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宦明 >

第123部分

宦明-第123部分

小说: 宦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我这不是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嘛!不过害得诸位担心,实在是罪过,杨宁再次赔罪了!”杨宁郑重其事地对张为年等人施了一礼,慌得众人纷纷回避。

    “常大哥,没想到这次是你亲自前来,这下我就放心了!对了,什么时候到的?”杨宁对常大勇道。

    常大勇与杨宁自然是熟络,呵呵笑道:“到了有三日了,只是来了以后没见你人影,把我吓得够呛,你要再不回来,我可真得派兵找你去了!”

    “唉,别提了!本来是想去打猎玩玩的,谁想到遇到了狼群,被撵得迷了路,在草原上转了几日,这才回得来,喏,还救了一个小孩!你看我这狼狈相,兄弟可真是差点就见不到你们了!”杨宁半真半假地道,不露痕迹地将自己出走几日的事情做出了解释。而看众人的样子,显然也没有过多的怀疑。

    听到杨宁遇到了狼群,都善脸色一变道:“杨公公,你可真是命大,在草原上遇到狼群,尤其是这个季节,草原狼最饿的时候,你们竟然还能逃得性命,绝对是真神保佑啊!”

    “嘿嘿,马跑得快而已,又幸好遇到了山,躲到了山上,才逃过一劫!算了,不说这个了,咱们进去吧,收拾收拾,明日一早起程!”杨宁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众人一听,急忙将杨宁三个让了进去。

    杨宁先是迫不及待地去看了被关押着的“赵全”,及他手下一干主要案犯,见他们如今都被常大勇派人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管地结结实实,才放下心来。

    望着嘴里嗬嗬有声,疯疯癫癫的“赵全”,马武对杨宁道:“说也怪了,自从逮住这小子,他的身体就越来越差,先是说不出话来,再是双臂冷硬、彻底废了,如今又了疯,真是有些奇怪!”

    见假赵全被小乐子弄成了这副模样,杨宁心里也不由暗暗惊讶,但也彻底放下心来,嘴上道:“像赵全这种人渣,哑了瞎了、残了废了都没关系,那都是他罪有应得,只要他脑袋还挂在他的脖子上,能让咱们向朝廷交差就行!”

    “就是!管他的呢,反正这小子回到京城也是个死,到时候,只怕他身上连片肉都剩不下!”张为年冷笑着道,他所指的是大明有名的酷刑——凌迟!

    洗漱了一番,又换过了衣服,杨宁感到浑身轻松下来,命人给关雷送来的丰盛的吃食,叮嘱他吃饱了就好好休息,才与小乐子去了常大勇的中军大帐,常大勇已经为他设好了宴席。

    席上没有别人,只有常大勇及他手下几个将领,还有张为年等侍卫。

    常大勇一抱拳,一本正经地对杨宁禀道:“启禀公公,此次王总督与总兵大人派末将带了三千精锐铁骑来接应,接下来的路程,请公公放心就是!”

    “哈哈,好,常将军辛苦!”杨宁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说完,他立刻就双眼放光地望着面前的烤肉道:“嗯,常大哥,公事谈完了吧,是不是该开吃了?嘿,我这肚子他都快饿扁了!”

    杨宁略带幽默粗俗的话语让众将领、侍卫哄堂大笑,常大勇也不由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大喝一声道:“他娘的,那就开吃,先填饱他肚子再说!”

    席上没有酒,因为此次押送赵全等人回转大明,事关重大,常大勇怕喝酒误事,因此下令严禁军中喝酒!

    吃饱喝足,众侍卫、将领全都退下,只有张为年、常大勇留了下来。二人向杨宁汇报了大明那边的情况。

    王崇古与麻贵得知杨宁与俺答达成的和谈结果,都是大喜过望,立刻派了快马八百里加急奏报朝廷,同时命常大勇前来草原接应。

    而小王子把汉纳吉得知了自己部族要与大明议和的消息,也非常的高兴。杨宁不由冷笑:早就知道把汉纳吉会这样了,这小子整个就是一头脑简单、愚蠢冲动的热血二x青年!估计他也想明白了,在大明当一个无权无势的异族降将,怎么着也不如回到自己部族当高高在上的小王子要来的风光,更何况,如今辛爱一系已经在叛乱中被一网打尽,把汉纳吉汗位继承人的身份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有时候杨宁还真就奇了怪了,都是一个父母生的,诺敏如此惊才绝艳、优秀智慧,怎么就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哥哥呢!莫非把汉纳吉的所有才能,都被诺敏抢了去?

    ————

    最后驻留一夜,第二日一早,杨宁下令起程,回归大明!

    一路上有了都善手下人的开路,明军走得十分顺利,两日之后,畅通无阻的到达了宣平堡外。

    王崇古与麻贵早得了消息,率文武官员列队迎于堡外。

    “杨公公,今番你北上草原一行,所取得成果实在是可喜可贺啊!不但换回了赵全等叛贼,更是与俺答达成了‘封贡和谈’的商定,这对我大明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公公这番成果与壮举,日后必将会名垂史册!”王崇古感慨万千地对杨宁道。

    “呵呵,总督大人可别再夸了,咱家都快不好意思了!”杨宁笑着道,随即又道:“总督大人,诸位大人,咱家为大家郑重介绍,这位乃是俺答汗帐下文臣第一人——左相都善大人,此次俺答汗派他来,正是要入京商议‘封贡和谈’细节,俺答汗派都善大人来,足见其和谈的诚意与决心!”

    王崇古急忙与都善打招呼,无非就是“辛苦”“久仰”之类没有营养的话,杨宁则趁机与麻贵叙了叙旧。

    一行人进了宣平堡,毫不停留,随即向大同城行进。进了大同城已是黄昏,麻贵命人交接了“赵全”等人,并吩咐严加看守。

    晚上,王崇古设宴款待都善一行人,把汉纳吉也被请了来。

    把汉纳吉穿着大红的明朝官袍,一脸喜气,只是在见到都善之后,说着话眼泪却掉得哗哗地。

    杨宁注意到,这才有个把月不见,把汉纳吉比上次自己见他时白了许多、也胖了许多,显然在大同被招待得不错!

    席间,除了招呼好都善等人,杨宁自然成了主角,众人纷纷向他敬酒,以祝贺他草原之行所取得的巨大意外成果,最终被灌得酩酊大醉!

    接下来的几日,杨宁就呆在了大同,王崇古已经派快马飞报京城,如今就等京城宣都善一行人进京的圣旨了。

    杨宁原计划是想利用这段时间去宁夏寻找刘碧瑶的,但却还是放弃了,一来是时间太短,二来他的身份乃是钦差,擅自单独离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最终,他决定派小乐子去办这件事。

    杨宁将刘碧瑶的身高、相貌等信息告诉了小乐子,又叮嘱他重点寻找宁夏、山西两地的尼姑庵,以一月为期,找不到就回京城,那时已是年关将近了!

    既然讲到刘碧瑶,尽管小乐子没问,但杨宁还是将自己未被净身的秘密、以及与刘碧瑶的关系告诉了小乐子,以小乐子冰冷沉静的性格,听得也不禁耸然动容。

    “乐子,当初,我没有告诉你我未被净身的秘密,还将碎玉宝典给你练,让你遭受了这么多痛苦,你不会怪我吧?”杨宁有些忐忑不安地道。

    “宁哥儿,我怎会怪你呢!正相反,我一直对你心存感激,若不是你几次救了我,我早就饿死了,若不是你将碎玉宝典给我练,我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宁哥儿,以后我小乐子活着是为你而活,练功也是为了保护你而练,我!”小乐子少有的一气说了这么多话。

    “乐子,别再说了!”杨宁打断了小乐子,有些激动地道:“以后不要再说什么‘为我而活’之类的话了,也别说什么我救了你的事情!记住,你我是兄弟,一辈子的兄弟!是兄弟自然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别的就见外了!”

    “是!我记住了,我们是兄弟!”小乐子一脸认真地望着杨宁道。

    小乐子只身离开了大同城,没过两日,杨宁也等来了京城隆庆皇帝的圣旨,宣杨宁陪同都善一行人进京!

    杨宁不禁有些意外:隆庆竟然还没有死,莫非,还真按原来的历史,活到后年才死么?。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宫觐见() 
山西总督王崇古、大同总兵麻贵率山西诸文武官员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欢送杨宁及土默特小王子把汉纳吉、使者左相都善一行上京面圣,并安排了一名参将率领二千兵马一路护送。

    关雷随在杨宁身边,一脸兴奋,而杨宁则一方面归心似箭,渴望见到水灵等诸女;一方面却又回望着大同城北方的草原方向心事重重,诺敏临别时的那一双纯净不舍的眼眸,已经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而这次本想瞅机会去寻找刘碧瑶的,谁料身份、地位的今非昔比让自己公务琐事缠身,却不能自由地脱身去亲自寻找,只盼着小乐子寻访归来能够有所收获!想到如今孑然一身、无依无靠的刘碧瑶,那个美丽倔强的女子,正不知忍受着何等孤苦凄凉的煎熬,杨宁心里就是一阵阵的内疚与心痛。

    一行人离开大同没半日的工夫,阴沉了许久的天空终于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没多久就成了鹅毛大雪,整个山河田野很快就被皑皑的白雪覆盖成一片银装素裹,而大风卷起的漫天大雪也让人的视线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杨宁不得不下令选了一处背风的山坡扎营休息,等到雪停了再走。

    这场大雪耽误了行程,在多花费了两日的工夫之后,一行人才终于到达了京城西门外,京城此时也已是被皑皑的大雪所覆盖了。

    在城门外迎接杨宁一行的,为的竟然是内阁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以及一干六部的官员!

    张居正并未与杨宁寒暄太多,只是用一个比较隐晦的眼神与他打过招呼,说了一些官面上欢迎祝贺之类的话,就招呼把汉纳吉、都善等人,礼节到位、有条不紊地将他们迎进了城内,引着他们做来到京城的第一件事——“面圣”,隆庆皇帝在此时特意召开大规模朝会,以迎接杨宁及蒙古使者的到来。

    杨宁与俺答达成的一些初步意向,整个京城官员、百姓之间都传遍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有远见卓识之士、能臣干吏的褒奖、力挺声音,也有食古不化、顽固腐儒的质疑、责斥论调。

    杨宁作为此次出使谈判的使者,自然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得到了无数的赞扬与夸奖,也挨了无数的批判与斥责,但幸好杨宁免疫力天生够呛,没有什么感应,否则,他只怕要打喷嚏打到出血而亡为止。

    杨宁离京的这近两个月里,京城的形势又有了一些变化。隆庆皇帝虽然未死,但身体已是大不如前,更加不怎么理会朝政,而在冯保的暗中勾连运作下,李贵妃被推到了“台前”,开始在内有冯保辅助、外有张居正力挺的情况下参与、影响一些朝中大事。

    内宫干政,朝中自然是一片大哗,在高拱的授意、指使下,属于他一派的六部官员、都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连连上本参奏、弹劾,但冯保、张居正一派的官员势力自也是非同小可,极力为李贵妃辩护,更有甚者给出了“贵妃娘娘是在为将来太子继位、卷帘听政做准备”,高拱一派闻之更是一片哗然,又指责另一派官员心怀叵测,盼着当今皇上早死,实乃大不敬云云。总之双方是吵得不可开交,每日的早朝都被两派官员炒成了一锅粥,幸亏隆庆皇帝一向是中庸随和的性子,非但没有被气死,反而倒成了“救火队员”,对双方的争论一向不置可否、只和稀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而在杨宁出使、与俺答达成的封贡和谈的初步意向上,两派的官员则难得的达成了一致,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张居正是支持封贡和谈的,而李贵妃则是毫无条件的支持杨宁,而另一派的“领军人物”——次辅高拱,毕竟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能臣、干臣,自然明白“封贡和谈”对大明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他毅然在这件事情上抛弃了个人恩怨、派系之争,选择了支持封贡议和,因此才最终有了这次都善的来京。

    蒙古鞑子使者要来京和谈的消息早在京城传遍了,因此杨宁一行人进城门直到皇宫的大街上,正可谓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京城的百姓争相围观此次出使荣归、年少得志的大明少年公公,以及蒙古鞑子的使者,而街道两旁自有京师三大营的兵士、五城兵马司的捕快衙役维持秩序,杨宁甚至还看到了巡城御史王遂,远远地正冲他兴奋地挥手,杨宁如今知道了这王遂是张居正的人,也客气地挥手以作回应。

    杨宁随着张居正骑马走在最前面,张为年随扈在侧,如此万人瞩目的情况下,杨宁坐在高头大马上,也不禁有些飘飘然,这家伙虽然一再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但骨子里还是比较享受一些“出风头”的事情的。

    “看呐,这位使者公公竟然这么年轻,估计都不过十八!”

    “什么不过十八,我看最多十二!”

    “什么十二,人家那是长得老成,据我独家探知,这杨公公其实真实年龄只有八岁,正宗的‘神童’!”

    杨宁忍不住朝这话传过来的方向瞧去,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好奇、羡慕地人脸,根本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所说的这句话。

    “哇,这位杨公公不但人长得这么年轻,而且还非常帅耶!”

    “是不错,就是黑了点!”

    杨宁下意识摸了摸脸,嗯,经过这么久草原上的风吹日晒,估计是有些黑了!

    “呸,你知道个屁,我枣花就喜欢这样的‘黑马王子’,他这么年轻,长得又不错,还当这么大的官,要是能娶了我就好了!”

    “枣花,说你笨你还真傻,这杨公公再好,可也是个‘太监’,那玩意儿早没了,你嫁给他可是要‘守活寡’的,遭老罪了!”

    “呸!‘守活寡’我乐意,总比你‘守真寡’强!我看你才又笨又傻呢,我一大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实在憋不住,我大不了就偷汉子呗!”

    杨宁实在是憋不住了,忍不住转头看去,这次他看清了出上述言语的两位“神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