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74年重生日常 >

第31部分

74年重生日常-第31部分

小说: 74年重生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慈师太把脸撇向一边,闷声道:“歪理斜说。”

    还不待吴情再狡辩,就听到路边小贬那叫卖声竟是此起彼伏的响起来了,正好有卖包子的声音,还有什么饼的,静慈师太在马车里跺了下脚,外面的车夫感觉到就把车子停了下来,静慈师太指着书槐道:“去给你们家姑娘买几个包子。”

    吴情本以为要去吃大餐呢,可这会一听是包子,顿时皱着个小脸,静慈师太哼道:“要是不想吃,包子也没有了。”

    吴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看着书槐下车,忙喊道:“要肉馅的,多买几个。”

    静慈师太听得直撇嘴。不大一会,书槐就抱着十多个包子回来了,吴情好在还记得拿帕子擦了擦手,拿起一个包子递给静慈师太道:“师太先用。”

    静慈师太满意的点了点头,拿过包子咬了一口,一下子就僵住了,然后抬头恨恨的看了书槐一眼,书槐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自家姑娘什么时候都不忘折腾这师太一把,偏偏师太每次都愿意上钩,这回她总算明白,自家姑娘常说的那话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如今她也想办一句,静慈师太与自家姑娘,那真就是周渝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吴情低着头咬着包子,边脑袋都没抬,声音就传了过来道:“师太又不是不吃肉,干吗装的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再说了,那素包子哪里有肉包子好吃,我这是给师太享口福呢,我这一天容易吗,借着我的名头,让师太逞了那口腹之欲,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值得表扬与夸赞,师太也不必太过感谢我,就拿刚才那块玉佩吧,我瞧着色泽水润,想来是师太平时常带在身边的,这样的东西表达谢意方显诚意,你说对吧,师太。”说到最后吴情把一个包子塞进了嘴里,一脸垂涎的看着静慈师太,不,确切的说是刚刚被静慈师太放进怀里的玉佩。

    书槐实在是不好意思看自家姑娘这贪婪的嘴脸了,实在是太有失吴府姑娘的风范了,这大半年的时间,九姑娘从静慈师太那里可是骗了不少的好物件,什么琴啊,棋盘啊,古谱啊,还有首饰,按说静慈师太不应该有首饰的,尼姑不都是素颜吗,可是偏偏静慈师太有个藏在床底下的首饰盒不知道怎么就被九姑娘给发现了,这一下好了,那盒子一打开,满室的金光,书槐到现在还能记得九姑娘当时那被惊到,以及顿时就能把那些东西视为己有的贪婪,连招呼都没打,就让书槐把那个首饰盒捧到了自己的屋子,等回头静慈师太发现不见的时候,九姑娘才像现在这般一脸为你好的表情道:“师太,你看,早就跟你说过了,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活人用了物,那物才能有了活人的精神与血性,那堆东西再摆下去就成古董了,所以还是现在拿出来用了的好。”

    静慈师太当时气道:“你这小小年纪,那些东西哪里是你能戴的。”

    书槐想着吴情当时说的话,差点没把她感动死,可是想着每每自己那般招摇的在静慈师太眼前晃过而得来的那冰刀一样的目光时,书槐又是肝胆俱颤啊。

    吴情当时煞有介事的指着书槐回道:“师太瞧瞧我这水一样鲜嫩的丫头,在这院子里都快关成老太婆了,我真怕有一天等我再回吴府的时候,这丫头都快能媲美那府里的老婆子们了,所以为了保留住这丫头的青春年华,我决定了,从现在起就把那堆死物利用起来,好好的把我这丫头打扮起来,等以后回了府,让别人都三十去,我这丫头还十五。”

    如今在马车里,看着昔日的情景再现,听着刚才息下去时姑娘那句话,书槐就知道姑娘这次又有坏主意要打了,要说也不能怨姑娘,实在是庵堂生活太枯燥,姑娘这是自娱自乐呢。

    本以为静慈师太不会往出拿,可出乎书槐的意料,静慈师太竟真的把那块玉佩给了吴情,还道:“好好保管,别弄丢了,不然当心你这张脑袋。”

    吴情笑嘻嘻的道:“师太放心,就是我丢了,它也不会丢。”一边说着一边摇了摇手里的玉佩,那调皮的话语,配上那认真的眼神,竟似带着保证一般,静慈师太满意的点了点头,自己又人书槐那个纸包里拿出个肉包子吃起来,道:“一会进庵里之前还得潄潄口才好。”

    书槐闷笑,吴情放声大笑,一时车厢里竟是满室的笑声。

第32章 未雨绸缪() 
静慈师太回了庵里,不知道是因为怕吃了肉馅包子让小尼姑们闻出来,还是别的心理作祟,一路上凡是打招呼的小尼们都只是面无更让一路而过,就连静安师太见了面也只是点了下头,别的竟是再无动作,吴情一路闷笑着跟在静慈师太身后,笑嘻嘻的同着小尼们打着招呼,又给静安师太问了好,书槐只觉得自家姑娘与静慈师太这是明晃晃的反差,好在平日静慈师太就一副高高在上的,不然这些小尼们非得奇怪不可。

    待回到了屋子,静慈师太直接喝了两大盅清茶,吴情在一旁一边添水一边笑着道:“师太这样真是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

    静慈师太手一顿,问道:“什么?”

    吴情低着头道:“掩耳盗铃。”

    书槐一时没忍住,噗的一声就把刚到口的茶水给喷了出去,然后在静慈师太愤怒的目光中,书槐一边往后退,一边没骨气的说道:“奴婢没听到,什么也没听到,奴婢才想起来,姑娘的房间还没收拾,奴婢去给姑娘收拾收拾。”刚说完转身就跑了。

    吴情呵呵笑着看着静慈师太可能是被她囧的有些暗红的脸,道:“师太也累了一路了,我也不多打扰了。”

    吴情刚转身之际,静慈师太冷冷的来了一句道:“昨天的曲子还没练熟,今天再练三遍,我睡醒以后会检查。”

    吴情一顿,带着不甘、愤怒的回头,看着静慈师太争取道:“你这是明晃晃的报复,师太,我也累了,咱明儿再练行不?”

    静慈师太有些得意的摇了摇头,道:“不行,今日事今日毕,这不是你的至理名言吗?”

    吴情真有抚额的冲动,她怎么就那么手欠,好容易写了两个好看点的字,非得写了首什么今日诗挂墙上了呢,当时静慈师太看了还说她这几句话虽然不伦不类的,不过还挺有道理的,专门让人拿到山下给她装裱了,如今看来真是失策啊,这不今天就成了师太回击她的有力武器了吗。

    吴情恨恨的转回了屋子,书槐这会去打热水了,屋子里没人,吴情就一脸恼火的看着墙上挂着的那首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自言自语道:“要不是姐一时兴起,怎么能让你在这个时代问世,如今到成了姐被人挟持的资本了,哼以后你要是再给姐惹麻烦,姐就彻底让你消失。”

    书槐回来的时候就看着自家姑娘对着前几天写出的那幅字自言自语,书槐在身后笑道:“姑娘,就算那张字写得不错,可也不用姑娘这样天天都欣赏一番不是。”

    吴情回头一看,苦着一张脸看着书槐道:“书槐姐姐,我被师太罚了,确切的说是师太对我做实事,说实话的报复。”

    书槐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怕是师太被姑娘调侃的恼了,变换了法子调侃回来了。笑着道:“反正姑娘也说那曲子这两天弹的都不大得心应手,想来师太也觉得姑娘再练练的好,再说奴婢瞧着姑娘在这上面却是极有天份的,只要能净下心来,肯定能有进步,姑娘只管平心静气练几遍就成。”

    吴情嘟着嘴道:“我不是想着等天暖和的时候寻了那山明水秀的地方,到时候自然就有了练琴的心情,这天天就闷在一个屋子里,对着这一面墙壁,哪里会有什么心情啊。”

    书槐想着九姑娘怕是又惦记着一线天那处瀑布了,以往九姑娘就惦记了好几回了,不过师太说天冷了,山里的风更大,再加上那飞流瀑布,就是再大的情趣都被冰冻了。

    吴情也知道自己这是越来越矫情,瞅着书槐道:“去把琴拿来,我练一会吧。”

    这边吴情刚弹上两遍,前面就有人来传话,说是吴家送书信来了。

    书槐开了院门去把书信拿了回来,顺便问着小尼姑道:“小师傅,送信的人可还在?”

    小尼姑摇了摇头道:“送信的人把信送到就走了,说是府里有事呢。”

    书槐笑着又问道:“小师傅可见到那人长得什么模样,多少年纪?”

    小尼姑摇了摇头道:“吴家送来的信一直都是静安师傅接的,今儿中午人就走了,静安师傅刚刚看到九姑娘才想起来,忙打发我把信送来。”

    小尼姑说到忙又接着道:“对了,静安师傅让我跟姑娘说一声,府里来人的时候她说了,姑娘陪着师太静修呢,不易见客,虽然那个送信的人没说一定要见九姑娘,可是静安师太怕人家真提了,知道姑娘不在庵里,对九姑娘不好。”

    书槐一笑,心理这个静安师太还真是个通人情世故的,与静慈师太比起来,更不像个方外之人,笑着从怀里拿出个小碎银子递给小尼姑道:“小师傅只管把这个给静安师太,只说我们姑娘添的香油钱。”

    见小尼姑笑着接了,书槐又拿出十个大钱,塞到小尼姑手里道:“这大冷天的,原本该请小师傅进里喝杯热茶暖暖的,只是我们姑娘这会领了师太的任务,正练着琴呢,这几个钱只当小师傅自己喝口热茶的,还请小师傅不要推辞。”

    小尼姑手一顿,书槐已经塞了她手里,笑看着小尼姑点了点头。小尼姑才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了谢。

    书槐笑着打发了小尼姑,有些疑惑的拿着信进了屋,见吴情一曲弹罢才开口道:“姑娘,府里来信了。”

    吴情手刚停,一顿,抬头道:“到是准时,正好是半月的时间,拿来我看看,这次又说的什么?”

    书槐到忘了现在正好是月中,叹了口气,把信递了过去,吴情打开信只不住的冷笑,心道:小冯氏好算计,只怕这一去竟是要把她扔下了。

    书槐一直注视着九姑娘的脸色,瞧着九姑娘面上不住的冷笑,便知信的内容不大好,书槐小心的问道:“姑娘,太太说什么?”

    吴情把信往书槐手里一塞,书槐跟了席姨娘几年,又跟着吴情在庵里住了这么久,吴情习字从来不瞒着她,而且还带着她一起学,所以书槐这大半年竟是比在府里的时候更多识了些字。

    信是小冯氏写来的,意思是年底要起程回京,只带了十四少爷回去,其他的都先留在云阳,让吴情安心在庵里呆着,诚心为府里祈福。

    书槐到底是多了些心眼,一瞧这信上的内容就为不妥,想了想,书槐道:“姑娘,太太要是这一走,只怕府里当家的就是姨娘们了。”

    说到这顿了一下,摇头道:“也不对,以太太的脾气,哪里能涨了姨娘们的气焰,只怕还是会留自己身边的嬷嬷来管着府里,若是留着房嬷嬷还好些,房嬷嬷那人心软,要是吴嬷嬷,只怕咱们更是说不上话了,要是太太再从京里捎些什么东西过来,怕是也不会有人想到咱们。”

    吴情自己明白书槐话里的意思,只怕吴老爷这次要是能留京或是调任别的地方,要是往云阳送消息,只怕府里这些姨娘们会把她当作不存在吧,更别说吴嬷嬷这个贪婪的老嬷嬷了。

    未雨绸缪,吴情从来也不是等着挨打的人,想了想,吴情认真的看着书槐道:“我若让你跟着太太回京,你可愿意?”

    书槐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道:“姑娘,奴婢说过要服侍姑娘的,绝无半句虚言。”

    吴情笑着摇了摇头道:“你回京亦是服侍我,只不过是人不在我身边罢了。而且我让你跟着回京自然还有别的打算。”

    书槐一听还是不赞同的摇了摇头,道:“不管姑娘有什么打算,姑娘身边也不能离了人,奴婢不敢保证自己伺候的就一定精心,可是奴婢却对姑娘绝对的忠心,只怕太太再换来个别人,姑娘就没现在这般自在了。”

    书槐说的吴情也不是没想到,只是她现在必须在府里留一个能说的上话又对自己忠心的人,等到她想回府,或者说她应该回府的时候能想着帮她说句话,提点一下,这才是以后的根本,就像静慈师太说的,她不可能一辈子呆在庵里,要是真呆在这庵里,只怕她也没什么乐趣了。

    至于小冯氏会不会再派人来,吴情想着小冯氏眼下正忙着打点回京的事宜,只怕忙的也顾不上她,她若是言辞恳切的表达自己一心为府里祈福,不能留着丫头在身边伺候,只怕小冯氏也不会过多的反对,反正自己现在于她已经没了什么利用的价值,何必再浪费人呢。

    吴情想了一会,见书槐还在地上跪着,忙亲自掺了书槐起来,一脸自责的道:“书槐姐姐可真是的,我一时想的迷住,这大冬月的,天这么凉,你怎么还跪着。”

    书槐忙摇了摇头,道:“奴婢无碍。”

    吴情笑着道:“姐姐即便无碍,我这心里也过意不去呀。”一边安抚着书槐坐下,吴情坐在一旁才说出自己让书槐回京的打算。

    吴情笑着道:“姐姐且听听我的打算,再决定回不回去。”

    书槐点了点头,看着吴情,等着她往下说。吴情开口道:“姐姐且想一想,太太这一走,以府里那些人,只怕早就把我忘到脑后了,若是太太那边真有个什么变动,只怕这些人都离了云阳也不会想起我来,末了还得在我身上找出什么不是来。”

    书槐点了点头,这话她信,要不是九姑娘碍着了八姑娘和七姑娘,也不至于两房姨娘合着伙的演戏扰九姑娘发配到这来。

    吴情见书槐明白,就接着道:“姐姐再想想,如今咱们在府里可以说是一点根基都没有。”

    书槐忙摇了摇头,开口说了句:“十四”

    只是还未等她说完,吴情就笑着摇了摇头道:“书槐姐姐,十四弟还只是个孩子,太太再宠着,有些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