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非一般倾城:朝颜皇后 >

第39部分

非一般倾城:朝颜皇后-第39部分

小说: 非一般倾城:朝颜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秦朝廷女人也能当官,后宫也能干政,所以我的出现虽然狠狠震撼了朝臣一把,却没有因此招来闲言闲语。
  我目光浏览一遍全场,大臣们的表情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无非是一个词:惊讶、震撼、防备、景仰、算计。
  我并不放在眼里,无论在他们心里我是什么样的形象,我也不在意,反正我做完这件事就功成身退,不会再介入朝政大事里。
  “皇上叫本宫过来,说和各位大臣商讨政事,不知是什么缘故?”我抬眼看白夕煌冷静坐在龙座上,他看到我一瞬间,唇角柔了下,眼里蕴含着担忧之色。
  我不知道他这是装出来哄我开心,好帮他卖命,还是真心关怀我。
  不过无论如何我都会帮他,毕竟他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就当帮百姓吧。
  “朕把皇后提议的科举制拿来与众位爱卿商讨落实之事,不过有些大臣似乎对科举制不太熟悉,所以不能理解它的精妙之处。朕想请皇后来给大家讲解下。”
  是想故意刁难白夕煌吗?
  我眼睛投向谢庭筠,发现他也神色怔忪注视着我,接触到我视线时,平日温润的眼里浮起警惕,以及令我伤感的淡淡敌意。
  我对他无奈一笑,他显得愕然,却依旧阴着脸。
  “不知各位大臣对本宫提出的科举制有什么疑问,请说出来,让本宫一一为你们解惑,但是希望别有用心、刻意刁难的人闭上嘴,请你们提重要的主旨问题,本宫不想为无聊的问题浪费时间。”我气势凛然环视全场,铿锵有力开口。
  惊艳皇后策(6)
  “不知各位大臣对本宫提出的科举制有什么疑问,请说出来,让本宫一一为你们解惑,但是希望别有用心、刻意刁难的人闭上嘴,请你们提重要的主旨问题,本宫不想为无聊的问题浪费时间。”我气势凛然环视全场,铿锵有力开口。
  左相点头:“皇后说得有道理,一项改革必定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小问题不足为惧,大家要提就该提些关键的问题。”
  慕容夫人首先提出疑问:“皇后,我对这项政策的出现很有疑问,如此庞大细腻的方案真的是你想出来吧,不过据我看过改革具体的细节,这科举制明显不是一年半载能想出来,你入宫不过几个月时间。那么在这之前你已经把这科举制想好,这就令人惊奇,一个普通的书院先生,居然会私下策划这种事关大秦官僚体制的政策,究竟怀有什么目的?”
  慕容夫人想把我的目的引向居心叵测,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去制定科举制这种关乎国家稳定的大事,当然会令人生疑。
  我现在得想法子打消大臣的疑虑,否则被他们认定别有所图,即使科举制再有用,也不可能被采纳。
  “本宫从来没说过那是本宫的成就,你们也看到那科举制严谨繁杂,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它考虑得面面俱到,事实上这科举制是几代人的努力研究出来的。”
  “最后我师傅MrChina把他师傅、以及他师傅的师傅、和他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的成就融合成一体,研究出这个科举制,我不过是把师傅的毕生所创传播出去。”
  “我师傅和师祖们不忍见大秦官场日益腐败,呕心沥血研究出这科举制,没想今天居然被尚书令说成居心叵测,叫他们在黄泉之下如何能安息。”我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我巧妙搬出是先人的成就,就圆了科举制合理出现的情况,也让大臣不敢对它的出处质疑,毕竟在这个以孝为首的国家,对逝者的不尊重是非常不敬的。
  慕容夫人脸色一僵,尴尬扯出一丝笑容。
  “皇后娘娘,臣没有冒犯先师的意思,请原谅臣失言。”
  惊艳皇后策(7)
  “皇后娘娘,臣没有冒犯先师的意思,请原谅臣失言。”
  我大度摆摆手:“夫人如此热心,本宫怎会怪你。那么下一个有疑问的请发问?”
  又有大臣上前发问:“科举制只不过是凭空想出的一项政策,从来没有国家试过采用这种选官的方法,而且在前朝也找不到相关的借鉴。臣觉得把一项完全陌生的政策进行全国性实施,闻所未闻的百姓必定难以适应,所以不会有什么效果。”
  我好笑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步步走到那大臣面前。
  这个大臣面相委琐,目光短浅,一看就是那种顽固又自以为是的老匹夫。
  “因为没有试过,所以就否定它的优异之处?这位大臣,咱们就来举个现实的例子,八百年前还是青铜器时代,那时人民认为青铜剑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而过了两百年刚出现铁器时,很多人都对铁器质疑。”
  “他们依旧坚持青铜器是最好的,不愿意承认铁器更为实用和锋利,那时第一个使用铁器的国家成为七国的霸主。到了现在所有的兵器都是铁器,敢问这位大臣你还敢说青铜剑会比铁剑锋利吗?”
  “当然是铁剑锋利”那大臣毫不犹豫回答。
  我目光犀利盯着他,毫不留情指出他的弱点:“不过我倒是相信铁器刚出现时,你必定会一口否定铁器的好处,死死坚持青铜器是最好的。因为你害怕变革,害怕不熟悉的一切,害怕适应新的制度。”
  那大臣被我一番指责弄得脸红耳赤,他自知理亏,不再多言,退回列队中。
  “还有人有疑问吗?”我信心十足环视全场。
  “臣想问问问这庞大的考试系统,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出了考卷万一被人泄露出去,或者考官在评卷时舞弊,岂不是让那些钻营的有机可乘。”户部郎中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科举制中最大的问题是舞弊。邪不能胜正,魔高一丈,道高一丈。有舞弊的可能性存在,自然也有反舞弊的方法。”
  惊艳皇后策(8)
  “这个问题问得好,科举制中最大的问题是舞弊。邪不能胜正,魔高一丈,道高一丈。有舞弊的可能性存在,自然也有反舞弊的方法。”
  我开始举例说明防止舞弊的措施。
  “比如为防止考官泄露考题,我们可以在临近考试时由皇上亲自任命考官,并且年年不同,采用随任制,考试前把相关的考官召集到一处院落进行封院,使他们不能和外界接触,杜绝那些企图通过拉拢关系的试子,待考试、评卷完毕再放他们。”
  “为了防止评卷官舞弊,可以采用糊名的方式,把考生的姓名户籍等资料密封住,评卷人不知评阅的考卷是谁,自然不能偏袒,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这些远比单凭地方官员推荐人选成为官吏要公平得多。”
  户部郎中听我振振有辞的反驳,黯然退后去。
  接下来陆续有大臣上前为难,我根据自己的政史知识一一化解。
  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大臣,我觉得很累,身体累,心也累。
  辩论需要的是过硬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不被对方的气势压到,我脑袋不停运转,想出各种法子去说服这些有意刁难的人,可谓劳心劳力。
  而我这份劳心劳力,在别人却不知有无意义。
  我不由自主看向白夕煌。
  他也一直在关注着我与群臣的辩论,不时插两句话缓和紧张的气氛,每当我把一个个上前发难的大臣打败时,他眼里就会绽放光芒,嘴边露出自豪的笑意。
  现在我看着高高在上的白夕煌,突然明白他由始至终都是一个皇者,他做着每个皇帝都会做的事。
  他聪敏有谋略,他狡诈会利用人,他的目的就是打败太后一派,并为此在所不惜,甚至当初连性命差点丢掉,他也不曾后悔过。
  为了皇座,他可以连命到不要,那么他还有什么会在乎呢!
  我也许只是一颗对他有用的棋子。
  惊艳皇后策(9)
  在我恍然失神时,我听到白夕煌笑吟吟道:“皇后把科举制得各种利弊说得很透彻,相信各位也有有目共睹的科举制优于察举制的事实。如果没有人提出有力的异议,朕就把官制改革定出来。”
  全场寂静,太后派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
  能质疑的地方他们都质疑过了,所有的疑问我都做了详细的回答,他们也没什么好挑剔了。
  不过——
  我眼神转向谢庭筠。
  从开始到现在,他一直缄默不言,我并不认为他会就此放过我。
  我踏上金銮殿那一刻,相信他已经把我放在了敌人的位置。
  他沉默不过是在寻找最有力的证据反驳我。
  我的猜测没有错,谢庭筠儒雅的声音适时响起。
  透着从容锋锐,像一把高举的利剑,瞬间向我砍来。
  “从皇后的描述中,这科举制确实有许多优秀的地方。但是无论科举制怎样优秀,不可掩盖的是它公平下的功利本质。考试的确可以公平选拔人才,只通过文章去评定一个人的能力,又怎能了解到这个人的品行。”
  “无论这考生他是杀人越货的马贼,还是假仁假义的小人,只要他会写文章,会讨论治国平天下之事,就有资格当官,这样选上来的人是人才还是祸害。”
  “选择官员的目的就是要选择品行卓绝,能为民请命的好官。而察举制正是为了更好选择品德纯良的人而设立的,就这个意义上,科举制和察举制就不可同日而语。”
  谢庭筠一番铿锵有力的反击引来了太后派大臣的齐声附和。
  “右相未免太过言重,首先我声明,但凡参加科举的考生都必须记录名册,以及评定他的品行是否合格,那些明显道德败坏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
  “即使如此,娘娘所说的科举制更看重是通过文章来选择为官者,而不是通过品德。”
  惊艳皇后策(10)
  “即使如此,娘娘所说的科举制更看重是通过文章来选择为官者,而不是通过品德。”
  我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笑笑:“科举确实更注重考生的处理政事能力,选择实用的官员。不过每一项改革都是利弊兼有,完全完美的政策我相信绝对不可能存在,你们必定也未曾见过。而这个科举制我不能说它完美得挑不出瑕疵,但是只要有利的方面大于弊端,那它就是有积极作用的。”
  “你说的对,所以察举制当然也有弊端,但因为小小的弊端,就把这实施几百年政策废除,难以服众。”谢庭筠紧接住我的话题反驳。
  “选择改革官制,并不是因为察举制的小小弊端,而是从适应性来说,科举制比察举制更能适应现在大秦的政治。察举制的本质是好的,就是太容易钻空子,而大秦现在更需要公正的选拔官员制度。”
  “娘娘说公正,察举制又何尝不公正,只要品德情操高尚的人都有资格当官,倡导百姓向善,这有什么不好。又凭什么说察举制不能适应大秦,这制度可是祖宗流传几百年的成果。”
  “对于察举制所提倡的德行至上,本宫也觉得这主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套句老话,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无奈的。察举制说要选择美好品德的人当官,他们具有良好的操行,当然会为国为民做实事。”
  我觉得时机差不多,开始强势反击:“敢问右相一句,利用察举制选上来的人,真的符合德行标准吗?察举制很好,但是落实的效果并不好,只能说流于形式。现在很多选上的官员,选择的依据不是品行,而是他跟举荐他的长官的关系有多好。”
  “像普通百姓难道就没有高风亮节的好人?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被选为重要的官员,因为他们既没有钱财贿赂举荐人,也没有手握重权的亲戚可以走裙带。这就是察举制最大的弊端,举荐人本身就不公正、品行也不过关,他们选择的人会是贤良的人?”
  惊艳皇后策(12)
  “察举制已经变成了官员们互相提拔自己亲属的机器,所以才会导致现在大秦官僚机构繁冗,官员不办实事整天想着钻营。”
  谢庭筠因我的话变了脸色,他沉默良久,冷静道:“皇后娘娘,你质疑选上来的官员品行不过关,那只是你一个的猜测,拿个人的猜测来当证据,未免太儿戏。”
  “谢庭筠,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有傲骨的男人,没想到你也开始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个官场已经浑浊得找不到一滴清水,到底选上来的官员品德如何,相信你比我知道更清楚。在场的官员都是打滚官场不少日子,深谙官场黑暗,或许我指责你们,你们会矢口否认。”
  “所以我有个不情之请,请问哪位官员敢拿自己以及全家人的性命来立誓,证明自己是因为德行合格而被选为官员,并且在任期间没有做过什么有违道德的事。”
  我这句尖锐的话一出,顿时全场寂静,大臣都用难以置信眼光看我,既愤怒又无法辩驳。
  “娘娘,现在是讨论政事,你让大臣发毒誓,这种事太儿戏,你不能因为道理讲不服人,就用这种方法为难人。”尚书令慕容夫人皱紧眉。
  我冷笑,鄙夷看着惺惺作态的慕容夫人:“这办法是儿戏了点,不过胜在最能对付伪君子,他们再虚伪也不敢拿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发誓。”
  “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你们对自己品德有信心,为何连一个毒誓也不敢发,右相不相信他置身的官场黑暗,我也没法一一去调查官员的品行,只能用这种方法向他证明。那么现在请敢发誓的大臣出来。”
  我的话说完,有几位大臣毫不犹豫出列发誓,而其它大部分大臣愤慨怒视着我,却没有胆量发誓。
  我看着寥寥数人发誓,心里也感到无限失望。
  “右相看清楚了吗?这就是察举制的后果,大家深信能选出贤良人的察举制带来的恶果,连你们自己都不敢担保自己的品德合格,你们还有什么资格说察举制好?”
  事实摆在眼前,无论谢庭筠怎么舌灿莲花,对这种事实也无法反驳,所以他很识趣沉默了。
  ………………………………………………
  今天更新完毕
  坦诚(1)
  事实摆在眼前,无论谢庭筠怎么舌灿莲花,对这种事实也无法反驳,所以他很识趣沉默了。
  白夕煌沉脸一拍案:“看来官僚改革势必要进行,我大秦朝廷百官居然都是些连自己也无法肯定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