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综武侠]天命青书 >

第29部分

[综武侠]天命青书-第29部分

小说: [综武侠]天命青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先生,”其中一个少女头垂得更低;语气十足恭敬,“他们都说自己什么也不记得了。”

    “什么也不记得了?”男人脸上的笑容有些玩味,“不记得去过哪里,不记得见过什么人,不记得为何沙舟会被停驻在这里,甚至连‘她’是怎么死的也不记得?”

    刚刚作答的那名少女闻言脸色骤变!

    她怯生生地抬起头,娇美的面容带上一丝惶恐,便是再铁石心肠的人,看到如她这样美貌娇柔的少女露出如此凄惶之色,恐怕心中都要软上几分。

    然而,主位上的男人眼中却全无一丝波动。

    有那么一瞬间,少女甚至直觉那人眼中闪过了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诮意味

    她咬了咬唇,顿觉既羞愤又难堪。

    然而终究不敢当面顶撞,于是只能再度深深垂下头去,语气也变得僵硬平板:“是,先生。”

    男人“呵”地轻笑一声,“如此,倒真如她所言,不过是群废物。”

    少女敢怒不敢言,只得死死攥紧双手。

    男人却似乎已经对她和她的同伴失去了兴趣,随意挥了挥手,道了声“下去吧”,便不再多做理会。

    少女扭曲着一张俏脸与同伴双双退出了船舱。

    等她们离开得足够远后,男人脸上原本似笑非笑的神色却迅速被凝重取代。

    “到底是谁杀了你呢母亲?”

    他喃喃自语着,自座椅上起身,缓缓行至一旁的软塌边上。

    软塌上静静躺着一个人。

    又或者该说,是一具尸体。

    曾经被利落地一剑斩断的头颅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颈项间的断口处,伤口的血早已被擦拭干净,沾了血的白衣也被侍女换上了一身新装,若不仔细分辨,“躺”在软塌上的绝色女子就好像是睡着了一样,面容绝美身姿窈窕,依然还是男人记忆中的模样。

    男人脸上的神色有些复杂。

    他在软塌边伫立良久,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

    与此同时。

    宋国一沙漠边陲小镇。

    宋青书和叶孤城找了家不错的客栈要了两间上房,又叫了热水久违地泡了个舒服的热水澡,打理好自己后,两人方才下楼来了大厅,点了些吃食,边吃边安静听着大厅里一些江湖客打扮的其他客人高谈阔论着“最新”的江湖传闻。

    时不时从他们口中蹦出的名字都是有些陌生的,不过偶尔宋青书也会听到一两个有那么些耳熟的名字。

    比如丐帮帮主乔峰。

    这是连张三丰也曾亲口夸赞过的人物。

    宋青书记得当初太师傅称赞他“侠肝义胆,是不可多得的一名好男儿”。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宋国丐帮与元国丐帮本为同源,便连镇派绝学也是一般无二,而太师傅与曾经的丐帮帮主黄女侠之女,元国峨眉派祖师郭襄郭女侠交情颇深,故而爱屋及乌的缘故。

    而相较于宋青书,叶孤城对宋国武林却是更为了解一些,于是捡了些他知道的配合着众人的议论对宋青书说了,一顿饭的功夫下来,倒也让宋青书对宋国武林多少多了几分了解,不至于听到旁人议论如同听天书一般。

    令两人颇为意外的是,他们从众江湖客的讨论中竟然还听到了段誉的名字。

    不过却也不是什么好事。

    说是那大理镇南王世子前些日子突然不声不响就甩脱了护卫,孤身出走了!

    这事闹得整个大理国上下是人仰马翻,最近宋国内也多了不少大理人,都是被镇南王和大理国主派出来找人的。

    为此保定帝(大理国主)还特地派了使臣前往汴梁,奉上不少珍贵礼物来换取当今的许可。

    “呵!也不知那段小王爷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怎地放着好好的世子不做,偏要闹出这等事来?”

    有人呷着酒,摇头晃脑道。

    “嘿,这你就不懂了吧?百般娇宠下长大的小公子,可不就最向往如你我这般来去自如,快意恩仇的江湖中人了么?”

    与他同桌的人举着酒杯,醉眼迷离,摆出一副看清世事的高人之态,惹得客栈内不少客人齐齐哄笑出声——

    “去去去!你林二算什么江湖中人!不过就是个杀猪的!”

    “就是就是!林大侠,不知道今日这猪后腿价值几何啊?”

    “滚滚滚!老子早不卖猪肉了!”

    “别呀林老板,家里婆娘娃儿等着吃他林叔家的猪肉呢!”

    众人一下子笑闹开,客栈大厅里顿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宋青书与叶孤城坐在角落,远远看着那些全然不顾他人眼光,自顾自笑闹着的江湖客,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一丝兴味。

    “想不到段公子离家之事已经在这边传开了。”宋青书摇头,“这下商队恐怕会有些麻烦了。”

    叶孤城道:“倒也未必。毕竟商队的人起初并不知情,且还救过他的性命,如此功过相抵,想来那保定帝若真如此间之人所言般大度宽厚,应也不会对他们过于苛责。”

    宋青书觉得他这话倒也不无道理,于是点了点头,“阿城说的有理。”

    且左右他与叶孤城已然脱离了商队,金满堂与段誉等人今后又会如何,与他们也已并无关系。

    当务之急,乃是尽快找到自家六叔,且让太师傅能安心下来专注突破才好。

    宋青书这样想着,便也这样与叶孤城说了。

    虽然多在茶馆酒楼客栈这样的地方听些江湖传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宋国武林,不过单只这样,却不足以助他们找到殷六侠。

    宋青书也并不精于卜卦,故而也无法通过卜筮占得殷六侠的下落。

    是以,宋青书与叶孤城召来小二结了酒钱,顺便向他打听了下这城里有什么地方能探听得到江湖上的一些消息。

    这小二倒也颇为机灵,只思索了一下,便建议他们去核桃胡同儿里找一个叫赵瞎子的。

    “之前听来这里的客人们说过,咱们宋国武林的事儿,便没有那赵瞎子打听不到的。”

    小二掂量着手里的银子,喜滋滋道。

    宋青书与叶孤城谢过他,便相携起身,准备前往核桃胡同儿去找那名叫赵瞎子的。

    恰在此时,门外忽然闯进来一人——

    “诸位且去看看!据说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复进城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早起更个新。已热傻:3

第72章() 
慕容复?

    宋青书与叶孤城对视一眼。

    他们倒是都听闻过宋国武林有这么一号人物。

    此人依年纪来讲与叶孤城应算是同一代人;虽声名不及有晋国武林巅峰六人之一之称的叶孤城;但其与宋国丐帮帮主乔峰并称“北乔峰,南慕容”,亦是宋国武林青年一代领头人物之一。

    如此人物怎会在这默默无闻的边境小城现身?

    宋青书心中有些狐疑。

    不过毕竟与己身无关;他亦不是多爱管闲事的性子,故而尽管客栈大堂里自诩江湖客的这些汉子们听了进门报信那人的话后;便三三两两凑做一堆;都跟着跑出去看热闹了,宋青书也没有什么动作。

    “此事阿城如何看?”他沉吟道。

    叶孤城略做思索,摇头,“大抵应与我等所为之事无干。”

    宋青书闻言颔首;“我亦做此想。如此;阿城与我还是去那核桃胡同儿;找赵瞎子探听消息?”

    叶孤城没有不赞同的。

    两人招来店小二付了饭资,又问清楚了核桃胡同儿怎么走,出门后便依那小二所言而行;不久后;便在七拐八绕之下钻进了一条阴暗的小巷。

    小巷四周民居院墙颇高,中间通路狭仄;堪堪可供两个身量适中的成年男子并肩而行,巷内安安静静,便连一声虫鸣也无。

    巷子尽头有一座院门摇摇欲坠、看来已被风沙腐蚀了小半的破落小院,依之前那小二所言,便是名叫赵瞎子的江湖包打听的居所了。

    宋青书走上前去;抬手拍响了院门。

    片刻过后,才听得院内伴着踏踏拉拉的缓慢拖地声,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谁啊?”

    “在下过路之人,有事请问赵先生。”宋青书扬声道。

    略待了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院门被人从里拉开,一个双目微闭,身上衣衫略有些凌乱,瞧着就像是过来开门之前似乎才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一般的中年男人的身影,便显现在宋青书与叶孤城两人面前。

    “我便是赵六儿,人称我一声‘赵瞎子’的,两位客人请进吧。”

    中年男人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而后便径自转身,慢慢悠悠地向院内走去,也不管身后的两人是何反应。

    宋青书与叶孤城对视一眼,也不多说什么,只跟在那中年男人身后,关好院门走进了院子。

    院子里布置得还算干净整洁,看得出有人经常打扫,一应杂物在靠墙的边上堆放得整整齐齐,角落里栽种着一颗高大的绿树,树下摆着一张石桌,几把石椅,此时那自称赵六儿、赵瞎子的中年男人已经在桌边坐下,扭头朝着屋中喊:

    “小方,去泡壶茶来!”

    “哎!就来就来,六叔和客人们稍等。”

    一个七、八岁大,古灵精怪的活泼小子闻言,从屋内探出来一张笑脸儿,风风火火地答道。

    赵六儿对他哼了一声,转头又对宋青书与叶孤城做出邀请:“两位客人,若不嫌弃,还请入座用杯粗茶罢。”

    宋、叶二人欣然应允。

    正在此时,那名叫小方的少年也端着个方盘,从屋里走了出来,依次将几盘点心、一壶热茶和三个茶杯在石桌上放了下来。

    赵瞎子虽人如其名,眼不能视,却伸手端起茶壶,不多不少将三个茶杯都注满了七分,又分别将其中两杯推向宋青书和叶孤城,口中让道:“两位客人,请喝茶。”

    叶孤城见状眸光微闪。

    这赵瞎子看来可不简单。

    不过,他与宋青书只为打探殷六侠的消息而来,至于这赵瞎子到底是什么人,手上有什么本事,自然与他们无关。

    想到这里,他抬眼与宋青书交换了一个眼神,便听宋青书道:“赵先生客气。”

    说着,他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似模似样地赞了声“好茶”,待赵瞎子谦虚了两句,便放下茶杯又道:

    “不瞒赵先生,我二人此番前来,是为向赵先生打听些消息的。”

    赵瞎子开门做这包打听的生意,对二人的来意自然心知肚明,此时见宋青书出言挑明,当然也不会与他绕什么圈子。

    “不知二位想打听些什么消息?”他老神在在道。

    宋青书想了想,问:“不知最近武林中可有些什么新鲜事?”

    赵瞎子“嘿”了一声,“最近武林中的新鲜事儿?少侠这问得可有些笼统了。”

    等了等,见宋青书与叶孤城俱都沉默不语,赵瞎子略一挑眉,神色间便带了几分了然。

    “若要说新鲜事儿,近段时间最新鲜的,莫不过是那大理镇南王世子离家出走,‘逃’到了我宋国之事了”

    赵瞎子呷了口茶,侃侃而谈。

    从段誉逃家说到江湖诸事,看得出他确实是个心思玲珑之人,见宋青书与叶孤城并不问详细之事,只说要听江湖中的新鲜传闻,便专拣近期江湖中发生的新鲜趣事说给二人听,二人不打断,他也乐得一桩桩一件件,根据两人的反应祥祥略略地一一道来。

    “说到丐帮帮主乔峰,听闻他近来新结交了一位友人,传言是从东面的元国远道穿越大漠而来,青衫仗剑,也是位实力不俗的青年侠士。”

    赵瞎子这段话刚说出口,便觉出对面那位年少些的客人气息有些波动,心下一动,不待对方出言,又道:

    “江湖上有传言说这两位是在讨伐一伙为恶一方的山贼时结识的,不知怎的互有了几分知己之感,乔帮主便邀请了那位青年侠士去往丐帮做客”

    “这么说,那位侠士如今还在丐帮了?”宋青书问道。

    “这”赵瞎子迟疑,“确是未曾听闻他离开丐帮的消息,不过么”

    不过此人到底是他国之人,在江湖中有些名气也只是因为与丐帮乔帮主有了交情——没见赵瞎子提到他时连他姓甚名谁也没说清楚么?

    他不是不想说,只是根本就不晓得罢了。

    所以对这人的动向,赵瞎子自然也不能断言,只能说没收到他离开丐帮的消息,至于人眼下是不是还在丐帮,他却是不能肯定的了。

    宋青书闻言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里毕竟不是元国,他六叔才来不久,又不是个喜好张扬的性子,自然不会拿原本的身份声名出来逞威风。

    再加上六叔原本就是远赴此地来愈合心伤的,若非侠义在心,遇上不平事无法坐视不管,恐怕也不会去出那剿灭山贼之类的风头。

    如此自然不会在宋国武林闯下什么赫赫声名,如今能从赵瞎子这里得到这些线索,对宋青书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他也不再强求更多。

    将杯中茶水又略饮了一口,他微微一笑,“在下想要打探之事至此足矣,多谢赵先生了。”

    说着,他便从袖中摸出一个布袋,向赵瞎子推递而去。

    赵瞎子也不矫情,大方接过来收入怀里,暗暗掂了掂分量,脸上不由露出了十分满意的笑容来:

    “哪里哪里,客人客气了。”

    宋青书摇了摇头,与叶孤城对视一眼,两人便双双起身,表明去意。

    赵瞎子自然不会挽留,亲自送了两人到小院门口。

    “二位慢走。”

    赵瞎子边说边拉开院门。

    只是,院门甫一打开,还不待赵瞎子将宋青书和叶孤城送出门去,就听得门外传来一个倨傲的声音:

    “哦?莫非是察觉到包三先生和我家公子爷大驾光临,未等我等叫门便先一步来开了门么?如此看来,你这瞎子倒也知机!”

    伴着话音,一行数人在为首那人的带领下挤开赵瞎子,哗啦啦涌进了小院来。

    作者有话要说:悄咪咪、悄咪咪地更个新

    嘘你们没看见我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