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田园大宋 >

第201部分

田园大宋-第201部分

小说: 田园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们嫉妒。他们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如果那时……

    “你们要看书么?”没等读书人们想太多。手上拿个煎饼果子的铜板来到他们旁边,指着他负责的图书馆说道。

    距离铜板近的人看他,准确地说是看他手上的食物,偷偷咽口水,他们饿,虽说还没到他们正常时间的时间,但看别人吃,也想吃。

    “那个……”站在铜板边上的人犹豫着小声问道:“昨夜我们来时,有……有汤和咸菜,白天还有吗?”

    “有啊,你说的汤和咸菜,村里十二个时辰皆有,还不要钱,只是不准拿出村,我带你们去吃,我要拿竹片刻牌子,你们谁帮忙,刻十个牌子给一文。”

    铜板一看对方的表情,心下明了,读书人嘛,没钱,不好意思,面嫩,经历的事情少。

    以前有过一阵子他同样如此,借别人书要钱,或给别人讲书收钱,张不开嘴,后来实在是饿极了,再不张嘴就永远张不了嘴,才壮起胆子主动询问别人。

    说着话,他在前面领路,免费的汤和咸菜在另一条路上,有别的地方的人过来送货,不能和游客挤在一起,村里新平出来一条土路。

    送货的人把货运到地方,卸完,可以花两文钱买个大馒头,就着汤和咸菜吃,馒头不赚钱。

    队伍到地方,远远的能闻到汤里葱花爆锅的味道,一人羡慕地对铜板说道:“在京城过来时,听过徐宝的名字,徐宝好运啊,能认识京城里的官员。

    都是读书人,命却不同,写个词,有人话钱买,对个对联,还有人花钱买,如我等这样的,得去刻字为活,哎!

    也罢,丢了斯文就丢了,好在是刻字,算是读书人的事儿,若是其他苦哈哈的活,我等是绝对做不来的。”

    周围不少读书人点头附和。

    正给人盛汤的村里妇人听到了,面色一沉,说道:“一碗汤一文,一碟咸菜一文,你们两个人喝一碗汤,四个人吃一碟子咸菜,足够了。”

    “不是不要钱么?”铜板问。

    “苦哈哈才不要钱,身子金贵的哪能吃白食?咱家宝郎都比不上,宝郎那么有才华,当初来村里时还住柴房呢,然后给劈柴,去河边担水,再钓鱼去镇子卖,后来京城有别的豆腐坊出了干豆腐,宝郎大雨天的打着伞一家家叩门,算是没斯文的人了,有斯文的读书人,不给钱不是辱没了身份?”

    妇人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说道。

    铜板微微张着嘴,又想了一边妇人说的话,吃惊地问:“徐郎还做过那些事情?”

    “宝郎带村里的人种棚子菜时还挑过粪呢,不像某些读书人,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妇人也拽了两句。

    一群读书人再次面面相觑,他们不信,听着妇人口中说出来的事情,他们觉得放在自己身上是绝对做不到的。

    所以不相信徐宝那么厉害的一个文人能去做。

    但现在不是他们信不信的问题,是他们喝汤与吃咸菜要花钱,因为他们说出来的话得罪了妇人。

    他们的智商高不高还不能确定,不过却能肯定,情商上不够的。

    铜板经历的事情多,明白身边的人得罪人了,想了想,他对读书人们说道:“跟我来,我带你们去喝热水,记得我的话,别出声,千万别出声。”

    他是怕了,这群人是傻吧。

    于是队伍换个方向离开,妇人瞧着他们走远,冷哼一声:“我家娃要是在村里读书读成这样,我就打死他。”

    ******

    还有一章。(。)

第三百二十一章 神秘送礼人() 
二百一十六个读书人去找白开水喝,徐宝没理会,有铜板在便好。

    徐宝正跟着孩子的队伍走,他打算过几天带宝宝们去京城,先训练训练,以免到时候有孩子跑丢了。

    里正陪在徐宝身边,脸笑成一朵花,一手背在后面,一手捋胡子,腰挺得直直的,他一生所要追求的似乎在此刻找到了。

    其他的村民也高兴地看着,尤其是家中有娃娃在队伍里的,而没有孩子在里面的,则着急,要抓紧时间生。

    游客人群中的大人心情复杂,孩子则羡慕地看,也想加入进去,最好是能拥有同样一套衣服,那衣服真好看。

    “小宝,邢荣隆成衣行白给做了衣服,还全是好料的,咱的人情欠大喽。”里正想起衣服的事情。

    徐宝则不是如此考虑,说道:“咱穿他们的衣服,是他们欠咱人情,我把队伍拉到京城,别人一看,哎呀,衣服漂亮,自然要问,根本不需要咱们说是哪做的,邢荣隆成衣行自己会宣扬。

    穿他们的衣服,没管他们要钱,我已经损失很多了,你说除了上岗村书院,还哪里有同样的阵容?

    等着看吧,娃娃们在京城转一圈,邢荣隆成衣行的同样的童装要卖断货。孩子和大人不同,你找一千个大人穿一样的衣服,没用。”

    他的意思是说没收对方的代~言~费,换成他那边,组织如此大规模活动,赞~助~商给一套衣服就行啊?

    路费、食宿的钱,少出一样都不行。?。?‘

    里正不懂得此类的事情,但却相信徐宝,因为游客里的孩子已经开始和家大人喊着要了,有的大人不用孩子提,主动找村子的人询问,衣服在哪做的。村民很自然地说出邢荣隆成衣行,还好心地告诉询问的人成衣铺子在京城的大概方位。

    更有游客询问那群孩子从哪冒出来的,当知道是村子自己书院的,上岗村三个字便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中。有人甚至琢磨能不能把自己家的孩子给塞进来。

    这是由于大人对孩子好不好,从孩子的身上便能看出来,队伍中的娃娃每一个脸上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流鼻涕,也见不到风吹皴的痕迹。自己孩子的嘴丫子都烂了,看人家村子的,那么多,没有一个烂嘴丫。

    小衣服在身上穿着是那么合身,小皮靴下面的底有一圈白的,看着像瓷娃娃似的。

    此时孩子队伍的前头已经出了村,走到大路上。

    粱齐带着没去泉州的禁军,配合着村里的乡兵,前后保护,来往的行人车辆一律只准走半边路。

    被要求靠一边走的人倒是没有不高兴。他们同样被震住,有的停下车,有的站住脚,仔细观瞧。

    有本地的车把势跟乘车的人介绍,说这便是名满京城的上岗豆香的上岗村的孩子,然后就讲更详细的徐宝的事情,各种改编,把乘客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上是听神话故事。??。??‘

    “少了一样东西,不。两样。”徐宝看着看着,猛然现问题,总觉得差点什么。

    “少啥?”里正扭头问,他不觉得缺东西。都挺好,换了以前,哪家的孩子能养成这样,旁人得带着东西上门求教的。

    如今是五百多个娃娃,没有一个差的,知足了。等忙完一阵子的,要邀请其他村子的里正来上岗村喝喝酒,就在书院旁边喝。

    “少毛茸茸的帽子和毛茸茸的围巾,最好是再来一个双肩被的卡通背包,比如说大兔子,就是一个兔子的布偶中间掏空似的,一个孩子背一个,可以放东西,还可以保暖。”

    徐宝说出他想要给孩子用上的东西,他那边的很多宝宝就是这装扮,要多可爱就有多可爱。

    尤其是卡通背包,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喜欢什么东西,装到包里,想要拿自己从背包里面取,背包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

    里正纳闷地看着徐宝,听不懂。

    “里正爷爷,就这么说定了,我得收集羊毛,棉花还有多少了?暂时没有石油,用煤,还有麻。”徐宝开始计算东西。

    “我找人跟你学着做。”里正支持。

    “不用找人和我学,我也不会,凑齐东西让嘟嘟带走。”徐宝说出大实话。

    里正点点头:“又要麻烦神仙们。”

    “给钱的。”徐宝随意说一句,同时觉得天暖和了之后,要加快度收集珍惜动物,好让冯媛开动物园,还有珍贵的各种宝石。

    现在是冯媛用自己的企业来补贴这边,带过去的药材又不能卖,全用来送礼了。

    既然是把两边的沟通当事业来经营,就不能总让那边输血。

    里正不知道神仙花的是什么钱,他不懂,更不打算弄懂,反正徐宝说了,他选择支持。

    两个人又说起别的琐事,陪着孩子们走。

    走出去能有一里地,一个个孩子被抱起来,小的,困了,走着走着眼睛开始闭上,负责保护的妇人盯着呢,一看坚持不住,连忙抱起来放到后面跟随的车里,带蓬的车。

    又向前走了一会儿,徐宝打算带娃娃们回去,外面起风了,没围脖也没有口罩的,吹一吹会给吹皴的,很疼。

    孩子们倒是听话,看上去没玩够,但依旧调转队伍,继续排着往家走,路上的车一律停下来等待队伍调头。

    徐宝很满意,大家素质很高嘛,比他那边跟放学孩子队伍抢道的司机强多了。

    队伍刚刚调转完,打京城那边远远地来了一个车队,车队前面撑个横幅,上面写:松窑瓷行。

    不等离近,粱齐空甩一声马~鞭,队伍中冲出去十骑,隔着百十步便高喊:“慢行,靠边。”

    队伍里面出来一骑,也不知道跟十个人说了什么,队伍缓缓停下,那人骑着马赶过来。

    到了孩子队伍的近前,翻身下马,左右看看,径直走向徐宝,未语先笑:“呵呵,徐郎?我是松窑瓷行的。”

    “嗯!”徐宝应一声,表示听到了。

    “最近刚开窑,出了批瓷器,大大小小的,有碟子有碗,可是比起往常用的小,大人使着不合适,听闻上岗村有书院,书院中娃娃居多,我们一商量,给送来,不要钱,五百三十五个娃娃都有一套。你看,从那边很远送来了,总能叫我们再拿回去。”

    来人笑着介绍情况,一副你给我个面子收下的模样。

    《

    br /》  徐宝眼睛眯起来,开始盘算,瓷器可不是说烧就烧的,对方得提前好多天准备,而且居然知道书院中有多少孩子。

    ***

    三更完毕,推荐票,月票。(。)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当年恩() 
徐宝对于烧瓷器还是有一点接触的,他搞地质的,虽然很不敬业,但总会接触到陶瓷,陶和瓷需要用土。??‘

    如果一切东西都是现成的,在他那边有个三天足够完成一套的程序。

    不过此时不行,窑开一次需要耗费很多钱财,光是烧掉的柴火就不少,如果只烧一个东西,自己选土、淘土、粉碎、搅拌、拉坯子、干燥、上釉、封窑、烧窑,一整套走下来,十来天也就行了。

    主要时间浪费在自然干燥上,没有仪器快给坯子干燥,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有得等了。

    这是只做一个,如果做五百三十五套,自然干燥的时间可以忽略了,粉碎和拉坯子、上釉反而耗费时间,多呀。

    如果这个崧窑瓷行想要快点做出来,需要动用大量人手,因为不是拉出来五百三十五套的坯子就一定能烧出同样数量的瓷器。

    莫说是此地,换成另一边都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率,这里若赶上一窑火候没控制好,一窑全废,丝毫不稀奇。

    成功率是一部分,还有运输环节,谁敢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把东西颠簸坏?尤其是冬天温度低。

    看着对方的态度,徐宝能猜测,崧窑瓷行说不定回拉出拉五千套的坯子,说送来是给娃娃们的,一人一套,小孩子说摔就给摔了,别人都全套的,摔掉一个的孩子会高兴吗?

    所以必然得额外多烧,好用来补数的。。‘

    那么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对方下如此大的力气,图个啥?做慈善啊?专门盯着上岗村的孩子做慈善?

    面对眼下的情况,徐宝不出声,盯着对方过来的人看,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不要。

    真想给娃娃们一人一套瓷器,村里可以夏天自己烧,反正有坐镇的师傅在。

    “徐郎。知道孩童喜玩耍,故每个孩子多出一套补词。”对方见徐宝不说话,只好自己出声。

    徐宝心说果然,问:“哪地方的?我咋没听说过什么崧窑瓷行?崧窑是什么窑?”

    徐宝满脑子五大瓷窑。根本没听说过崧窑,他也判断不出是不是这边本地的,也就是钧窑的,虽说现在还没有叫这个名字,但一直就有人烧瓷。

    本地的可能性非常大。这里是河~南省地界,有钧窑和汝窑。

    而龙泉窑和哥呢?在两浙地区,太远,基本上不可能烧出来一大堆瓷器,然后先运到京城,再从京城往上岗村来,那纯粹是缺心眼,因为走水路更稳,从洧水沟直接就到村了。

    若是耀州区域呢,还真有可能。?。??‘耀州向北,走上几百里是保安军地界。

    对方不知道徐宝猜地方呢,突然反应过来忘了件重要的事情,说道:“鄙姓刘,单名一个肱字。”

    “哦哦,刘肱,你好你好。”想着事情的徐宝差点去和人家握手。

    刘肱不以为意,继续说道:“瓷烧自定州。”

    “定窑?”徐宝眼睛瞬间睁大,咋跑河~北省去了?对,那里有窑。离最近的那边的窑是磁州窑,定窑在哪?

    徐宝想了想,吓一跳,定窑在大宋和契丹的边境呢。从哪里到契丹,有多远呢?比从上岗村到京城还近。

    那边的路也好走,因为有河,直接从契丹流过去,那里真的和平了吗?大家都有闲心烧了瓷器送到上岗村了?

    “正是。”刘肱肯定地说道,随即神色一变。又道:“东家原是生在定州,澶渊之盟前定州一战,东家家人眼见活不得,后是军士拼死护着给带到城里,士卒多有死伤,再凭坚而守,东家一家才活过来。

    随后多方打听当初护着东家一家人撤退的军兵,已不可得,前段时日,有人到开封卖瓷器,现西市那里有人卖毛边纸。

    好奇之下,一番打听,知道是那时的老兵,来人快马送信,东家亲自写信核问,才知正是当初护着东家逃跑的老兵,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