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综武侠]天命青书 >

第31部分

[综武侠]天命青书-第31部分

小说: [综武侠]天命青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青书便索性绝口不提纪晓芙之事,只顺着他六叔的心意,全做不知情状,只顾逗他开怀——至于殷梨亭对纪晓芙究竟忘情不忘情,心中执念能否破除,情伤能否抚平,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改变。

    至少如今殷梨亭已然振作了起来,并不像众人最坏的设想那样,被打击得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了。

    只要确认了这点,宋青书想,不管是太师傅还是自己爹娘叔叔们,应该都会稍微放下些心了。

    打定主意安顿下来以后就立刻给武当山去信说明殷梨亭如今的情况,宋青书按下心中种种念头,转头又加入到了厅中的对话中去。

    —————————————————————————————————————

    宋青书与叶孤城受乔峰邀请,当夜便留宿在了丐帮总舵。

    乔峰对外称是友人同门师侄携友来访,对叶孤城与宋青书的其他身份却是绝口不提。

    江湖中最不缺的,便是那些剑痴、武痴。

    若是这等人知晓晋国武林最强者之一,白云城主叶孤城竟不声不响地来了宋国,不知要在江湖中掀起多大的波澜。

    宋国眼下正是内忧外患多事之秋,乔峰并不想骤然搅乱了这一池春水。

    幸而叶孤城本人似乎也并没有大张旗鼓宣明身份的意思,于是乔峰在询问过他本人的意见后,便干脆对帮内众人称他是“殷兄弟同门师侄之友叶侠士”了。

    至于叶什么侠士,既无人来问,那自不用多做解释,左右宋青书与叶孤城二人在丐帮帮众眼中,也不过是帮主新结交的友人的子侄而已,虽二人瞧上去均是气度不凡、内息绵长的样子,但殷大侠既然出身元国武当,师门中有这样出色的年轻子弟,自然也不是什么值得惊奇之事。

    于是就这样,宋青书与叶孤城很是在丐帮安心待了段时日。

    期间宋青书也给武当山上的众人去了信,将一路上穿越大漠的见闻与殷梨亭的现状详详细细尽数叙说,信的结尾又道请张三丰与宋远桥等人宽心,他与六叔在宋国一切都好云云。

    而在这段时间里,宋国武林也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当其冲就与前段时间在中原武林闹得沸沸扬扬的大理段氏那位离家出走的小世子有关。

    听闻那小世子到底还是叫人找着了。

    只不过找到人的,并不是段氏费了好大力气派往中原武林各处寻人的好手,而是姑苏慕容家的公子和他的四位家仆。

    那慕容公子找到了人,本是要好好护持着将人直接送往大理国的,只是不知怎么的,半路上又将人给弄丢了!

    若单只是弄丢倒也罢了,好死不死,慕容家的人在寻找小世子时,恰好与段氏派来的一队人狭路相逢了。

    本来这事从头到尾,无论是慕容家的人找到小世子还是将人再弄丢,大理段氏都是毫不知情,兀自还在那里忙乎着四处找人呢,谁知那天半路撞上,还见对方手里抓着块染了血的玉牌,却不是自家小世子随身带着的佩饰又是什么?

    段氏的人原本还压抑着心头的怒火和担忧,好声好气询问慕容家的人在哪里得到的这块玉牌,是不是知道自家世子的下落,谁想那慕容公子身边“大名鼎鼎”的包不同包三先生竟走上前来,张口就是一顿冷嘲热讽。

    若是平时,大家都是在江湖中行走,都知道这包不同生来就是这副死性,嘴贱又自命不凡,时常口出恶言恶语伤人,言语上总要占些上风才甘心,心胸宽阔些的也不屑与他计较那许多,可眼下人家心头正火急火燎,你不肯提供消息便罢了,还要将人讥讽一番,这就实在有些过分了。

    两方人于是当即大打出手,最后在闻讯匆匆赶来的当地侠士的调和下才勉强收手,段氏的人才得知原来慕容家的早就找到了自家世子,可却在送他归返大理的途中又将人弄丢,那块带血的玉牌,就是在搜寻他的过程中找到的。

    这不啻一道晴空霹雳!

    慕容氏打的什么主意不难猜,无非是占到了先机想借此机会卖个好给段氏。

    哪里想到好没卖成,又弄丢了段誉,甚至人到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简直是要与段氏彻底结下仇怨了!

    幸而数日过后,段誉在附近现身,被蹲守的段氏人手发现,终于将人平平安安带回了大理,否则这武林之中,恐怕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丐帮弟子遍布全国,帮内消息往来向来灵通,宋青书和叶孤城留在丐帮总舵,跟着乔峰和殷梨亭一起,听了不少宋国武林最新的大小事情。

    听到这一条的时候,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想到了曾经在边城偶遇过的慕容复一行人。

    恐怕当日那一行人之所以赶往边城,又拜访了当地有名的消息贩子赵瞎子,就是为的先众人一步找到从大漠归来的段誉了吧?

    只是,慕容复又是如何得知段誉去了大漠的?

    连大理段氏下了大力气都没能得到这份消息,慕容家的人又是从何处得知的?

    再者,姑苏慕容氏为何要刻意与段氏结交?须知这两者之间相距甚远,便是拉起交情,又能如何?

    这是从宋青书和叶孤城处得知慕容复曾带人前往边城,而两人又曾在穿越大漠的商队中与段誉同行的乔峰第一时间心中产生的疑问。

    他与慕容复在江湖上并称“北乔峰,南慕容”,虽一直未曾彼此相见,心中却其实对对方一直有所在意。

    却不想如今听闻与对方有关的消息,却如此令人心中失望。

    乔峰失望的不是慕容复欲与段氏攀交情的功利,而是从宋青书和叶孤城口中听来的,对方与传闻中谦雅如玉的君子形象不相符的行事风格。

    故而最近几日,他情绪颇有些低落。

    殷梨亭倒是理解好友发现神交已久的人物到头来却与自己想象的似乎并不一样时的失落郁郁,见最近丐帮帮务并不繁忙,前些日子又听帮中某位长老无意间提起,帮主似乎已经有些时日没有去各地分舵视察了,便提议乔峰外出视察分舵,顺便转换心情。

    乔峰考虑了一下便爽快同意了。

    宋青书得知以后,便也找乔峰辞行——他与叶孤城在丐帮总舵也待得够久了,此前为寻殷梨亭,一路从边城疾行而来,路上也未曾有时间好好领略宋国风土人情,如今乔峰要离开总舵,殷梨亭也要随他一起,宋青书与叶孤城独自留下也正有些尴尬,所以便干脆也一同离开的好。

    虽然殷梨亭极力邀请宋青书与自己和乔峰一起,但宋青书仔细考虑过后,还是拒绝了。

    “青书已经不是什么都要六叔护在身前的小娃儿了。”他对殷梨亭道,“这全然陌生的江湖,还是要自己去闯荡一番方才有趣,六叔就不要挂心我了。”

    殷梨亭见状无法,也只能随他去了。

    于是第二天,宋青书便辞别了自家六叔,与叶孤城一起,离开了丐帮总舵。

第75章 第 75章() 
宋国如今的形势某种程度而言;与元国有些相像。

    或者该说,元国的今天;极有可能就会成为宋国的明天——游牧民族铁蹄踏入中原腹地;一朝改丨朝丨换丨代,新王朝的新统丨治、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征服,必将伴随着激烈的冲突和反抗,这代表着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动乱也会随之结束。

    正相反,这恰恰只是个开始。

    更甚者,接下来的几十、几百年间,这样的冲突和纷乱也不会轻易终止。

    直到其中一方被另一方彻底镇压或摧毁,才终于能迎来又一段和平安稳的时期。

    元国国内目前就处于一种大动乱、大冲突之中,随着元廷统丨治的愈发暴虐;民间力量的反抗也愈发激烈。

    而宋国的情况;却比元国要好上许多。

    即便外有辽、夏虎视眈眈;但国内丨政丨治尚算清明;百姓生活亦算安逸——至少宋青书和叶孤城一路行来,所见的景象确实如此。

    尤其越接近江南地区,入目的景色就越是繁华,路上遇见的行色匆匆的江湖客们,也就越发多了起来。

    只是即便如此,最近几天过路的江湖客;也多得实在有些不正常。

    “这些人似乎都在赶往同一个去处?”

    坐在临街酒楼二楼靠窗的位子;宋青书目光扫过街上又一群快步走过的江湖人士;语气中带着几分漫不经心。

    坐在他对面的叶孤城闻言抬眼看了那已经远去的那伙人一眼;方应道:“这是今日第三拨了。”

    “第三拨?”宋青书这才来了些兴趣,“如此看来,莫非最近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他猜测。

    叶孤城道:“或许。”

    也或许只是个巧合,谁又知道呢?

    两人一个只微有些兴趣,一个不大将这事放在心上,便也只是随口谈论了两句,就放下不再提了。

    谁知第二天,他们在路上碰见了更多的人。

    形形打扮各异,却聚在一起,向着同样的方向前进的人。

    宋青书与叶孤城默默对视。

    这下总归不会是巧合了。

    而且,这些人莫名给他们一种熟悉感——尽管装束上有些许不同,但他们一举一动,与两人在丐帮总舵客居时经常见到的那些丐帮弟子们十分相像。

    但丐帮在乔峰的领导下,帮中子弟无论污衣派亦或净衣派,行事均是光明磊落,偶尔为探听消息或许会有少数弟子乔装甚至易容以便得手,但如此多的人数,掩盖身份匆匆汇聚在一处前往同一个方向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因着殷梨亭的缘故,宋青书对乔峰和丐帮之事便多出了几分关心,此时不由道:

    “也不知此事是否出自乔帮主授意前些时候与六叔传书,他却是并未提过的。”

    当然,也有可能事涉丐帮内丨务,便是再相互交好,乔峰也不便将事情透露给殷梨亭知道。

    但如此一来,不更显得事态严峻?

    宋青书手指轻敲桌面,“阿城,不若我们跟上去瞧瞧?”

    反正他们离开丐帮总舵已经有些时日了,一路自北向南,不紧不慢悠哉游哉,边游山玩水边领略宋国风土人情,顺便围观了几次江湖门派间的小规模集体械斗,稍微了解了一点宋国武林如果这样也算的话。

    既然眼下两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想做,不如跟上去看看这些丐帮弟子究竟在谋划些什么——若此事当真有乔峰授意,且他有了大麻烦需得他人援手,他们二人便出手帮上一帮。若他不需援手,那他们跟去瞧个热闹也好。

    ——毕竟,宋青书可还惦记着收集人间七情,修复自己本命法宝的事情呢。

    而通常,江湖若有大事起,自然也有最复杂的情志混杂其间,若运气足够好,宋青书也未尝不能攫取些许,纳为己用。

    他将这主意与叶孤城一说,自然得到后者鼎力支持。

    然而,三天以后——

    宋青书与叶孤城站在房间一角,面色沉静地听着房中几人“共襄盛举”。

    只听那为首的一个中年男人义正言辞道:“乔峰他原乃是契丹人,若有朝一日他身世大白于天下,又教这天下英雄如何看待我丐帮?全某今日拜请各位长老,还请为丐帮计,废除乔峰帮主之位,守住我丐帮子弟在江湖中的清白声名!”

    这人相貌十分清雅,此时愁苦着一张脸,做出压抑悲愤的神色来,倒是颇有些令人信服。

    室内另有四名老者,闻言面面相觑。

    其中一名红脸老者迟疑道:“全舵主,你此番言语可有证据?”

    若无凭无据,诬陷堂堂丐帮帮主为契丹人,这可是形同叛帮的大罪!

    那被叫做“全舵主”的中年男子闻言十分镇定。

    他自信道:“各位长老放心,如此大事,全某若无确凿证据,岂敢在长老们面前胡言乱语?”

    说着,他压低声音,在围拢过来的四名老者耳边细细低语了一番。

    片刻过后,五人脸上带着达成默契的淡淡微笑,纷纷离开了房间。

    房内的烛火已被吹熄,漆黑的空间之中,因门窗紧闭,便连窗外的月光也丝毫无法投射入内。

    使了敛息之法光明正大站在房中,将这一番阴谋从头听到尾的宋青书和叶孤城在黑暗中依然沉默着。

    两人都明白,此时此刻,彼此心中定然都是充满愤怒的。

    虽然他们与乔峰相处时间算不得久,但对乔峰的为人,两人心中都有着十分清楚的认知。

    这是个再豪爽磊落不过的汉子,将丐帮、将宋国都看得很重。

    他身为帮主掌管丐帮八年,一直率领帮众以助宋国抵御外敌为己任,没有一刻有过倦怠松懈。

    结果如今,仅仅因为他本为契丹人的身世被一小部分人意外知晓,这些人便能定下这样足以令他万劫不复的毒计,意图逼他退下帮主之位,甚至颇有种意欲逼得他在中原武林再无立足之处之意!

    他们心中难道就没有丝毫羞愧?

    平心而论,宋青书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他们明知即便得知自己乃为契丹后裔,乔帮主也不会反身过来襄助辽国攻打大宋。”

    宋青书叹了口气,出声道。

    叶孤城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除非此事还有内情。”

    ——一个令乔峰一旦得知了自己身世,便会毫不犹豫选择与宋国敌对的内情。

    宋青书想了想,觉得叶孤城此番推测听来颇为合理。

    他道:“若果真如此,那恐怕只有刚才那人提到的那位‘徐长老’最有可能了解其中内情了。”

    毕竟,在那被称作“全舵主”的中年男人口中,徐长老会带来能证明乔峰身为契丹人的“全部证据”。

    若他手中能掌握如此多关键性的“证据”,那这人一定对其中许多事都知之甚祥。

    “阿城,此事你怎么看?我们是先通知六叔和乔帮主,还是?”

    宋青书征询叶孤城的意见。

    白云城主略微沉吟。

    “如今那所谓的徐长老人在哪里,又去准备了什么我们尚且无从得知,盲目寻找也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