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宋从靖康开始 >

第119部分

挽宋从靖康开始-第119部分

小说: 挽宋从靖康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如何安全引爆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按照赵君所说的就是一根中空的木质管里面装上缓燃火药当做信管的,靠发射药从游隙(炮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泄漏到前方的高温燃气来点燃炮弹引信,一举两得。过由于是球形炮弹会在炮膛翻滚,所以后来在炮弹后面加装了一个木托,固定炮弹方向,这样就可以基本上就解决了长管炮发射开花弹的难题。

    当然这只是赵君在扬州的时候给王大贵讲的理论,他自己也没研制过这样的东西,一年过去了,现在总算可以检验其成果了。

    王大贵先是调整大炮的仰角度,对准了前面山坡上的一棵大树,然后在炮管里装上助燃物,然后在炮位上部插上信管,最后王从旁边的一个木箱里拿出一个黑黝黝的炮弹,样子和实心弹差不多,只不过炮弹后面弄个木托,显得有些怪异。他小心翼翼把炮弹从大炮前端放进炮管里,木托向下。

    一切都准备好后,在赵君的示意下,王大贵拿着一个火把点燃了信管,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射出正中目标,那棵树被炸的七零八落,枝桠散落一地,后面的山体也被炸出一个大坑。

    果然开花弹比实心弹强多了啊,赵君高新的心花怒放,如果有几十门大炮排成一排一轮齐射,多么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

    “主帅,原来的红衣大炮经过简单改进后就可以使用开花弹,但是咱们现在缺少原料,只能制造上两门做实验用。”王大贵不无遗憾的说道,如果在扬州,有真州冶铁工坊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钢材,火器监的几个炮坊日夜不停生产,很快可以大批装备军队。可是在杭州没这个条件啊。

    “不要紧,大炮暂时进行试验改进,你们现在的精力全部击发枪上,争取制造出百十支这样的枪来!”赵君下达了命令,特种部队成员都用上这种跨时代的热兵器,在自己计划的偷天换日后期的行动中,还有大用。

    “大山!”

    “到!”旁边的熊大山赶紧回答。

    “你先选择一批头脑机灵的特种队员,从明天开始我将亲自教他们如何使用这种击发枪!”赵君说道。

    “遵命!”熊大山大喜,由赵君亲自教如何用这种怪异的武器,那是一种多大的荣耀。

第231章 这是缓兵之计() 
在赵君徜徉在山水之间显得与世无争之时,酝酿已久的宋金战争终于爆发。五月初扬州军率先北伐,都统制张俊亲自率领八个厢将近十万大军,从泗州出发一路高歌猛进,直扑伪齐重镇徐州,整个两淮地区只留一个厢的兵力放在扬州,由高培率领作为守护大本营,其余全部用厢军充当值守各个城镇的主力

    三天后,岳飞率领的神武后军六个厢七万兵力从鄂州出发,直奔许州,不过不同于张俊部队的一路狂奔,岳家军却显得有些小心翼翼,几乎是步步为营,缓慢逼近许州。而吴玠的川陕大军除了派少量的部队侦查、骚扰秦州敌兵,大部分则按兵不动。

    张俊率领扬州军最精锐的八个厢,以杨再兴的第一厢骑兵部队为前锋,一路高歌猛进,连续攻克了零璧、睢宁两个小县城,声威大震。张俊更是意气风发,号称在十天之内攻克徐州,然后挥师归德府(应天府),拿下归德府后和岳家军会师开封府。

    但是在攻打徐州时,张俊终于遇到了麻烦。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徐州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远非零璧、睢宁那些小县城相比。而驻守在徐州的则是完颜宗弼的主力部队,将近三万精锐金兵和五万伪齐军队,而率领这支军队的则是完颜宗弼的亲信完颜昂。

    上次在天长军的蔡家坡会战,金兵打败而归,但是完颜昂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深得完颜宗弼的信任,这次作为主战派的完颜宗弼重新掌握大权,面对宋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完颜宗弼就把防守徐州的重任交给了完颜昂。

    完颜昂总结了宋人攻城利弊,特别对于宋军最近这几年名声大噪的红衣大炮、手雷等新式武器进行了研究,掌握了这些武器的优点和不足,知道这两种武器对于徐州这样具有高大城墙和护城河的重镇而言,其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只能用传统的攻城武器诸如云梯等进行进行夺城,双方争夺异常激烈。

    实际上从神武前军的前身御营前军开始,这支逐渐成为大宋最精锐的部队一直以防御著称,两次扬州保卫战都以胜利告终,而著名的黄天荡之战则是一种野战,只是到了最近这两年,才开始了一些攻城战,最有名的则是攻占泗州城,不过采取的气球奇袭这种特殊的办法,还有去年的元月初对城墙坚固的沐阳城的攻打,采用的是炸药包炸城墙的方法,而这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攻城战。而这次既没有了气球,又没有了那种新型炸药,攻打徐州显得开始吃力起来,而且完颜昂也不是一味方式,是不是用精锐的金军骑兵出城袭击,搞的宋军不厌其烦。

    一连攻了十天,宋军损兵折将不少,但徐州城依然盎然不动,宋军也开始疲惫起来,主帅张俊则是感到了焦躁,不停在中军大帐中咒骂。

    “主帅,徐州城墙高大,如果我们一味猛攻,损失过于惨重,士兵也疲惫不堪,得徐徐图之。”在大帐的军事会议上,赖布衣向前建议到。

    “已经过了我规定的十天期限,怎么徐徐图之?你说?!”张俊没好气的说道。

    “先围困住徐州的金兵,等待岳家军攻克许州,威胁归德府,金人必定要去救援,我们才好继续攻打徐州,这样减少兵力损失。”

    张俊“哼”了一声,没有说话,而是看着旁边的刘广。刘广点了点头,张俊这才说道“暂歇息几日,催促岳飞尽快攻打许州!”众人皆领命散开,赖布衣也随众将出了大帐,他旁边则是谍情司的孙二狗,两人走在了一起,孙二狗看四下没人注意他们,就低声对赖布衣说道:“赖主事,天火计划已经准备就绪。”

    “现在还未到时机,听我的指令。”赖布衣低声回答道。

    “好。”孙二狗点了点头,一个人向前走去。

    赖布衣背着手,踱着步慢慢的走向自己的营房,他在思索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刚才他劝说张俊暂停攻城,用的是缓兵之计,如果照张俊这样蛮干,要不了多久神武前军的军力将会消耗殆尽,自己怎么向赵君交差?

    只是不知道岳飞和吴玠那里接到子君的来信了吗?他们会不会照赵君心中所说那样做?

    ………………………………………………………………

    ……………………………………………………………。

    在中原汴京路距离许州大约百里的临颍县,一支宋军刚刚前两天攻克了这座县城,并没有即刻北上,而是选择了休整。他就是岳飞率领的神武后军。

    整整七万军队,除了个别部队进城驻守外,大部分都驻扎在县城外面,整个长野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帐篷。而岳飞的中军大帐也设在了城外。大帐里,岳飞拿着一封信,坐在案牍边默然无语,他旁边站着他的心腹谋士黄纵。

    这是岳飞接到赵君的第二封亲笔信了,寥寥数语,内容让他到有些心惊:“请鹏举兄对许州围而不攻,静观扬州军的剧变。”

    扬州军会有什么剧变?还有而且如果对许州只是围而不攻,那就是拖延北伐的速度,朝廷会允许吗?赵君为什么要让他这么做?他不是一心想要北伐收复国土吗?这些都是岳飞有些不解的地方。不过黄纵看了以后,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就哈哈大笑起来,岳飞有些不解问道:“布亮为何发笑?”

    “鹏举,从赵君给你前后几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黄纵回答道。

    “哦?”岳飞有些疑惑。

    “鹏举,你是纯粹的军人,只从军事战略上考虑得失,不问政事,但是赵君却不是,我说过他是个枭雄,他现在下的这盘棋,就是要——谋——夺——天——下!”

    最后的四个字犹如晴天霹雳,炸的岳飞猛然跳了起来:“什么?!”

    “鹏举不必激动,听我慢慢道来。”黄纵赶紧说道。“赵君现在也是皇室子弟,属于太祖一脉,如果他坐皇帝也并不非大逆不道。”

    “错,当今皇上还年轻,赵君这是谋权篡位。”岳飞反驳道。

    “非也,官家继位,可曾有前皇上的旨意?可曾有太上皇的旨意?都没有,只不过靖康之变后,皇室子弟除了官家以外全部被金人虏到北国,只剩下当时的康王一人而已,所以这个皇位自然有他继承,但是依旧名不正言不顺也。”

    岳飞听了点点头,这种言论在朝野都有声音出现,而也是皇上忌讳的。

    “还有,平心而论,鹏举,赵君和当今官家相比,哪个更适合做皇帝?那个能有决心和能力平定金国,收复河山,迎回二帝?”黄纵又问道。

    岳飞沉默了一会才说道:“自然是赵君。”

    “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支持他?况且赵君和你私交非浅,如果他真正做了皇帝,那么你鹏举绝对是他信任之人,光复河山则指日可待!无论是赵构还是赵君,都是赵家人,这与你忠君爱国是信念并不冲突。”黄纵劝说道。

    “可是,他现在已经是闲散王爷了,如何能成事?”岳飞有些怀疑道。

    “所以说,赵君再下一盘很大的棋,而给你这封信这是其中手段之一,我们不必多猜想,只要按照他说的静观其变就好。”黄纵说道。

    “我们可以等一些时日,但是不能太长!我是一名大宋军人,绝不能看到战机在我面前白白逝去。”岳飞下定了决心。

    “不用太长,张俊好大喜功,是个沉不住气的人,他比你还着急。赵君绝对还有后手。”黄纵笑着说道。

    见岳飞同意,黄纵也就出了中军大帐,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他感觉到这次北伐只是一个小浪花,大宋上空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有些话他没有对岳飞说。

第232章 炸营() 
他知道岳飞是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似乎天生为战争而生,但并非一个合格的官员,政治敏锐性太差,而在大宋这个军人地位并不高的朝代,很容易受到来自朝廷内部的明枪暗箭,这是黄纵所深深忧虑的。

    而同为年轻一代的优秀将领,赵君却没有这个致命的缺陷,一手文,一手武,运用到风生水起,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军人现在竟然成了大宋的郡王,不由得让人感叹人生的变化无常。

    对于赵君这几年如彗星般的崛起,黄纵很感兴趣,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他的信息,在进行分析之后,黄纵隐隐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赵君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异于常人的预见性和洞察力。从东京城带一名帝姬突围专门跑到应天府,等待赵构登基,有了从龙之功。在是否南巡,双方官员争执不休,皇帝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的时候,赵君一篇《论持久战》指出南巡是战略性撤退,给予皇帝政治和军事上最大的支持。到了扬州后平定苗刘之乱、黄天荡一举歼灭南侵金兵,每一次赵君都先知先觉,比别人快一步。

    而去年赵君认祖归宗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黄纵仔细研究了官方的以及报纸上所登的有关此事的各种消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赵君窥视皇位的第一步,只有赵家子孙才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和阻力获得士大夫以及民众的认可,当今皇上赵构年龄比赵君大不了几岁都值青年,赵构可能放弃皇位吗?不可能那么一个闲散的王爷靠什么能取得皇位,只有靠军队用武力了,那么由此推断出赵君绝对不会放弃军权,特别是对自己一手缔造的扬州军的控制。

    在这种皇位篡夺的世间最凶险和无情的斗争,黄纵自然要替岳飞考虑,赵君还有后手而且赢面还很大,所以他选择站在赵君这边,当然也不是盲目跟随,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把自己后路堵死。

    这种考量同样出现远在千里之外的仙人关的川陕大军中军大帐中,作为川陕宣抚使的吴阶,同样接到了赵君的来信。

    吴阶今年四十岁,正值男人事业上的黄金年龄,他拿着赵君的信仔细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说什么,他旁边站在以为大将,正是他的堂哥吴大柱。

    “大柱,郡王曾经是你的部下,对此人你怎么看?”

    吴大柱曾经是中央禁军天武军一名军指挥使,在东京保卫战中,恰巧赵君是他的部下,也算熟悉。也是听得赵君指点,在东京保卫战失败后,想办法离开了东京回到秦风路,参加了其堂弟所在的泾原路军,随着吴阶屡获战功一步步崛起,吴大柱也跟着升迁,现在已经是川陕大军的一名厢指挥使,也是吴阶信赖之人,所以赵君的来信他自然看过。

    现在听吴阶询问,吴大柱想了想摇摇头说:“此人我看不懂,看不透。”

    “呵呵,这个赵君不安心做闲散郡王啊。”吴阶笑了笑:“也罢,再帮他一把,这个人情,可是天大的人情啊。”

    “晋卿(吴阶的字),你不打算攻打凤翔府了?”吴大柱听出了他的意思。

    “我们川陕大军犹如一直猛虎,只有傲居山林才能称王称霸,如果冒然离开秦岭,进入关中腹地,就好比虎落平阳,连条犬都不如!所以,坚守各个关隘,不得外出!静观其变!”吴阶说道。

    吴大柱想了想,又问到:“那朝廷的旨意。。。。。。。”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这种等待不会持续多久的。”吴阶很有信心。

    岳飞、吴阶两支大军都采取了守势,但是江淮一带的张俊看到岳飞迟迟拿不下许州,再也忍耐不住,又开始催促军队对徐州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一连三天却没有收获,部队倒是折损不少,士气也开始低落。

    时间已经到了五月中旬,傍晚时分,攻打了一天的宋军开始疲惫的回到营房歇息,而张俊也换掉一声盔甲,穿上了便服,随便吃了一点饭菜,就躺床上休息,一连几天的战斗,他也感到有些疲惫。

    正睡得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