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

第27部分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第27部分

小说: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喷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烷醇·硫酸铜乳油10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每隔10天1次,共2~3次。各种农药要轮换使用。也可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倍液灌根,每株50~100毫升,每隔10~15天1次,连灌2~3次,可以喷淋与灌根相结合进行防治。

    2。大蒜匐柄霉叶枯病

    【症状】 危害叶片、叶鞘、薹茎和薹苞。因病原菌侵染时期和病程阶段不同,染病叶片可分为5种类型(表5…7)。叶片上病斑向叶鞘延伸,使叶鞘枯黄。雨后或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黑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和花薹变黄枯死,或从病部折断。蒜薹感病,贮藏期病部凹陷腐烂断条,严重者烂库。

    表5…7 大蒜叶枯病的叶面症状

    资料来源:王凤葵等《韭菜葱蒜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膨胀匐柄霉和枯叶匐柄霉。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附着在病残体上于土中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扩散传播,为弱寄生菌,健株不易得病,常伴随霜霉病、紫斑病同时发生。多雨、高湿、低洼、瘠薄、大蒜地重茬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与大田作物或非葱蒜类作物轮作;清洁田园;增施腐熟肥料和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排除积水,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烧毁病株,清除被害叶和花薹,深埋或烧毁。

    (2)农药防治 发病初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应及时保护上位叶片和蒜薹,每7~10天1次,共喷2~3次。各种药剂要轮换使用。

    3。大蒜干腐病

    【症状】 除大蒜外还危害洋葱。危害大蒜叶、根和鳞茎。病株叶尖枯黄、萎蔫或弯曲,叶面现浅黄色条斑,并向鳞茎基部和内部缓慢蔓延,有的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拔出病株,呈褐色水渍状腐烂;蒜薹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贮运期发病多从根部开始,蒜瓣变黄褐色、软化、干枯,潮湿时病部发生橙红色霉层。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土传病害,以菌丝、厚垣孢子在土壤里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地蛆、线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25℃~28℃,发病适温28℃~32℃,大蒜临近成熟期土壤高温、高湿发病重,贮运期气温28℃左右大蒜易腐烂,8℃以下发病较轻。重茬、有虫害伤口、低洼积水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无病、饱满蒜瓣留种;大蒜地与禾本科、豆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烧根、沤根或生蛆;田间操作时防止造成伤口,注意防虫;贮运时选无病鳞茎控制温度在0℃~5℃,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

    (2)农药防治 田间发现萎黄植株,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40%乐果乳剂、50%辛硫磷乳油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于种蝇产卵前杀灭。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蛆害。

    4。大蒜灰霉病

    【症状】 生长中后期和蒜薹贮藏期危害。开始叶尖出现水渍状病斑,渐变白至灰褐色,沿叶脉发展成梭形或椭圆形,后期呈长条形,潮湿时病斑表面有灰褐色线毛状霉层,由老叶向上部叶片蔓延至整株发病,叶鞘、蒜头腐烂、干枯,易拔起,病部有灰霉和黑色坚硬菌核;贮藏的蒜薹从梢部发病,向下蔓延,蒜薹腐烂。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葱鳞葡萄孢和葱属葡萄孢。以菌核在土中越夏过冬,高湿、低温条件下产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和灌溉传播蔓延。田间湿度大、土壤黏、透水性差、过分密植通风透光差、苗弱、氮肥多时病重;蒜薹贮藏时库温变化大,塑料袋内湿度大也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地下水位低、土壤排水好的地块种植,提高整地质量,防止水涝;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适当灌水,合理密植,防止植株徒长。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米2

    用药液50升喷雾,每隔7~10天1次,喷2~3次。使用冷库贮藏大蒜时,喷40%甲醛50~100倍液,或0。3%~0。5%漂*溶液进行库房消毒。

    5。大蒜紫斑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呈水渍状白色小斑点,后变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凹陷的病斑,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有黄色晕圈,有深褐色或黑色分生孢子形成同心轮纹。基部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大到全叶或绕花梗一周,叶片、花梗枯死或折断,影响产量。染病鳞茎收获后,从假茎基部开始软腐。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香葱链格孢。以菌丝附着在病残体上或分生孢子在土中越冬,翌年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在25℃~27℃条件下最适发病,低于12℃则不发病。温暖多湿、连阴雨天、因缺肥造成植株生长衰弱、葱蓟马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轮作、合理密植,增施肥料,及时排除积水,增强植株抗病力;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叶、病薹,加以深埋或烧毁;种瓣用40℃~45℃温水浸泡1。5小时,或用50%多菌灵粉剂拌种,用量是种瓣重的0。5%,预防种瓣带菌;防治葱蓟马等;适时收获,低温贮藏,窖温控制在0℃,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可防止病害蔓延。

    (2)农药防治 在大蒜生长前期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预防。发病初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米2

    用药液60升,7~10天喷1次,连喷3~4次,可预防病害。加0。1%洗衣粉可增强药效。

    6。大蒜叶斑病(煤斑病

    )还危害洋葱、大葱等。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开始出现针尖状、黄白色小点,发展成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大成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的凹陷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大流行时病斑接连,叶片萎蔫枯黄,植株枯死,蒜薹绝收。湿度大时病部发生墨绿色霉状物。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韭葱芽枝孢霉。在高海拔的蒜株上越夏,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夏和越冬。孢子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细胞间侵入,在维管束周围定植和扩展,苗期和蒜头膨大期都可发病,病菌喜冷凉、高湿环境,在西南蒜区,冬季仍可危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进行轮作;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排涝降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喷2~3次。

    7。大蒜灰叶斑病

    【症状】 危害叶片。病斑长椭圆形,初淡褐色,后灰白色。叶两面病斑生出微细灰黑色霉状物为子实体,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局部枯死。

    【病原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蒜尾孢菌,子实体在叶两面生,无子座。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传播蔓延。日暖夜凉,雾大雾重天气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焚烧病残体;配方施肥,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

    (2)农药防治 发病初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每隔10天1次,喷1~2次。

    8。大蒜锈病

    也危害洋葱、大葱、韭菜等。

    【症状】 危害大蒜叶片、叶鞘、蒜薹。初期为椭圆形褪绿斑,而后在表皮下散生或丛生出圆形至椭圆形稍凸起黄褐色或红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基叶比顶叶发病重,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枯死;后期夏孢子堆上长出表皮稍隆起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蒜头多开裂、散瓣。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葱柄锈菌。大蒜收获后,夏孢子堆在病残体越夏,再侵染葱、洋葱等,秋季又危害蒜苗。以冬孢子或菌丝体在大葱、大蒜上越冬,翌年辗转危害。病菌喜温凉、高湿环境,4月份多雨高湿时病害重,洼地、葱蒜混作、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进行轮作,避免葱蒜混种、连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于高燥地种蒜,雨后及时排水;科学管理肥水,培育壮苗。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加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667米2

    用药液50升均匀喷雾,几种农药交替使用,隔10~15天1次,喷1~2次。

    9。大蒜白腐病

    【症状】 除大蒜外还危害葱、韭菜、洋葱等的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发病时叶尖现黄褐色条斑,生长停滞,黄化,并向叶鞘、内叶发展;植株生长不良,假茎软腐,整株变黄,矮化,枯死;鳞茎受害,表皮现水渍状病斑,凹陷处出现白色菌丝层和黑色菌核,鳞茎小,收获时变酱色干瓣,潮湿时根表皮散生霉层和菌核。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白腐小核菌,以菌核在土中或病残体内越夏过冬,并随土壤、灌溉、肥料、病残体和病蒜种传播。菌核产生菌丝,侵染根部,翌年产生菌丝,借灌溉、雨水、农具蔓延传播,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致根系变软腐烂或组织干腐。病原菌喜低温高湿,低于20℃、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流行,干燥环境下菌核生活力降低。春末夏初多雨时发病快,夏季高温干燥时发病慢。长期连作、排水不良、植株生长瘦弱、缺肥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不从病区、病田调种,防止传播。实行3~4年水旱轮作。选高燥地块种蒜,注意排水,早春追肥,提苗,松土,促幼苗健壮生长。发现病株未形成菌核时,连根带土挖出,园外深埋。拌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0。8千克,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以上药剂各对水2~2。5升喷拌蒜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

    (2)农药防治 发病时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灵乳油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米2

    用药剂50~75升,几种农药交替使用,每7~10天1次,防治3~4次。

    10。大蒜菌核病

    还危害葱、韭菜等。

    【症状】 主要危害大蒜假茎基部和贮藏的鳞茎。病部初呈水渍状,以后变暗或灰白色,溃疡腐烂,有强烈蒜臭味,湿度大时表面有白色绵毛状菌丝,甚至病株周围杂草也有,并溃疡腐烂;大蒜叶鞘腐烂后,叶片萎蔫,黄化枯死;蒜根须、茎盘腐烂,蒜头散瓣,潮湿时,病部表皮下散生黑色小菌核。

    【病原与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为大蒜核盘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夏过冬。菌丝与菌核随流水或附着于农具、人、畜传播扩散。春、秋季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随风传播或直接产生菌丝传播蔓延,侵入假茎基部,形成菌丝体,致病茎腐烂,而后在病部形成菌核。病原菌喜低温高湿,在春末初夏和中晚秋的多雨、寡照、田间积水时发病,土黏、地洼、水涝、连作、密植、氮多、覆膜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选高燥地,避免与葱类作物邻作或间套作。选种。不用病残体沤肥,清洁田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灌排等。拌种:播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克,先用少量水对匀,而后对水,喷雾于200~250千克蒜种上,晾干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种子量0。3%对水,喷洒后闷种5小时,晾干后播种。

    (2)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灵乳油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喷2~3次。

    11。大蒜叶疫病

    【症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发生的流行性病害,侵染叶片和叶鞘。叶片染病有2种类型,尖枯型是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纹平行的斑纹,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全叶1/3~4/5,或全叶干枯死亡;叶斑型是发病初期叶上出现短条状小型侵蚀斑,略凹陷,病斑迅速扩大呈梭形至长椭圆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