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382部分

大明雍王-第382部分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江府。

    徐海带着一个木盒来见张经,说道:“下官幸不辱命,王和尚人头在此。”

    张经问道木盒里面的别样的血腥味,说道:“好。本官会给徐指挥请功的。”

    由不得不张经不高兴,王和尚这个罪魁祸首一死,由谢家惨案而起的江南倭乱就算靠以段落了。

    张经想了想,还是将木盒轻轻一推。推给了沈希仪,说道:“沈将军此战功莫大焉,这颗首级,就由你转呈姚大人。”

    沈希仪说道:“这都是大人运筹帷幄之功,下官何敢居功。只是此战也是姚大人殷切期盼的,这颗首级,下官就带给了姚大人了。”

    沈希仪可不敢得罪张经。

    沈希仪看得出来张经前途远大,可能入不了内阁,也成不了阁臣,但是很可能是边臣。姚鏌年纪大了,沈希仪将来说不定在张经麾下听用。

    所以要留几分交情,但这功劳他又不能不争,因为这不是给他争的,而是给姚鏌争的。如果不争,将来顶头上司问起来,他也不好交差。

    不管他们彼此之间如何争功,不过一日之间,就商议妥当的,王和尚的首级就开始了张经的履行,被送上了北京。

    但是奏折上的写的与实际情况不同,上面写的不是徐海杀了王和尚,而是沈希仪所步杀了王和尚,徐海只有引王和尚入伏,平地余寇的功劳。

    张经也将运筹帷幄之功推给了姚鏌。姚鏌也大大夸奖了一下张经,花花轿子人抬人。

    “好。”嘉靖看了奏折,说道:“这倭寇平息了,江南算是稳定下来。”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就免了浙江今年的赋税吧。”

    杨廷和嘴唇微动,最后什么也没有说。

    浙江与南直隶是赋税重地。免了浙江的赋税,朝廷可就难办,不过浙江出了这样的事情,按例也在豁免之列。杨廷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嘉靖虽然看看奏折,但是眼睛余光一直在观察杨廷和,心中冷笑,他不是刚刚登基的菜鸟了,对朝廷的运做也了解了不少。嘉靖现在一直要好事,他做,坏事杨廷和做。一点一点积累声望。

    此刻朝廷内外对他这位体恤下情,仁爱天下的陛下好感十足,都认为嘉靖是不下于弘治的明君。

    但是明君心中一直在想如何将杨廷和置于死地。

    嘉靖说道:“倭乱起于海禁不严,还请杨先生为朕,拟一个章程,严厉海禁,令倭乱不复起。”

    杨廷和说道:“臣遵旨。”

    杨廷和心中一阵无奈,海禁与倭乱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杨廷和不知道,嘉靖不知道,不过都是装着不知道吧。

第七百零五章再申海禁() 
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

    名为海禁,其实是针对东雍的。

    不管杨廷和怎么英明,他也是传统的文人思维,他看到了海禁对江南百姓其实并不是多友好的,但他更看到一点,就是海禁对东雍的限制。

    即便是杨廷和力劝嘉靖不对东雍用兵。但是限制东雍的事情,杨廷和还是毫不犹豫的做了。

    毕竟,他是四川人,而不是江南人。

    “杨先生,朝鲜人送来的军报,先生可曾看过。”嘉靖说道。

    杨廷和说道:“臣看过。”

    嘉靖说道:“东雍如此强盛,朕几近不能安枕。还请先生教我。”

    嘉靖连朕都不用了,而用我。

    杨廷和说道:“武宗乱政,国家百废待兴。实在经不起兵戈了,而东雍虽盛,却是因为海贸而起,如今殿下断绝海贸,已经断绝了东雍根源,今后东雍只会一日弱过一日,陛下,又何必急在一时啊?”

    嘉靖说道:“可东南沿海如果虚弱,区区贼寇都如入无人之境,将来如果雍王起了不轨之心,恐怕江南非朝廷所用,先生身为首辅,就将国家安危寄托在雍王一人之心,先生信得过雍王,朕可信不过。”

    杨廷和说道:“臣不敢,整顿江南军备,也是迫在眉睫之事,姚鏌边臣老将,可将这一件事情,交给他来做。只是,东南水师糜烂已久,还请陛下慎重,不要操之过急。引发不测之祸。”

    杨廷和所说的话,是实话。

    他不知道东雍的威胁,当然知道,但是他觉得东雍是小事而已,东雍军队再厉害能抵挡过边军。

    而且朝廷只要站在大义之上,得天下之心,有整个天下的人力物力,还害怕区区东雍吗?所以天下之重,在于安天下之心,让天下归心。

    所以杨廷和处理天下事务的顺序,是理清内部事务,再处理东雍事务,内重于外。

    而即便是堤防东雍,也应该怀柔,拉拢雍王,不让雍王起反心,雍王不是给正德说过,他不是想做南海都护吗?给他,整顿江南兵力,需要慢慢来,循序渐进,不能急躁,让雍王起了不安之心,到时候天下本无事,也就生出事情来。

    但是嘉靖与杨廷和完全不是一个思路。

    嘉靖看来,杨廷和根本就是想养贼自重。他对杨廷和越来越厌恶,越来越担心,杨廷和与雍王合流可能。

    一想到这种可能,嘉靖杀杨廷和的心思,越发浓烈。

    嘉靖一副好像信任杨廷和的样子,说道:“既然杨先生,有安排,朕就听杨先生的。”

    杨廷和并不是没有感到嘉靖的对他的心思,杨廷和已经做好了辞官的准备。但是要一个契机。

    他毕竟是大明首辅,并不是一个普通官员,大明首辅的辞职是一个政治事件,并不是说辞职就能辞职的。

    再者杨廷和心中未必没有恋栈之意。所以这事情就拖下来了。

    杨廷和立即安排奖赏将士,张经与姚鏌各有封赏不提,张经几个月之内连升数级,成为了浙江布政使。

    不过杨廷和随即下达严厉的命令,再次重申海禁之令。还要他重新整顿海防,建造军舰。

    姚鏌带过兵打过仗,执行力足够强大,本来因为倭寇已经被扰乱的海防,再次被严密的封锁起来。

    一时间走私的东南世家,开始秘密串联。准备发力将姚鏌弄走。换一个识事务的人来,不过,姚鏌刚刚得到了东南大胜,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理由。

    对于重建水师,姚鏌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毕竟姚鏌在大西北待过,在西南待过,对于大草原上的骑兵,他有经验,对于山沟里面的土司,他也有经验,但是如何对付那些大海上的敌人,如何对付水师,他却没有经验。

    不过没有经验并不是不用做事了。

    徐海就得了造化,在海战将领缺乏的情况之下,他这个前海盗被重视,成为重点提拔的对象,一时间连升了好几级,成为这个浙江水师的统领。

    徐海也没有辜负姚鏌的信任,不过提上来水师建造计划,让姚鏌看得牙疼。

    无他,太费钱了。

    徐海也没有狮子大张口。只是按照东雍的规格来的,当然徐海也不是完全了解东雍的规格,最少现在东雍刚刚服役的东雍型战舰,他就不知道。

    他提供的方案,就是大福船加上大炮。

    即便是这样就让姚鏌牙疼。

    首先是木料,经过朱厚煌几年的采购,各大官方造场厂,当年留下的大料即便是没有用光,也差不多了。

    现在少数木料之后,造船的木头都需要砍伐。但浙江福建,有大木料,好木料吗?即便是有也在深山老林之中,想要砍树,估计要先修路。

    一修路,这银子都花的海里去了。

    而且刚刚弄来的木料还不能用,必须阴干才行。

    木料方面的困难就这么大,不过也算了,反正大明地大物博,这里找不到,姚鏌准备去别的地方找,比如说辽东大木。

    反正能解决。

    但是铜炮,姚鏌实在解决不了。

    在中国古代,铜不是铜,是钱。

    姚鏌哪里有那么多钱啊?浙江是赋税重地,肥的流油,但也容不得这样的压榨啊。铜炮方案立即被否决了。

    那只有铁炮了。

    但是铁炮也有问题,铁炮的问题不仅仅是质量问题,还有良心问题。

    朱厚煌非常清楚的记得,他微微区区三百杆遂发枪逼死了好几家工匠,甚至有的合家自杀。为什么自杀?

    因为朱厚煌要的合格品杀了他们,也做不到。

    中国的铁矿品质不好,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用铁铸炮,在大明匠户体制之下,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合格品。

    除非另起炉灶,否则根本造不出合格品。

    但是火炮又不是别的东西,这东西太过敏感了,朝廷大员不用朝廷的工坊造炮,反而另起炉灶,自己铸炮,他想干什么?

    反正朝廷纳西言官,是不会体量火器的质量问题。他们又用不到。

    无奈之下,徐海给姚鏌出了一个注意,就是去东雍买炮。

    这个荒谬的注意,居然被姚鏌通过,也不知道姚鏌是真的想从东雍卖炮来补充浙江水师,还是想要试探一下东雍制炮水平。

    反正朱厚煌一回到了东雍,就面对这一件事情。

    朱厚煌很是头疼。

    对于火炮到底外卖不外卖,朱厚煌一时间也理不清了。

    刚刚开始朱厚煌对火炮外卖没有多在意,但是多次被自己卖出的火炮轰到自己的身上,朱厚煌不得不对自己问题进行思考了。

    姚鏌想卖火炮之事,就这个问题,重新起了起来。

    朱厚煌不得已,将少府,军方,长史府的人都叫过来,就这个问题进行商谈。

    “火炮乃国之利器,绝对不可外卖。”戚景通第一个发言,说道:“我东雍士卒死在东雍少府所制的大炮之下,是莫大的耻辱。殿下在日本已经遇见过这样的事情了,难道不该引以为戒吗?之前是财政困难,是不得已,也就算了,但是今后,绝对不能再卖了。”

    军方的人,对于火炮就一个态度,就是多多益善,所以对东雍所造的火炮,居然不给军中,反而发卖出去,从来都反对的。

    只是这事情,是朱厚煌做出的决定,他们不敢轻易推翻。此刻朱厚煌就这个问题询问,立即说明了自己的态度。

    当然了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反对就强烈的就是军方,但是最支持的莫过于少府了。

第七百零六章矿产问题() 
第七百零六章

    矿产问题

    “说的好听。你说不卖,别人就会有了吗?”许松说道。“当初我们不卖,佛郎机人没少卖,甚至连大明都有私人铸炮,就在福建广东一带,不过造的没有我们好而已,我们不卖,钱就被别人赚走了,而维持这么大的炮作容易吗,你们军中所要的火炮是有数的,现在扩军毕竟厉害,所有火炮一时间供应不上,外卖之事,也就作罢了,但是等你都装备够了,那炮作怎么办?如果废弃,等什么时候再想要火炮的时候,可就没有了,不废弃,单单维持炮作运转,每年所花的银子少说要万两之多,这银子从什么地方出。”

    许松咬住一个银子,一时间让军方说不出话来。

    朱厚煌听了也微微点头,技术是需要保持的,如果这些数量的炮匠,时间长不去铸炮,将来的手艺很可能就下降了。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铸炮还是一个手艺活。

    “还有一件事情,我还没有禀报殿下,那就是我们的铁矿,与铜矿都出了问题,现在已经供应不少,如果不赶快解决的,今后,我们少不了出一大笔钱,来购置原料了。”许松说道。

    “什么?”朱厚煌说道。“怎么回事?”

    “殿下,铜矿其实是金矿的伴生矿,北港的金矿储存量其实并不高,而且财政困难的时候,还拼命的挖了,矿床几乎要挖空了,金子没有多少了,铜矿也面临的枯竭,剩下的还有,但是深入地下,挖掘的成本太高了。”许松说道。

    “那铁矿?”朱厚煌问题。

    “铁矿本来就是一处海边的小铁矿,而东雍所需的铁矿也太多,先不说军备,单单是民间的铁矿需求,这一处小铁矿就一满足不了了。而且海禁以来,殿下要我们出购铁制品,更是加速了铁矿的消耗。”

    “好了。”朱厚煌说道。“这孤都知道了,先说火炮问题,浙江巡抚来采买火炮,到底是卖还是不卖?”

    其他问题,先放一放。这个问题是必须要处理的。

    朱厚煌想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这不仅仅是东雍的武器买卖政策,还有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置。

    姚鏌来卖火炮,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北京的一次试探。如果北京的一次试探,就不能拒绝。

    不过,与大明之间终究要有一战,将大量火炮卖给姚鏌,朱厚煌自己也不愿意。

    因为关系重大,反而没有人敢随意开口了。

    好一阵子,王阳明开口了,说道:“殿下,姚鏌来买火炮,不能拒绝。小不忍则乱大谋。正好我们铁矿缺乏,不如用火炮换铁料。与浙江进行官方贸易的话,对东雍有很多好处。”

    朱厚煌忽然想道:“对啊,其实我与大明官方贸易的渠道一直都有。”

    大明的禁海令,从来禁的是民间私自航海,而并不禁止官方贸易。

    朱厚煌不管怎么说,是大明亲藩。与大明的朝贡贸易资格一直都有。朱厚煌对许松说道:“就这样办,如果他们有足够的铁料,就卖给他们佛郎机炮,记住铜炮是不能卖的。”

    “是。”许松说道。

    “还有朝贡一事也要安排起来,以后邵太妃生辰,皇帝生辰,正旦,中秋,全部给我利用起来,将与大明官方贸易经常化。补贴东雍一二。”朱厚煌说道。

    其实朱厚煌知道这个办法,不过是投机取巧,根本不能长久。

    说起来大明厚往薄来的原则,凡是朝贡贸易,这些藩属国没有不赚钱的,所以这些朝贡大明是亏钱的。

    其他小国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最后被下令限制朝贡次数。以嘉靖的性子,他可以让其他藩属国站这个便宜,但是东雍却不成,想过经过几次之后。就还被嘉靖切断。

    不过,现在东雍财政,因为禁海令的原因,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