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逐鼎江山 >

第65部分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65部分

小说: 明末之逐鼎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以苏景的个性,逗比一番还是要的。

    苏景对张可大说道:“张大人,咱可有话说在前头,这些个文人诗会活动的,我可从来没有参加过,到时候我怕坏了老师的名声,可不能用真名,到时候你就喊我可小贤弟。”

    “可小?”

    张可大愣了,问道:“难道苏千户你字可小?那倒是敲了,我大名可大,你字可小,这不是应了你那句话嘛,咱们就是兄弟……咦,不对呀,你不是字不移吗?”

    苏景再也忍不住了,偏过头耸动着肩膀偷笑。

    一边的春花倒是反应过来了,她对张可大说道:“老爷,苏大人分明是在拿你的名字取乐。”

    “春花妹妹,你这就不对了!”苏景忍住笑,回头板着脸说道:“这叫与人同乐,你看看,这笑的可不止我一个人呀?再说了,咱们张大人本来就是可大……可小嘛!”

    “你才可大可小!”张可大急了,苏景这叫什么话?

    什么叫可大可小,不就是指男人身上那玩意嘛!

    苏景哈哈一笑,说道:“对呀,我是可大可小,难道张大人你不是?啊,这个你到底是不是,咱也不清楚,不过春花妹妹却是清楚的,哈哈……”

    春花也反应过来了,她羞得无地自容,看着苏景嗔怪:“苏大人你……你怎么能这样,真是太……太……”

    “太下流了?”苏景帮她说下去。

    春花连忙摇头,说道:“奴婢是青楼女子出身,哪里敢说大人下流?只是,大人你这个玩笑也太流俗了一些。”

    “大俗既大雅嘛!”苏景笑着回答,又说道:“本朝才子唐伯虎有诗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便道出了其中真味,有时候我们作为人活得本来就累,要是再受那么多礼法世俗的约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依我看,今夜我们去那个什么介园,也别拘谨了,那些文人才子他们作他们的诗文,我们找我们自己的乐趣,相得益彰才好。但就怕那个时候,张大人有春花妹妹作陪,放不开呀!”

    苏景又开始拿张可大打趣了。

    张可大眼睛一横,说道:“苏景,现在咱们就把话说清楚,晚上放不开的如果是你怎么办?”

    一边回应着,张可大一边给春花使眼色,示意她帮忙煽风点火。

    春花顿时便反应过来了,老爷这是在想办法,帮忙她撮合苏景和李贞娘呢,便连忙附和着询问:“苏大人,奴婢到时候可不会陪着老爷,所以老爷没什么放不开的,倒是苏大人你,这话可是苏大人你挑起来的,到时候放不开的又是你怎么办?”

    “我怎么会放不开?”苏景笑了,指着张可大说道:“张大人有妻有妾都能随性而为,难道我苏景一个还没有成婚的光脚汉,还怕了他这个穿了几双鞋的不成?”

    张可大道:“你别扯那些虚的,就说怎么办!”

    哟呵,生气了呀?

    苏景还不知道他是在给自己挖坑,还以为张可大是被他给逗得恼火了,所以他也没有多想,便答道:“若到时候放不开的人是我,便随你们夫妇二人处置,这样总行了吧?”

    “行!”春花大喜,她要是就是苏景这句话呀!

    感觉奸计得逞,春花立马扑到张可大的怀里说道:“老爷,奴婢真是爱死你了……”

    “啧啧啧……肉麻不肉麻啊?”苏景摇摇头,这一对又开始撒狗粮了,不过也刺激不到他。

    伸手往怀里一模,然后掏出一锭金子丢在桌上,苏景便往外面走去,一边解释这是恭贺张可大梳笼春花的贺礼。

    一锭金子,也就是二十来两的样子,差不多就是二百两左右,不算多,但也不少了,起码够春花买好多的胭脂水粉,把张可大迷到死!

第146章 尽力为国() 
玩笑归玩笑,晚上一起前往介园的时候,张可大还是喊的不移,苏景则是喊张可大观甫兄,二人称兄道弟一番,各带了几个人坐着船,来到介园之外。

    张可大介绍道:“春花说,介园乃是徽州商人江源所建,因环境清幽典雅,素来被当地的文人喜爱,所以常有诗文集会在此地举办。这一次举办介园诗会的乃是景阳道长,此人姓方,据说与知府刘铎也素有往来,倒是一个不太安分喜欢结交名流的道士。这一次他备宴,就是为了给即将上任广东粮储参议的田仰田大人送行!”

    二人在船头说话,没有外人,这时候苏景突然问道:“张大人,请问一下,前几日晚上画舫之上,我喝醉之后可有失言之处?”

    之所以这样问,是苏景听到方景阳这个名字以后才反应过来的。

    因为方景阳就是刘铎后来被魏忠贤拿入诏狱的罪魁祸首之一,除了那个云游的僧人是起因之外,方景阳则是坐实了刘铎结交方士诅咒魏忠贤的罪名。

    本来对于这件事情,苏景是没太多记忆的,还是张可大在说起方景阳的时候提起了刘铎,苏景才自然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结果一下子全部想起来了。

    张可大反问:“苏千户可是指那扇子之事?我记得那天晚上,你就说了这个,然后那知府刘铎便满头大汗,似乎非常着急……话说回来,苏千户,到底你是北镇抚司的还是我才是北镇抚司的,为什么那刘铎怕你怕成那样,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北镇抚司负责诏狱、稽查、刑罚等,南镇抚司本职是负责本卫的军纪和法纪,所以张可大才会如此调侃,因为苏景是南镇抚司的人,却比他这个北镇抚司的都督佥事更让刘铎害怕。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件事情,刘铎的心里有鬼。

    这一点,张可大自然明白,但他也没有点破,还用这样一番言语告诉苏景,这件事情他张可大不想管,或者说是不想牵扯进去。

    明白了张可大的态度,苏景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苏景无奈一笑,说道:“他怕我,自然是有缘由的,其中的干系,便在那把扇子之上,都怪我酒后失言,看来这次恐怕他早已有了防备,这事儿也应该威胁不到他了!”

    想不到,自己这小小的蝴蝶翅膀,又煽动了一次,这个刘铎的命运看来是要被改变了。

    不过这样也好,刘铎算是一个好官,勤政爱民是肯定的。

    现在苏景要利用扬州的海港和水师,将来配合郑芝龙一起行动,为大明内陆从海外筹备粮食,倒不如就送刘铎一个顺水人情。

    至于这个方士方景阳以及那把扇子的事情,就找个倒霉蛋做个替死鬼好了。

    苏景这样想着,心里便憧憬着来一个不长眼的倒霉蛋,赶紧跳出来给刘铎挡这一下子。

    很显然,张可大不想针对刘铎,说明这个刘铎为官的名声确实不错,否则张可大也不会想要包庇。

    苏景真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有了将事情简单化的想法。

    同时,苏景还关注着另外一个讯息。

    苏景问道:“张大人,你刚才说这介园乃是徽商所有,这徽商泛指徽州一带的商人。徽州民土风情素好外出经商求财,这一点他们和晋商倒是很像……听说现在这扬州的商界,就是晋商和徽商互相把持着的,徽商与浙商、淮商可以说是左邻右舍的乡里乡亲,此时定然也会联合起来对付晋商。不过我却听说现在扬州的商界,形势是双方对峙不下啊,莫非徽商的实力已经如此恐怖了?”

    张可大答道:“想不到苏老弟对扬州的商界之事,也如此上心……不错,徽商与晋商相争,已有多年,不过以现在徽商的实力,哪里是那些百年老字号晋商的对手?就是到现在,徽商在扬州还连商籍都争不到,被压制着呢!”

    “为何会如此?”苏景皱着眉头问道:“知府刘铎也是南人,甚至乡里与徽州相距不远,为何他不支持这些徽商,却反而帮着晋商压制徽商?”

    “此事恐怕你我都是门外汉了!”张可大指着两岸的灯火笑道:“老弟你看,晋商在扬州经营日久,老店门新呀!扬州能有今日这样的繁华不易,前两天甚至还经历了地龙翻身这样的大劫,据说当时扬州城墙都震踏了,还是晋商联合起来资助府衙,然后号召民众携手渡过难关的。现在扬州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刘铎此人功不可没,当然……他对于当初踊跃捐助府衙的晋商,自然也会优待一些。哦,这些也不过是我的猜测!”

    苏景点点头,说道:“若真是如此,刘铎暗中帮助晋商压制徽商也就可以解释了。不过晋商在南仗义疏财虽然是义举,可他们在北方却对朝廷阳奉阴违,与建奴女真暗中勾结多有商贸往来,此事屡禁不止,实乃卖国之举,绝对不能容忍!”

    都到卖国这样层面了,张可大也就无法再置身事外,他看着苏景问道:“苏千户,你……你莫非要借此举,压制晋商?”

    “不止是压制!”苏景沉声说道:“我还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教训,让他们再也不敢忘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敢再资助建奴女真!”

    与女真人通商,实际上就是变向的资助。

    其实和努尔哈赤通商的带头人,还要数被后来满清歌颂为明朝英雄袁崇焕。

    辽东地处贫瘠之地,与西边的瓦刺、鞑靼同为游牧民族,他们的东边又是高丽、朝鲜,都是一贫如洗的地方,要是没有明朝的商人与他们暗中通商,他们的经济如何能够得到发展?

    偏偏袁崇焕这个人却刚愎自用,还喜欢吹牛皮,他先是说自己一个人都可以守住山海关,又在辽东矫旨斩杀大将毛文龙,还带头和女真人贸易通商,又给女真人米粮帮助他们过冬,美其名曰议和。

    其实当时后金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们叛出大明自立为王,早就已经不值得任何信任,但袁崇焕却看不清形势,还存有这种苟安的心理,确实不应该。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因为‘宁远之战’才刚刚过去。

    不过,苏景觉得袁崇焕就是在‘宁远之战’之后,才开始变得糊涂起来的,或者说是‘宁远之战’以后,袁崇焕的身份地位都起来了,所以变得有些骄纵,以及他本身短浅的目光,左右了这一切的发展!

    作为一个穿越者,知道未来大明王朝结局的苏景,他却能够看得清楚。

    所以苏景现在,就打算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最起码要把晋商给掰回来才行!

第147章 玉树后庭花() 
苏景并不是圣人,也不是什么道德君子。

    他就一个普通人,说平凡人不行,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

    说普通人倒没什么,因为苏景一样有他的喜怒哀乐,他也和普通人一样会在乎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会担心生老病死。

    此时距离崇祯十五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全国起义运动,虽然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可大明确实是已经病入膏肓了。

    如果苏景不希望到时候农民军和女真人的屠刀和铁骑,踏破华夏的大好河山,那他就必须得多做准备。

    以前的苏景,可以说是没有资格来左右一个王朝的命运。

    当然,现在的苏景一样也没有资格,可是他却比之前有了进步,最起码他现在能够‘触摸’到一些上层的东西了。

    比如说拉拢郑芝龙靖海,又或者是遏制晋商与建奴通商等等。

    晋商起源于山西,在明王朝与瓦刺、鞑靼对峙的时代,山西属于边城,经常遭受战乱袭扰,而且此地民风彪悍,许多人迫于生计落草为寇,所以山西非常的乱。

    但这却一点儿也妨碍不了晋商的强势崛起和发展,因为晋商他们从来就没把大本营设立在山西老家,对于他们来说,山西只是他们的老巢,真正的大本营却在扬州、苏州一带。

    自魏晋时期长江流域以南得到晋王朝的大力发展之后,又经历了南北朝以及后来隋朝大运河打通南北,至此扬州便成了商人们的天堂,这个情况甚至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这一次张可大的邀请,就算没有那个出海的借口,苏景也是一定会来的。

    不过他到来的目的,却是希望借这个机会认识一下徽商们,然后再利用扇子的事情让刘铎听他的命令。

    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还会很繁琐。

    可是事在人为,既然有了目标和放心,苏景自然就要把事情坐到。

    当然,利用扇子一事来要挟刘铎,也是苏景的无奈之举,应该说是错有错着。

    之前苏景还从来没想过利用这样的手段,来让刘铎听话的,他还想着借助张可大来控制扬州的水师,好将来配合郑芝龙在海上的行动。

    现在看来,倒是不必费这么多功夫去说服张可大,只要控制住了刘铎,最起码将来扬州的政令方面,苏景不会让郑芝龙和他的船队遇到太多的问题。

    构建一条连接扬州到南洋的海上运输线,这对于苏景曲线救国的计划非常重要,所以绝对要让刘铎答应此事,只要刘铎答应,那苏景非但不会让毛一鹭他们对刘铎动手,还会想方设法地保住刘铎这个扬州知府的位子。

    要不然,换了一个知府,那苏景他又得下一番功夫。

    在出海和郑芝龙会面之前,如果刘铎就能答应此事,那对于苏景来说将会有莫大的助力,苏景也可以给郑芝龙信心,让郑芝龙更有底气去攻打厦门。

    许心素这个人不能用,也不可用。

    这一点苏景是非常清楚的,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领导人们赶跑荷兰人的海上霸主,而不是一个只会投机取巧靠做生意赚银子甚至不惜与荷兰人苟合的商人!

    许心素,就是这样一个人。

    介园就在安定书院对偶的一座小山上,与书院都是临着内城河的。

    因为园子在山上,所以经过闹市之后,便是一条清幽的小道,道路两边都栽种着许多翠竹,路面也是青石砌成。

    苏景与张可大等人行了一程,然后再回过头来,便能看到扬州城内那万家灯火的场景,这让见惯了后来大都市繁华的苏景也忍不住赞叹了:“想不到扬州居然如此繁华,居然比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

    南京是明王朝的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