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67部分

大明雍王-第67部分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现在的雍国还是一个萌芽而已,但是朱厚煌坚定的战略却没有一丝错误,特别是单单南洋航线就给朱厚煌每月带来数万两银子的收入。一年下来,整个东雍的岁收,能达到将近百万量的级别。

    要知道正德国库里面每年所收银两也不过三四百万两而已,虽然除却银两之外,还有很多实物。再加上各地方政府截留的银两,整个大明岁收并不少,但是正德真正能动用的银子,恐怕还没有朱厚煌多。

    有这么强大的财政支持,朱厚煌想将东雍完全开辟出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单单东雍开辟出来,朱厚煌就能成为一个人口百万的小国之主,更不要说朱厚煌对南洋的野心。

    杨慎一想到朱厚煌未来,就自觉的收敛起心中的傲气。严守君臣之礼。不敢轻慢朱厚煌了。

    朱厚煌也能感受到杨慎这样的举动后面的深意。也没有多在意。与杨慎并肩进入相府大厅之中,说道:“杨师,孤这次来,是想跟杨师说一说火炮的事情。”

    “殿下也发现了,”杨慎说道:“江南一带的铁价不正常。”

    朱厚煌并没有多在意这一件事情,却不想杨慎将事情绕到了铁价上面,他也觉得铁价有一点不正常,但是商人囤货居奇的手段而已,并没有往深里想。不由的问道:“铁价怎么不正常了?不过是一些奸商囤货居奇而已?”

    杨慎本想解释给朱厚煌说,却看见许栋脸色有不然之色,说道:“就请许大人给殿下讲解吧。”

    朱厚煌转过头来,看向许栋问道:“许卿?”

    许栋说道:“殿下,铁不比其他物件,一来,这是大宗物资,想要操控价格,需要大量囤积,天下间没有几个商人能做到,二来,粮食,与铁器都是非常敏感的东西,背后没有人支撑是不敢这么做的。”

    “也就是,这次铁价暴涨后面,定然有一个势力支撑,这个势力在朝堂上还能说得上话。”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什么。他想起了正德年间好像有一次毕竟轰动的亲王谋反的案件。他仔细想想,暗道:“是了,是宁王谋反。”

    宁王谋反的事情,朱厚煌之前也想过,但是无凭无据说一个亲王谋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毕竟朱厚煌也是亲王。对付宁王。对朱厚煌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坏处不少。而且朱厚煌在北京的时候,宁王谋反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其中变数太多了。朱厚煌也不敢轻举妄动。

    此刻朱厚煌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该怎么样应对宁王谋反,是揭发,还是视而不见。

    朱厚煌正在细细思忖的时候,杨慎说道:“这一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许只是一个巧合,但是也许真的有人图谋不轨。”

    朱厚煌深吸一口气,说道:“大陆上的事情,咱们管不了,杨师,可以给杨大学士写一封信提醒一个杨大学士。”

    朱厚煌已经决定了,这一场宁王之乱,他决定作壁上观。只做看客不发表任何意见,最多给正德提醒一下铁价问题。

    并不是朱厚煌不愿意提前平定宁王之乱,让宁王还没有乱起来,就伏诛。但是朱厚煌刚刚仔细想了一想,不行啊。

    首先在天下文官的眼里,朱厚煌自己就身处嫌疑之地。毕竟现在亲王掌兵不受限制的只有朱厚煌了,虽然朱厚煌远在海外,但是并不能消除别人忌惮。

    身处嫌疑之地的朱厚煌,最好的办法,不要与宁王有任何的牵连,一点点牵连都能给朱厚煌未知的后果。

    作壁上观,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决策。但是对朱厚煌来说却是最安全的决策了。

    “孤这次来主要是因为火炮供应不上,次次要从兵部买火炮,还有兵器什么,实在是消耗太多银两了。孤希望东雍能自产钢铁。”朱厚煌略过这个敏感的话题,进入下一个议题。

    “能自产钢铁,自然是好的。只是……”杨慎说道:“这想要自产钢铁,必须要有铁矿。没有铁矿的话,从外面运输铁器,与运输铁矿石相差不大。”

    从成本上来说,何止是相差不大,是相差很大。只是杨慎为了维护朱厚煌的面子没有多说而已。

    朱厚煌说道:“孤知道东雍何处有铁矿。”

    杨慎立即明白过了来,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唉,”朱厚煌长叹一声说道:“孤本来的意思是想灭掉大肚国再做计较,但是如今这个样子,只能将大肚国之事,放上一放了,先解决铁矿,而铁矿就在东雍极北之处。”

    “北港?”许栋脱口而出。

    “北港。”杨慎咀嚼着两个字说道:“殿下可是想用兵于北港。”

    “正是。”朱厚煌不大清楚,这个时代的台北叫什么,听许栋脱口叫道北港,也就认为是北港了,说道:“许卿,给诸位讲解一下北港。”

    “是,”许栋向朱厚煌微微俯首,随即说道:“北港,是在东雍岛东北角的一个良港。当年我曾在这里避过风浪,只是北港不比大员,附近山峦起伏,比不得大员附近一马平川,而且离澎湖比较远,所以在为殿下选址的时候,将这个地点放弃了。当地已经有福建移民了,不过大多是做没本钱的买卖,北港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魍港。”

    鬼魅魍魉,想想就知道是一个什么地方。

    “哼。孤不怕他们是什么鬼魅魍魉?只要是汉人就行,当地的有强大土人部落吗?”朱厚煌相当自信。北港有汉人,不管什么怎么样的汉人,都会成为自己的统治基础,对朱厚煌来说,汉人越多越好。麻烦却是土人。

    “当地是狗奴国。”许栋说道。

    “狗奴国?”杨慎不由一笑,说道:“还有这样的名字吗?”

    “这狗奴国还是有来历的,据说当初郑和郑公公,奉圣喻出海抚夷,东雍岛上各部都过去了,只是狗奴部面没有过去,郑公公就将狗奴部落抓过来,给他们部落首领脖子上挂了一个铃铛。结果这个部落居然将这个铃铛当成信物了,代代相传。不知道谁先开始叫的。反正以后都称他们为狗奴国。”许栋说道。

    “狗奴国,不管他是什么国,与汉人关系怎么样?这个狗奴国到底有多少人?”杨慎继续问道。

    “狗奴国虽然说是一国,其实不过是部落联盟而已,不过他与当地汉人的关系不错,有很多人会说汉话。彼此之间常常做一些小买卖。”许栋说道。

    朱厚煌心中暗道:“不错,不管他是什么狗奴国不狗奴国,能与汉人交流,就代表有化夷为汉的可能性?”

    “北港的铁矿在什么地方?”杨慎问道。

    “这个………”许栋犹豫了一下,他仔细回想了一会儿,说道:“末将,不记得北港有什么铁矿。”

    杨慎转过头来问朱厚煌说道:“殿下?”

    朱厚煌说道:“铁矿之事,确凿无疑。北港附近不仅仅有铁矿,还有石碳矿,甚至还有金矿。”

第一百二十七章雍国兵制()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东雍兵制

    “金矿。”出声惊叫的不是别人,而是吴行之。吴行之本来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但是为朱厚煌理财,时常为财政短缺之事。早已变得黑眼睛见不得白银子,更不要说金矿了。吴行之本来对进攻北港持反对态度。

    并不是对进攻不看好,恰恰相反,是对进攻的看好。知道一旦攻进北港之后,就需要花大把,大把的银子善后。作为主管财政的吴行之理财思想很简单,就是想尽可能的少花钱,最后不花钱。对任何花钱的事情,都是持反对态度。如果让吴行之来做决策,他绝对想安兵不动几年,等大员,戚氏两地经营成熟地之后,再做计较。

    同时,他还对任何能增加财政收入的事情,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一想到金矿。他立即导向支持出兵了。说道:“殿下,不知道何时出兵,臣真好准备粮草。”

    朱厚煌笑道:“这一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需要准备很多事情。”说话之间,朱厚煌转过头去,看向杨慎。所有准备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获得杨慎的支持。

    杨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殿下,自臣到东雍以来,络绎不绝到东雍,已经有万余人了,不过大多数是江西,与北直隶发送过来的犯人。福建民间,对移民东雍,还是心存疑虑的,臣本想过一段时间,放一些福建籍士卒还乡。这样一来,好引导福建民间贫家投奔东雍。还有戚氏军来报,虽然戚将军一战,大肚王国打怕了,但是戚氏军深入东雍腹地,四处都是蛮夷,时常有蛮夷骚扰村落,可以说戚氏军自保可以,想调戚氏军的士卒,就不用想了,殿下身边只有千余精卒,这千余精卒虽然厉害。但是征服北港却不是万全之策。臣想是不是,试一试殿下所言之策。”

    朱厚煌问闻弦音而知雅意。知道杨慎所说的之前所言之策,就是雍王亲卫为骨干,以各县县兵为血肉组建大军。

    朱厚煌身边的亲卫虽然一直在保持千人上下,其实士卒也换了不少,比如戚景通在戚氏的时候,朱厚煌支援了一百老卒,这一百老卒现在就是戚氏军的骨干,同样,在大员,在澎湖也是同样的。各县的县兵都是由出身雍王亲卫为骨干组建的。

    朱厚煌对自己身边的亲兵甚厚,可以说言传身教,所有亲卫都是朱厚煌弟子,这样一来,虽然朱厚煌对各级文官的控制力少一点,但是对军队的控制却是铁板一块,虽然水师有一点杂音。但是并没有在朱厚煌控制之外。

    朱厚煌所想的模式是汉代的模式,汉代中央直接控制的军队不过数万而已,但是一旦打起仗来,兵力就能打着滚的向上翻,可以到数十万的数量,在战斗力上并不会减少多少,就是因为这个模式,数万北军不过是种子而已。

    朱厚煌能整合大员,澎湖两县的县兵,轻轻松松能整合两千多人。盖因因为移民的原因,现在大员与澎湖都是壮丁比较多,老弱比较少。

    所谓雍国治下大约有三四万丁口,负担三千士卒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咬咬牙还是能支持下来的。毕竟县兵这东西,根本是服役,守家在地。也是有休假的,也不算是完全脱产。

    “好,果然是好主意,正好让试一试,有什么问题。”朱厚煌眉飞色舞说道:“此前都是孤仿造汉制所创,不运试一试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异想天开的之处。”

    其实这一战本来就是必胜之事,权当练兵了。

    不过这样一来,出兵之事,就更不草率了。

    “殿下,各县县兵虽然已经有了,但是到有几分成色,还有北港的铁矿的详细情况,到底是要派人探查一下。本月之内,恐怕出兵有一点困难。”杨慎说道。

    “那就下一个月吧,乘着半个月,孤正好巡视一下三地。”朱厚煌说道。

    “正有一事,臣正要去请殿下。十月二十七,是陛下的圣寿,殿下可准备送什么寿礼吗?”杨慎问道。

    正德的生日,朱厚煌一拍脑门,说道:“哎吆,孤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杨师,可想好送什么礼物了?”

    “臣到觉得有一样东西适合,就恐怕殿下舍不得。”杨慎说道。

    朱厚煌问道:“什么东西。”

    杨慎左右一看,吴行之,许栋,汪直,俞大猷都是机灵人,那里看不出来。杨慎有私密话要对朱厚煌说。立即起身告退。

    一时间房间之内,只剩下朱厚煌与杨慎两个人了。朱厚煌说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杨慎说道:“版图。”

    朱厚煌瞬间明白,杨慎在试探自己。

    版图在现代不过是地图而已,但是在古代却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象征则国土。很多亡国之君,投降的时候,就会献版图,自缚出降。

    而杨慎这样也是试探朱厚煌对北京那个位置有没有想法。

    朱厚煌说道:“版图不错,礼轻情意重吗?”他看着杨慎说道:“杨长史,孤可以正式告诉你,孤对北京那个位置没有兴趣,如果天命在孤,正德传位于孤,孤自然当仁不让。如果天命不在孤,孤将全力向南,开扩南洋。纳南洋为华夏版图,也不枉孤人间走一遭了。杨师,孤视你为左膀右臂,乃心腹重臣,这一点绝对不会不实言相告。还请杨师不要在为此事犹疑,竭力辅佐于孤,等时机成熟,孤自然会向陛下推荐杨师,不会让杨师在这个地方蹉跎一辈子的。”

    “臣不敢,多谢殿下直言相告。臣亦不做伪言,臣身为雍王长史一日,就竭力为雍国一日。”

    朱厚煌与杨慎相对一笑,好像是尽释前嫌了。

    朱厚煌心中却轻轻一叹,暗道:“收复士大夫之心,何其难也。”

    朱厚煌虽然没有想过如同朱棣一样,来一场清君侧,但是并不会对杨慎这个态度,感到多么满意,很显然,杨慎对朱厚煌的忠心,建立在朱厚煌是大明雍王的基础上,一旦朱厚煌失去这个身份,杨慎绝对不会效忠他的。

    杨慎的忠心,是建立在效忠大明,而后落在大明雍王身上。而并不是相反。

    不过,朱厚煌心中的不满一闪而逝,一点也不显露出来,问道:“只是谁进京朝贺?”

    “唐寅。”杨慎说道。

    朱厚煌点点头,说道:“唐先生是一个合适人选,只是他的病怎么样了?”

    对于唐寅这个人人选,朱厚煌与杨慎都非常满意,进京的人。不仅仅要能言善道,风度翩翩,还有机智果断,不辱使命,也不能京城贵人看轻雍国。

    而整个东雍,这样的人有几个,除却杨慎也就唐寅了。

    “唐先生的病一半是累的,一般是承受不住压力。这一段时间的静养已经差不多了。”杨慎说道。

    朱厚煌心中暗叹,人与人还是不同的,唐寅虽然也是一个人才,但并不适合雍国长史之位。他想了想,说道:“就任命唐先生为雍国进奏使吧,让他常驻北京。”

    所谓进奏使是唐代的官名,翻译成现在的官职,用驻京办比较好。朱厚煌准备让唐寅常驻北京,让他在士林之中,皇帝面前给自己刷好感,当然也不能忘记收集政治情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