙的面前,把事情夸大。

    郑芝龙果然被唬住了,然后他也不怪苏景,换成了商量的口吻:“我一直记挂着你的一些话,也知道现在大明各地饱受天灾肆虐折磨,更加相信你说的只要我们手里有粮食,就不必惧怕任何人甚至是……朝廷!可是,若我们手中没有火枪火炮,这些粮食的安全也无法保证呀!”

    “火枪和火炮,你可以去购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粮食!”苏景问道:“你能不能尽快的,先从南洋运一批粮食回来?据说南洋诸国近几年都是风调雨顺,不像大明这般多灾多难,相信他们肯定会有粮食乐意与我们做交易的……”

    郑芝龙说道:“我曾经和几位泰西国的神父交待过此事,他们正要到南洋去,已经拜托他们和那边的东印度公司代为商谈。那个东印度公司的人对我们的茶叶和瓷器都非常感兴趣,不过他们对于生丝的兴趣,倒是不如苏绣那样浓厚……所以这一次我前来找你,除了要商议这些事情之外,还有就是想找苏州的商人谈谈苏绣的事情。”

    “他们要苏绣?”苏景一愣。

    这些英国人,胃口倒是蛮大的。

    生丝和布匹,这显然都是西方国家非常喜欢的东方产物,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