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

第1部分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第1部分

小说: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山场养鸡关键技术陈辉,黄仁录
 ://16438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养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基本满足了人们对蛋、肉的需求。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营养意识和保健观念不断增强,消费者不但要求禽、蛋产品营养丰富,而且要安全和有鲜美的风味和口感。而当前工厂化笼养鸡的产品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各地出现了山场养鸡。生态山场养鸡是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结合不同地区特点,利用荒山、野坡、林地、草原、果园等自然资源,在山区山场植被或人工草场较好、适合鸡只放养的地方,采用放养和舍养相结合的规模养殖。它以鸡自由采食野生饲料为主,人工科学补料为辅。按照无公害生产的要求,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禁用任何激素。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三者有机结合,使肉、蛋产品达到无公害乃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同时,通过放养控制植物虫害和草害,减少或杜绝农药的使用,利用鸡粪提高山场土壤肥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一书,以发展生态养殖为主线,对规模化生态放养鸡的关键技术做了较全面的介绍。本书首先阐述了适宜山场放养的品种以及放养鸡场的建筑形式与设施。然后从放养鸡的生活习性和环境特点出发,阐述了放养鸡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山场养鸡的饲养管理以及山场放养鸡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本书集规模化生态放养鸡理论、养殖技术及生产模式于一体,内容新颖,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可供农村广大养鸡者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我们本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来编写本书,但因水平和时间所限,不当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深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著者

(一)山场养鸡的概念() 
生态山场养鸡是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荒山、野坡、林地、草原、果园等自然资源,在山区山场植被或人工草场较好、适合鸡只放养的地方,采用放养和舍养相结合的规模养殖。它以鸡自由采食野生饲料为主,人工科学补料为辅,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禁用任何激素和抗生素。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三者有机结合,使肉、蛋产品达到无公害乃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同时,通过放养控制植物虫害和草害,减少或杜绝农药的使用,利用鸡粪提高山场土壤肥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skbshge

(二)山场养鸡的作用() 
1。 生产优质鸡蛋、鸡肉,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构成和质量安全愈发关注。规模化养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鸡蛋数量上的要求。但是,鸡蛋品质却欠佳,这使得人们更加留恋传统的田园牧鸡。散养的柴鸡蛋备受青睐,价格居高不下,供不应求。广阔的山场、无污染的环境、丰富的自然饲草饲料资源,是绿色食品的理想生产基地。它不仅为国民提供优质的鸡蛋和鸡肉,还可为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开辟新的途径。

    2。 消灭害虫,减少疾病发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田、果园及草场虫害时有发生,药物防治尽管有效,但农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的天敌,造成生态的失调,成为日后虫害发生的危险信号。生态放养的鸡,可大量捕食多种昆虫,若配合灯光、性信息等诱虫技术,还可大幅度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不仅保护了林木生长,还为林地提供大量肥料,增强地力,促进林木生长。这样,就形成了鸡林共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另外,田园、林地、草场给鸡提供了良好的栖身之地,环境优越,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饲养密度小。再加上鸡只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机体健康,疾病少。特别是山区的草场、草坡,因有大山的自然屏障作用,明显地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

    3。 投入少,效益高

    笼养鸡需要有规范化的鸡舍和笼具,投资较大;而放养鸡的鸡舍建筑简单。另外,放养鸡自由采食植物性饲料(草籽、嫩草等)和动物性饲料(蝗虫、螟虫等),在夏、秋季节适当补料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可节省1/3的饲料。

    4。 减少环境污染

    农区庭院养鸡是我国蛋鸡生产的主体。鸡舍密闭,人、鸡混住,设施不健全,排泄物对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山场养鸡可以远离居民区,使饲养密度降低,排泄物被分解后能够直接被林木所利用,净化了自然环境。山场生态养鸡,以虫、草资源为食,减少精饲料喂量,增强了运动,改善了土鸡的品质和风味。鸡粪是优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实现鸡、果、虫、草、粪生态链的良性循环,走种养结合之路,达到种植与养殖“互利双赢”的效果,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绿色无公害。

    5。 缓解林木矛盾,缓解农牧用地矛盾

    当前,林业、草原工作的战略重点已由经济目标为主,转到“生态、经济目标并重,生态优先”上来。以林地、果园、草场放牧鸡代替放牧牛、羊,能缓解草场的放牧压力,又使草场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skbshge

(一)山场养鸡的国内概况() 
1999年河北农业大学提出了“山场蛋鸡生态养殖技术”和“鸡上山、羊入圈”的设想,并且在易县、顺平、沙河、涿鹿等县(市)试验,进行了技术培训指导,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由河北省科技厅、财政厅下达的“规模化生态放养鸡技术体系研究”项目,联合21个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示范。针对太行山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日益突出的林牧矛盾,针对高原、山地、平原不同地域特点,选定12个核心试验场、5个示范大区,开展了更加系统的研究。通过集成组装,提出了先进、科学和实用的规模化生态放养鸡技术体系。该体系明确了柴鸡生态养殖的产品质量优势,提出了生态养殖的适宜品种;在棚舍设计、适宜放养密度、牧牧结合、生态相克、防治天敌和免疫程序等关键环节也进行了研究,为规模化生态放养鸡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还提出了禽类治虫、农牧、林牧、牧牧结合类型的生态养殖模式,提出了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草场类型、不同季节的适宜饲料配方和配比原则,为生产优质鸡肉、鸡蛋提供了技术保障。

    其他省(市)也开展了山场、林地养鸡试验。湖北省洪湖市燕窝镇沿江内外垸林地有30多平方千米,2001年该镇林地养鸡面积近4平方千米,出栏土鸡10万只,为农民增收100多万元。2002年该镇又开发林地7平方千米,饲养20万只。林地养鸡成为燕窝镇的一大特色产业,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畜牧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重要门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福建省永安市在山场果园和冬闲地轮养当地鸡和杂交鸡。福建省尤溪县以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山场放养本地麻鸡。通过品种改良等措施提高了生产水平,料肉比由过去的4。8∶1降低到2。8∶1,种鸡年产蛋量由85枚提高到170个。公司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并回收产品,产业化初步形成。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茶场实行“鸡茶共生”的循环种养模式。从2003年开始,刘祥银在茶场里放养近3000只土鸡,进行生物治虫、施肥试验,来满足“有机茶”对产品农药残留、土壤元素含量等多项指标要求,成功实现了茶叶的“提档升级”。

    skbshge

(二)山场养鸡的国外概况()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放牧鸡的饲养,而对其研究比较多的国家是英国、法国和东非的坦桑尼亚。在散养鸡方面,博格丹诺夫等(1997)研究报道,放养母鸡在164天的平均产蛋率为57%,蛋的品质好(蛋壳正常、蛋黄呈橘黄色)。放养鸡精力旺盛,羽毛光亮,鸡冠红润,耻骨开张,无产蛋能力衰退的表现。放养母鸡表现出觅食本能,平静安逸。洛伯特(1998)研究指出,在试验中给放养母鸡采食牧草和配合日粮,笼养鸡仅采食配合日粮,结果放养母鸡的鸡蛋中含有较高的N…3脂肪酸和维生素E。帕尔敏等(1999)研究指出,家禽的放牧饲养方式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在美国,放牧鸡的份额不到1%,但价格超过传统笼养鸡的2倍。美国农业部给放牧鸡的概念是,鸡舍门保持开放,鸡可以随意进出。欧盟的概念更为严格,要求放牧鸡每天至少在放牧场中放牧。沃尔勒塞尼亚(2002)研究了坦桑尼亚3个气候类型区(温湿气候区、干热气候区和冷湿气候区)本地土鸡的生产性能,由于粗放的管理、防疫和营养缺乏,鸡的生产性能很低。同时,沃尔勒塞尼亚研究了坦桑尼亚散养本地鸡的日粮构成,不同的季节,鸡采食的饲料由粮食、糠麸、绿色植物、昆虫和厨房废弃物配合构成。研究表明,农村散养鸡采食自然饲料时获得的营养,在不同季节、气候和鸡年龄方面都低于营养标准。

    目前生态养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国外一些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生态放养鸡,如加拿大采用可移动式鸡舍在草场轮牧养鸡。还有一些国家,市场销售的鸡蛋要注明是笼养还是放养,放养的鸡蛋的价格要贵很多。总之,生态山场养鸡,能够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真正实现鸡与大自然的充分结合,为促进自然界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养鸡业乃至整个养殖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skbshge

(一)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产品的供需矛盾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

    无论是鸡肉,还是鸡蛋,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有时供大于求,有时供不应求,而且其价格在一年四季是不断波动的。因此,在模式的设计或选择上,应根据一般的规律,将出栏期或产蛋高峰期安排在需求量较大、价格最高的季节或节假日,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2。 气候特点

    我国淮河以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由于育雏期需要供温,生长期和产蛋期也需要一定的温度,生产性能的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尽量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如育雏期尽量利用自然温度,生长和产蛋的高峰期尽量安排在气候适宜的季节,以利于提高生产性能。

    3。 草地资源

    放养柴鸡以自由采食野外自然饲草饲料为主,如野草、草籽、野菜、虫体、腐殖质等,而这些自然食物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柴鸡放养的最佳时期是6~10月份。因此,应将柴鸡生长和产蛋的高峰期安排在这一季节,通过大量采食优质的自然饲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投入,提高效益。

    4。 投入产出比

    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但是,生产中有时很难做到。有时投入和产出成正比,投入越大,产出越多;投入越小,产出越少。因此,投入和产出是相对的。在模式的设计和应用时,主要考虑两者的比值。只要总体合算,投入多些也是值得考虑的。

    skbshge

(二)主要生产模式及应用效果() 
1。 主要生产模式

    以河北省太行山区的气候、植被特点为例,总结了不同进雏时间、不同淘汰(出栏)时间、不同饲养周期的3种饲养模式。

    模式(1)舍饲育雏、放养出栏生产模式。从出壳到出栏,公鸡100~110天,母鸡120~130天,平均120天出栏,平均体重1。30千克左右。每年4月末至5月进雏,舍内育雏6~7周,6月放养,9月下旬陆续出栏。平均每只鸡出栏体重1。3千克,售价10元/千克。

    模式(2)舍饲育雏,放养育成,出栏前舍饲肥育生产模式。每年6~7月进雏,舍内育雏4~5周,7~8月放养,10月末开始舍内催肥,11月陆续出栏。平均每只鸡出栏体重1。4千克,售价12元/千克。

    模式(3)舍饲育雏,放养育成,产蛋放牧加补饲生产模式。该模式以产蛋为主,蛋可以直接出售,种蛋可以孵化,产蛋1年后作为肉鸡淘汰。具体时间安排:每年5月进雏,6月下旬放养,10月产蛋,天冷后转为舍内饲养,元旦、春节正值产蛋高峰,至翌年10月产蛋率下降时出售淘汰鸡。每只鸡产蛋150个左右,平均每24个1千克,售价10元左右;淘汰鸡体重1。5千克,售价12元/千克。

    2。 应用效果

    通过对太行山区柴鸡生活力、生长性能、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模式(2)、模式(3)可以提高育雏和育成鸡成活率。模式(1)在温度没有达到适宜放养温度(18℃~25℃)时将育成鸡进行放养,造成死亡率升高。模式(1)育成鸡的放养体重高于模式(2)和模式(3),开产日龄和开产体重差异不显著,模式(3)母鸡淘汰体重最大,模式(1)公鸡上市体重最大。

    第二,育雏期耗料量在718~788克/只,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育成期耗料量放养时4706~4757克/只,不同饲养模式耗料量差异极显著,模式(2)耗料量比模式(1)降低36。67%;产蛋期平均日耗料量81~99克/只,模式(1)日平均补饲量比模式(3)降低18。06%,比模式(2)降低11。06%。

    第三,3种模式产蛋期产蛋率在46%~64%,山场放养柴鸡料蛋比为3。27~4。8∶1,饲养期越长料蛋比越大。

    第四,3种模式每只鸡平均收入分别为11。04元、14。91元和15。52元,模式(1)与模式(2)、模式(3)差异显著,模式(2)与模式(3)差异不显著。饲养期内月平均收入分别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