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宋从靖康开始 >

第138部分

挽宋从靖康开始-第138部分

小说: 挽宋从靖康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昨晚还准备和他一起去勾栏喝酒,王十朋想到这里,直感到后背冒冷汗。

    “直翁、龟龄、白东,官家召见”,这个时候张九成从侧门出来,对着三人说道。

    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有些忐忑不安,跟着张九成来到了赵君的办公房。

    “都坐下。”赵君不喜欢讨论公务的时候官员们站着,就在自己的办公房放了几把椅子,就招呼众人坐下。

    见三人坐下,赵君才从案牍上拿起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字,对众人说道:“现在报纸开始在各州府兴起,但是鱼龙混杂,层次不齐,王次翁之案就是其中其中的警讯,因此朕认为对于报纸必须进行适当的管制,我昨晚写了一篇条律,你们都是年轻人也在报纸上投过稿,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说完,赵君就把递给了张九成,就在众人间传阅起来。

    张九成已经看过,就交给了旁边的梁清,他仔细看文章并不长而且还是以白话文形式所写,不过样式颇为新鲜。开头则是总纲,主要是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术、不同流派可以用报纸的方式进行交流,既鼓励写阳春白雪文章,同时也鼓励下里巴人贴近市井的文章,从而促进大宋文化的繁荣,为大宋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云云。后面则是三条准则:一、新闻自由;二、报纸可以私营和国营;三、舆论监督无须官方经过批准;最后则是一些限制条款如:不准攻击大宋皇家、不准造谣诽谤、不准刊登淫秽文章等,条款倒也不是很多。

    文章不是很长,但是用了大量梁清从来没听过的新鲜词语,不过好歹是白话文连蒙带猜也就基本明白过来了。

    等众人看完,赵君希翼的目光看着他们,这是他做皇帝以来,第一次颁布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他拉开大宋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的头一炮,一定要打响。

    四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还是梁清主动开口,他在报社干过好长一段时间,也最具有发言权。“官家,这份条律出台颇为及时,只不过有一事微臣不解,上面的条律只写不准攻击大宋皇家,但是没有写不准攻击朝廷,将来如王次翁之案如何避免发生?如他这样别有用心之人攻击朝廷某位大臣或者大政方针如何处理?”

    “这个嘛,首先报社要把关,看文章是否为真,是否是诽谤,如若诽谤一经查实,报社和所撰稿之人就要按照大宋律法处理。至于攻击朝廷的大政方针,这个只要在学术范围内则允许。同一条政策法令,有反对者也必有拥护着,真理越变越明嘛。我们且不可堵塞言路。”

    众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最后张九成建议对于报社的管理放在礼部比较合适,可以在其下面专门成立一个报司,专门管理各地的报社,无论官府还是私人办理报社必须要到户部审批后才行,赵君同意了,让张九成按照自己这篇文章内容

    重起草符合大宋文书的官方文件,下发到中书省审议通过。

    大宋第一步有关新闻报刊的律法出炉了,也拉开了历史上称之为“绍熙改制”的序幕。

第270章 胎死腹中的商税改制() 
没几天,《大宋报纸律制》以朝廷公文下发,杭州周刊全文刊登,顿时引发了一阵办报纸的热潮,一些大的州府出现了本地报纸,而临安一下子冒出了四五家报社,基本上都是以文学娱乐生活为主,报纸业的竞争开始激烈起来。

    而同时杭州报社和扬州报社宣布合并成立大宋皇家报社,作为皇家的私人报社,欧阳澈为社长,发行刊物为《大宋日报》和《大宋评论》两种刊物,在两地错日发行。前者为两日一刊,主要是一些综合性新闻以及商业娱乐信息,后者则为三日一刊是一些比较严肃的时政类话题和学术类文章,由当今皇帝赵君亲自题写了报刊名称,为此赵君专门练习了这报头几个字的写法,看上去也像模像样。

    把舆论工具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这一初衷从数年前在扬州成立扬州报社的那一刻起,赵君都一直未变,虽然现在已经成了皇帝,但是话语权还是要抓到手,现在新成立的大宋皇家报社是国内最大的报社,其影响力是其他报纸无法相比的。

    原来赵君是打算将其归为朝廷所有,成为彻底的官方报纸,但是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他放弃这样的打算,在自己对大宋政治构架的设想中,皇室和朝廷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朝廷可以更替但是皇室却恒古不变,就如同后世的君主立宪制度。但是现阶段马上搞君主立宪是不合适的,但是不影响借鉴其某些做法。而成立皇家报社则是其第一步。

    王次翁蛊惑造谣一案也很快由大理寺审理结束,最后的的判决是王次翁被罢免官职,流放至海南岛,同案的士子罗浩因念起只是受到蛊惑和蒙蔽,又是初犯,只是被剥夺了举人的功名,没有受到刑律。登载这些文章的报社杭州邸报也受到了响应的处罚:依照《大宋报纸律制》,命其在经营的报纸杭州邸报上连续刊登三天道歉公开,停业整顿一个月,罚款五万贯。

    王次翁一案给刚刚兴起的大宋报业一个很好的警示,有些东西是不能乱登载的,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而书记处的四名书记经过这件事以后,特别是王十朋和梁清安稳了许多,主动远离了朝廷的官员,业余时间也很少交往。成了一些人口中的所谓的“孤臣。”

    当这个词传到赵君的耳朵里,他哈哈大笑,这个词倒也贴切,作为秘书耐不住寂寞怎么行。

    大宋报纸律制的顺利出台鼓舞了赵君,他的改革目光盯上了商贸这一块。大宋的商贸在当时已经比较发达,和前几个朝代相比不可一日而语,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赵君从对现代商贸流通粗浅了解,就发现宋朝商贸有两个弊病,第一就是大宋商税偏低,而且税率档次偏少,体现不出对奢侈品的重税。第二就就是禁榷制度,

    所谓的禁榷制度,就是中国古代政府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的行为称之为禁榷。禁榷制度从从春秋时期国家对盐的专营开始,后来历朝逐步扩大强化,而到了宋代则到达顶峰,这一时期,禁榷范围较前代有所扩大。当时最有利可图的一些商品,如食盐、酒、茶叶、药品、香料、矾、醋、铜、铁、锡、铅、纺织品、煤等,都在禁榷之列。

    虽然在某些行业允许官民合营,在某些地方某些被禁榷民间可以自由买卖——赵君在扬州的产业基本上挂着官民合营红顶帽子的路子,但是从全国范围内看,禁榷还是比较严格的。

    虽然禁榷制度为宋代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害处就在于它严重阻碍了自由商品经济的发展。禁榷制度排斥、限制私人经营,垄断产销经营之利,凭借政权力量对商品流通(有时包括生产)进行垄断,通过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这种制度对民间商业资本的阻碍作用是非常大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政府的榷法过于严厉,诸如私贩盐商屡禁不绝,这些武装起来的私盐贩子经常成群结伙活动,给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北宋时候在河北、山东地区,由于官府的过分压榨,流民问题也很严重,许多人甘愿冒着被政府捉拿的危险成为盗寇。这些都给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要想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成长就必须加大自由贸易,于是赵君让户部的黄天乐把大宋的商税管理制度,以及禁榷制度有关方面的卷宗全部搬到御书房,经过几天的研究,赵君又结合后世自己所了解的商业贸易税收情况,编写了一本叫《大宋鼓励商业贸易策律》的小册子,其主要内容就是减少禁榷物品,只保留盐、武器(火器)等必要的战略物资,其余全部取消官府专营。第二大幅度提高金银珠宝等奢侈品的商税,提高这些奢侈品的进出口税率,减少纺织品、粮食、茶叶、等关于民生物品的税率,使整体商税水平有所提高。

    赵君让人传唤李纲和黄天乐两人到自己御书房进行小范围的商议一下,如果一个宰相一个户部尚书都赞成的话,那么推广就没有问题。

    但是这一次他却遇到了阻力,李纲坚决反对,连平日支持自己的黄天乐这次也没站在他这一方,任凭赵君如何说的天花乱坠,把禁榷制度批驳的体无完肤,但是李纲就咬住一条不放:“禁榷制度的弊端正如官家所说确实很严重,但是好处却显而易见,他为大宋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保证了朝廷正常运转。现在国家财力本身就比较匮乏,如若取消大部分物品的禁榷,导致税收下降,国库将更加入不敷出,到时候官家如何处理?”

    “李相公说的的确有道理,虽然从长远看官家的这些政策能够激发民间商贸发展,但是从眼前来看确实弊大于利。”黄天乐帮腔道:“还有一个问题官家需要考虑,如果取消这些货物的禁榷,势必造成许多官吏失去职位,影响朝局稳定,不可不防。”

    宋朝的冗官非常严重,这一点赵君也很清楚,如果取消禁榷,相当于动了一些人的奶酪,阻力也是非常大的。同时对于取消禁榷对现在朝廷税收的影响到底多少,赵君心里也没个底,他不是研究经济也没做多少调查研究,所以也无法理直气壮的反驳李纲的意见。

    “那按照卿家的意思,如何处理?”赵君忍不住反问。

    “等合适的时机,慢慢改之。”李纲慢悠悠的说道。

    合适的时机,什么时候才算合适?赵君有些气馁,但是他也清楚,虽然他是天子但并不能为所欲为,就这次而言没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李纲的同意,按照大宋律制,他的《大宋鼓励商业贸易策》就根本无法向外正式公布!

    商贸税收改制就这样胎死腹中,让赵君感到很是不甘,但也无可奈何,时间到了八月下旬,巡视江淮等地的参知政事赖布衣终于回朝了,给这件事带来了转机。

第271章 造势() 
赖布衣是代表赵君巡视了两淮、鄂豫、川陕三大地区,一方面查看当地的国计民生,更重要的则是安抚三支大军,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视察,于九月初返回临安。

    在御书房里赵君召见了赖布衣,倾听了他巡视这三地的一些情况。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好,特别是这三支军队,赖布衣和韩世忠、岳飞、吴阶都进行了长谈,倾听了他们对当前局势以及军队改制的看法。同时给他们说了赵君对于军队改制一些想法,改制的目的一是要提高军人在大宋的地位,二是提高其战斗力,三是更加职业化,同时按照要求都开始扩军,为彻底北伐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工作。

    这实际上是赵君给大宋这三支最能打仗的军队一次吹风过程,从赖布衣反馈的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扬州军不用说,赵君的绝对嫡系。岳飞和吴阶都表示绝对拥护赵君,坚决支持他未来的军制改革等等,这让赵君心中也吃了一个定心丸,只要军队不乱他心里就无虑。

    “岳将军和吴将军都请求将其部下将领送到讲武堂学习,岳将军还请求在鄂州办理洪武堂分校,用来培养新型将领。”赖布衣说道。

    “好,这是件好事,”赵君听了很高兴:“立即给刘越发下旨让他全权负责在鄂州筹备分校之事,派一些得力教官过去,枢密院这边就麻烦你去走一趟程序,要他们全力支持。

    “还有就是两位将军请求朝廷在他们那里修建铁器坊坊和火器坊,他们对官家你的那种开花弹和新型手雷垂涎的很啊。”赖布衣笑着说。

    赵君听了沉吟了一下说:“满足他们的要求,不过这件事要工部和枢密院协调,火器坊改名为兵工厂,其一定要注意保密!我让真州铁器坊可以在里建立分厂。”真州铁器坊现在是皇家的私人产业所以不需要经过工部等机构批准。

    朝廷中发生的事情赖布衣也有所闻,赵君将自己商贸改革被夭折的过程详细的告诉了赖布衣。赖布衣停了却笑着说官家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布衣为何这么说?”

    “商贸改革不像你前面进行的报纸改革,涉及到朝廷的财政影响力很大,李相公他们所担心的也不无道理,因此要推出这个举措必须有两个条件。”赖布衣回答道。

    “那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向朝廷大臣们表明因取消大部分货物的禁榷导致短时期税收下降,必须有新的收入补充之,二是必须有合适的时机。”

    “就是这个道理。”赵君想了想说道。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么可以将那些原来禁榷的货物,由官营部分的作坊直接卖给私人,从而获得大笔收入,这样就可以补充财政亏空。”

    “国企改制?出售国有企业?”赵君突然想起后世这个名字,这和现在大宋这种官营作坊何其相似。后世也不是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国企彻底退出了一些竞争里激烈,不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的吗?这确实是个办法!赵君顿时眼睛一亮。

    看到赵君脸上的表情,赖布衣就知道自己的话赵君已经听进去,微微一笑又接着说:“至于何时的时机,现在就有一个好机会!”

    “哦,你说?”

    “官家难道忘记了,当日在朝中不是说要宴请捐款金额在前五十名的富豪吗,我听闻户部已经从各地报上来的捐款数额以及人员名单中已经排出了前五十名,让这些国家的大富豪们造势请求取消禁榷,我想他们比你我还积极吧?”

    “哎呀,我在怎么把这事忘记了。”赵君一拍大腿,造势不是自己最擅长的吗?现在就需要好好造势。

    “布衣,商贸税制改革就你牵头去做,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向我汇报,现在最重要就是让朝廷达成共识,同意改革。你说的这两点,后者主要是舆论造势,可动大宋报社连续刊登此类的文章。而前者固然可行,但是一定要注意可操作行,防止国家的资产贱卖,导致朝廷财富流失,实在不行可以找一个地区某些作坊进行试点,获得一定的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