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商海经(钱掌天下) >

第128部分

商海经(钱掌天下)-第128部分

小说: 商海经(钱掌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德帝右手一摆,厉声道:“不必说了,朝堂之上,凡事得有章法。王丞相,刚才你一直没说话。不知你有何高见?”

    丞相王鸣踏前一步,躬身一拜,才道:“微臣对商道懂得不多。但是受家中小弟影响,也略知一二。此番蜀国明言通商,实则是跟以商道控制琼台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琼台董必才突然硬气骨头,变了性子,断了蜀商的生财之道,使得蜀商铩羽而归。但如今若是皇上答应通商,那便有了蜀商大展身手之地。光是那商万申,舍弟曾说,只有三成把握能胜过他,而舍弟那般说,多半还是因为在王朝之内少遇敌手,过度自信使然。真要答应通商的话,以商万申的本事,造出一些事端,且使得蜀国站在有理一方,也非是什么难事。再者,蜀国通商一心昭然皆知,依微臣愚见,不可让蜀国得逞?”

    洪德帝眉头一皱,问王鸣道:“丞相所言不假。那依丞相所见,若是朕拒绝了蜀国通商之请,会当如何?”

    王决苦思片刻,回道:“蜀国亡我之心难消,此举行不通的话,自会另挑起事端。再者,若我是蜀人,只要等到时机,何须什么借口,直接出兵便是。微臣听说,琼台董必才派了个儿子替他面圣,那儿子乃是他最为器重的,想必蜀国的探子也探到了此事,甚至是董必才一早就更蜀国给挑明了。这才迫得蜀国想先取下湖广一带,再取琼台。是故微臣以为,说不准蜀国此次通商之请,不过是个障眼法,实则蜀国已在暗中谋动,只等时机而已。”

    洪德帝面带忧色,大声道:“还有哪位卿家有话要说么?”孝康王、庄平王、王鸣三人起了头,大致上把众人想到的没想到的都给说了。余下众官均是默然,低头不语。

    洪德帝微微点头,向张白问道:“你可听明白了。你也说说看吧。”

    “是。”张白也学着那三人的样子,跨出行列,朗声道:“小民以为,此次通商,不妨答应了。” 

191:【外交大使】() 
一时满堂哗然:这人算是哪根葱,莫非是庄平王一伙的?否则怎敢跟王丞相和孝康王爷对着干。

    洪德帝双眉一挑,随即舒展开来,声音甚是平和:“张白,难道你有信心制住蜀国财神商万申么?”

    王决也道:“既能胜过舍弟,想必也有不小的本事。但万商申素未曾败,若是没有十成把握,万万不能拿国事当儿戏。”

    孝康王心道你这不识好歹的小子,不为本王效命也就罢了,竟敢跟本王对着干。区区无名小辈,本王念你有几分才干,这才起了惜才之心,若是坏了本王的大爷,捏死你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众多反对此事大成纷纷附议,霎时间便连庄平王也不敢违逆众议,一言不发立在原地。

    洪德帝示意以众大臣禁声,说道:“张白,你既赞同通商,总得拿出理由出来。否则你在这朝堂之上戏谑国事,即便众位爱卿不计较你放肆之过,朕也要治你的罪。”

    孝康王心念一转,说道:“皇上息怒,此人的本事,臣弟亲眼瞧过,的确不同寻常。或许是他一时自信使然,更是初临朝堂,心中紧张所致,这才一时错言,臣弟请求皇上饶了这小子,乃是吾皇宽容大大度,仁爱广播之表。”洪德帝心道:三弟是越来越发狡猾,装好人装的可谓神似形似,看来三弟对这小子仍没死心,还想趁机拉拢。

    洪德帝轻哼了一声,道:“且看看他如何说吧。”

    众人皆都看向张白,心道:看这小子能说出什么名堂出来。

    张白想起方才桂公公说的话,心知这满朝文武,不服气眼红者,十有**。当下朝洪德帝微微一拜,正色道:“皇上明鉴。小民萤烛之光,不敢同蜀国财神商万申一较高下,但此次我大王朝跟蜀国通商,的确是利大于弊。”

    洪德帝笑问道:“何以利大于弊。”

    张白道:“小民愚见,不得理的地方,望皇上念在小民为国谋利的份上,不治小民的罪过。”洪德帝暗道:这小子也是狡猾的很,难怪深得三弟看重,凡事先要脱了干系,才肯启口。嘴上道:“准奏。你快说来听听。”

    张白这才放心大胆的道:“方才王丞相以大局为重,猜测蜀国是想趁机染指湖广一带,重在星沙 、江汉两城。其根本目的,不过是为了制造争端,为蜀国出兵找个理由。小民深以为同。我大王朝若是断然拒绝,一来显得我大王朝怕了他蜀国,二来么,也未免显得太家子气了。小民斗胆妄想,干脆来个将计就计,把担子反推给蜀国。”

    这般言辞的确有些道理,众大臣听到那“将计就计”,一时大感兴趣。洪德帝催道:“何为将计就计?”

    张白道:“请皇上先容许小民解释,若皇上答应通商的话,为何我大王朝反而占了便宜。”

    这个问题也是颇具吸引力,洪德帝道:“也罢,你先说说这个也不错。”

    张白望着孝康王道:“小民在民间听过孝康王爷的盛传之名,刚才孝康王说,我大王朝物产富足,远非蜀中可比。可见孝康王的我大王朝了解之深,盛名之下,谁说难副?王爷所言的确不假,但小民敢问众位一言,既然我大王朝的东西比蜀国的好,那百姓还是愿买我大王朝的东西,还是愿买蜀国的东西?”

    场上登时哑然。只因张白跟他们观念有根本的差别。张白的出发点是赚钱。而这些官员只想着:将我大王朝的华美货物卖到蜀国,实在是便宜了蜀人,说到底,这些人心里还是存着一些私心。也就是一种贵族心态,好东西只能自己用,凭什么给蜀人用?

    可如今话题转到到底哪个更赚钱上面,张白略微一辩,是利是害,立时明了。张白语锋一转,又道:“但商万申若是如我想的这般简单,那他便不是蜀国财神商万申了。即便皇上答应于蜀国通商,相信也没几个王朝商人敢去蜀国做生意,毕竟两国因为琼台之事,已是剑拔弩张。若是一不小心,双方起了冲突,身处蜀国的王朝商人,日子便不好过了。而商万申则不怕,他既打好了如意算盘,自不会主动挑事。且若要开战,也必是蜀国先动手。吾皇以圣贤之道治国,主张和平,自不会跟蜀王一般见识。而动手之前,商万申必会先撤回蜀国。”

    这番分析丝丝入扣,句句在理,有条不紊。张白歇了口气,接着道:“正是这般,我方商人不敢入蜀,商万申却敢来星沙、江汉等地。赚点钱是小事,王丞相说的没错,其居心叵测,不得不防。也罢,说到这里嘛,还未完全说清楚,到底怎么从蜀国占些便宜。这又要回到方才的问题上,如何将计就计。”

    见张白能在自己和众官面前谈笑自若,丝毫不显紧张,且看他绕来绕去的,分明是将在场众人当作茶馆酒肆的听客。洪德帝微恼之余,也愈发欣赏起来。且不说这人到底有几分才干,光是这份胆识气度,就不下于这满朝文武,且依目前情形来看,此人的确是个人才,还是个前所未见的人才。当即道:“你直说便是。”

    张白道:“蜀国既主动提出了要通商,下调关税。通常是友好之国,才施此政。是故,小民斗胆进言,皇上不妨趁此机会,跟蜀国签订一个条约之类的东西。大致内容么,小民也说不全,但大致意思便是说,皇上乃是王朝的皇帝,愿意跟蜀国的皇帝结为好友,两国也互成盟国,应当互相帮助,共谋发展。若有少数心术不正之人,恶意破坏两国之友好之交,双方应本着以两国邦交为重的原则,妥善处理。这般一来,任凭蜀人怎么挑衅,也起不了多大风浪。叫当地官员一再忍让便是,反正蜀人挑衅过多,只会让我大王朝的百姓不买他们的东西,激起民愤,若是那样,即便是商万申,只怕也赚不了几两银子回去。”

    这招一出,当真是绝了。张白接着说道:“若是蜀国不答应签什么友好条约,便是明表其通商之用心险恶,皇上再行回绝,合情合理。若是蜀国答应了么,我大王朝的商人在蜀国也有了保障,去蜀国卖些蜀人以前望不可及的商品,赚蜀人一点银两,也不是什么坏事。”

    这般一说,也免去了孝康王所担心之事。孝康王脸色稍舒,也没开口辩驳。而庄平王听罢也知即便通商了,对孝康王也没多大影响,不由有些扫兴。而满朝文武也收起了对张白轻视之心,都是想到:皇上能待他这般,果真有些道理,圣意不可违,不如趁机拉拢拉拢,说不准此人又是一个王丞相。

    洪德帝微微一笑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此事不急,蜀国王者现今还在宫中。张白听旨,朕命你为王蜀谈判之使,跟蜀国洽谈此事。”

    张白来不及跪下,洪德帝话已说完。张白可不敢占这点小便宜,还是跪下道:“谢皇上隆恩,小民定当不辱使命。”虽然张白对当官没什么兴趣,但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圣旨是什么概念,他还是很清楚的。

    洪德帝也没叫他起来,接着又道:“你如今无官在身,若是叫你去跟蜀人交涉,那些蜀人势必要说我大王朝不懂礼数,对他们蜀王不敬。是了,朕听说,天晴郡主受封以前,已然嫁于下你了?”

    张白心下大喜,忙道:“是,是,千真万确。晴晴来京城之前,已嫁于小民为妻。” 

192:【情敌安王】() 
洪德帝微微点头,道:“果真如此。朕知道了,今日便到此处。退朝。”

    张白原以为洪德帝好歹要成全一下,哪知道洪德帝只是问了一句,再无其他。张白真想上去问个清楚。终究没敢开口。

    众官一听此人竟又跟天晴郡主扯上关系了,也是讶然,暗想:此人倒也有些来历。

    忽又听洪德帝道:“张白,随朕去书房一趟。”

    张白这又看到几丝希望。跟着太监后头,走了许久,才走到同在太极宫中的御书房。

    进了书房,洪德帝摒退左右,靠在龙椅上问道:“你既跟天晴郡主拜过天地,便已是夫妻,也无需朕赐婚不赐婚了。”

    张白心中甚为感激,跪下道:“多谢皇上。”

    洪德帝笑道:“起来说话。朕想问你几个问题。听说之前孝康王爷曾请你做官,你拒绝了?”

    张白道:“不错。”洪德帝道:“为什么要拒绝?”张白道:“因为小民不想做官。”

    “不想做官?”洪德帝惊异一笑,“朕还是首次听说,有人不想做官。那如今呢,你为何要跟太子回京。”

    见洪德帝刨根问底,张白心想说不准小决通通都跟他说了,他只不过来探探我口风而已,当下回道:“小民此生只对生意有兴趣,太子侍读罗萧是小民的小舅子,他向太子再三推荐小民。太子去了杭州,跟小民说了一番话,小民虽愚钝,也知若是王朝不稳,小民的生意便不好做。是以这决定为太子效力,等大王朝国势稳定之时,小民在一心商道,也还来得及。”

    洪德帝道:“那你如今是愿意当官了?”张白想了一想,说道:“并非愿意,乃是无奈之举。”

    洪德帝暗自摇头:这人老是故作清高,委实有些讨厌。冷道:“依你这话,朕要你当官,还算委屈你了?”

    “小民不敢。”张白吓了一跳,忙道:“只是小民自认能力不足,怕无法担此大任。”

    洪德帝愈发不快,冷哼了一声,说道:“过分谦虚,便是骄傲。我三皇儿安儿也喜欢天晴郡主,你可知道?”

    张白心下一惊:“小民不知。”洪德帝道:“太子也向朕推荐了你,朕考究一番,可堪一用。这次封你为外交大使,处理于蜀国通商之事,务必要办的漂漂亮亮。朕方才说你这般无官在身,贸然去跟蜀国使节谈判,也不太合适。朕封你为礼部郎中,正好那位置缺人,五品的官,你初涉官场,便能官至五品,也该知足了。”

    “多谢皇上隆恩。”张白叩头一拜,再不敢跟洪德帝磨叽。

    洪德帝见张白突然间乖了许多,心中颇为满意,微笑道:“下去罢。此事可不能让朕失望了。你那设立商部的点子,委实不错。”

    张白昨日说出了一番封建资本,也就是以封建社会的体制,玩资本主义的经济,这在张白所在的那个时空的历史上,明朝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证实,在短期内是可行的。至少在张白的有生之年,能大大促进王朝的发展。至于以后该怎么办,张白也是豁达之人,深知历史的规律是不变的,该怎样就怎样,不是自己担心着急就能起作用的。本来张白并不抱多大希望,只因只见之所见闻,他心中觉得洪德帝不过是个平庸君王,只是恰逢盛世而已。而如今看来,至少这洪德帝能广采意见,言路开明。

    张白再拜了一拜,慢慢推出书房。放出书房,便听一人叫道:“张公子,张公子。”张白扭头一望,正是桂公公。

    桂公公将张白拉到一旁,翘起大拇指赞道:“哎哟,张公子今天在朝堂上,可真威风的紧那。”

    张白笑道:“哪里哪里,却托桂公公指点。不过张某忒不争气,还是得罪了不少人。”

    桂公公道:“无妨。张公子就事论事,也倒不算太得罪他。不过,张公子今天这招可玩的妙极了。洒家可佩服死了。”

    张白心下不解:“如何妙了?”桂公公道:“张公子自个儿明白。不需洒家再说了。洒家也奉劝一句,好好跟着皇上便可,至于其他人,哪比得上皇上。”

    张白自然听懂他说的什么意思:要是跟孝康王或者庄平王搅合到一块,也就算是自投污泥,毁了大好前程了。当即连声称谢,看来那几两银子没白话。

    出了太极宫,张白径直往少阳宫走去。

    行至少阳宫,朱雀门,忽见前方一顶轿子挡在前面。张白驻足一望,见那轿夫站在原地,并无让路之意。张白心忖这皇宫之中,坐轿子的想必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便欲绕到而行。

    只听轿前一名小太监叫道:“大胆,见了安王殿下,竟不下跪!”

    张白想起那安王正是自己的情敌,这给情敌下跪,实在憋气,当下道:“小民初到宫中,不知是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